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助成长 “融”行于教谱“新”章——参加安康初中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感

♥张琳瑶♥

<p class="ql-block"> 林花谢春红,绿意绕枝头,越过青山,撩过江水,在细雨飞梅五月天,我们融入一片绚烂,邂逅最美的语文,追寻最真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    春未尽,夏已至,汉滨初中高新校区礼堂内热闹非凡,来自安康各县各学校的语文同仁欢聚一堂,沉醉于这一场语文的饕餮盛宴之中。 </p><p class="ql-block"> 5月5日至6日,我们三人带着期待而来,带着渴望再来,踏上了“新语文 融教学”第二次专题研讨会之旅。</p><p class="ql-block"> 两天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名师风采,汲取了教学智慧,知晓了“新语文 融教学”的核心理念,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新方向。</p>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直在追寻,如何营造一个高效真实、语味浓郁的语文课堂?带着疑问,携着思考,持着对语文教学的热爱,我们走进初中语文共同体活动,一睹名师风采。连中国老师、贾玲老师、肖培东老师、曹公奇老师和邱俊老师他们那渊博的学识,精深的思想,给予我们明确的答案,让我们仰慕。虽不能至,然心向往,必追随之。</p> 《不负年华不负君》 <p class="ql-block">  纵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中,整本书阅读一直是主流,我们一直坚持“阅读即语文,阅读即对话,阅读即生活”的理念,而如何有效设计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才能使学生爱读、会读、深读整本书,进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也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p><p class="ql-block"> 连中国老师为我们献了一计——《不负年华不负君——推动整本书阅读核心把握的路径》,他提出:教师,首先是阅读者,要树立“为人而读”的理念,学会“雕刻”时光,用书籍充盈内心,丰富阅历,立体、深度的走进作者,才能照见自己,照亮学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随后,他从“怎么读—读什么—读书什么”三个维度、“读出兴味—读书方法—反复关联—逼近作品—宏微关照—资源整合”六个问题为我们指出明晰的路径,并对《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西游记》《阿Q正传》等著作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们明白: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职业,更是一种鲜活的生命存在方式。教师只有以自身真实的生命状态融入作品,与作品深度碰撞交融,带着对书的思考,依着书中生命的痕迹走入生活,激励学生,远比单一的讲解更真切、更持久。</p> <p class="ql-block">  讲座尾声,连老师恳切地强调:“读好书,是我们庄严而宝贵的生命赋予自身的重要使命。”让我们明白要将书中的字字句句放在学生们生命里,让文字与内心碰撞的声音奏响他们心底诗意的琴弦。</p> 《新课标解读与实践》 <p class="ql-block">  要上好课,必须明晰“标”。贾玲老师带领我们重温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她从修订意义、修订背景、课标性质和特点、主要变化等方面娓娓道来,她的言语从容而舒缓,在通俗易懂的解析中,强调了课堂要关注学生、优化文本解读,提醒课堂真实发生的策略,要将“融”与“新”的理念贯穿始终。</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场讲座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在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教学,教和育要有效结合在一起,不仅要教课本,还要教做人,要将核心素养聚焦在每一次设计,将立德树人落实在每一堂课,让学习在课堂中真正发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p> 《我心中的“融”与“新”》 <p class="ql-block">  肖老师的人,尔雅温文;肖老师的课,温润有光;肖老师的讲座,亦是温煦如风,一场《我心中的“融”与“新”》,慢慢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潜入心田,深深打动唤醒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他指出:“融”在于钻透教材,融会教材。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决定课堂的走向,要把文本看成有机整体,用新旧知识的勾连,内在知识的交融,唤醒学生的经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融”是希望,是等待,更是一种成全。只有打开文本,潜入文本背后,才能唤出课堂的灵动。