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轶事

合阳客

<p class="ql-block">  合川因嘉陵江、渠江、涪江三江汇流而得名,更因钓鱼城抗击蒙古军队 36 年,影响世界历史进程而闻名。合川自古人杰地灵,素有小山城之誉,北有瑞应山、纯阳山、琵琶山隐入城内,所谓三山不见山。城内有梓桥、青龙桥、洛阳桥藏于街道之中,可谓三桥不见桥。</p><p class="ql-block"> 合川八景“东津渔火,涪江晚渡,濮湖夜月,瑞应清风,鱼城烟雨,甘泉灵乳,金沙落雁,照镜涵波”,更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 合川建制2300多年,历为州郡治所,曾为巴国别都。理学鼻祖周敦颐、一代廉吏于成龙、唐朝名相张柬之曾在合为官、造福百姓;孕育了“川东蚕桑之父”张森楷、抗日时期保存中国民族工业命脉的卢作孚、红十五军创建人之一周吉可、新中国第一位少年英雄刘文学等杰出人物;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在合创办育才学校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革命母亲”赵君陶曾在合创办第三保育院收容抗战难童,抗战时期在合设立的国立临时中学——国立二中走出了14位共和国院士,合川的金子沱武装起义为重庆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1948年我出生在合川太平门栅子口,童年在楼子坎、登云街洗脚溪大麻柳湾长大,这70多年的变迁,儿时的记忆仍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合川解放,解放军入城</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3日合川解放。</p><p class="ql-block"> 12 月 2 日,解放军兵分两路日夜兼程钳击合川。一路是12 军35 师 105 团前卫部队独立营,于当日深夜率先到达合川南津街。另一路是 11 军31 师 91 团(前卫团),沿嘉陵江东岸而上,由东渡口开往合川。 </p><p class="ql-block"> 按照解放军与“合川临时治安委员会”的约定,105团独立营营长郭贵才命令部队向当时的合川城内打了五、六发拍击炮弹助威。一发命中钟鼓楼,打掉楼顶房盖一角;一发打在申明亭国民党军队城防工事前街心,其余落在大南门、小南门码头空地上,未造成一人伤亡。 </p><p class="ql-block"> 解放军炮声一响,给合川城内的国民党军队造成兵临城下之势,不少国民党兵连衣服鞋袜都来不及穿,光着脚板逃命。 </p><p class="ql-block"> 12 月 3 日上午 ,105 团前卫独立营营长郭贵才带领部队从南津街官渡码头渡过涪江,经小南门码头进入当时的合川城区。合川进步人士和中共地下党员带领学校师生和各界人士,聚集在小南门码头,夹道欢迎解放军入城。午后,第 91 团李团长也率领31 师前卫团从东渡口渡过嘉陵江进城。合川县城宣告解放。</p> <p class="ql-block">▲街头文艺表演庆祝合川解放</p> <p class="ql-block">▲1949年合川解放时的县政府大门。</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18日,中共合川县委员会正式成立,傅茂如任县委书记,武永嘉(兼县长)、胡敦本(兼组织部长)、郭杰(兼民运部长)、王纯(兼公安局长)、杨凤歧(兼警卫团长)、李孝益(兼二野军大三分校四总队政委)、宗凤州(兼二野军大三分校四总队队长)任委员。</p><p class="ql-block"> 同日,合川县人民政府贴出第一号布告,宣布合川县人民政府成立,武永嘉任县长。</p> <p class="ql-block">▲钓鱼城薄刀岭</p><p class="ql-block"> 鱼城烟雨是合川八景之一,有“钓鱼城起雾,活路莫消做"的说法,预示即将下雨。烟雨中的钓鱼山宛如水墨画一般。薄刀岭是从小白塔上山的近捷羊肠小道,两边山势陡峭。曾从薄刀岭上钓鱼山,须连手带脚爬行!</p> <p class="ql-block">▲合川钓鱼城护国门(1960年代)</p><p class="ql-block"> 南宋淳祐三年(1243年)春,兵部侍郎、四川安抚制置使兼重庆知府余玠采纳冉琎、冉璞兄弟的建议,按照“城塞结合、军政结合”的战略防御思想筑城钓鱼山,将合州和石照县的治所迁入城中,屯兵积粮,广纳贤才,拉开了钓鱼城长达36年的守城序幕。</p> <p class="ql-block">▲东渡口老街</p><p class="ql-block"> 童年随母亲过江到东渡口老街买过菜,小学时假期约同学经此上小白塔、钓鱼城玩!</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东渡渡口段</p><p class="ql-block"> 童年过江到河坝检过鹅卵石玩,游泳从东渡渡口横渡嘉陵江,到对岸粮食仓库。</p> <p class="ql-block">▲嘉陵江老堤段</p><p class="ql-block"> 童年春夏游泳,常从羊古石上游渡口码头下河,放流直到老堤下游收流。夏季洪水期,嘉陵江水汹涌澎湃,就不敢贸然下河游泳了。</p> <p class="ql-block">▲金沙碛</p><p class="ql-block"> 金沙碛位于合川嘉陵江与涪江汇合口一一鸭嘴东北岸边,是合川八景之一的金沙落雁。2005年开建草街电站,67个月完工。草街航电枢纽正常蓄水位203m时,嘉陵江干流回水至合川大石镇的利泽场上游,水库长约75km。故嘉陵江、涪江合川城区段已成库区,这里金沙碛以及乌木滩、三佛滩、羊古石、懒龙石等景点皆被淹没。</p> <p class="ql-block">▲鸭嘴(嘉陵江边)</p> <p class="ql-block">▲鸭嘴(嘉陵江涪江汇合口)</p> <p class="ql-block">▲涪江(小南门段)</p><p class="ql-block"> 1960年冬天沽水期这一个大沙滩,开放人和门自由市场。