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湖南的春天是最难将息的,春日孩儿面,一日变三变,就是对此最好的注脚。这次去湘西走动,临行前最担心的就是碰上没完没了的下雨。好在除了第一天上午在车上碰上雨时下时停,以后就完全停雨了。</p><p class="ql-block">在山区,受地形抬升影响,山腰地带降水最多。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稳定的情况下,空气中的水汽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而形成雾,故在山腰地带最可能形成浓雾。虽然车窗并不很清晰,却并不妨碍拍到朦朦胧胧的远山雾景照片。唐朝诗人杜牧“山行”诗中的佳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这般美景的最好写照。云雾缥缈,朦朦胧胧,连绵不断的群山却若连若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宛如仙境,这等情境最是容易令人生出无限的迷思与遐想。</p><p class="ql-block">照片: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p> <p class="ql-block">这次要去看的第一个地方是“芷江受降旧址”。芷江只是位于湖南西部雪峰山区的一个偏远小城,而受降是指当时的中国政府在芷江举行的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典礼这件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大事,所以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新词,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由中国,乃至世界的政治、军事、经济、地理、气候等多重因素综合影响的历史性的机缘巧合。我的家乡武冈、下乡当知青的靖县、生长和工作多年的邵阳市,都离芷江很近,但一直以来都没有机会去芷江,实在是一个遗憾。日本鬼子曾经侵犯到邵阳一带,小时候就听长辈们讲过日本鬼子犯下的罪行,真是罄竹难书。说起来,雪峰山也可以算得上是中国的护国神山之一了。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日本鬼子到了雪峰山以后就再也不能越雷池一步了。这次有机会去“芷江受降旧址”看看,非常高兴,先就做了打算,一定要特别用心地去观看,拍照,回来后细心整理,好好写一个能较好地反映展览内容的“美篇”,既可以让自己以后回看,也可以让没有机会去芷江的朋友们看看。</p><p class="ql-block">照片:云雾缥缈的远山</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位于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芷江镇七里桥,大门的横额系苏適先生题写。</p><p class="ql-block">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华战争,中国军民经过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最后取得抗战的全面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中国政府在湖南芷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办理了百万侵华日军投降具体条款,日本投降代表在此献交了侵华日军兵力分布图,接受了载有各战区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备忘录。随后,中国战区受降全权代表何应钦在芷江20天内,指挥部署了全国16个受降区和101处缴械点的受降事宜,签发24份备忘录,史称“芷江受降”。</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大门正面</p> <p class="ql-block">受降旧址大门背面的横额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p><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结束,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灭亡中国的美梦彻底失败,写下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洗雪百年国耻,抵御外敌入侵最光辉的一页。芷江受降永远定格在历史的坐标点上,永载史册。</p><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旧址1985年对外开放,主要包括抗日胜利受降纪念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馆、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何应钦办公室及接待室旧址以及其他纪念性构筑物和少量辅助建筑物。</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大门背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受降纪念坊</b></p><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纪念坊位于距芷江县城3.5公里的七里桥村,原是国民党空军司令部群力礼堂。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至23日国民党政府在此举行受降仪式。芷江受降纪念坊为中国惟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建于1946年2月。它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历史见证,是全球六座凯旋门(罗马、柏林、米兰、巴黎、芷江、平壤)之一。</p><p class="ql-block">远远望去,受降纪念坊四柱三门的造型犹如一个醒目的“血”字矗立在大地上,一是寓意着整个中华民族历经一十四年艰苦卓绝的血战,用3500万同胞的鲜血和生命才换来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一定要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二是作为警世碑,时时警示我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br></p><p class="ql-block">受降纪念坊正南北向,四柱三拱门,青砖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坊面刻有国民党军政要人蒋中正、李宗仁、于右任、孙科、何应钦、白崇禧等人的题词与对联。纪念坊背面中门下端嵌有“芷江受降纪念坊记”206字铭文。坊上铭文的文采、对仗、用典有着耐人寻味的赏析价值。</p><p class="ql-block">“受降纪念坊”正面中门上横额:震古铄今 (蒋中正题,时任国民政府主席)。