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三孔游

戒哥

<p class="ql-block">山东济宁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曲阜“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孔庙,是孔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78年,由鲁哀公在孔子生前的故宅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后经历代王朝,特别是唐宋,以后不断扩建和整修,规模越来越大,现已成为占地六百多亩的古代杰出建筑。仅宋真宗元祜二年一次就曾建殿堂廊庑达三百六十间,明弘治十二年重修,历时五年,耗银十五万余两。</p> <p class="ql-block">壁水桥北为弘道门,是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时孔庙的大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p> <p class="ql-block">孔庙的规模是在明、清两代完成的。建筑仿皇宫之制,共分九进庭院,贯穿在一条南北中轴线上,左右作对称排列。整个建筑群包括五殿、一阁、一坛、两庑、两堂、17座碑亭,共466间,分别建于金、元、明、清和民国时期。</p> <p class="ql-block">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亭内存碑55幢,是唐、宋、金、元、明、清、民国七代所刻。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亲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由汉文、八思巴文(元代蒙古文)、满文等文字刻写。</p> <p class="ql-block">孔庙占地约200亩,南北长达1公里多。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宋朝吕蒙正有文赞道:"缭垣云矗,飞檐翼张。重门呀其洞开,层阙郁其特起。</p> <p class="ql-block">孟子对孔子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磬(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赞颂孔子对文化的巨大贡献。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金声玉振坊石刻,四楹,石鼓夹抱,四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雕刻古朴的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两侧坊额浅雕云龙戏珠,明间坊额填色四个大字“金声玉振”,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高24.8米,阔45.78米,深24.89米,重檐九脊,黄瓦飞甍,周绕回廊,和故宫太和殿、岱庙宋天贶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大殿结构简洁整齐,重檐飞翘,斗栱交错,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藻井枋檩饰以云龙图案,金箔贴裹,祥云缭绕,群龙竞飞。</p> <p class="ql-block">孔府,即“衍圣公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地,规模宏大,占地240亩。前为官衙,后为内宅,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典型的衙宅合一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世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后历代不断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现有楼、厅、堂480余间,前为官衙,后为内宅。</p> <p class="ql-block">孔府大门为间五檩悬山式建筑,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为明朝严嵩所书。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人纪均的手书,文佳字美,其中“富”字上面少一点,寓“富贵无头”,“章”字一竖通到上面立字,寓“文章通天”,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p> <p class="ql-block">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林墙周长7千米,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从全国各地带来奇花异木来此种植,此后,随其地位的逐步提高,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明永乐年间扩大为十八顷。清康熙时期拟扩大到三千亩,现孔林内有树木十万多株,成为我国最大的人工园林。</p> <p class="ql-block">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孔子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四月乙丑,葬鲁城北泗上。其后代从冢而葬,形成今天的孔林。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孔林内古树已达万余株。自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以至开成现今规模,总面积约2平方公里,周围林墙 5.6公里,墙高3米多,厚1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