——小张、小吴老师和一三班崽崽的故事(5.13) <p class="ql-block"> 五月的天,是刚诞生的夏天。遍山绿色盎然,鸟儿鸣啭,一把椅子置于阳台,慵懒的氛围拉满。真应了一句“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p><p class="ql-block"> 想起读师范前,老爸老妈左右担心我不愿,其实他们想多了。老一辈的教师,他们能心无旁骛,一心扑在教育上,物质生活虽清苦,但精神生活很充裕,小时候看到我的老师们,穿着朴素但整洁,粗茶淡饭却阳光,整天昂首挺胸,步伐矫健。备课、上课、辅导各个环节有条不紊,做学生工作,扎扎实实。无课之时,教师宿舍前谈笑间透着自在的清闲。老师,倒也不失一个好职业。</p> <p class="ql-block"> 转眼工作十年,那份“闲”,如今呢?身为人师,每每都是在与人性弱点抗争,如学生天性贪玩、好动和反复遗忘等,教学任务让人分身乏术;各项活动层出不穷;身体开始出现各种小毛病;育人循循教导,有时候成效似乎并不如预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让自己怀疑教育的初心......每每经受自身内在和外部大环境冲突,处理教育矛盾的不安全感,都会问一句:自己能胜任吗?</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视频,是最普通的一天缩影。除却这些,还有处理不完的学生问题、突发状况、备课、开会、教研、培训、比赛......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所以我常处于一种焦虑,寻找不到合适的出口。</p> <p class="ql-block"> 上学期参加了湖南省田芳网络名师工作室,在田芳老师的指导下,各校区备课小组成员们制作出了很多的精品课,其中田正钢老师制作的精品课获省级一等奖,学校立马组建了“风华正茂”团队参加省级现场竞赛。</p><p class="ql-block"> 田老师是我的师弟,可是却远比我成熟稳重。上周末团队奔赴长沙参赛,专家覃远华老师带队,宋校亲自护航,师弟作为主讲,我就轻松多了,只要打好辅助。省级大赛,宋校亲切地告诉我们不要有思想包袱。但能不焦虑吗?心里的石头,来自我们自己。在高铁上绞尽脑汁苦寻着思路的我们,似乎已经灵感枯竭,这样能行吗?中途有段时间两人都不说话,他放空大脑,我则修改起手头另一项任务情景剧的剧本。调整、转移,我俩选择了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份焦虑的情绪。</p><p class="ql-block"> 下午报道会议,看着来自全省各地的队伍,一个个意气风发的对手,突然感觉到了教育发展地域的优势差距。晚上,覃远化老师发现我们的内容有着很大的短板,只重视语文而偏离了主题信息化技术应用,必须马上打破原有的设计!已是晚上11点,师弟表现得并不急躁,而是有条不紊地和我梳理起需要修稿的地方,笑着说“师姐,咱们今晚得好好加油,如果成功了,这勋章里你占一半。”好家伙,还没比赛,就想着庆功了,紧张被削弱几分,“我只占四分之一。”喝起咖啡强撑精神,半夜修改稿子,调整课件。直到第二天上场前师弟还在反复练习,其实我也看出了他的焦虑,只是这份焦虑被他用行动取代了下去。</p><p class="ql-block"> 内场,看着台上的师弟,评委频频举起的手机,我知道他成功了。全省第一,意想不到的收获,但我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我发现,他面对人才辈出的教师集体,能坦然接受别人的优点,虚心向别人学习,筹备前期,他几乎询遍了身边优秀老师的建议,每次都有新的突破。而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他能在承认与别人的差距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自信心。</p><p class="ql-block"> 回来的途中,他谈到其实自己是“觉得没有进步就会焦虑到死 ”的人,所以他会把要做的事情都放在APP里记录下来,让自己在工作生活更有计划,从而增强自己的执行力。这份面对焦虑的心态与处理方式,仿佛敲醒了我。与其无止境地在焦虑内耗,不如活在充实自我的世界,一点点厚积薄发,才会有最终的高光时刻。</p> 回归学校,以前,没有人告诉我们教育是一场怎样艰难的拉锯战,有时候直到学生毕业,还是颗粒无收。现在,望着一群几天不见的小神兽,是时候把那份教育焦虑变成一个个具体的行动了。<div><br></div> <p class="ql-block"> 焦虑时,就在画中寻找诗意吧。</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古老的文化长河中,诗与画是一对相融的艺术。品诗中之意,绘画中之情。古语云:诗里画,画中诗,诗情画意令人痴。宋朝的大文豪苏轼也曾评价王维的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人早已将诗与画融为一体来赏玩品读,寻找美学之源。</p><p class="ql-block"> 和孩子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五言绝句《池上》。诗人以其通俗风格,将写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写得可爱、可亲、可信,富有韵味。让孩子们诵读古诗,开展了为古诗配画活动,开启诗情画意的寻美之旅,让孩子们畅游中华优秀经典的海洋。我们要画的诗配画,就是它了。