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位于亚洲西部,阿拉伯半岛的一个穆斯林国家。人口650多万,土地面积8.9万平方公里。
约旦与历史上有许多重要时代,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多年的风雨沧桑和历史沉浮,约旦留下了举世无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约旦是一个比较小的阿拉伯国家,是唯一没有石油资源的发展中国家,正因为这样,相对周边国家来说约旦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稳定。当地货币第纳尔比值比英磅还高。在伊斯兰国家中相对开放。约旦比较缺乏淡水资源,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匮乏,可耕地少,依赖进口,旅游业是约旦支柱产业之一,佩特拉古城,死海和瓦迪拉姆沙漠等景点成为世界各国游客探险旅行和休闲度假的首选目的地。 太喜欢这张照片了,就放在首位吧! 在多哈飞安曼的飞机上,座在旁边的约旦人看见我在拍照,告诉我说是阿拉伯人,美貌的妈妈她一双如花似玉的可爱的儿女。 杰拉什古城(Jerash)有着“中东庞贝”的美誉,是约旦境内保存得最完好的古罗马城市之一。杰拉什坐落在安曼以北40公里处,古城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和拜占庭、阿拉伯五麦叶王朝和阿巴斯王朝,几度盛衰。现今展现在游客面前的罗马古城遗址气势恢宏,石板街道平坦悠长,柱廊林立两侧,神殿屹立山顶,还有壮观的古罗马露天剧场等。 这是始建于希腊统治时期,保存完好的世界上最大规模之一的古罗马城市遗迹。 随处可见罗马柱 杰拉什古罗马剧场 杰拉什是约旦仅次于佩特拉的古迹,主要景点有哈德良凯旋门、南门、古竞技场、赛马场、椭圆广场、列柱大街、宙斯神庙、阿耳忒弥斯神庙、水神庙、鱼池、古罗马露天剧场等。 姐妹 城堡山是阿巴斯•阿蒙王国等四个文明的历史遗址。在公元前13世纪,在现在的安曼周围出现信奉太阳神的阿蒙人部落。公元前11世纪,阿蒙人建立了阿巴斯•阿蒙王国,在城堡山上建立了首都,并称其为“阿蒙”,之后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安曼。 城堡山风云突变 这里曾被罗马帝国征服,受罗马人统治了300年,故安曼的大部分文物古迹可追溯到罗马时代。 阳光总在风雨后 四大文明遗迹 安曼街头的房屋大都是用白色的约旦石砌成的,故又称白色石头城。 尼泊山,摩西神仗 在这里俯摩押平原并远眺迦南美地及死海。 甜甜的的圣水 佩特拉古城门口,中国国旗排在首位。 佩特拉古城是我们走进约旦的主要目的地。19世纪英国诗人柏根写道:“一座玫瑰红的城市,其历史有人类历史的一半。玫瑰古城佩特拉位于约旦安曼南250公里处,隐藏在一条连接死海和红海亚喀巴海峡的狭窄的峡谷内。1812年以来陆续发现许多古迹,大都雕刻在一条深谷的岩壁上。佩特拉被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条长约1.5公里称做“蛇道”的狭长的峡谷通道。 峡谷的岩壁在不同光线下呈现不同的色彩 我们在随着阳光变色的岩石里合张影吧! 在阳光的照射下,两边峡谷的岩石呈现出玫瑰般的色彩。 人类的聪明与才智伴随着生产能力的提升来体現来显示,在沿山体一侧是当时为送水开的渡槽,就如缩小的我国河南林县红旗渠。 此处原有个公元前100-50年的石刻雕像。塑像是一个人牵着一头骆驼,由于砂岩的硬度不是很高,加之两千年的风化,现在只能看见人的下半身和骆驼的四条腿了。 我们跟随小赵正往前走,小赵指着右上边的石岩说当年就是在那欧洲人站在那发现了........,把我们的注意力都吸引过去,突然又指向左手边让我们看,哇!然后几乎同时一片惊呼声,太壮观了,那种走过极限豁然开朗的感觉,让人不由得屏住呼吸,突然看到阳光照射下的依山雕凿的一个巨大的罗马式殿堂,震撼、惊奇一起袭来让人窒息…… 1812年,一名叫做约翰·贝克哈特的瑞士探险家重新找到了佩特拉,此人能说一口流利的阿拉伯语,他打扮成一名阿拉伯人,并说服了当地的一名向导,表示希望能向一座墓前敬献一头山羊。那位想到带着贝克哈特沿着如今游客到佩特拉的必经之路西克峡谷前进,忽然眼前出现了阳光照射下的宫殿正面。贝克哈特掩饰住内心的激动,不露声色,匆匆寻看了这个被称为“法老宝库”的卡兹尼神殿后,马上断定,自己脚下的这个城市就是传说中的佩特拉。他不敢久留,只待了一天就离开了佩特拉。
