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光总会在记忆中匆匆溜走,淡化记忆中的过往,却仍有许多碎片在闪光,诠释着岁月的沧桑,记录着曾经的迷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一回老家,孩子们嚷叫着要去哪逛逛?因附近也没啥出色的景点,我便提议去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那儿有一个乡村旅游小景点,小众的人也少,能游的比较舒心,顺带也去看看那棵老槐树还在不在。于是便驱车一路赶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的山川曾留下我20年前的足迹,如今故地重游,恍如隔世。2003年,毕业的一年里我辗转了好多地方,最终还是到了距家七八十公里的关家川做了一名县聘教师,那时通往这里的公路还是一条石子路,记得第一次来,班车在蜿蜒的山道上盘旋了三个多小时,仿佛隔了一个世纪。车道旁茂密的树林,时不时窜出路边的山鸡和野兔,让我觉着好似在世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背着铺盖卷走进村子,已经快黄昏,沿路稀疏的瓦房顶已冒起了袅袅炊烟,烧炕的柴火味道氤氲笼罩着沿川的花草树木,偶尔还有老黄牛一声悠长的叫唤,回荡在山谷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直往村口走去,老校长已经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着我。这棵三四个人都抱不过来的老槐树树冠茂密,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学校便在这树下的一个山坳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原校舍老旧无法使用,全部推倒正在重建,我的落脚点便将就在了不远处的一座小庙里。小庙坐落在一个三面落空的土台上,约有六七十平米大小,有三间瓦房,做教室用,还有两间厦子,我便住其中一间。是不是感觉住在庙里就像要当和尚[捂脸]?其实“破四旧”时这里的神龛早已拆除,唯一的遗迹可能就剩墙上涂抹的香灰和熏得焦黄的顶棚了。但是村里人依旧习惯称它为“庙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庙台”的背面是一座高山,陡峭处长满花草树木,顶部平坦处是村民修筑的梯田,那个季节我记得山顶的高粱已经红了,谷子也垂下了头,那一地的苹果也从绿叶中探出了头,脸颊变得绯红。庙台前面是一条河,名曰“支党河”,蜿蜒盘旋穿村而过,滋养着肥沃的土地和两岸的村民。前人在修筑庙台时定是也看过风水的,这称之为“前有照后有靠”。能在宝地借助一段时间也算是三生有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接手的班级是三、四年级,就在庙台上那三间瓦房里,教师后面还隔了一个临时的灶房,我们几个老师的一日两餐便在这里进行。至今我还清晰的记得,给我们做饭的是村里的五保户大嫂,家里有个残疾的孩子,她每天背着孩子给我们做饭,但残酷的现实并没有让她抱怨生活。她的厨艺很好,做饭特别精致,每顿我们都吃得很可口,偶尔会包一回饺子,她必定要在案板上摆的整整齐齐,如排兵布阵一般,个个大小几乎一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报到的第二天,按照校长的安排,我又进了教室,虽对教室的格局并不陌生,但这次却是互换了角色,我,是老师。第一堂课生涩的不知所措,一双双闪烁着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让我真的有点慌,正如路遥《人生》里高加林高考落榜当上民办教师的第一节课,一样手足无措。所幸,孩子们都很朴实亲切,可能是对这个山外来客的好奇,他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让我很快调整了状态,那一堂课,我没有讲书本上的知识,而是给他们描绘了一个色彩斑斓的山外世界,我对他们说:一定要好好读书,将来到山外边去,看看外面世界的精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们都很可爱,天晴无雨的时候,他们会把笨重的凳子挪出教室,在瓦房外面九尺见方的空地诵读课文,下雨的时候,他们会披着编织袋当雨衣,走着崎岖泥泞的山道也要到校。教师节的时候,他们在班长的组织下,每人煮了一个熟鸡蛋偷偷的放到了我的办公桌上,让我感动了好久好久!那时,我确实真切的感受到了:原来做老师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转眼秋尽冬来,遇到了山里的第一场雪,大槐树在大雪的覆盖下虽苍老却精神矍铄,挺拔的身姿守护着整个村庄的安宁。冬越来越深,支党河也结冰了,课余我会带着孩子们去溜冰。那时,两岸河沿上的石缝中渗出的水也结了冰,白瀑冰川实为壮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伴随着凛冽的川风,腊月到了,孩子们也放寒假了。再见到他们时已春回天暖,支党河也卸下了它的白色铠甲,跟随着温柔的川风深情的流淌。山也逐渐朗润起来了,太阳的脸也红起来了!孩子们吹着柳梢斜挎着补丁绣花书包迈着“铛哩个铛”的欢快步伐走进课堂,读着“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一切都在万象更新中拉开帷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六月里,蝉鸣蛙叫,庙台上着实太热了,我便带着孩子们把桌凳搬到大槐树下,庞大的树冠会造就一个二三百平方米的天然空调房,甭提有多舒爽了!这里的课堂是空旷的,幕天席地有凉风吹拂,我们也在匆匆中迎来了暑假。</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个暑假过后,因为工作调整,我也不得不告别这段美好的时光,走时我没有给孩子们说,生怕他们会抹泪儿。“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但这一去,时光如快进的转轮,七千多个日夜便匆匆从指缝中溜走,直到今日得幸归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建后的学校在八年前已经撤并,庙台上的瓦房也已拆除,变成了党建宣传台。只有老槐树还在,树冠依旧是那么大,树干又粗了一大圈,只是不及当年那么挺拔了。女儿听了许多从前的故事,说必须要和老槐树合个影。在树下遇到一位村民,他竟一口说出了我的名字,心里着实感动和叹服,从他口中得知以前的几位老同事也早已退休,如今也都被孩子接去县上,安享晚年了。之前的那一班孩子,天南地北,也已成家立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支党河依旧川流不息,政府前几年依河为纽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打造了关家川“十里荷花湾””为景观带,新建“飞瀑流川”“翠屏晓月”等景点,建统一居民安置点,修通村路,山村摇身一变成为如今鸟语花香的世外桃源。</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告别了老槐树,沿川而下,带着孩子我们也领略了一下这满川美景,第一次感受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第一次触摸了支党河的脸庞……虽然时光匆匆,去的尽管去着,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如轻纱薄雾的日子化为无语的尘烟,但经历过的人却依旧怀念,那曾经青春的光年,和一去不复返的岁月容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