</p> 会画就会记,会想就会写。走进可爱的孩子们,欣赏一幅幅用心书写的作品,沐浴古典诗词的芬芳,感受笔尖流淌的意蕴,诗词溢美,瀚墨生香!孩子们用自己的一双双巧手和五颜六色的画笔,将一幅幅美丽的佳作呈现在我们的面前,配上相应的诗句,多美啊! 诗配画不仅培养了孩子们想象力和绘画能力,也让孩子们在创作、欣赏作品的同时加深了孩子们对古诗文的掌握和理解,同时真实地反映出孩子们对诗歌的个性理解及他们对古诗的热爱,丰富了他们的学习生活,使孩子们在古诗插画中得到美的启蒙,受到美的熏陶。 相比常态的作业形式,孩子们更喜欢这样带有创造性的作业。激发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孩子们也不会觉得做作业是一件枯燥的事情了,看来以后还是要多多关注孩子们对诗歌的个性理解。 <p class="ql-block"> 焦虑时,就来一场整理归纳的断舍离。</p><p class="ql-block"> 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之路必然坎坷;拥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之路将事半功倍。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起始年级的学习习惯优劣情况,影响尤为重要。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习惯不尽理想,如有一部分学生,每天整理书包都跪在地上,所有的物品都倒出来。课桌边上也经常有书本、文具、衣物等掉落在地。一年级的孩子稚气正浓,玩性较大。他们常常会创造性地把身边的物品开发为有趣的玩具。长长的铅笔,积木一般的橡皮,各种形状的尺子…… 为此,我常感到无奈苦恼。</p> <p class="ql-block"> 文具盒就是文具的“家”,书包就是书本和文具盒的“家”。学习了课文《文具的家》,与孩子们分析了自己和主人公一样丢三落四的习惯,这不就可以很好的进行一次教育活动吗?联系生活实际,孩子们就就会发现东西不见了,或者用的时候发现笔断了,罪魁祸首还是自己不收拾的坏习惯。所以,跟孩子们整理几条文具归纳要点:1. 想一想,都在哪些场景需要使用文具盒;2. 把所有能找到的笔、橡皮、尺子等学生用具分类聚集在一起;3. 坏的,太短的铅笔文具拿出来;4. 同一品类的文具只保留一样;5. 经过一番整理,是不是找到一批批崭新文具。</p> <p class="ql-block"> 在听到老师统一指令后,孩子们以最快的速度将课前所需的文具、书、作业本等物品放在桌子上分类整理好,书本大的在下,小的在上,最后是文具的准备,以桌面整理得有条理、整齐、美观,动作迅速为依据。一连串课前的桌面整理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 </p> <p class="ql-block"> 下课了,要求小朋友们把铅笔提前削好,木屑丢进垃圾桶,这样上课时就不会手忙脚乱找卷笔刀,然后又乱放。</p> 同样的文具,从学习的帮手,到具有一定危险性的玩具,再到专注力损耗的漏洞,文具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产生了不同的后果。文具的第一属性必然是学习的帮手。上课的时候,小凹槽就是铅笔橡皮的家,摆放整整齐齐,下课放学,再将他们收回文具盒。小朋友们深深地体会到要爱护文具,用完文具要让文具回“家”。 <p class="ql-block">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希望孩子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懂得有条理地整理事物,从小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整理书包、书桌做起。 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才能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进而培养终身受益的品行。</p> <p class="ql-block"> 焦虑时,不如尝试着接受慢的步调。</p><p class="ql-block"> 这周四,召开家长会。又临近母亲节,孩子们正在聚精会神地制作送给爸爸妈妈的礼物。瞧他们认真的样子,这一刻,好像全世界都停了下来,观看这个瞬间……</p> 并不是只有在母亲节、家长会这天才要“特别”去关心父母,365天我们每天都要更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就像爸爸妈妈爱你一样。让孩子们以感恩的心来对待亲人、对待生活。 这里特别感谢美术彭意老师,喊这位小伙子帮忙画了黑板欢迎语。每次美术课结束,走进教师看到彭老师在黑板上画的示范,总会让人啧啧称赞。哇,多少人羡慕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一群喜欢他的孩子,也能把专长教给孩子们,把美术的乐趣和美传递给了更多的人。 家长会前,我组织孩子们对爸爸妈妈进行了“爱的评分”。家长会上,播放着孩子录下的“小视频”,稚嫩的语言包含了对父母的爱。“我给我的妈妈打100分,她每天照顾我,打扫卫生很辛苦。”“我给爸爸妈妈打一百分,他们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人。”“我给爸爸妈妈打90分,他们很爱我, 但是他们都在外地工作,没有时间陪我.....”