我曾在这里卖粑粑被人所骗,一直追到白菜园也没收到一分钱,至今难以忘怀。</p> <p class="ql-block">▲小南门码头</p> <p class="ql-block">▲趸船 </p><p class="ql-block"> 小南门过涪江到南津街,"一分钱过河划得着"。这里也是合川八景之一:涪江晚渡。</p> <p class="ql-block">▲别凡溪 古代建有人和门。</p> <p class="ql-block">▲合川丝厂大门。</p><p class="ql-block"> 合川丝厂建于1966年,座落在三佛滩盐津桥小溪东北岸,东岳庙坎脚,与太平门的万人坊遥遙相对。其前身为合川盐化工厂,上朔至解放初为合川肥料厂。</p><p class="ql-block"> 建厂最初,工人总共只有100余人。到 1991年时拥有3800名正式员工,500~600临工。鼎盛时期,合川丝厂所生产的″白厂丝"曾荣获中国纺织部优产品、国家大型二级企业,在全国丝绸行业排名27位。</p><p class="ql-block"> 1990年代中后期,合川丝厂渐渐走向了没落。</p> <p class="ql-block">▲万人坊(太平门)</p><p class="ql-block"> 合川人称之为“万人坊”,是由古代合州民众万人集资兴建的。当时的合州民众之所以要修建这座“万人坊”,是为了褒扬和纪念一位明代合州先贤一一明万历年间的合州籍进士胡世赏,他清正廉洁,为民请命,曾参与上书弹劾奸臣魏仲贤、主持兴建合川杨柳街老堤,自费为合川人民代缴赋赋一年……,留芳青史!</p> <p class="ql-block">▲合川压铸厂(太平门)</p><p class="ql-block"> 合川压铸厂位于太平门中段贤良祠上半院。</p><p class="ql-block"> 贤良祠又俗称歇凉祠,位于登云街尾太平门头。前身为报恩祠,建于清同治年间,民国19年辟为贤良祠公园。园内有殿堂、亭、榭、荷花池等,另设有餐厅茶座为游人服务。</p><p class="ql-block"> 1952年贤良祠改建为合川登云街小学。1959年登云街小学返迁太平门小学。原址迁入花园小学(即孤儿院)</p><p class="ql-block"> 压铸厂1970年代,建于贤良祠后半院,大门在太平门一巷口。当时是太平门街唯一的高楼。</p><p class="ql-block"> 由压铸厂向北行百余步即土地巷。街面为太平门栅子口(1950年代仍有木栅栏门)。家父1947年在此开设的济生堂药房。这也是我出生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烟灯寺何时修建无从考究。民国14年,铜梁傅氏三兄弟(傅成良、傅汉卿、傅光烈)在此开办永盛和棉织(花布)作坊,于1956年公私合营后迁入洗脚溪藕塘湾棉织社。 </p><p class="ql-block"> 合川解放初,曾在烟灯寺开办有四川省合川财经技术学校(简称财经校),于1954年8月迁入成都与四川省成都财经学校合并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商业学校”,即现在的“成都商务职业学院”。 </p><p class="ql-block"> 1952年上半年间,合川师范校以太平门小学为师范附属小学。时值财经校搬迁,太平门小学(部分)曾一度迁登云街贤良祠,名为登云街小学。</p> <p class="ql-block">▲太平门</p><p class="ql-block"> 太平门街道从贤良祠起至看守所止。从南向北有贤良祠(登云街小学.压铸厂)、烟灯寺(先后有永盛合织布坊、财经校、太平门小学)、白衣庵、看守所、万人坊等。</p> <p class="ql-block">▲合川机具厂(枇杷山)</p> <p class="ql-block">▲洗脚溪</p><p class="ql-block"> 登云街从洗脚溪起至贤良祠止。向北依次有琵琶山机具厂,合川酱园厂、弥佗寺、合川棉织社(后门)、登云街小学。</p><p class="ql-block"> 登云街街面最低处下面有小溪,因嘉陵江一涨水,街面就常被水淹,过往须赤脚淌水尤如洗脚,故称为洗脚溪。</p> <p class="ql-block">▲大麻柳塆上街口</p><p class="ql-block"> 1956年公私合营后,原来我家的济生堂药铺关闭了,家景也再不如以前了,就搬到洗脚溪大麻柳塆居住。</p><p class="ql-block"> 麻柳塆因为种植麻柳树而得名。麻柳塆有大麻柳塆和小麻柳塆之分。</p><p class="ql-block"> 登云街洗脚溪是大麻柳塆,长百余米,宽不足两米,清一色的石板路,两边均是平房。进巷子口几米的左边,沿小巷上去是琵琶山。离巷口约三十米的右边有一小巷,下去便是小溪。</p><p class="ql-block"> 小溪两岸有四眼水井,三颗大黄角树,住有四五户人家。常年在这里以生豆芽为生,黄角树下,水井边放满了生豆芽的坛子。每 天天不亮,这里就开始劳作了,一派繁忙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沿大麻柳塆直走可到嘉陵江边,出小巷有两个黄角树院子,站在院外可看见洗馬桥,羊鼓石和东渡渡口。因东渡口过嘉陵江经大麻柳塆进城最近,这里挑担卖菜和来往的人就很多,这小巷显得非常热闹。</p><p class="ql-block"> 大麻柳塆是我一辈子生活最艰辛的地方,也是给我童年留下快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麻柳塆的吊角楼</p> <p class="ql-block">▲洗脚溪大麻柳塆下街</p><p class="ql-block"> 1956年公私合营后,从楼子坎街面搬入麻柳塆,先与易文斌家合租唐大生家房。约1959年迁租刘旭元家(左边第三家)。1981年遭受洪災,水淹过樑,墙壁坍塌,在家两兄弟奋力修复。