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6日,英国查尔斯三世等待了70年的登基梦想终于实现,国王加冕典礼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div><br></div><div>有人说,英王加冕礼有三层意义:一、审美观赏,欣赏庄严的仪式感;二、发思古之幽情,拷贝传统追怀历史;三、国际社交,乘机一聚,或许能有额外收获。</div><div><br></div><div>我在敦伦工作生活过几年,对英国传统文化有所接触,比较关注加冕礼新闻,截下了一些镜头来回味历史。今天试从查尔斯三世的加冕说起,聊聊我亲身经历的一些往事,以及英国文化给我的油画创作带来的影响。<br></div> <div><br></div>圣职人员取下在伦敦塔中珍藏了七十年的王冠。纯金王冠镶嵌了444颗宝石,重达2.23公斤。 王冠终于加冕到了查尔斯三世的头上。 苦苦等待了整整七十年,如今梦想成真,难怪泪光闪烁。 此时此刻,他在想什么?<div><br></div> 当今世界只有英国还保留着封建时代的加冕仪式,所以查尔斯的登基吸引了全球无数目光。<div><br>如今的英国王室,正是大英帝国从“日不落”到日薄西山的最真实写照。历史是无情的,君主立宪制和王冠的光环日趋暗淡一定是历史的必然。<br><br></div> <p class="ql-block">仪式在浓重的宗教氛围中进行,礼仪程序繁复,权杖法器的珠光宝气绚丽夺目,各种祝福层层叠加,圣歌此起彼伏,真是辛苦了唱诗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鉴于英国王室的悉心演绎,加冕仪式再现了古代文化审美的辉煌场面,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令人对古人的缜密礼数不禁咋舌;同时,还深感它与现代社会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观礼者一边穿越时空,一边体验不可名状的荒诞:这一切居然再现于21世纪的今天!</p> 加冕仪式中有七件宝物,它们是王冠、十字圣球、两支权杖、君主之戒、宝剑和加冕椅。<div><br></div><div>这些物品成为加冕仪式中的法器,体现了历史、宗教和文化背景特质,它们造型独特美观,工艺精湛,镶嵌了大量的祖母绿、红宝石、蓝宝石、钻石和珍珠,可谓典型英国传统文化及古代工匠登峰造极的精锐集萃。今天在享受到至高的审美时,也深深叹服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它们并非英国的专属宝藏,而是人类文明史上绚丽的一页,英国王室只是展现这些人类共同遗产价值的载体罢了,更何况宝藏的背后还有肮脏的殖民历史。<div><div><br></div><div>加冕前夕,南非要求英国归还皇室权杖上的钻石“非洲之星”,这颗钻石就镶嵌在加冕仪式所需的皇家权杖上。“非洲之星”重达530克拉,于1905年在南非发现,是从重达3100克拉的钻石原石“库里南”上切割下来的。有人评说,其他配件也都是抢来的或者偷来的。英国每日邮报称,印度政府将追索被英国夺走的国家宝藏,包括大量神像,雕塑,器皿,以及由于加冕礼而闹得满城风雨的著名钻石“光之山”。在一众已经独立的前殖民地眼里,查三这场秀就是在重新揭大家的伤疤。</div></div></div><div><br></div> 卡米拉也终于如愿以偿等到了加冕,从今往后就是名正言顺的王后了,尽管不少英国民众并非苟同。卡米拉本人在仪式中情不自禁左顾右盼,似乎也泄露出内心的忐忑。 全场最帅的是安妮公主。作为女王唯一的女儿,查尔斯关系最亲近的妹妹,她被予以“金杖侍卫”的重任,穿着一袭戎装,骑在高头大马上出现,全权负责查尔斯加冕仪式的安全保障。 金仗侍卫从前是君主的贴身保镖,后来演变为一个礼仪性职位,能够被赐予这个职位象征着得到了君主的信任和嘉奖。 安妮作为历史上第一名女性金杖侍卫,带领4,000 名来自英联邦与英国海外领土的武装部队与警察、英国空军部队、羽林卫与国王金马车组成了盛大的游行队伍。<br> 国王和王后乘坐的这辆黄金马车,是2014年6月4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参加国会开幕大典时,澳大利亚耗巨资为女王打造的豪华钻石马车。这个堪称“车轮上的奢华宫殿”象征性地见证着英国历史,也被称为“移动的历史博物馆”。这辆金马车由吉姆设计,50名最优秀的工匠花费了十年造成。<br><div><br></div><div>我在驻英国使馆工作期间,赶上了我驻英大使向伊丽莎白女王递交国书的仪式。英国外交部礼宾司为大使安排了金色马车和随行马车前往白金汉宫,我也有幸乘车随行,在皇家马队一路浩浩荡荡的护送和沿途民众的注目中,体验了一番英国传统礼仪的典雅庄重。