</span></p> <p class="ql-block">  他提出:“新”意味着知识立意走向素养立意,要让学习在课堂上真正发生,课堂立意就要从知识目标走向素养目标,让学习在“去功利、重自立、强合作、真探究”的课堂生态中完成,让学生真正站在教室的中央,成为课堂的主宰,成为真正学习者。</p><p class="ql-block"> 他的每言每语都透着他对语文教学的坚守与热爱,渗着对学生的尊重与珍爱,深深撞击着我们的内心,我们唯有将语文教学回归到本真,将语文回归到“本心”,将语言运用回归到本位,将课堂归还于学生,才能在“深深浅浅”中寻觅到属于自己的“珍奇”。</p> 《阅读教学的要义》 <p class="ql-block"> 去年暑假有幸拜读了《曹公奇教阅读》,了解到了“本真语文”的教学理念,也让我找到了阅读教学的方向和道路,今日又有幸聆听到了曹公奇老师《阅读教学的要义》,让我对阅读教学的方向更明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曹老师从“阅读教学的目标任务、选定合适的教学内容、核心素养的落实”三个方面进行讲解,他强调: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语言运用,要聚焦语言运用的核心,从而落实学生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的培养。 </p><p class="ql-block"> 在讲座中,他通过多种课例的解析,提醒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单元要素、预习提示、思考探究等确定教学重难点,在解读文本时要融合教材的前后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师生共读同思,这从根本上点明了语文教学的真正属性——语文课,即语言课。</p><p class="ql-block"> 因此,往后的阅读教学,我们只有“还原语文本色,揭示语文本源,回归语文本性”,在对字词句的品赏中品味语文文字背后深藏的意蕴,才能滋养出真正的“语文味”的课堂。</p> 《在真实的语文课堂相融相生》 <p class="ql-block"> “向新而生,向美而行”,这细腻而温情的八个字总能勾起我们对美好时光的憧憬,正如邱俊老师那诗意的语文一般,让我们心飞扬,向往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好课,一定是让‘教学真实发生‘”,邱俊老师总是谆谆教导我们。她说:“真实发生的课,是有生命力的课。唯有在真实的课堂里,才能实现师生的共生共长”。</p><p class="ql-block"> 在这场《在真实的课堂相融相生》的讲座中,她以《散步》的失败案例让我们认识到无效教学的乏味,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又以自己的《散步》《爱莲说》两份课例,以及黄厚江老师的《写人要抓住特点》的课例为例,呈现出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指明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写作教学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随后,邱俊老师详细而具体地提出语文教学的外部走向,更深刻的解析了“新语文”“融教学”的核心理念,让我们明白“语文课,要直面文本,潜入语言文字深处,触摸文字温度,咂摸文字意蕴,领悟生命的启迪”。</p><p class="ql-block"> 讲座中,我也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怎样才能践行好“新语文 融教学”?我想,坚守语文的初心,回溯语文的本质,回归语文的纯粹,也许就可以把语文搞“活”,拥有斑斓的语文时光。</p><p class="ql-block"> </p>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p class="ql-block"> 语文教学的“美”,在于教学手段的美化,教学思路的简化,课堂活动的细化,能力训练的强化。</p><p class="ql-block"> 五位语文老师面对不同文体的教学,课堂驾轻就熟,设计精妙绝伦,活动丰富多彩,真正做到了“语”“文”如一、“新”“融”相通。</p> <p class="ql-block">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肖培东老师的课,我想,是“浅到极致亦绚烂”。《老山界》如此,《桃花源记》也如此。</p><p class="ql-block"> 在教授《老山界》时,他充分运用插图贯穿始终,从“这幅插图对应文章哪些语段?编者为何用这些语段内容设计插图?”为引,引导学生聚焦重点语段阅读,体会老山界的高、峻、险,在一次次朗读中,探究红军战士的长征精神。又话锋一转:“如果让你再为文本配一副插图,你会选择哪个语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带领学生在一词一句的咀嚼中,深刻理解红军乐观主义精神。</p><p class="ql-block"> 这看似简单的设计,却让学生由课内走向课外,由文字转化成思维,由文本走进了生命,这就是大师的风范,更是语文“新”与“融”合一的最好体现。</p> <p class="ql-block">  《桃花源记》的设计更是简约,在“绝( )之境”的主问题下,撬动了学生的思维,然后在反复诵读中,引领孩子透过“渔人”的眼光,层层深入,观察打量着“桃花源”,从“绝美”、“绝富”、“绝妙”、“绝秘”到“绝无”的理解与领会,肖老师通过灵动的教育机智,将那片美丽的桃花源也开到了每一位学生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两节课的精彩呈现,不难发现,精巧的教学设计,出彩的课堂活动,大多源于文本的深度解读。