后因房主刘旭元下落不明,其妻于1982年左右以800元价格将这一套三间卖与我父亲。</p> <p class="ql-block">▲楼子坎</p><p class="ql-block"> 楼子坎是合川街道最高处,1981年合川特大洪水唯一未被淹没的20米街道。1953年父亲在楼子坎白药巷旁开药房。我因淘气玩火差点酿成火灾,为此,被父亲痛打。这是我唯一被打的一次。</p> <p class="ql-block">▲港子弟小学(杨柳街)</p><p class="ql-block"> 杨柳街是全城最低处,几乎年年涨洪水被淹。外有老堤(明代胡世赏主持兴修)。</p><p class="ql-block"> 合川杨柳街因插柳避祸而得名,这一传说与明末清初张献忠的屠川事件有关。‌在崇祯十七年,张献忠带领起义军打到了重庆,老百姓听说张献忠是个大魔头,杀人不眨眼,纷纷逃散。在张献忠进城的途中,他遇到一个背着孩子疲于奔命的妇女,这个妇女背着的是年纪较大的孩子,而手里领着的是小孩子。张献忠不解,问妇女为什么背着大的领着小的,妇女解释说,背着的是大孩子的继子,而手里领着的是亲生孩子。张献忠被妇女的回答感动,随手折下一枝杨柳递给妇女,告诉她回到家把杨柳插到门前,以保证安全。妇女回到家后告诉了邻居,整个街道的居民都插上了杨柳枝,成功避免了骚扰。这个故事在历史上被多次传颂和演变,最终形成了合川杨柳街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此外,合川杨柳街还与卢作孚有着深厚的联系。卢作孚于1893年4月14日出生在合川城关北门外杨柳街的一个贫苦家庭,这里是他的故乡和成长的地方。卢作孚的故事和影响也为合川杨柳街增添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 合川杨柳街不仅因其历史故事而闻名,还因为其上的天主堂而具有宗教和文化意义。合川杨柳街天主堂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是合川城区天主教教友主要活动场所,具有丰富的历史和宗教背景‌。</p> <p class="ql-block">▲朱家巷(高石坎)</p><p class="ql-block"> 1966年父亲在高石坎朱家巷口药房坐堂行医。</p> <p class="ql-block">▲朱家巷(纯阳山口)</p> <p class="ql-block">▲纯阳山</p><p class="ql-block"> 纯阳山,位于合阳城北制高点,从低洼的城区看去,显得高耸奇秀,逶迤绵延,仿佛横空出世于天际,气象轩豁。也像一个巨人,屹立在合阳城北,护卫着古老的合州城。 </p><p class="ql-block"> 纯阳山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还是古合州城的风水宝地。有史记载,山上的建筑在汉晋时期就开始建造了。自唐代起,就建有庙观,规模还很为壮观。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和九月初九重阳节,合州市民都到这里登高。在此期间,都要在纯阳山办庙会,全城男女老少以及附近乡村的民众都从四面八方,沿着上山的坡道,弯弯拐拐地登上纯阳山。</p> <p class="ql-block">▲纯阳观</p><p class="ql-block"> 纯阳山纯阳观,曾为唐天宝年间范志元(玄)修道道场,因古遗址损毁,现为后人新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清真寺(纯阳山)</p> <p class="ql-block">▲接龙街(纯阳山一一瑞应山)</p> <p class="ql-block">▲瑞映门</p><p class="ql-block"> 瑞映门,这座合州最后的城门,明代始建于瑞应山山垭。瑞应山得名于北宋景德年间,山上树木繁茂,据说因有异木生文,形似“天下太平”四字,人们认为是天降祥瑞,所以取名瑞应山。山垭的城门,自成瑞映门。门前可饱览涪江、渠江(古称宕江)、嘉陵江三江景色,每逢春秋两季,常有人在此结社祭祀,山上凉风习习,令人心旷神怡,故为瑞应清风,合州八景之一。城门一边通瑞映巷,一边通接龙街,是古代合川城区的一道重要关隘。残存的城墙由灰褐色条石砌成,城垛已毁,1990年公布为合川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为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出瑞映门,过纯阳观,穿接龙街,往上,便是纯阳山。而今,正规划打造“瑞应山-纯阳山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民生公司电灯部(瑞映巷)</p><p class="ql-block"> 民生公司电灯部旧址,在合川城区瑞映巷,有一座坐北朝南的八字山门。山门里面,就是“合川九宫十八庙”中的“慧灵宫”,也有人叫它“总神庙”。1929年11月至1937年1月间,合川籍实业家、一代船王卢作孚(合川肖家场人),曾把这里作为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办公场地和生产场地,是合川仅存的一处民生公司旧址。</p> <p class="ql-block">▲瑞山中学 </p><p class="ql-block"> 1962 年,我考上合川第七初级中学(简称合七中),该校前身是1243年(南宋淳佑三年)创建的养心书馆,1920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创办为瑞山中学,是一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初级中学。学校地处合川市主城区瑞应山之巅。上行十几步便到瑞映门(又称顺耳门)。这也是合川著名八大风景之一的“瑞应清风”。 原校门在瑞映巷卢作孚先生所创办的民生公司电灯部对面。