孩子们通过镜头向自己的爸爸妈妈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句句温馨甜蜜的话语,道出了孩子们成长道路上最真挚的情意。 夏日已到,一期过半。本次家长会我从:一、沉浸体验、方知合力重要;二、管理班级,创造独特风景;三、走近语文,提升核心素养;四、缓释焦虑,前进各有步调。四个方面和家长进行了沟通交流。 做老师的辛苦是很少有人能够感同身受的,而我也是很幸运的,班级的家长给予了我最大理解和信任,这些也化为我班级管理的能量和支持来源。 站在台上,我能感受到下面家长的殷殷目光,平日里和家长们打交道,我觉得班里的家长对孩子方方面面的关注度很高,都是非常尽责的父母。而,焦虑的,往往也是认真负责的人。很多家长跟我吐露出现在卷娃们的焦虑,总感觉自己作为家长不到位。当我们形成了“过度负责”的习惯,那么,就很容易让自己经常性的自责与焦虑。<div> 其实我和搭档小吴老师,带了一年级后没有一天不在焦虑中度过,今年我居然长出白头发了。既是自我开解也是为家长们解忧,所以我分享了一篇散文诗《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也许我们的孩子目前就是这样一只缓步前行的蜗牛,我催它、唬它、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我已经尽了全力!”教育是场漫长的旅途,成长脚步有快慢,只要孩子在努力,那么我们不妨坦然接受现状,学着跟着孩子的视角看问题。</div> 会后,又和部分家长交谈了一个多小时,一位妈妈谈及不禁泪湿眼眶,说自己就是很焦虑的状态。我想,家长与老师交流,我们在共同脚踏实地帮孩子解决困难。同时,我们也要放平心态。我相信,焦虑终会被更多的成长填满。 <p class="ql-block"> 焦虑时,去接近快乐的事物。</p><p class="ql-block"> 这周,不,准确说五月对我来说是非常忙碌的。这边结束了家长会,周五还要送教下县。磨课阶段,其他科目的小伙伴都已经反复试教了好几回,我担心自己会不会砸锅。挤出时间,果然有些环节设置得还是不太合理,咋办呢?想那么多也没有用了,那就晚上在家里好好琢磨琢磨,优化后再自己进行无生试讲吧。</p> 周五,5点半起床出发送教下县,沿途山间薄雾,飞鸟掠过,一路无名小花开得热烈。然而睡眼惺忪的我,并无半点惬意之感,连续熬夜脑袋一片空白。终于到达古丈县第三完全小学,第一节课就是我啦。 <p class="ql-block"> 开场互动,<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上课的小朋友们</span>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台下的一群陌生的面孔,显得非常拘谨,紧张得不知所措。我提议唱歌,大多数孩子规规矩矩端坐着,却瞥到一个胖乎乎的小朋友,完全不顾别人的眼光,手舞足蹈沉浸在欢乐的歌声里。或许,就是他的这种忘我的快乐感染到了我。不是所有的事情必须都做到很好,不是所有人的评价对你来说都很重要。吐了口气,将杂念释放, 开心最重要,我只要开开心心和这群小朋友进入绘本学习就够了。</p> 下了课楼梯口再次遇到小男孩,还给我指路,笑着跟我说“老师,谢谢你给我们上课,我还没告诉你我的全名呢,我叫向泽。”参观大课间的时候,站在二楼观摩,操场上的他居然看到了我还和我招手,真是有趣快乐的孩子。<br> 返程前,看到教学楼一枝月季穿栏而至,成为一片绿色中唯一的火红。目光所及,它那么格格不入,又那么明艳动人。它成为打破沉痼,一枝独秀的存在。向上走的路自然是辛苦的,需要低着头使点劲。视野狭隘,就会在短视和焦虑中度过一生。这月季,在同伴们还围城生长的时候,在另一个维度触及到了另一番风景。这,就是它的快乐吧。 <p class="ql-block"> 周末,小吴老师骑车外出了,你们应该想不到她的爱好,居是钓鱼和去山间寻找“山珍”:蘑菇、竹笋、蕨菜......亲近自然,在清新的空气中感受身心的愉悦,这就是小吴老师缓解焦虑感受快乐的方式。</p><p class="ql-block"> 在这也再次感谢小吴老师,我经常出差,她就一整天一整天的代课,感觉小姑娘硬生生都被我给磨老了几岁,哈哈。</p> <p class="ql-block"> 三年前,我把微信名改成了“待到葡萄成熟时”,怎么这么个拗口的名字,其实这是一个谜语,谜底你猜到了吗?是蜗牛啊。不该搁下重重的壳,寻找到底哪里有蓝天。因为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走得太慢。我们总是给自己加码,面对焦虑,自我怀疑,否定周围。而现在,既然还是无法停止对未知的担心,那勇敢地推开沉重的大门,寻找快乐的方式去填补内心的焦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一期,似乎有点跑偏,太多的文字阐述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我想,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才能够专注于自己所要做的事,无论是教育还是家庭。如果此刻,你也处于焦虑,这很正常,如果你看到自己正在调整心态,把虚无的恐惧变成行动,与世界狭路相逢,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冒险,那么,无数失眠的夜里我们将寻找到心灵的慰藉。</p><p class="ql-block"> 心灵鸡汤已经熬到这了,端起一碗喝下,请和我一起,待到葡萄成熟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