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邯郸市中华大街西侧的丛台公园内有一处古老的建筑群体,亦是邯郸城市的标志象征——武灵丛台。</p> <p class="ql-block"> 仿古式建筑大门的牌匾写着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丛台公园”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公园内有著名的“武灵丛台”、“七贤祠”和“邯郸碑林”古迹。</p> <p class="ql-block"> 根据出土文物考证,武灵丛台,始建于战国赵武灵王时期,是赵王检阅军队与观赏歌舞之地,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贤祠</b></p> <p class="ql-block"> 七贤祠,位于丛台公园内古丛台北侧,面南而立,是为战国时期赵国的七贤而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三忠祠”和“四贤祠”。三忠即救赵氏孤儿的程婴、公孙杵臼、韩厥。四贤为赵奢、蔺相如、廉颇和李牧。</p><p class="ql-block"> 20世纪80年代从新规划设计,历时三年竣工,更名曰“七贤祠”。</p> <p class="ql-block"> 旧志记载,大明万历十九年,县令卢龙云于武灵丛台下建三忠祠。祭祀公孙杵臼、程婴、韩厥。</p> <p class="ql-block"> 随着武灵丛台的几度被毁,原祠已不复存在。后来人民政府维修武灵丛台时提出从新修建七贤祠,于1980年奠基开始修建,1983年10月迁建于丛台北。</p> <p class="ql-block"> 程婴 韩厥</p><p class="ql-block"> 程婴,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公孙杵臼密谋救赵氏遗孤。公孙杵臼说出一番计划,请程婴看在赵朔对他的深情厚谊的份上,担当起扶持孤儿的艰难事业,公孙杵臼自己则选择的是先去赴死。计划成功后,程婴背着卖友的恶名,忍辱偷生,把赵氏孤儿带到了山里,隐姓埋名,抚养赵氏孤儿——赵武成人。</p><p class="ql-block"> 韩厥,由于家族败落幼年的韩厥由赵衰抚养成为赵氏家族的家臣。韩厥长大成人在自己的努力成为晋国的战将。栾氏、邯氏两大家族协助晋景公灭赵氏,韩厥左右逢源悄悄保全了赵氏后商。后来,韩氏家族保全壮大,成为三家分晋后的韩氏诸侯。</p> <p class="ql-block"> 公孙杵臼,春秋时晋国人,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晋灵公时,屠岸贾陷害赵盾,全家三百余口被满门抄斩,仅公主得以幸免。后生下一子托付于赵家门客公孙杵臼。公孙杵臼将婴儿放在药箱里,投奔老友程婴。公孙杵臼与程婴密谋,程婴决定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以保全赵家血脉。程婴便告发公孙杵臼私藏赵氏孤儿,屠岸贾到公孙杵臼家搜出程婴的婴儿杀死,程婴见亲子惨死,忍痛不语。公孙杵臼大骂屠岸贾后触阶而死保住了赵氏孤儿。公孙杵臼事迹广为传颂,甚至流传到海外异邦。</p> <p class="ql-block">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p><p class="ql-block">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p><p class="ql-block"> 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p> <p class="ql-block"> 赵奢,最早掌管赵国赋税,使赵国国富民强。曾经率军夺取齐国麦丘。指挥阏与之战,大破秦国军队,被封为马服君。在军事理论上有较高造诣,曾驳斥名将田单的军事观点,并反对平原君邀请田单指挥赵军抗燕的计划。其子赵括热衷于讨论兵法,但赵奢不认同赵括的实战能力,长平之战赵括大败,应验了赵奢的判断。</p><p class="ql-block"> 赵括的纸上谈兵被后来比喻成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只凭书本知识空发议论。</p> <p class="ql-block">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著名将军,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赵惠文王时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秦国反间计赵惠王撤换了廉颇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邯郸之战后在秦国的军事压力下,赵悼襄王欲复用廉颇,廉颇也想回国效力。但赵王所派的使者受到廉颇仇人郭开的贿赂,使赵王以为廉颇衰老,遂不召。秦王政四年去世,享年八十四岁。</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孝成王时期,李牧常年镇守赵国北部边境匈奴不敢进犯。