</p> <p class="ql-block">▲瑞映巷</p> <p class="ql-block">▲钟古楼(申明亭)</p><p class="ql-block"> 原合川地标建筑,位于申明亭百花山,建成于1929年。建国前,钟鼓楼是合川县城里最高的建筑。人们都会念一句顺口溜:“合川有个钟鼓楼,半截插到云里头。"</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35 师 105 团奉命深夜到达合川南津街。按照解放军与“合川临时治安委员会”的约定,105团独立营营长郭贵才命令部队向当时的合川城内开了五、六发炮弹助威。其中一发命中钟鼓楼,打掉楼顶房盖一角。1998年建嘉滨路及配套工程,因民国时期建筑不属保护之列而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梓桥街</p> <p class="ql-block">▲溪子口</p> <p class="ql-block">▲久长街</p><p class="ql-block"> 小时侯,听老人讲久长街的典故。说是久长街原名酒长街,原有一口井好水,住一户酿酒的,因勤劳,釀的酒特别好,就感动了天上神仙,于是将水化酒于井中。从此酿酒的以井水为酒卖钱,也不再劳作。一日酿酒的自叹,酒倒是有了,可惜无糟喂猪!次日井中现一布帛,书"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井水卖成钱,反说猪无槽?"至此,井中再无酒了!</p> <p class="ql-block">▲电影院</p><p class="ql-block"> 1952年7月16日接管了王德斋私营"新光电影院"更名为″合川人民电影院",地处久长街。小时侯,只有过六一儿童节或学校组织才可以看电影。一年过儿童节,父亲给了两角钱,看电影五分,吃碗面八分,买李子五分,还剩两分。</p> <p class="ql-block">▲天福巷(久长街)</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天福巷口的张烧腊(滷肉)不错。</p> <p class="ql-block">▲川剧团</p><p class="ql-block"> 前身为地处久长街的白宫大戏院(民国10年),1950年组成"合川县文艺界杂技宣传队,1951年正式成立″合川新艺川剧团",1956年改名合川县川剧团。父亲喜欢看川剧,有时高兴总带我去。因父亲医术精良,曾治好反串花旦郭姓的儿子郭福忠而结为干亲家。</p> <p class="ql-block">▲川剧巡演</p> <p class="ql-block">▲柏树街</p> <p class="ql-block">▲合川饭店(柏树街口)</p><p class="ql-block"> 1965年9月初中毕业,被成都77信箱招收为学徒工。报到开始便住合川饭店附属旅馆,在对面的合川饭店就餐。八人一桌,菜品丰盛,成为永久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苏家街(合川又一村)</p> <p class="ql-block">▲青竹塆(苏家街)</p> <p class="ql-block">▲县政府(苏家街)。</p><p class="ql-block"> 1949年12月18日合川县人民政府成立。为解放后历届县政府所在地。1992年8月撤县建市,由重庆市代管,2000年6月迁至南津街中南村。2006年撤市为合川区。于2020年搬迁到南津街街道希尔安大道。</p> <p class="ql-block">▲鹿角栅</p> <p class="ql-block">▲合川搬运公司(交通街)</p> <p class="ql-block">▲工人俱乐部</p><p class="ql-block"> 工人俱乐部 位于人民体育场北端,1954年1月建,占地13354平方米,房屋建筑总面积2640平方米,内设有会堂、球场、讲演台、凉亭等。1950年代初,中苏友好时期,常举办周未舞会,曾随大人去看过热闹。</p> <p class="ql-block">▲人民公园 地址在蟠龙山,整个公园占地8.5万平方米。1952年规划筹建,随即大量植树、培植花木。1955年修建房屋和设施景点。</p> <p class="ql-block">▲七一水库</p><p class="ql-block"> 位于合川二郎桥与洛阳桥之间小溪,合川图书馆交通街对面。建于50年代未大跃进时期,记得62一一65年上合七中时,经常下课后到七一水库游泳。一日傍晚几个同学游完泳上岸,衣服被人抱走,幸好住校的同学拿来衣裤搭救,才免于赤条条的尴尬。大约在2010年因修建凉亭子一一洛阳桥街区而填平。</p> <p class="ql-block">▲濮岩寺</p><p class="ql-block"> 据有关史料记载,濮岩寺原名庆林观、定林寺、定林禅院,该寺始建于初唐,兴盛于北宋。宋元祐五年(1090年),合川知州刘象功在《濮岩铭》中记载了濮岩寺盛况:“距城三里有僧舍,依大江林麓,楼观耸云如画者,伏于缣事间,其绝俗幽邃,历历可指。”</p><p class="ql-block"> 摩崖造像附近的石壁上,还有两处抗战时期的摩崖题字,一处为“宪兵屯练处”,一处为“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二十三年”.明末清初,寺庙历经兵火毁焚重建,现存寺庙为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同治元年(1862年)重建,仅存正殿、左右厢房及山门。</p><p class="ql-block">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沦陷区学生流亡合川,国民政府则在濮岩寺下半部分设立国立二中,上半部分则作为“宪兵屯练处”。解放后,国家在国立二中基础上设立合川师范学校,下半部分继续作为校舍使用,上半部庙宇在“文革”中遭到破坏。