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事例明观点 笃思明辨提思维——记“朱幼菊名师工作室”高段教研活动

稳稳的幸福

<p class="ql-block">  五月榴花开欲然,微风浅奏研意浓。2023年5月5日上午,朱幼菊名师工作室高段成员齐聚在画意诗情的邾城街向东小学,继续聚焦“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难课文”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本次研讨的主题为:如何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体会文章的科学精神。</p> 课堂展示 <p class="ql-block">  本次课堂展示由新洲区凤凰镇中心小学彭程老师执教六下第16课《表里的生物》。彭老师由单元要素引入,通过串联本单元前三篇已读课文,引导学生梳理并加深对“单元主题”的认识;然后带领学生初读课文,借助时间线搭建支架梳理“我”的探究过程,依托思维导图揭示课文的主要结构;接着指导学生细读文本,在体悟用正、反事例证明观点的表达方法的同时,聚焦描写方法来感悟人物特点;最后设疑小结,为下节课立下悬念。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教态自然、语调亲切,通过“读——知——思”有梯度地层层深入文本,学生也在语言实践中大胆质疑,小心求证,勇敢表达,在质疑与解疑过程中,进行深度思考、多维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双向”转化。</p> 评课议课 <p class="ql-block">  在观摩了彭老师的课之后,评课议课的环节在张惠芬老师的主持下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首先,彭程老师从自己对单元语文要素的理解、授课思路和感悟以及课后反思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想法。她谈道,《表里的生物》这一课作为本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任务驱动,深入探究,梳理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过程,挖掘课文完整的“假设—求证”的科学探索的路线,初步认识演绎思维的逻辑思维方式,而如何找到这个教学支点去撬动整堂课单元要素的顺利落实,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p> <p class="ql-block">  邾城二小的巴丽萍老师说,彭老师对课文的理解和前期的投入非常到位,接着肯定了彭老师在授课中紧抓单元要素的做法。本单元主题是“科学精神”,理性中又带有一定的趣味,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span style="font-size:18px;">很容易过度关注文本内容,导致忽略了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如果要立足于核心素养,这节课</span>教学目标的定位就显得繁琐了,因此建议彭老师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进行精简,聚焦到“整体感知,梳理结构”和“了解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两方面上,深入去感悟作者的科学精神,领略“发现”之美。</p> <p class="ql-block">  邾城街问津一小的曹澜老师关注了课后习题,认为彭老师在课上虽然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落实,用了圈划词语、表格梳理、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去概括文本的主要内容,但是引起思考的是,作为高年级学生,最后的归纳总结应交给学生,不建议用填空的形式,要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另外,如果重构课堂,在导入时可引导学生关注题目,通过替换标题来揭示课题,比如,“表里的生物”还可以是什么?(表里的秘密……)接着让学生说一下课文讲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关注时间线,梳理探究过程,再来概括主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  仓埠街靠山小学的余玲沁老师认为彭老师在开课之时,引导学生梳理并发现前三篇已学课文与“单元主题”的关系,体现了一个“串联学习主题”的作用。然而,科学探索类这样的“难课文”究竟该如何激趣呢?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借助怀表的图片,从课题入手,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如设疑“生物是什么”,让学生建立起活的“生物”与无生命的“表”之间联结;在梳理探究过程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将课堂还给学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p> <p class="ql-block">  徐古小学的陈琴英老师表示,这篇课文其实是一篇趣味性很强的课文,但是也是一篇“难课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陈老师认为首先应抓住文本的主要脉络——“凡是能发生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展开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梳理出“提出观点——猜想——证实”的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老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是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会放手。其次,教学时还是应该加强朗读。最后,在体会人物的特点时,不够深入,可多种形式朗读后加强体会感受。</p> <p class="ql-block">  阳逻五小的李霞老师说,彭老师的课有两方面非常值得自己学习:一是梳理课文结构时紧抓了时间轴和思维导图两条线;二是细节处抓得好。针对“激趣”李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可借助作者冯至优秀的生平经历结合学生,尤其是班级里“调皮胆大”类男生的实际经历来激趣,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共情,又能激发学生们探索科学的精神;二是可以引导学生质疑“课题里的生物是什么”来激趣。李老师还提醒老师们关注文中的“父亲”,做一个像文中的父亲一样的智慧型老师,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p> <p class="ql-block">  邾城三小的胡敏老师先是肯定了彭老师的课堂:①有效而扎实落实了前面的两个目标②教学上面运用了多种方法为落实单元要素搭建支架。同时,胡老师建议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保证其他教学环节的顺利而扎实地实施。</p> <p class="ql-block">  邾城六小的赵静老师也谈了对这节课的思考。第一,彭老师准备充分,思维清晰,但是各部分之间的衔接部分不够清晰。第二,科学类文本教学如何激趣?导入时,同样可以从质疑课题着手。探讨文本的方式可多样化一些,比如小组讨论,师生对话、男女生分角色朗读避免沉闷。 第三,在设计大问题时,问题要简洁,指向性要明确。第四,课堂上抓住细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答偏或者答不出来时,进行顺势的引导。第五,推荐阅读的环节是否可以调整放到第二课时来拓展,让第一课时再精简一些。</p> <p class="ql-block">  阳逻五小的林娃老师认为老师亲和力强,让人如沐春风。林老师也提出了几点思考:①老师出示表格时,分组完成会导致学生碎片化认知,建议先让学生依据时间轴找信息,再依托表格进行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②思维导图的运用十分适切,但在操作过程中问题过于发散,建议指向一个问题“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升级细化思维导图,让梳理过程更清晰。</p> <p class="ql-block">  仓埠街中心小学的高红丽老师立足于单元整体,结合“体会文章怎样用具体的事例说明观点”的单元要素,谈了自己的理解。</p><p class="ql-block"> 1.语文要素的循序渐进。