中门下横额:受降纪念坊 (杨化育题,时任芷江县长)。东拱门横额“布昭神武”和西拱门横额“ 武德长昭”相互映衬,分别是当时国府要员于右任和孙科的手笔。中柱题联:克敌受降威加万里;名城揽胜地重千秋 (蒋中正题,时任国民政府主席)。侧柱题联;得道胜强权百万敌军齐解甲;受降行大典千秋战史纪名城(孙科题)</p><p class="ql-block">照片:“受降纪念坊”正面</p> <p class="ql-block">“受降纪念坊”背面中拱门上横额:蔚为国光(王东原题,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中拱门下横匾:芷江受降纪念坊记。东拱门横额“光昭史迹”和西拱门横额“丕振天声”分别是当时国府要员居正和王云五的手笔。中柱题联: 舞水明山祥启中兴,永志受降三楚地;国家民族奋平外患,还期耀德五洲畔(王东原题,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侧柱题联:我武自维扬,沧海依然归禹贡;受降昭盛典,神州从此靖烟尘(白崇禧题,时任国防部长)。</p><p class="ql-block">舞水:即㵲水、𣲘水,古称无水、巫水,长江支流沅水的支流。自贵州省翁安县朱家山国家森林公园发源,流经贵州省的翁安、黄平、施秉、镇远、岑巩、玉屏和湖南省的新晃、芷江、鹤城、中方、洪江11个县市区,于洪江市黔城镇汇入沅江。全长444公里,流域面积10334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明山:位于县城北面10公里处,主峰海拔1008.2米。前临五士坡,后倚西晃山。从脉蜿蜒曲折,峰起峦回,委蛇层迭。登上山顶,全城风光尽收眼底;放眼望去,翠色层叠,有若螺堆黛染,峰峰相对,岭岭相衔,族拥主峰,令人心旷神怡。明清时期,多有文人登峰游览,吟诗填词,称明山为沅州八景之一,称为“明山迭翠”。</p><p class="ql-block">照片:“受降纪念坊”背面</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人民的胜利”纪念碑,刻有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人民的胜利<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下:”让和平永奠”纪念碑,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一九九八年八月立,刻有由孔介夫文,黄彰任书的“让和平永奠——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记”</p>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园内草木葱郁,入园后正面所见是“受降纪念坊”,纪念坊的东侧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西侧是“受降旧址”。<div>照片左:纪念坊的东侧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div><div>照片右:纪念坊的西侧是“受降旧址</div> <p class="ql-block"><b><font color="#ed2308">二、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font></b></p><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整栋建筑庄严肃重,上方的馆名是为赵朴初先生题写。</p><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纪念馆与卢沟桥纪念馆、南京纪念馆同为我国抗战胜利三大纪念馆。为迎接抗战胜利70周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对纪念馆的陈列进行提质改造。现陈列主题为“胜利的见证”,分为“正义的胜利”、“历史选择芷江”、“一纸降书出芷江”、“芷江部署各地受降”、“彪炳青史的受降城”5个部分。</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芷江作为重要的军事要地和指挥中心,留下了众多的抗战遗址和大量文物。2014年,芷江受降纪念馆从美国国家历史档案馆征集的日本在芷江向中国人民投降,时长为20分钟的原始视频,成为佐证侵华日军无条件投降的重要历史见证。纪念馆展出的300多件文物资料中,国家一级文物有20多件,如飞虎队员庆祝日本投降写的首日封,当年美国出版的关于日本投降的数十张原始报纸,陈纳德将军亲手绘制送给萧毅肃将军的水彩画等。</p><p class="ql-block">纪念馆还新采用科技手段,通过场景复原、历史画面、历史影像等全面客观反映芷江受降历史。</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走进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大厅正中矗立的两座代表胜利的巨大的“V”字雕塑,雕塑上镌刻有抗战胜利的画面、文字和日本投降书。雕塑的上方悬挂有数字“1945.8.21”,代表当年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到芷江参加投降签字典礼的时间。永久定格的时间,警醒人们一定要牢记历史。<br></p><p class="ql-block">照片:“Ⅴ”字雕塑</p> <p class="ql-block">走进展览大厅,迎面见到一块红色的大型展板,展示了纪念馆的陈列主题“胜利的见证——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芷江受降史实陈列”,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九一八”的爆炸,开启中华民族抗战的序幕;“七七事变”的枪声,激起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怒吼。面对侵略者的野蛮和凶残,中国人民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旗帜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视死如归,奏响一曲曲气壮山河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凯歌,谱写一首首感天动地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p><p class="ql-block">1945年的芷江受降,彰显了正义最终战胜邪恶。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侵略者被永久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芷江受降,见证了中华民族历尽劫难后的伟大胜利,彰显了亘古不变的人类公平正义。</p><p class="ql-block">作为抗战胜利受降城,芷江名垂青史彪炳干秋!</p><p class="ql-block">照片:正义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正义的胜利</b></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向日本侵略者发起声势浩大的攻势作战,充分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偏居西南的国民党军队粉碎了日军发起的一系列疯狂进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胜利,大规模轰炸日本本土。