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大板井 <p class="ql-block"><b> </b>建水县(历史上曾叫惠历),是云南省红河州管辖的一座用“水”命名的古城。据说唐代南诏政权在此修建的惠历城,彝语里就是“水边之城”的意思,翻译成汉语,就叫建水。明代以后水井渐渐多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有井,才有生活。“市井”生活,是世俗的烟火味儿。建水的故事,就是水的故事。建水的古井的出名,就在一个“古”字上。自元初开凿至今还在使用的东井,还有圈于明代洪武年间,志书称之“供全城之饮”的西门大板井一直被建水人使用着。据资料记载,整座古城的大街小巷内,有造型独特、大小不等(方、圆、一眼、两眼、三眼、四眼甚至是十二眼)的128口井。有对联描述了建水的六大名井:“龙井红井诸葛井,醴泉渊泉溥博泉”:经历了千年岁月沧桑的古井,青石井栏上的绳索印痕已深几许……古井记载着古城建水的历史,也是古城儒家文化兴盛的印证。<b>井</b>,在建水人的心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此图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此图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此图源于网络</p> <p class="ql-block"> 西门大板井:学名溥搏泉,其名出自《中庸》 “溥博渊泉,而时出之。溥博如天,渊泉如渊。”</p><p class="ql-block"> 大板井始建于明洪武初年,,井口直径约四米,井栏由六块青石板及一米多高的方形石柱镶嵌围成。石柱顶部雕有形态各异的小动物,整个井栏看起来非常有气势。井水清澈透亮,经久不涸,取而复满,井和水源名列建水水井之首。据《云南通志》载:“溥博泉在城西半里,俗称大板井,水洁味甘,供全城之饮。”民间有大板井“水味之美,贯甲全滇”之说,被列为建水甜水井之冠,有“滇南第一井”誉称。</p> <p class="ql-block"> 大板井的“大”名不虚传!至今仍然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般热闹,井水冬暖夏凉,甘甜润口。在央视《舌尖上的中国》栏目中曾经专门介绍过。来到建水旅游的人都会去西门大板井打卡拍照,看古井、看建水古城里的大人、小孩、男人、女人提着各种水桶、水壶来打水,这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游客就像逛商场一样连络绎不绝,他们都会在这里体验打水,品水的乐趣,大板井已经成了建水古城一个网红打卡地。</p> 老人说,无论建水是旱是涝,从来就没看到过大板井干枯过,也没见过它向外溢水,井水的水位始终保持在一个相对固定的高度。他认为这是古井具有灵气,护佑着全城百姓的生活。 <p class="ql-block"> 为保证大板井环境卫生洁净,从井里取水用的桶由政府部门免费提供,杜绝自带取水工具入井,以确井水的干净无污染。取水的水桶从不落地。</p> 每天一早一晚,许多建水居民会骑着摩托、拎着水桶,或者步行来这里取水,这就是当地人的一种日常,一种延续了几百年的日常生活,没了这个环节,生活中怕是会缺少点什么。 “先有大板井,后有临安城”,其西门大板井更是建水古城生命源泉所在,整座古城的饮用水、泡茶用水、米线煲汤、西门豆腐等主要用水都取于该井,现在除了是游客必观的古景之一,其打水做饭拉水卖水已经成为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不可少也不可分割,已是建水人生命的一部分,构成了建水显著的市井文化,所以爱护大板井就应像爱护我们的心脏一样爱护她!让大板古井之水,溥博生命,渊源流长,让我们用爱和保护一起努力吧! 虽然如今家家有自来水,但古井并没有退出人们生活,永远与人相依相存。古井是建水喷涌不竭的灵魂,是生存繁荣的标志,是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符号与古城的老街、老巷子、老民宅一样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千古绝唱的名片。<br>在建水古老深远的天空下,蕴涵着建水历史文化精髓的是水,是那一眼眼奇异独特的古井,那一汪汪永不干涸的清泉!<br> <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