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div align="center">事后诸葛亮(俏关公)<br></div><br><br> 据我了解,始兴有四个地方有大庙,分别是县城附近的浈江大庙、河北大庙、花山大庙和隘子镇龙斗峰大庙。<br> 为什么叫大庙?名字由来都是一样,是因为当地的人觉得这个庙有些规模,比常见的社神庵大得多,所以就叫大庙。<br> 某个周末,我规划好线路,将乡村游活动安排为始兴大庙一日游。<br> <p class="ql-block"> 上午,我按图索骥,骑着小毛驴,独自去偷欢,前往太平镇浈江村老黄塘。</p><p class="ql-block"> 过去,当地习惯把浈江村叫成黄江,原因却是浈江,由于上流沿途较少山林,且很多是紫红土壤,只要一下雨,这条江就成了黄色的河,所以人们就把当地叫黄江,后来才改名为浈江村。</p><p class="ql-block"> 浈江村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地两路三口塘。</p><p class="ql-block"> 一地即天子地,这个是在县城非常出名的地方,由于地名奇特,我一直都怀疑古代始兴神秘莫测的鼻天子墓就在当地。原因有二,一是始兴方言中,一直把坟墓叫成地。二是在古代封建王朝里,谁敢把一个地方命名为天子地,这可是诛九族的呀!然而,天子地这个地名却一直流传着,堪称奇迹。当然,天子地最出名的原因是一个民间传说和当地名胜石书房。</p><p class="ql-block"> 两路就是两条路,一个是进北山的路,据说是1964年三线建设时期建设的。我27年前在北山里公陂电站工作了三年,对这条路熟悉多了,闭着眼都知道哪里上坡哪里拐弯。一个是上马市的路,我在1991年做过一个梦,梦见经过某个路境,后来1998年我第一次经过这条路时,一直都觉得非常熟悉,似乎曾经来过,最后才想起七年前梦里到过。</p><p class="ql-block"> 三口塘就是三角塘、老黄塘、马齐(蹄)塘。三角塘就不用说了,县城的人都听过,一是有个变电站,二是当年曾经是刑场,初中时我们曾经亲眼目睹。老黄塘最出名的倒不是塘,而是当地真的有个唐屋,曾经出过一位老革命唐胜标,官居厅级,每年县委全会和一些重大活动都会特别邀请他列席。马齐塘是因为有一个当地人叶某曾经与我同事。</p><p class="ql-block"> 当我按照地图标示,来到浈江大庙所在地唐屋上头,却发现没有庙宇建筑,倒是见到几处坟墓,非常显眼。无奈,只好询问附近的一位阿婆。</p><p class="ql-block"> 阿婆非常热心,耐心细致的解释,还说要不然就坐我的车亲自带路,我看到她拄着拐杖,一瘸一拐的,担心坐不得车,便连声感谢,独自觅路。</p> <p class="ql-block"> 其实并不远,就在公路附近,田地中间,小道旁边。</p><p class="ql-block"> 我仔细观察,两个石柱基脚是圆形红石,石柱上面已经有一些部位脱落了,露出里面却是青砖砌筑。这样子的圆柱较少见,我记得城南镇杨公岭吴氏宗祠、大井头袁氏宗祠、太平镇城北社区许塘赖氏宗祠也有这样的圆柱,估计是近代建筑,有可能是民国,最早应该是清末。大门也是红石砌筑,只是门楣上没有看到匾额,不知道叫什么名字。抱着敬畏之心,叩首三拜,然后进去瞻仰。可惜里面早已倒塌,只剩下大门和左边一面墙,长满了草,比人还高。忽想起一句歌词“故里草木深”,现在则是古庙草木深。</p><p class="ql-block"> 看规模,至少有两进之地,数倍于常见的社神庵,怪不得当地人叫大庙。</p><p class="ql-block"> 我四处张望,找不到有文字的东西,诸如楹联、匾额、石刻等等,心下有点失落,便出来了。抬头一看,发现屋梁上竟然有三四处青砖砌成的圆柱支撑着木瓦,这种我倒是首次见到,赶紧拍照记录。</p> 离开老黄塘,我沿着浈江旁边的道路,风驰电掣,直奔太平镇河北村。<br> 河北村在始兴古代非常厉害,其一,据说曾是始兴古县城所在地(还有此一说,称为始兴郡治所在地),位于今县城之西的东湖坪,地名就是来源于位于古县城之东。其二,当地有不少烽火台,1999年10月,我曾经爬过,数十年后的去年底新冠月,我又与几位朋友再次攀登,重上烽火台。