</div> 等待国王金马车的群众早早就占位静候了,可谓人山人海。但伦敦城里城外,也有举着“不是我的王”的标语反对君主立宪制的示威群众。这些场面令人回想起1997年一桩令人心碎的往事。 查尔斯第一任妻子戴安娜王妃,1997年8月28日在巴黎惨遭车祸殒命。 9月6日,戴安娜的葬礼在伦敦举行,其遗体被安葬在她父亲的家族墓地,北安普敦郡的奥尔索普。查尔斯一次也没有去墓地探视过。此次加冕也没有邀请王子们的舅舅……。 深受英国民众爱戴的戴安娜是一个拥有天使容颜、大家闺秀气质、与世无争以及善良内心的人。她的不幸离世引起了巨大的社会振动,哀悼的民众也是人山人海,白金汉宫门前白花铺天盖地。<br> 民众等待为灵柩奉上送行的最后一瞥。我在白金汉宫附近拍摄到了沉浸着巨大悲痛的现场。 或许大家还记得当时在戴安娜葬礼之中那首哀婉的《风中之烛》,创作这首歌曲的音乐人埃尔顿·约翰同其他几位音乐界名流一并拒绝了为查尔斯加冕音乐会献艺的邀请。 如今替代当年王妃的位置,站着新王后卡米拉。很多人仍然难以忘怀以前的故事。是美,是丑,人们心目中自有判断。 加冕游行中令我眼熟的一幕是那些皇家卫队的阵容。 皇家卫队与英国王室保持着特殊的关系。它是英国王室的私人部队,由皇室成员担任卫队各团的团长和荣誉上校。当年的英国女王和将继承王位的查尔斯王子及王室的其他成员,常定期探望卫队各部队,参加各团的典礼和纪念会,并像一家人一样同这些军人及其家属相处。<br><div><br></div><div>1995年夏秋之交,我在伦敦采风,拍摄了伦敦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表征:皇家骑警。<br></div> 白金汉宫前的骑警身穿鲜红色制服,头戴金灿灿的钢盔,在高头大马上英俊威风。我先后拍摄了七次,跨时数周,终于有了一张较满意的暗调背景照片,当时我就想,这应该是一幅古典风格的油画。<br> 十五年之后我画了出来,成为我的油画代表作之一,也是我现在微信的头像标识。 油画《皇家骑警》的第一版和第二版先后在我的油画展上被收藏了,第三版展出后决定不再出让,现挂在我的客厅里。 《皇家骑警》第一版的收藏者是饶及人先生,他早年曾是纽约城市规划局局长,后经朱镕基总理引荐到我国,为我城市规划发展提供咨询,并为我高层决策积极建言。<div><br></div><div>饶先生在我的第三次个人油画展上接受采访,说出了他收藏此画的原因(请见视频):<div><br></div></div> 在后来的美术创作中,我让这幅静止的画面在视频中动了起来,那是另一番异想天开的创意了。<br> <div><br></div> 在英国工作生活闲暇之时,我参观过坐落在泰晤士河上游的温莎城堡-- 英国女王的一座行宫。<div><br></div><div>历史上,温莎堡是一些英王的出生地、举行婚礼的场所、囚禁处和墓葬地,也是王室成员的住地。温莎堡周围是温莎大公园,过去是王室贵族狩猎的御苑。附近有皇家陵墓。<br></div> 已故英王伊丽莎白二世非常喜爱温莎堡,她的幼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每逢圣诞节、复活节等重大节日,女王均来此参加隆重的庆祝活动。在英国,能出席温莎堡的盛典和在堡中留宿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温莎古堡是英国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因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巍峨的宫殿,秀丽的景色,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踏古人。在和爽的秋日里,置身在静寂的绿野和森林之间,远眺那随着浮云时隐时现的古堡,似乎又听到莎士比亚用诗一般的语言叙述着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剧。 <div><br></div>我在温莎堡周边拍摄过一些照片。温莎堡前的卖花姑娘纯净而典雅,帽子和身上的传统服饰体现了英国的传统文化。 后来我以此为素材,创作了一幅古典淑女形象油画《温莎宫倩影》。<div><br></div><div>庄重的淑女,典雅的古典服饰,在英国玫瑰园和温莎堡前,向你投上一瞥温文尔雅的微笑...... </div> 油画着意刻画了胸前和袖口上的蕾丝,姑娘的花容月貌则来自英国古典淑女形象的启示。<div><br></div> <div><br></div>一番闲聊,从查尔斯的加冕典礼聊到我的英国题材油画创作,就作为饭后茶余的谈资吧,但愿您没有被冗长的故事累到。谢谢您的观赏。<div><br></div> 查尔斯三世跟您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