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长日欣喜,四月与你。四月是一份春意盎然,四月是一份生机勃勃……春日的细雨和夏日的暖阳交替之时,气温刚好,万物复苏,花苞开出新的花朵,柳树长出新的嫩芽,一切的一切,都象征着一份欣欣向荣……而我们在这人间最美四月天里,亦开启了一场读书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 我们工作室第一本共读的书目为《儿童教育心理学》。其实,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就开启了“逆反”——又是这样大部头的理论知识,最不爱读的就是这类的理论著作了。于是,最初领到书的几天,它就像一个被孩子玩够的娃娃,被丢在角落里。后来,徐娟姐姐在工作室的群里发布了要读书交流会的消息。看到消息后,我一下子想起了那本躺在角落里的书。</p> <p class="ql-block"> 来到书房,拿起它,硬着头皮开始读书。读着读着,我就被这本书所吸引。</p> <p class="ql-block"> 印象最深的是,作者用一个个具有鲜明引导性的小事例,向我们介绍他所研究的心理学知识。在作者的眼中,儿童的教育问题和成人一样,都可以总结为自我认知和自我引导两个方面。只不过,成人的自我引导性较强,而儿童还未发展成熟,因此成人对儿童的引导就至关重要。但是,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引导,成人如何把儿童往正确方向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作为一名班主任,如何更好地引导班级的孩子往好的方面发展呢?</p> <p class="ql-block"> 首先,我觉得应该相信等待的力量。我们应该都知道、了解一粒种子发芽的过程,它不是一下子就长出来的。需要我们先把种子埋在地里,然后施肥、浇水,再等待——几天,也可能十几天,种子才会慢慢的长出新芽。这个过程,是需要我们有耐心等待的。其实,教育学生又何尝不是在种种子呢?我们不能指望今天教给他们以知识,明天他们就能够“发芽”;我们不能抱着幻想,今天给学生以教育,明天就会有改变……成长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老师能做的就是指引着儿童朝着优越感(能够使儿童精神健康和富足的追求)出发,帮助儿童确定优越感的正确方向,给生命以“滋养”,给成长以时间,这样他们才能在以后的成长中更好地抗击风雨。</p> <p class="ql-block"> 其次,我觉得应该尊重学生,让他们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尊重学生,首先让学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教师要始终明白我们的教学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在教育中,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p> <p class="ql-block"> 阿德勒认为,人的生理缺陷带来人的自卑感,如果人对自卑感,无法找到满意的补偿,那么,人就会有精神疾病,即心理、情感的功能性紊乱和失调。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基于一个基本事实的两面,两者相辅相成。而僵硬、压迫、独断的教育,会让孩子疏远他们的教育者,于教育意义和教育成果而言是毫无效果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尊重他们,成就他们。有些孩子个性张扬,喜欢吹嘘自己,以补偿他们的自卑感;有些孩子则少言寡语,很少谈论自己,因为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缺点……那么,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更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理解孩子的观点,使他们形式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非要和学生争对错,比输赢。只有抓住教育机会,引导学生成长,尊重学生,才会让我们收获更多的不一样。其实,当你觉得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那可能就是最需要被爱的时候,最需要我们老师的时候。对个体而言,我们不能保证他的每一个生长节点都是完美的,但是,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的瞬间,而有尊重的教育就是要善于抓住一个人在某个瞬间的好行为、好想法,给予肯定,给予激励,这样他们才能够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个体。</p> <p class="ql-block"> 不仅学校教育应该做到尊重,在家庭教育中,更应该告诉家长尊重的力量。记得很久以前,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小女孩放学回到家,非常高兴地对妈妈说,这次测验考了98分!妈妈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有考100 分的吗?在得知班里有几个学生考了100 分后,她十分不满地批评女儿:别人能考100分,你是怎么考的?还好意思这么高兴?其实,看过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好想抱抱那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可能在某些家长眼中,只有成为“最” 优秀的人,才能称之为成功。他们没有尊重孩子的努力和付出,没有真正考虑孩子的内心,那最终的结果也就会是,孩子越来越累,家长越来越不满意。而解开这个恶性循环的钥匙就是一一尊重孩子。人,生而不同。每个人的天赋和潜力是不一样的,只有尊重孩子的天性,欣赏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p> <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有读书的理论,只有落在实践中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希望自己也始终保持读书的热情,保持对教育的热情,努力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