苏联红军对日宣战,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日本侵略者穷途末路,最终宣布无条件投降。</p><p class="ql-block"><b>1、解放区军民大反攻</b></p><p class="ql-block">照片:1944年5月22日,八路军进驻察哈尔赤城县后城</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4年八路军冀晋三分区武工队出击平汉铁路沿线,打击敌人</p><p class="ql-block">照片下:1944年八路军解放白洋淀东侧的郑州镇</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4年八路军晋冀鲁豫部队在安阳北流寺歼灭日本军官大队——大泽大队</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4年八路军收复河北西部涞源以东日军占领的紫荆关</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4年3月5日至7日,新四军发起车桥战役,揭开苏中抗日反攻序幕。图为新四军宣传干部创作的“车桥之战”套色油印</p><p class="ql-block">照片下:车桥战役结束后,新四军一师一旅三团召开庆祝大会</p> <h3><font color="#333333" style=""><b>对日寇的最后一战</b></font></h3><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在《新华日报》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应在一切可能条件下对于一切不愿投降的侵略者及其走狗实行广泛的进攻,歼灭这些敌人的力量,夺取其武器和资财,猛烈地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p><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至11月,晋察冀、晋绥、冀普、冀中、冀热辽军区部队对太原、保定,石家庄、唐山,天津等地日伪举发动反攻,歼灭日伪军7万余人,解放察哈尔、热辽两省全部,河北省大部和山西,绥远,辽宁省各一部分,收复张家口,承德、山海关、锦州等城市70余座。</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至12月,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四省广大地区对日伪军发动反攻,歼灭日伪军10万余人,收复县城80多座,使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打通了与华中,山东、晋察翼及晋绥解放区的联系。</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至12月,新四军在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广大地区对日伪军发动反攻作战,歼灭日伪军7万余人,解放县城40座、重要市镇440余处,解放华中、华东大片国土</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至9月,东江纵队对日伪军展开反攻,收复城镇60余座,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编入苏联红军序列的东北抗日联军打回东北,与苏联红军协同作战,一举歼灭日本关东军,光复东北全境</p> <p class="ql-block"><b>2、国民党军队反攻</b></p><p class="ql-block">照片:1944年5月至9月,中国远征军在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发起云南腾冲战役,歼灭日军约7000人,打通滇缅公路</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战场对日军发起反攻</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远征军驻印军队在缅北滇西战场发起凌厉攻势,于1945年3月8日攻克腊戍,把日军赶出中国西南大门,重新打通国际交通线。</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军队驾驶的美式中型坦克正开入缅甸,以支援中美混合联军的攻势。</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军队重新回到卢沟桥</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4年11月,龙陵战役中,中国军队向高地上的日军阵地发动攻击</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军队日夜兼程,奔赴雪峰山区参加湘西会战</p> <p class="ql-block">照片:湘西会战中历经血战的中国军将士</p> <p class="ql-block">照片:抗日战争中我国军队使用的部分武器</p> <p class="ql-block"><b>3、世界反法西斯阵线对日反攻</b></p><p class="ql-block">照片: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会后,美国白宫发表宣言,宣布协同对日作战宗旨和对日本的处置安排,图为蒋介石(前排左一)、罗斯福(前排左二)、丘吉尔(前排左三)、宋美龄(前排右一)等在开罗会议期间</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英苏三国首脑在克里米亚半岛的雅尔塔原沙俄皇宫内举行秘密首脑会议,重申开罗会议原则,讨论战后秩序,确定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图为罗斯福(前排中)、丘吉尔(前排左)、斯大林(前排右)在雅尔塔会议上。</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月7月17日至8月2日,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国波茨坦举行会议,发布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会后,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苏联红军发起对盘踞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的进攻。