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立夏日

崔建一

2023年05月06日 阴<br><br>今日“立夏”。<br>旧时有吃蛋、称重的习惯。<br><br>立夏前一天,<br>做母亲的,<br>会用绒线编一个小网兜,<br>煮几个鸭蛋。<br><br>立夏日当天,<br>母亲会给刚起床孩子脖子上,<br>套一个装着热鸭蛋的网兜。<br> 立春是一年的开始,<br>立夏,<br>是二十四节气之七。<br><br>二十四节气,<br>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br>是描述地球与太阳相互位置不同,<div>导致气候自然规律变化关系。<br><br>地球围绕太阳公转,<br>运动轨迹是个椭圆。<br>地球离太阳最近是公历一月初,<br>地球离太阳最远是公历七月初。<br></div> 近日点与远日点<br>距离相差500万公里,<br><br>太阳光在这二个点<br>到达地球的时间,<br>相差16.7秒。<br><br>近日点是我们的冬天,<br>远日点是我们的夏天。<br><br>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与我们相反。<br>我们夏天,<br>他们是冬天;<br>我们冬天时,<br>他们是夏天。<br><br>看来,<div>地球离太阳距离的远近,<br>不是世界各地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br><br>包裹着地球、厚厚的那层空气,<br>才是影响地球温度的主要原因。<br><br>地球自转的中心轴,<br>叫“地轴”,<br>是个假想轴。<br><br>地球绕太阳转一圈形成的面,<br>叫“黄道”。<br>“地轴”与“黄道”有一个夹角,<br>23°26′21″ 。<br></div> 人为地,<div>把“地轴”的一端,<br>叫“北极”,<br>另一端叫“南极”。<br><br>地表上周长最长的圆周线,<br>叫“赤道”。<br><br>人为地,<br>以赤道为界,<br>把地球表面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br><br>我们就生活在“北半球”,<br>澳大利亚抵触“南半球”。<br><br>我们的祖先,<br>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br>到达一年的最北端那一刻,<br>叫“夏至”。<br><br>这一天,<br>阳光到达北半球、<br>穿过的空气层距离,<br>相对全年来说,<br>是最短的;<br><br>同时,<br>阳光到达南半球、<br>穿过的空气层距离,<br>相对全年来说,<br>是最长的<br><br>所以才会有</div><div>南北半球不同的</div><div>天气、温度。<br><br>把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br>到达一年的最南那一刻,<br>叫“冬至”。<br></div> 夏至是公历每年的6月22日前后,<br>这一天北半球的光照时间最长,<br>北极附近太阳绕着地球旋转,<br>不会“下山”,<br>就是所谓的”白夜”、“极昼”。<br><br>冬至是公历每年的12月22日前后,<br>这一天北半球的光照时间最短。<br>南极附近会有“白夜”。<br>北极则处于“极夜”,<br><br>处于夏至和冬至之间的,<br>公历3月21日左右,为“春分”,<br>公历9月23日左右,为“秋分”。<br><br>确立二十四节气的人,<br>地处北半球,<br>所以命名的时候,<br>都是以北半球的气候<br>来命名这二十四个节气。<br><br>冬至,<br>是北半球的冬天,<br>南半球的夏天。<br><br>夏至,<br>是北半球的夏天,<br>南半球的冬天。<br> “冬至”与“春分”中间,是“立春”;<br>“春分”与“夏至”中间,是“立夏”;<br>“夏至”与“秋分”中间,是“立秋”;<br>“秋分”与“冬至”中间,是“立冬”。<br><br>昨天(2023年5月5日),<br>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br>《关于新冠大流行第十五次国际卫生条例(2005)应急委员会会议的声明》,<br>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br>大流行结束。<br>WHO总干事谭德塞转达了<br>2023年5月4日欧洲中部时间12:00至17:00<br>举行的关于新冠大流行<br>第十五次国际卫生条例(2005)应急委员会 (IHR)会议的报告<br>提交的上述观点和建议。<br> 历时1191天,<br>因为新冠“全球公共卫生紧急状态”结束了。<br><br>不用做核酸检查、<br>不需要出示健康码、<br>不强制戴口罩、<br>不鼓励接种疫苗,<br>……。<br><br>“紧急状态”结束了,<br>不等于“新冠病毒”清零了。<br>“大流行”结束了,<br>“中流行”、“小流行”依然存在,<br>特别是老年人和一些有基础病的人群。<br>新冠病毒的杀伤力,<br>绝对不容小觑。<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