现在的濮岩寺是在古代濮岩寺上半部分基础上维修重建的一座庙宇,地址为原合川师范学校所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十龙过江(石龙过江)</p><p class="ql-block"> 童年学游泳,要么去嘉陵江羊古石河沟,要么去瓦子口方凼儿、十龙过江(石龙过江)。那时都是脱的赤条条的!</p> <p class="ql-block">▲三江饭店(明月街)</p> <p class="ql-block">▲满店香(察院街)</p><p class="ql-block"> 儿时记忆合川有名的餐饮馆:有川香(苏家街)、满店香(察院街)、虞軒(大南街)、壶园(城北大巷子旁)、塆館(溪子口)。</p> <p class="ql-block">▲文工团(察院街)</p><p class="ql-block"> 合川的曲剧形成于解放后“合川县文艺界杂技宣传队”清音组,原只在茶园、广场清唱。</p><p class="ql-block"> 1952年,借鉴南充杂技队以清音曲调加上形体表演的形式,买了化妆品,借了旧褶子,在明月街吴昌云茶馆演出。因演唱形式新颖,曲调优美动听,顿时倾倒茶客,曲剧自此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1954年底,清音组与荷叶组、武术组合并,以演出曲剧为主。</p><p class="ql-block"> 1959年与县话剧团合并,“合川县文工团曲剧队”成立。</p><p class="ql-block"> 1982年,文工团的话剧队撤销,更名为曲剧团。</p><p class="ql-block"> 但从1983年开始,上座率逐渐下降,不得不效仿川剧,开办“第二职业”,弥补经费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2002年,曲剧团与合川市川剧团合并组成合川市钓鱼城艺术团。</p><p class="ql-block"> 2006年,合川撤市设区,又更名为重庆市合川区艺术团,演出歌舞、川剧、曲剧等多种形式的文艺节目,在戏剧不景气的当下,迫不得已地开展着或有偿或无偿的文化服务。</p> <p class="ql-block">▲察院街</p><p class="ql-block"> 1966年父曾到察院街药房坐堂,后被红卫兵贴大字报,禁止个体坐堂中医。直到1981年合川特大洪水后,父亲再次由朱家巷迁察院街药房坐堂行医,业务从此达到鼎盛。</p> <p class="ql-block">▲关岳庙(察院街)</p><p class="ql-block"> 合川察院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万历年间,当时这里建立了一座‌关圣庙,供奉‌关羽。到了民国初年,‌袁世凯复辟称帝,各地关帝庙增加了对岳飞的供奉,因此改称为“关岳庙”。</p> <p class="ql-block">▲钓鱼城宾馆</p> <p class="ql-block">▲柏树街</p> <p class="ql-block">▲丁市街</p> <p class="ql-block">▲白菜园</p> <p class="ql-block">▲大南街明月街口</p> <p class="ql-block">▲大南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大南街中草医门市部</p> <p class="ql-block">▲臾轩饭店(大南上街)</p><p class="ql-block"> 1974年成婚,夫人住大南上街幼儿园对面水井巷。婚宴设在大南上街的臾轩饭店。摆酒八桌,每桌仅八元,喝的跟斗酒,招待亲朋好友,也算热闹。</p> <p class="ql-block">▲大南街下街(陶货鋪)</p> <p class="ql-block">▲大南街饼子街口</p> <p class="ql-block">▲靛市街</p> <p class="ql-block">▲云盘街(营盘街)</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p><p class="ql-block"> 1960年,父亲参加大炼钢铁医疗队从重庆綦江回来,被合川联合医院调到凉亭子合川菜蔬二农场医院当主治医师。我常经过洛阳桥去看望父亲。洛阳桥溪沟因改造建房而填平,现属凉亭子街道。</p> <p class="ql-block">▲西市场</p><p class="ql-block"> 1960年三年自然災害,买肉都需凭票,一日与街坊何大姐半夜排队买肥腸,好不容易排拢了,钱和票全丟了。</p> <p class="ql-block">▲双牌坊</p> <p class="ql-block">▲四维街</p> <p class="ql-block">▲齐家巷(翰声书画社)</p><p class="ql-block"> 该社于1984年由合川县书法研究会于柏树街创立。主要经营工艺品、绘画、书画用品、裱褙和发行图书等。</p> <p class="ql-block">▲学昌门</p> <p class="ql-block">▲青龙桥</p> <p class="ql-block">▲合川涪江一桥</p><p class="ql-block"> 合川首座跨江大桥,1971年建成通车,2009年拆除重建,2010年竣工通车。截止现在合川城区共有六座大桥。</p> <p class="ql-block">▲赵家街</p> <p class="ql-block">▲南津街老车站</p><p class="ql-block"> 即重庆市公共交通公司第三总站合川站,于1953年10月开行北碚至合川县的客运班车,并在合川南津街设车站。开始每天只开1班车,后逐步增加到对开6班车、26班车、60班车。</p><p class="ql-block"> 合川未通火车之前,由成都乘火车到重庆快车要11个小时,到牛角沱坐公交到合川南津街老车站要4小时左右。后来开发了成都到合川的长途汽车,就少以光顾南津街老车站。再后来一桥修通,塔耳门车站兴建,南津街老车站遂退出历史舞台。