其三,当地曾有驿站,从古至今,无数官宦经过和居住,留下甚多诗作,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韩愈、宋之问等人。<br> 河北大庙与浈江大庙地形位置一样,都是在平坦的田地中间,也是坐北朝南。不过,河北大庙规模宏大,应该有四百多平方米以上。远远看去,非常显眼,孤独的伫立在田间,守望着几十米远的滔滔江水。<br> 据了解,河北大庙为清代兴建,它还有一个名称,叫歇马庙。到了当代后,由于形势变化,大庙一分为二,被两个生产队所据。目前看到的大庙也成了两座建筑,前后相距十多米远,中间成了空地,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缘故导致。<br> 我来到大庙门前,大庙只剩下四维墙壁,墙上藤生蔓长,占据了半壁江山,里面也是遍地草木,蕉叶青青。<br> 门楣上有石匾,刻着“诒尔多福”四个大字,我兴奋极了,立即拍照记录。<br> 由于一些檐木塌了下来,拦着门口,我也没有进去,往圆窗里观察了一下,便行到后面,观看另一座建筑。<br> 后面的建筑也是砖石结构,保持得比较完整,当然,屋顶瓦梁就没有了,门楣上没有见到石匾,估计被人盗走了,因为明显有一个凹进去的长方形槽状建筑。<br> 我站在门口,看到里面还有三四间房子,不知道是不是当代兴建。由于遍地牛粪,气味难闻,就没有进去。 大庙附近就是河北村,有一个典型的古代民居建筑,应该是清代兴建,可惜进去转了几圈,不见带文字的东西,失望的出来了。正欲离开,忽瞥见左边露出一角,形似宗祠建筑,便拐进去看了看,发现里面很多楹联,我马上拍照记录。<br> 我始终觉得,楹联与匾额是一个家族是否有文化、出人才的体现。 <br> 到了一个陌生的村庄,如何在没有人帮忙的基础上,快速、准确、真实的了解到这个村?<br> 其实很简单,看这个村里的祠堂。<br> 首先,看看祠堂,你就基本上了解到这个村的姓氏。其次,祠堂规模,证明了这个村某姓氏家族的实力。再次,祠堂里面的堂号,证明了这个村某姓氏家族的历史渊源。然后,祠堂里面的功德碑或公告榜,证明了这个村某姓氏家族的人丁情况、公益活动、团结系数。然后,祠堂里面的匾额、楹联,证明了这个村某姓氏家族的文明程度、文化水平、发展能力。然后,如何迅速看出这个村某姓氏家族今后能不能出人才,有没有更大的发展?有一个巧妙的方法,看祠堂的匾额与楹联,尤其是楹联的数量和质量。<br> 根据它们来综合判断这个村某姓氏家族的大致情况,准确率可以说八九不离十。 <p class="ql-block"> 由于差不多中午了,我便先返回县城,沿途顺便拐进去罗围村,观看了原址复建的赖氏宗祠。</p><p class="ql-block"> 3月下旬,我曾经来看过建设中的赖氏宗祠,大为赞叹,当时就断言建好后,会跃上始兴县特色祠堂排行榜前十名。不过,有几个朋友认为我过于保守,直言这个宗祠应该是始兴头名。</p><p class="ql-block"> 现在来看,果然漂亮,很有规模,非常气派,富丽堂皇,雕梁画栋,也具有相应的文化底蕴。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对联,当然,毕竟是现代人所写,还是有个别对联格律稍欠,但无碍大雅。</p><p class="ql-block"> 一位在南雄的文友看到图片,以为是珠玑巷的宗祠,我说不是。并且非常“狂妄”地说,如果从古代风水学的角度考虑,那里的几十个宗祠都不如这个宗祠。为什么呢?这个赖氏宗祠要地有地,要山有山,要水有水,可谓风水宝地。那里新建的那些宗祠,有哪座敢来比?</p><p class="ql-block"> 当然,人家出名并非是讲风水的缘故,而是因为素称广府故里,具有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p><p class="ql-block"> 目前为止,按本人孤陋寡闻的观察和坐井观天的判断,始兴县原址复建的祠堂中,特色最鲜明、风格最传统的为以下三座:隘子镇湖湾村石头塘张氏宗祠、五一村官氏八家祠、太平镇罗围村赖氏宗祠,城南镇刘镇营村刘氏宗祠、太平镇白石坪村赤土岭黄氏宗祠颇有规模,马市镇高水村易氏宗祠、李氏宗祠也很不错。