赵孝成王认为李牧消极防御不主动出击应战匈奴而被罢职,但事实证明李牧防守是正确的很快恢又复他的职位,使赵国的北部边境获得长时间的稳定。</p><p class="ql-block"> 赵孝成王时期之后,李牧在战略上的主要任务转移为抵御秦国,并在宜安、肥、番吾等地连续击败秦军,很好地尽到了自己的职责,获封为赵国的武安君。赵王迁七年,秦国再次对赵国发动攻势,李牧因秦国的反间计郭开进谗言被赵王迁冤杀。</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邯郸碑林</b></p> <p class="ql-block"> 邯郸碑林,位于七贤祠西侧,于1987年开始筹建,1991年正式对外开放。薄一坡题写“邯郸碑林”苍劲有力四个字。</p> <p class="ql-block"> 七贤祠内的邯郸碑林,藏碑三百余块,其中有全国最大的墓志铭——何宏敬墓志。碑刻从宋元到现代,对研究邯郸的人文历史极具价值。</p> <p class="ql-block"> 碑林长廊</p> <p class="ql-block"> 太白醉题图</p> <p class="ql-block"> 盘龙柱</p> <p class="ql-block"> 全国最大的墓志——何弘敬墓志铭。此志铭在大名县万堤农场出土,是我国最大的唐代墓志铭。墓志有盖,均为青石质。碑盖呈盝顶式,顶面边长1.00米,底边长1.9米,厚0.88米。顶面正中篆刻25字“唐故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赠太师庐江何公墓志铭”。墓志镌楷书60行,共3400字。</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武灵丛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武灵丛台, 相传它始建于赵武灵王时期,故称武灵丛台。据记载丛台是赵武灵王观看军事演练及娱乐表演的场所,当年曾以结构奇特、装饰精美而闻名列国,李白、杜甫等诗人都曾登台挥毫题诗。</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丛台为清代同治年间重修,占地1100多平方米,高 28米。三层青砖高台的底层南、北各有一门,南门甬道右侧的台墙上还嵌有“滏流东渐,紫气西来”几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武灵丛台上有一颗古槐树, 相传为明代嘉靖年间所栽,距今为止约有480年的岁月仍枝叶茂盛。丛台一层约15米的高台之上一棵参天古槐树为武灵丛台增添了名气。</p> <p class="ql-block"> 揽胜亭是丛台上一个亭子,虽然并不算高,但是,站在这里邯郸周围的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公元1750年,皇帝乾隆首次南巡路经邯郸,登丛台、赏美景!乾隆皇帝站在高高的丛台上,想起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凛凛威风!有感于邯郸百姓的勤劳朴实善良以及地域的人杰地灵,心潮汹涌,写下了这首《邯郸行》的美好诗句!</p> <p class="ql-block">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莅临邯郸视察,先后考察的地方或单位有磁县临漳公社、成安公社,峰峰煤矿、邯郸国棉一厂、邯郸钢铁厂,武安矿山村铁矿等地。在这次视察的间隙,应地方领导邀请,1959年6月2日周总理登上了邯郸市内的武灵丛台。</p> <p class="ql-block"> 武陵丛台南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胡服骑射</b></p><p class="ql-block"> 赵武灵王,赢姓,赵氏,名雍,赵国邯郸人。赵武灵王是赵国第六代国君,是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赵武灵王亲自到代地等地考察,认为华夏民族宽衣大袖的服饰风格不利于作战,应该改为游牧民族的短衣、窄袖、小裤的服装风格;华夏民族车战步卒的作战方式,不如胡人骑马射箭来得机动性高,也不适合赵国多山地的地形。</p><p class="ql-block"> 于是,赵武灵王力排众议,提出“胡服骑射”的主张,力主改革。最终使赵国的生产能力和军事实力大大特高,在日后与诸侯各国争霸以及抵御少数民族侵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面对中原各国的势力和林胡、匈奴等游牧民族的骚扰,赵武灵王于十九年推行“胡服骑射”,下令改穿胡服,训练骑兵,改革作战方法,增强军事力量。赵国军事实力迅速提升,成为战国中后期的军事强国之一,攻灭中山国,攻取林胡、楼烦等游牧民族占有的大片土地,开辟云中、雁门、代郡三郡,还修筑赵长城以防范游牧民族侵扰。</p> <p class="ql-block"> 赵惠文王四年,原太子公子章不满,发动政变,赵武灵王被围困于沙丘宫(今河北邢台市广宗县)达三个月,最终在宫中饿死,被追谥“武灵”,后人尊称为赵武灵王。</p> <p class="ql-block"> 武灵丛台夜景</p> <p class="ql-block"> 甄 峰</p><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