</p> <p class="ql-block">▲老码头三棵树</p> <p class="ql-block">▲白塔街</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p><p class="ql-block"> 文峰塔又名振兴塔,位于南津街。建于清嘉庆十五年(1810 年),共 9 层,道光十六年(1836 年)知州李宗沆又增建 4 层,共为 13 层,通高62.2 米。塔为八角形密檐式砌砖结构,底层内空直径 4 米多,顶层内空直径不足 2 米。塔呈锥体状,塔心为实体锥柱。塔属风水塔类型。游人登塔远眺,山光水色,城廓房舍,尽收眼底。2012 年,文峰古街盛装开街,文峰塔门楼作为重要的历史景观得以保护,与整条街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相得映彰。</p> <p class="ql-block">▲合川火柴厂(1992)</p><p class="ql-block"> 1893年,合裕火柴厂成立,它是合川火柴最早的先驱。合川县火柴厂于1959年由华西火柴厂和光明火柴厂合并改名而建立。1992改名合川市火柴厂,厂址:合川南津街太平桥。2009年,合川火柴厂破产。2011年,“合川火柴”这个百年老品牌商标被注销。</p> <p class="ql-block">▲合川火柴厂宣传队(1955)</p> <p class="ql-block">▲重庆嘉陵农用汽车厂。</p><p class="ql-block"> 即合川机械厂,其前身为1950年几家私营修理店组成的合川嘉陵机器厂。1956年与合力铧厂合并,组成合川市公私合营嘉陵机器厂。1959年与国营合川县农具制造厂合并,改名地方国营合川县机械厂。厂址最初在云盘街,又迁南津街,最后在东津沱泥巴嘴。</p><p class="ql-block"> 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盛行,在没有计划订单的扶持下,合川机械厂同样在严酷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先后进行了改制、重组、转产等,最终仍然无法走出困境,倒闭破产。</p> <p class="ql-block">▲东津沱夫妻桥</p><p class="ql-block"> 1961年遇三年自然災害,缺吃少穿,缺燃煤遂常去华安煤矿挑煤,由华安矿上搭拖斗车到东站,挑煤经夫妻桥到南津街渡河沿梓桥街、钟古楼回到洗脚溪已是半夜。两天挑一趟,除自已烧还卖,甚是辛苦。</p> <p class="ql-block">▲豫丰纱厂(重庆四棉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重庆四棉大门。</p><p class="ql-block"> 重棉四厂前身为民国时期的豫丰纱厂合川支厂。</p><p class="ql-block"> 1938年2月,为抗日战争需要将豫丰纱厂搬迁到重庆市郊的小龙坎土湾取名豫丰纺织公司重庆纱厂。</p><p class="ql-block"> 1940年9月,豫丰纱厂在合川东津沱新建了豫丰和记纱厂合川支厂。使用了当时英国出产的世界最先进的纺织机器。</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合川豫丰和记纱厂成为国营企业。工厂先后更名为六一纱厂、重庆四棉、华诚四棉等。</p> <p class="ql-block">▲八角亭</p><p class="ql-block"> 八角亭本名养心亭,坐落在合川区嘉陵江东岸学士山上。据明、清合州志记载,该亭建于北宋嘉祐元年(1056 年).是名士张宗范的亭园。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濂溪)先生以太子中舍整书合州判官时,亲自为他题名“养心亭”,并在那里著书立说,养心亭后毁于兵燹。明成化三年(1467 年),合州知州唐珣循旧址重建,并以亭为祠,绘周敦颐、张宗范像于壁,“以耸景慕”;又在亭旁另建房三间,名曰“养心直”,并置廊垣,以接待文人墨客。以后历代均有整修(本家堂叔公唐嗣鐆、唐嗣光曾参与修葺),现存八角亭为清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武装泅渡涪江</p> <p class="ql-block">▲街道游行队伍。那个年代,凡遇重大节日、国际国家大事,都时兴全城大游行,红旗开道,锣鼓秧歌、莲仙腰鼓以及戏剧平台等等,十分热闹,但也影响市民正常生产生活。1980年代才逐渐消逝!</p> <p class="ql-block">▲甘泉洞(合川八景之一:甘泉灵乳)</p> <p class="ql-block">▲慈恩寺(白塔坪)</p><p class="ql-block"> 小学去白塔坪野炊,从东津沱重庆四棉厂旁小巷,沿石阶爬陡峭山坡上白塔坪,那时只顾玩也未观看这一古迹。</p> <p class="ql-block">▲照镜石(龙洞沱)</p><p class="ql-block"> 合川八景之一″照镜涵波"。1961年災荒年间常去龙洞沱山上拾柴火,无心观赏这一美景。</p> <p class="ql-block">▲特大洪水中的溪子口(1981)</p><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13日至18日,岷、沱、涪、嘉、渠诸江中上游地区相继发生阻塞性暴雨,加之长江同时涨水,致使合川县遭受特大洪灾。</p><p class="ql-block">  7月14日8时许,水位涨至12.63米,当天17时便越过17米的警戒线。15日上午,涨幅竟达到28.4米,县城大部分街巷都进水。7月16日9时,洪水高度达到33.1米,几乎全城被淹(除楼子坎20米街道)。16日晚,洪水稍退,到18日方退至安全水位之下。这次洪水来势猛、涨势快、洪流激、淹时长、灾面宽、危害大,为百年罕见。</p> <p class="ql-block">▲特大洪水中的西市场(1981)</p><p class="ql-block"> 1981年7月13日合川县遭受特大洪灾。