当然,以上评价是指原址复建的祠堂,不包括老祠堂。</p> <p class="ql-block"> 说远了,我们继续大庙行。</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沿着沈所镇风景优美的旅游公路,听着手机音乐,欣赏着两边的美景,左边是绿竹袅袅,右边是河水淙淙,远处铜钟寨、天马岭……,一路狂飙,可谓始兴最惬意的旅游公路。</p><p class="ql-block"> 终于来到黄所村李屋坝,再问了一下路,然后来到矮岗头村。</p><p class="ql-block"> 矮岗头其实是在山岗上,比附近的村庄明显高出一段,然而对比后面的大石山,反而被叫成了矮岗头。</p><p class="ql-block"> 村后三座大山,丹霞地貌,红石崖壁,靠东的叫凉伞石,靠西的叫掌扇石,中间的叫阿公岩,古代叫官石岩,也许是山下有条过曲江的官道而得名。远远的看,确实是像红光满面的阿公,笑呵呵地欢迎我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周围逛了一圈,不见庙宇建筑,只好又折回村里,问了一位大叔,才知晓方位。可是开车过去,实在是难找,满山灌木草丛,沟壑纵横,路也不似路,没有行车的痕迹,倒是遇见几座坟墓。</p> 一个人在草木丛中转来转去,终于瞅见一条水泥硬化小道,仅宽五十公分,寻思可能是了,上前钻了进去。<br> 进去后豁然开朗,一个偌大的平地,被四周的树木和灌木包围着,如果不是进来了,根本不知道里面别有一番天地。<br> 有两座屋子,一座在进口处,比较矮小,高约一米六,长约一米,宽约八十公分,供奉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一座在中心处,长宽高都是约两米,供奉观音娘娘、如来佛祖等三尊菩萨。<br> 我仔细观看,门楣上没有题字。据我了解,花山大庙名为飞云宫,当地叫石上菩萨庙,里面供奉的是白脸、红脸、黑脸三尊菩萨,而且规模庞大,是三个大庙中面积最大者。因此,我觉得这两座屋子不是原来的大庙。<br> 屋子旁边一头枫树,树下有个奇异的建筑,引起了我的注意,仔细观察,认为应该是庙宇内的东西,再认真观察,我又发现屋子墙角下有几个石柱基石,明显是大型建筑才有的。<br> 然后共发现四个石柱基石,两个人工打造的奇特石头,但我水平有限,不知道叫什么。<br> 逛了一圈,没有找到其他类似大庙的建筑了,心下奇怪,却无可奈何。 <p class="ql-block"> 正准备离开,忽然看见左边灌木丛中好像有黑色的物体,不甘心的我又钻了进去,果然有情况。原来是两条正方形的石柱,直径约有五十公分,长约两三米。</p><p class="ql-block"> 这个明显是庙宇建筑了,我很是激动,擦掉污泥杂草,试图查看有没有文字,然而忙活了一番,没有发现。</p><p class="ql-block"> 转眼间,又发现不远处草丛中也有石柱,我赶紧过去查看、拍照,再仔细观察,竟然遍地都是庞大的石柱,其中一个石柱上雕刻着两种动物,只是有点破损,没有看出是什么动物,也许是我孤陋寡闻,见识不够。</p><p class="ql-block"> 由于野草丛生,十分茂密,实在是不好行走,我便停止了查找。初步数了一下,我至少发现了十多个石柱石梁。</p><p class="ql-block"> 我想,这些肯定都是花山大庙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前辈果然没有说错,当年的花山大庙构筑宏伟,建筑绮丽,雕刻精工,庙宇庄严,前临横水,背倚官石,正正是古代始兴十二胜景“石上仙桃”。</p><p class="ql-block"> 只是,三座大庙中,规模最大的花山大庙反而消失了,殿堂塌毁,荆棘丛生,没有了当年的壮观与气派。</p><p class="ql-block"> 幸好,原址上新建了庙庵,重新延续了一种信仰,慰籍着芸芸众生的心灵。</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正是大庙的正能量所在,维持信仰,慰籍心灵,给予希望,弘扬善德,护佑乡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