《文言文二则》引导学生说明观点时要引用事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引导学生有序地组织事例来证明观点,《表里的生物》要求学生要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观点,口语交际要求运用实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展现了从学到用的逐渐递进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2.设计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体会“科学精神”。如《文言文二则》中利用思维导图和查阅资料,引导学生交流发现,深化体会;《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中引导学生探寻名家精彩;学完口语交际后,开展班级辩论会,辩论前准备卡片记录自己的事例并猜想对手的事例。用《他们那时候多有趣》作为引子,引导学生阅读科幻故事,开展班级科幻故事分享会,搭建习作支架,降低习作难度。</p> <p class="ql-block">  阳逻街中心小学的刘鹍鹏老师建议,教学活动应有单元整体意识,紧扣新课标,以任务群的形式展开,通过课堂活动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p> 名师引领 <p class="ql-block">  章林小学的邱芬芬校长给出了独到的见解。</p><p class="ql-block"> 1.以任务活动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可将“初读课文,了解内容”这一课堂环节通过三个学习活动呈现出来:活动1 关注课后生字,找易错字;活动2 勾画文中时间词,找出每个时间点上发生了什么事;活动3 了解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2.紧扣课堂目标“了解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的方法”教学时,应着重引导学生一步步去归纳概括方法,而不是教师包办。</p><p class="ql-block"> 3.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思维过程时要注重过程的循序渐进和方法的指导,还要启发学生联系自身实际经历,调动学生生活经验,从而充实课堂,解决教学重难点,落实单元要素。</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邾城二小的王芬校长对彭老师这节课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点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依据新课标,结合本节课发现,字词教学对应基础型学习任务,梳理课文的结构、感受人物形象对应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但是这节课的重点却是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教学时,重点关注“好奇”“思考”,结合大单元主题,最终聚焦到“思考”,“我们该如何思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具体到《表里的生物》,我们发现前两课采用了归纳推理的方式,即“罗列事例—得出结论”,本课则正好相反为“猜测—得出结论—罗列事例”的思维方式。教学时,引导学生围绕“‘发现’是否有意义”展开辩论,由“思考”导向“思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芬校长认为,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应弱化对于人物特点的感受,重点在于梳理出“我”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板书可作相应调整,以呈现思维过程;问题简洁化,脉络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芬校长还给大家普及了知识:怀表里面发出“嗒嗒”声的关键在于弹簧而非齿轮的转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教研室张燕主任立足于大单元教学,从践行新课标理念出发,针对高年段难课文的教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树立大单元整合意识,整体构建任务群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不仅要把握大单元下的整体目标,也要合理理解每一篇课文的教学价值点,围绕人文话题和要素话题,合理定位教学任务。如本单元可以像这样构建任务群展开教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先确定单元主任务:悟科学精神 学论证方法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再根据课文进行整合,构建子任务群</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务一 诵古文,品专注、观察之科学品质(《文言文两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务二 忆真理,悟锲而不舍之论证精神(《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务三 读故事,感猜想—求证之探究精神(《表里的生物》《他们那时候多有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务四 畅表达 科学表达,创编故事(《口语交际》《语文园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最后在每一个子任务下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活动一,活动二……来落实任务群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针对于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应放在感悟孩子在对科学探究的路上对科学长久的好奇心,对事物的观察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构建研读板块,分层落实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关联主题要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用好表格支架,梳理后进行统整,提炼思维过程,即观点—猜想—求证—结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支点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键在于找准矛盾点,激活思维,不断质疑(质疑内容、写法、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找准核心矛盾点进行质疑,如“表里怎么会有生物”“你觉得‘表里有一个活的生物’这个观点科学吗”,再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不断地去寻找依据,推想生活中的依据,激活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回扣主题,不断地拓展延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一个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要回扣主题,不断地拓展延伸。本课中可以在学习完毕后,组织一场辩论活动,讨论“‘我’的发现有意义吗”,引导学生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以作者的巨大成就激励孩子们的探索、求证的精神,从而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本次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拨开了云雾,深化了对高段“难课文”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本教学实践的认识。教无涯,研不尽,研前有准备,研中有碰撞,研后有思考。“朱幼菊名师工作室”的小语人们将继续在教研的路上相互学习、共同切磋、共享交流,奋力谱写语文教学新篇章!</p> <p class="ql-block">撰 写:刘鹍鹏</p><p class="ql-block">审 核:高红丽</p>

学生

课文

老师

教学

单元

引导

事例

梳理

课堂

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