洪水高达到33.1米,全城8万米街道仅有楼子坎20米没有进水,低处水深10余米,许多街道停着大小木船和家具搭的木排。我家的住房差一米房顶就全部淹没。父亲和两个弟弟避难到琵琶山暂住。18日退至安全水位之下,家里四周墙壁泡垮,地面全是泥浆,一片狼藉。我420厂工会派出慰问团到合川对厂里各受灾职工家属进行慰问。工厂调查灾情后给我补贴了90元钱寄回家,父亲收到钱逢人便说儿子进的工厂好,他特别感谢党和工厂给予的关怀和温暖。</p> 附录 <p class="ql-block">  合川建置沿革</p><p class="ql-block"> (摘自2024年2月27日 合川区史志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 古代合川地域,最早是濮人的主要聚集地。 </p><p class="ql-block"> 西周时期开始,为巴国领地。</p><p class="ql-block"> 巴国时期,地方无正规行政建置,其都城也多次迁徙。境内盐井街道糖坝村(原沙溪乡)沙梁子商周遗址,经专家鉴定为先巴文化;据历史文献记载,南津街街道铜梁山下的巴子城,曾为巴国别都。</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  316  年)秦灭巴国,于周赧王元年、秦惠文王后元十一年(公元前  314  年)置垫江县,属巴郡管辖。垫江县是合川历史上最早所置县名,辖区包括今合川、武胜、铜梁、安岳、岳池等县地,治所在原巴子城区域。古时,垫江县之“垫”原为“褺”,《汉族大字典》:“县名。《说文·衣部》:‘褺,巴郡有褺江县。’按:褺江,《汉书·地理志》作垫江。”约定俗成,误传至今。</p><p class="ql-block">    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垫江县辖今合川、铜梁、大足、武胜县地及潼南、安岳县之部分地域,县治仍在合川,属巴郡。</p><p class="ql-block">    东汉建安六年(201  年)属巴西郡。三国蜀汉建兴十五年(237  年),属巴郡;三国魏景元四年(263 年),属魏国梁州。西晋太安二年(303  年),属益州巴郡;成汉汉兴元年(338  年),属荆州。前秦建元九年(373 年)至太安元年(385 年)间,属宁州巴郡;东晋义熙元年(405  年),属巴州;义熙八年(412  年)属巴郡。</p><p class="ql-block">    南朝始,元嘉年代(424—453 年),宋文帝升垫江县置东宕渠郡,属梁州辖,郡治在今合阳城街道。宕渠郡名,源于宕渠水(今渠江)。东宕渠郡辖宕渠 1 县,县治也在今合阳城街道。</p><p class="ql-block">    南齐时(479—502 年),齐高帝因贵州的僚人迁徙进入嘉陵江、渠江流域,故改名为东宕渠僚郡,属梁州,治所在今合川。东宕渠僚郡辖宕渠县(今合川区)、平州县(今南充市南及岳池县北)、汉初县(治今武胜县西关乡)共 3 县。</p><p class="ql-block">    南梁武帝大同时期(535—545 年),东宕渠僚郡分出置新兴郡,平州、汉初两县划出。东宕渠僚郡只辖宕渠 1 县。梁武帝太清四年(550 年),复名东宕渠郡,属楚州,辖宕渠县。</p><p class="ql-block">    西魏恭帝三年(556 年),始置合州。合州之名因涪江自梓州、遂州来,在今合川城区与嘉陵江合流而故名。合州辖 4 郡 7 县:</p><p class="ql-block">    垫江郡(原东宕渠郡),郡治石镜县。辖 1 县:石镜县(改宕渠县为石镜县,其名源于嘉陵江合川段龙洞沱的照镜石)。</p><p class="ql-block">    清居郡(原新兴郡),郡治汉初县。辖 2 县:汉初县(今武胜县)、清居县(今南充南)。</p><p class="ql-block">    东遂宁郡,郡治方义县。辖 2 县:方义县(今遂宁市城区)、德阳县(今遂宁市东南)。</p><p class="ql-block">    怀化郡(分东遂宁郡东部置),郡治长江县。辖 2 县:长江县(今蓬溪县西南)、始兴县(今潼南区北)。</p><p class="ql-block">    北周闵帝元年(557 年),合州所辖东遂宁郡和怀化郡分出置遂州。合州辖宕渠(后周时垫江更名)、清居 2 郡及郡属石镜、汉初、清居 3 县。</p><p class="ql-block">    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废垫江郡,属合州;开皇八年(588  年),分石镜县置赤水县,治今合川区龙凤镇龙多村;开皇十八年(598  年),合州更名涪州;大业三年(607年),涪州又名涪陵郡。涪陵郡辖 3  县:石镜县,治所在今合川城区;汉初县,开皇十六年(596  年)清居县并入,治所在今武胜县城关;赤水县。</p><p class="ql-block">    唐代初,改郡为州,推行州、县两级制;太宗时,又改为道、州、县三级制。唐武德元年(618  年),涪陵郡复名合州,属剑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山南西道;天宝元年(742年),合州改名巴川郡;乾元元年(758  年),复名合州。辖  6 县:石镜县、汉初县、赤水县、新明县(武德二年即  619  年,分石镜县东北部新置,治今岳池县南)、铜梁县(长安三年即703年,分石镜县新置,治今铜梁区西北)、巴川县(开元二十三年即  735  年,分石镜县南境、铜梁县东境新置,治今铜梁区旧县镇)。</p><p class="ql-block">    宋代,改唐代道为路,推行路、州、县三级制。北宋乾德三年(965  年),合州属梓州路,石镜县更名石照县;重和元年(1118年),合州属潼川府路。开宝二年(969年),新明县从合州分出归广安管辖,合州辖  5  县,石照县(辖 4 乡 9 镇)、汉初县(辖5 乡 7 镇)、巴川县(辖 7 乡 11 镇)、赤水县(辖7 乡 6 镇)、铜梁县(辖 6  乡  12 镇)。