而如何搭起巧妙的教学支架,在于我们潜心研读文本,这样文本上的教学资源才能成为充满生长力的教学抓手,达到教学的融合,师生的共长。</p> <p class="ql-block">  丰富的语文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和个性化发现的激火石,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大展台。张洲老师的名著导读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是一次多彩的语文活动。</p><p class="ql-block"> 从封面的细节发现开始激发学生的思维,再从一段段精彩的文段中引导学生巧抓动词,细品语言,慢咀环境一步步靠近保尔,让保尔的印象在一次次朗读中立体而形象起来,让保尔的精神在一次次交流中雕刻在学生的心中。</p><p class="ql-block"> 本节课,师生以聊天的方式展开,看似轻松,却足见教师功力。我看到了张洲老师设计的匠心与驾驭课堂的从容,更让我看到了作为语文人广博的学识与博大的情怀,也让我有了追逐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作文课是语文教师最具有挑战的课型之一,如何上好上实一节作文课?我想,王密老师的这节《写出人物精神》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p><p class="ql-block"> “用一个词说说你心中的最美教师吧!”王密老师用这句话开启了精彩的课堂。王密老师以赞美教师为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描绘心中最美教师独特的精神品质。通过一步步地引导,学生们的思维不断闪烁,完成了各项写作任务,能很好的把握人物外在特点与内在精神之间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此次写作课以项目化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让学生乐于写作,并在写作任务中,始终贯穿写人物精神的要素,巧妙融合形式与内容,让学生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p> <p class="ql-block">  李万贤老师的《驿路梨花》从“相遇一处景”、“相知一种情”、“相约一起行”三个环节带领学生重温“小茅屋”,围绕主问题展开教学,带着学生找梨花,品人情,悟主旨,使整堂课在流畅推进的同时,给人一种清新通达之感。</p><p class="ql-block"> 或许这就是好课,即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又激发滋养了他们细腻的情感,更使他们对生命生活有了思考与感悟。</p> <p class="ql-block"> “简约、质朴”,吴自文老师按照这独特的教学风格,为我们带来了一节别具特色的《马说》,以“不”字撬动全文,从伯乐之“不”、千里马之“不”、食马者之“不”、韩愈之“不”等环节引领学生诵读―赏读―精读―延读,层层深入,以读串讲,行云流水般顺着文言文的特点,将《马说》说到学生和参会教师的心里。特别是最后“不平则鸣”的环节,吴老师以“如果有一天,我们怀才不遇,会怎么办”为话题,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引导学生“做自己的伯乐”,赢得了会场老师的热烈掌声。</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的课之所以如此精彩,他一定将文本读深,将学情做实,才可以在浅入深出中,实实在在的用文字点亮学生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碰撞思想,闪现火花 <p class="ql-block"> 贾玲老师、 曹公奇老师、蒲耀才老师、李玉恒老师、邱俊老师、刘勇老师等诸多陕西语文界大咖在主题研讨环节,相切相磋,甚是精彩。他们睿智聪颖的思维碰撞,引发了语文人的思考与探究,他们的只言片语都是教学智慧的凝结与呈现:</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融入教学,融入文本,才能指向学生的精神成长”</p><p class="ql-block"> “语文不是语文教学,而是语文教育”</p><p class="ql-block"> “语文在不断的推陈出新,而我们在这个“新”时代里,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我们对教育的全新认知”</p><p class="ql-block"> “学生依旧是主阵地,教师要重视教材的资料利用,也要融合其他学科的资料,教给学生思辨能力”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一场场讲座,让我们欣喜,给我们启示;一节节课堂,让我们震撼,为我们指明方向。两天的培训虽然结束,但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或是那一句句教学的真谛,或是那一处处课堂的细节,总是拨动着心弦,感觉自己和名师大家距离很远,远得望尘莫及,但又好像很近,近得能从名师言谈中找到一点自己对语文的执着和热爱。</p><p class="ql-block"> 如何追随名师的脚步?读书,历练,思考,沉淀、不停步,将成长的根须努力扎进语文的大地,用名师身上不懈追求教育真谛的精神滋养自己,踔厉奋发,向新而生,向美而行……</p>

语文

老师

学生

教学

课堂

我们

文本

教师

阅读教学

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