卡兹尼神殿就是《最后的十字军战士》里秘藏耶稣圣杯的地方,雕刻精美的廊柱和拱顶让人惊叹古人的奢华。据说这里是当时国王停放棺木的地方,确曾收藏过很多金银珠宝。当然寻宝这种美事只能在电影里过过瘾。如今的神庙里空空如也。 那!我们来合个影,给约旦佩特拉古城遗址留下最美好的影象。 佩特拉整座城市的高大雄伟的殿堂排布在周围山崖的岩壁上,门檐相间,殿宇重叠,十分壮观。山谷在宝库的一边展开,展现出众多的开凿于岩石中的坟墓。 沿着山谷再向前走,一座巨大的古罗马剧场出现在眼前。 一排排的座位,都是在山岩上直接凿刻出来的。其工程量之浩大,雕工之精细,令人叹为观止!要知道这是两千年前建造的呀!两千年的风风雨雨,已使古罗马剧场衰微破败了,但当年其宏大的气势,依稀可见。玫瑰红的古剧场,能容纳6000人。 遗址山脚下有一座具有拜占庭风格的古庙建筑——本特宫,也称“女儿宫”。传说当年城市缺乏水源,国王下令如有人能引水入城,愿以公主相许。后有一建筑师从谷外的穆萨村,劈山筑渠,引水入城,国王便将公主下嫁给他,此宫遂改称“女儿宫”。 阿拉伯少女 绿树顽强地生长在岩石之上,给荒凉的砂岩带来一丝绿意 佩特拉遗址的岩石带有珊瑚宝石般的微红色调,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亮。特殊的地貌使它呈现出绝美的颜色 在峡谷的出口附近, 有一座气势雄伟的三层巨窟,正面为罗马宫殿建筑风格 ,是历代国王的陵墓 。 路左侧的这块石头猛然一看,似乎巨型热带鱼,换角度像两只大象,不知是纳巴泰人的杰作,还是上天的杰作。 再往山顶的修道院,要攀登1800多个台阶。 爬上了由岩石凿成的阶梯,便来到宏伟的阿黛尔修道院(Ad Deir Monastery)。
佩特拉的纳巴泰人败于罗马人后,一下子无影无踪,没有尸骨,没有典籍,连一点线索都未留下,仅有的一些刻在石崖上的图案文字,至今没能破译,只有一整座石头城让现代人去思考,探索。 来到“世界尽头”。想过世界尽头的模样,但未曾想过还真有一个地方敢以此为名。站在山头,放眼望去,一片荒芜。是的,远处是一片寸草不生的黑色山脉,层层叠叠伸向天边,望不到头。唯有荒芜二字,可以形容此情此景。或许,这就是名字“世界尽头”的由来,世界终究会........ “世界尽头”这是佩特拉古城最深处的高处,爬上去就会明白为何会被称为“世界的尽头”了-----荒,一片荒芜,只有黑土的山脉,远处是沙漠。倘若世界真有尽头,或许就是这幅模样吧!四个小时爬到这里已经累残了,晒伤了。 在出古城的路上,俩学生一路同行。 俩学生要求一起合影留念! 佩特拉古城进入是狭长的蛇道,然后是卡兹尼神殿,之后经过非常开阔的古城中心,最顶头是代尔修道院(Monastery)和世界尽头(The End Of World),这是一条单行道,怎么进去就怎么出来。 佩特拉古城走完至少需要一整天,提醒大家带够足够的水和备用电池,用眼睛和相机纪录这片曾经的辉煌如今的惊叹! 月亮峡谷因环境面貌是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而得名。 行驶在沙漠中 瓦迪拉姆沙漠浩大,一望无际,似神殿般的广阔。约旦南部的瓦迪拉姆沙漠是他曾经纵横驰骋的地方,也是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的主要外景地。 19世纪,英国诗人威廉·伯根在诗里赞美它:“令我震惊的唯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
再见吧!约旦!
再见吧!难忘的佩特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