</p><p class="ql-block">    南宋淳祐三年(1243 年),合州军民为抵抗蒙古兵南下,在今合川城区东 5 公里处的钓鱼山筑新城,迁合州、石照县治钓鱼城。宝祐期间(1253—1258 年),汉初县因兵乱废。</p><p class="ql-block">    元朝初年,巴川县并入铜梁县。至元二十年(1283 年),合州及石照县治由钓鱼城迁回原址,合州属重庆府路。至元二十四年(1287 年),赤水县并入石照县。合州辖 3 县:石照县、铜梁县、定远县(至元二十二年即1285年新置,治今武胜县南境)。</p><p class="ql-block">    大夏政权时期(1361—1371 年),石照县建置撤销,其地由合州直辖,属重庆府。合州辖铜梁、定远、大足 3 县。</p><p class="ql-block">    明代,降路为府,推行省、府、州、县四级制。洪武六年(1373  年),分大足县地置永川县。洪武七年(1374  年),大足县从合州划出归重庆府直辖。合州隶属重庆府,辖铜梁、定远 2 县。合州直辖有清平等 5  乡,安坝等 8 镇及长乐等 36  里。成化十四年(1478 年),析铜梁县置安居县(由重庆府直辖)。合州仍辖铜梁(属地有琼池等  4  乡,积庆等26里)、定远(属地有封山等4镇,定远等13里)。州治今合川城区。</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元年(1662  年),撤销重庆府直辖的安居县及合州辖地铜梁县,其地并入合州。康熙八年(1669  年),撤销定远县,其地并入合州。康熙六十年(1721  年),以原铜梁县、安居县地复置铜梁县,归重庆府辖。雍正六年(1728  年),析合州复置定远县,归重庆府辖。自此合州为单州,不再辖县,属重庆府辖。合州行政区划辖明月、永清、来苏、兴仁共  4 里及里下属 73  场镇。咸丰年间(1851—1861 年),合州行政区划为兴里、永里、来里、西里、东里 5 里,下辖 71  场镇。宣统三年九月三十日(1911 年  11 月 20  日),革命党人夏之时率起义部队由遂宁前往重庆途经合州时,推翻了清朝在合州的统治机构。十月初二(11 月  22  日)重庆独立,成立蜀军政府,合州由蜀军政府辖。原合州知州衙门,于 12 月 20 日改称合州知事公署。</p><p class="ql-block">    民国元年(1912  年)4 月,四川军政府成立,合州属中华民国四川都督府重庆镇抚府;同年 6  月,属川东宣慰使按临所。民国二年(1913  年),撤销府、州、厅建置。2  月,合州废州改县,成立合川县行政公署,隶属川东道(原重庆府)。民国十三年(1924  年),推行县、区、乡三级建制,改 5 里为 9 区,将  71 场划为 75 乡,区设区公所,乡设乡公所。民国二十四年(1935  年)1  月,防制区解体,合川县隶属四川省第三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永川),为一等县,县属 5 个区缩编为 4 个。</p><p class="ql-block">    1949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 月3 日合川县解放。12 月 18 日,合川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内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将原 4 区  5  镇 68 乡增划为10个区、5个镇、68个乡。区、乡、镇公所改称区、乡、镇人民政府。合川县隶属璧山专员公署。</p><p class="ql-block">    1950年,属西南军政委员会川东区人民行政公署璧山行政专员公署;8月,各区人民政府改区公所;9 月后,增设 1 乡 1 镇。</p><p class="ql-block">    1951年 4 月,属川东区江津专区。全县共 10个区公所(以序数命名)、6 个镇、72 个乡。</p><p class="ql-block">    1952年 4 月,析城关区的西南镇、东北镇大部(其中新农村划出一半给县),南津镇的 7 个村,沙坪乡的 5 个村,东津镇,设合川市,为丁等市,属江津专区,驻营盘街。</p><p class="ql-block">    1958年  2 月,撤合川市并入合川县,其所辖地域改为城关镇(与县辖区同级),下设 3 个街道(与镇乡同级),全县辖 14 个区镇、3  个街道、8  个乡级镇、85 个乡;9 月,撤并乡镇成立公社,乡(镇)人民委员会改称人民公社,全县设 13 个区、1 个区级镇、69  个人民公社、3 个街道。</p><p class="ql-block">    1960年,江津专署由江津县迁驻永川县,合川县仍隶属之。1981 年,江津地区行署改称永川地区行署。1983 年 4 月,永川地区行署与重庆市合并,合川县隶属重庆市。</p><p class="ql-block">    1992年 8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合川县,设立合川市(县级),由四川省直辖,重庆市代管。</p><p class="ql-block">    1997年 3 月,重庆市直辖,合川隶属重庆市。2006 年 10 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合川市设立合川区。2009 年 12 月,撤销大石镇、云门镇、草街镇、盐井镇,设立大石街道、云门街道、草街街道、盐井街道;古楼镇的龙窝村、安塘村、七间居民小组划归三庙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一一一一</p><p class="ql-block">编辑 合阳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