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莫道春早来,又是乘风远济时。为落实新课标理念,优化课堂教学,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团队研课能力,东营区小学数学三组教研团队于5月6日开启了第二次线上教学研讨活动之旅。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整数除法教材分析”,结合吴正宪《建立整体结构感悟数与运算一致性》报告,谈学习收获及学习中的困惑。本次教研由组长赵庆艳老师主持,中心发言人是魏建梅老师和刘树芳老师,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交流。 首先赵老师研读了整数除法教材中有哪些,分别是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三年级上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并详细地分析了每一部分教学内容,发现了他们之间的联系,每节新知课的第一节课都是口算,它们都是笔算的基础。所以口算的算理和算法要理清。同时,她还提出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一是以整体、系统、联系的眼光明确学习目标,使目标结构化。二是教师将新旧知识进行勾连,抓住与新知相关知识的内在本质联系,以核心问题引领学生探究新知。三是结构化教学不仅是静态数学知识的结构化,更是动态学习过程的结构化,经历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的过程。 刘树芳老师认为,除法的本质是计数单位除以计数单位得到新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个数除以计数单位的个数得到新的计数单位的个数,而且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转化为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又可以转化为表内除法的计算,所以表内除法是基础。 陈杰老师认为,所有的运算都是单位的操作,大道至简,最终要回答的是:单位是谁?有几个?所有的加减乘除运算,都与单位息息相关,建好承重墙,以计数单位为核心,统领加减乘除运算。这就是数学的本质。同时还要打通隔断墙,沟通数概念与数运算的内在联系,也就是将这些知识建立起结构化,整体化的关联。 付燕老师认为,我们应该把所学的理论都落实到课堂上,真正地让学生收益,她还分享了她的数学课中的小故事,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静心做一名数学人。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 最后赵老师做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由组内老师上一节《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除法》的研讨课,教师先自己备课,在此基础上组内教师根据教学设计进行线上交流,探索口算除法的教学路径。 “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群人的努力是乘法”。交流中,老师们畅所欲言,交流感悟,同频共振,彰显集体智慧,研出个性特色,期待下次教研更加精彩。<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