图为斯大林(左),杜鲁门(中)、丘吉尔(右)在波茨坦会议上</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9日零时10分,150多万苏联红军越过中苏、中蒙边界,参加对日作战,给日本关东军以毁灭性打击</p> <p class="ql-block"><b>4、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无条件投降</b></p><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14年的抗战,终于取得胜利</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15日中午,日本天皇裕仁广播《停战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所规定的各项条件,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14年的抗战,终于取得胜利</p> <p class="ql-block">照片:日本天皇裕仁发表的“终战诏书”</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历史选择芷江</b></p><p class="ql-block">芷江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乃军事重镇。它是抗战前线的后方,抗战后方的前线,曾经是国民政府重要的军事基地,是中美空军联队的大本营,拥有中国战区第二大军用机场和较为强大的军事力量。因为得天独厚的条件,芷江最终成为中国人民抗战胜利受降地。</p><p class="ql-block"><b>1、抗战军事重镇</b></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中,芷江成为抗战前线的后方,抗战后方的前线。大量国民政府的军事单位集中于此,苏联援华空军、美国飞虎队以这里为大本营。芷江独特的战略地位和有利条件使其成为抗战胜利受降地的最佳选择。</p><p class="ql-block">照片:抗战中芷江在全国的位置图(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当局一手操办了所谓“独立”的“公民投票”,从中国大家庭中独立出去。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正式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地位。)</p> <p class="ql-block">照片:湖南芷江,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为湘西军事重镇。芷江机场为二战时期盟军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随着援华苏、美空军的进驻和军事机构的相继迁入,芷江成为重要的军事基地。</p> <p class="ql-block">照片:二战时期,远东盟军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又称芷江空军基地)鸟瞰图</p> <p class="ql-block">照片:通往大西南的必经之道——京滇公路(现320国道)</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36年6月2日,京滇公路建成通车。芷江龙津桥成为通往滇黔的第一桥。为支持抗战,便于卡车通行,桥面亭阁随后被全部拆除</p><p class="ql-block">照片下:遭侵华日军飞机轰炸后的芷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照片:大批抗战物质通过芷江汽车站转运到西南大后方</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国民党芷江县党部外景</p> 照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使用的各种用品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芷江团以上驻军简表</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陆军总司令部驻地旧址</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海军陆战独立第一旅——芷江天后宫</p> 照片:军政部第三补训处——芷江学宫坪 照片:中国陆军大学驻芷旧址——芷江文庙 <p class="ql-block">照片:抗战时期驻芷江军事机构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照片:1937年6月,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军官克莱尔·李·陈纳德应中国航空委员会邀请出任中国空军顾问。1938年秋,在芷江负责机场修建和建立航空学校。</p> <p class="ql-block">飞虎队队长陈纳德中将亲手绘制并赠予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中将的《并肩前进》水彩画目前为存世孤品,现为国家一级文物。<br></p><p class="ql-block">照片:</p><p class="ql-block">上部的文字(中文)为:</p><p class="ql-block">萧参谋长毅肃患存</p><p class="ql-block">美十四空军司令陈纳德率全体官兵敬赠</p><p class="ql-block">下部的文字(中文)为</p><p class="ql-block">並肩前进</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三年五月十一日至民国三十四年一月十九日</p> 克莱尔·李·陈纳德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开始可能是认为日本的岛民应该对凶猛恐怖的鲨鱼感到害怕,故在其战机表面涂上了鲨鱼的形象。而我国昆明和湘西山区的民众并未见过鲨鱼,将战机身上张开血盆大口的鲨鱼误认为是老虎,又赞赏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对日本空军的战绩,故将“飞虎队”这一美称送给了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并一直沿用至今。<div>照片:关于“飞虎队”的宣传画</div> <div>美国人实际上也很会做宣传工作。</div>照片:飞虎队空投的传单 <p class="ql-block">照片:抗战时期驻芷江美国空军部队及援华机构</p> 照片:部分飞虎队员击落日本战机一览表 照片:1940年8月14日,驻芷空军第九总站站长胡一之在《中央日报》发表的“敬告我芷江空军同志”文章 <div>1941年8月,在美国政府支持下,陈纳德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后称为“飞虎队”。同年12月来华参战。<br></div>照片左:驻芷美军士兵米尔德在芷江机场<br>照片右:1943年底飞虎队在芷江 照片:美国陆军第十四航空队、中美空军联队驻芷江时的兵营 照片上:芷江机场中美空军指挥塔<br>照片下:1944年,在芷江机场旁修建的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至今仍然保存完好。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空军联队第五大队部分队员在芷江合影</p> 照片:飞虎队员在芷江 照片:1945年6月驻芷江空军B-24轰炸机对日本据点发动攻击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空军驻芷江机构</p><p class="ql-block">照片:空军第一路军司令部驻地遗址——芷江柳树坪</p> 照片:空军第二大队驻地旧址——芷江火药巷<br> 照片:中美空军联队第五大队部分人员在芷江 照片:飞机修理厂二厂遗址——芷江小垅坪 <p class="ql-block">1937年11月,苏联派出空军志愿队来华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10月,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进驻芷江机场。其中,战机21架,机型为苏制N-15、N-16战斗机。到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前,先后来华的苏联志愿人员约2000人,其中约200人在中国战场场牺牲。<br></p><p class="ql-block">照片:部分苏联空军援华志愿队员在芷江</p> <p class="ql-block">芷江机场建设</p><p class="ql-block">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烽火四起,全面抗战由此开始。芷江作为通往西南诸省的必经之地,捍卫大西南后方的军事地位尤显重要。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陈纳德建议蒋介石在湘西芷江设防,加速扩修军用机场。于是,蒋介石紧急电令湖南省政府:“将芷江机场由现在的800米见方,扩修为1200米见方的大型军用机场。”<br>战事趋紧,时间紧迫。而芷江机场的扩修,工程浩大,包括修建跑道、停机坪、排水道及隐蔽弹药库等。在没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当时一切工作全靠人背肩扛,难度可想而知!为争取早日建成机场,湖南省政府只好采用人海战术。麻阳、晃县、靖县等芷江周边11个县,近两万名精干劳力相继汇集芷江,迅速投入到机场建设中。压路机是修机场最重要的设备,但在当时,中国没有这样的器械,劳工们因陋就简,用5吨多重的大石碾取而代之。飞机的跑道,都是靠人拉着石碾轧出来的。<br></p><p class="ql-block">亲自设计并指导芷江机场建设的陈纳德对此颇为感动。他在回忆录中称:“中国人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平山整地,开出了一个有5千英尺跑道的机场,以安置那些还在洛杉矶巴夫洛工厂制造的飞机。”“我们在华的百余个机场,都是千千万万中国男人、女人和小孩流着血汗,辛苦地徒手筑成的。”<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37年10月至1938年10月,由芷江、会同等11县投入民工1.9万人修建芷江机场</p><p class="ql-block">照片中:修建芷江机场使用过的巨型石碾</p><p class="ql-block">照片下:芷江航校旧址(1938年10月,陈纳德在芷江创办中国第一所美式航空学校)</p> <p class="ql-block">照片:抗战中在芷江周边修建的防空工事</p> 照片:抗战中在芷江机场旁构筑的防空阵地<br> 照片:中国空军第九总站遗址——芷江柳树坪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6月,中国陆军第二方面军司令官张发奎(左二)在湖南芷江机场欢迎美军中国战区补给司令亨利·S·奥兰(左三)</p> 照片:湘西会战中,中国第十八军十一师师部驻洞口县旧址,该师师长杨伯涛系芷江人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5月,全副美式装备的新六军从昆明空运至芷江参加湘西会战</p> 照片:为防止侵华日军偷袭芷江机场修建的大垅坪枣子山碉堡 照片:新六军在宏济中学(今芷江一中)操场训练新兵 <p class="ql-block"><b>2、筹备芷江受降</b></p><p class="ql-block">日本宣布投降后,中国精心筹备对日受降各项工作。国民政府成立受降委员会,任命何应钦等人为受降代表,确定芷江为受降地,调动部队,保障安全。芷江成为世人瞩目的受降城。</p><p class="ql-block">照片:筹备处旧址——新六军军部芷江驻地</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8日,陆军总部在芷江成立“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任命新六军军长廖耀湘少将为主任。筹备处旧址为新六军军部芷江驻地。</p> <p class="ql-block">照片: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全体职员留影纪念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八日于芷江</p> <p class="ql-block">照片右:1945年8月17日,蒋中正致电冈村宁次“南京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将军:八月十七日电悉,玉山机场目前不能使用,改为湖南芷江机场,何时起飞,另行通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蒋中正。未筱亥。”</p><p class="ql-block">照片左:1945年8月10日,蒋介石电令第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所有该集团军所属部队,应就原地驻防待命。其在各战区作战地境内之部队,并应接受各该战区司令长官之管辖。”</p> 照片:1945年8月13日,朱德、彭德怀发布拒绝蒋介石命令的通电。 <p class="ql-block">照片上左:1945年8月16日,朱德再次致电蒋介石,指出他要求解放区军队“就原地驻防待命”是完全错误的,并提出“凡被解放区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由解放区军队接受其投降,你的军队则接受被你的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的投降”。</p><p class="ql-block">照片上右:1945年8月15日,朱德以“说帖”形式致苏、美、英三国政府,声明中国解放区、沦陷区一切抗日武装,有权接受被解放区军队所包围之日伪军队的投降;有权派遣自己的代表参加同盟国接受敌国的投降和处理敌国投降后的工作。</p><p class="ql-block">照片下:1945年8月15日,蒋介石致电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要求立即停止一切军事行动,速派代表赴玉山。17日,冈村宁次复电报告日军赴玉山人员和行程安排。</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蒋介石致冈村宁次电</p><p class="ql-block">照片下:冈村宁次复蒋介石电</p> 照片:1945年8月15日,朱德致冈村宁次电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1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乘坐的降机从武汉起飞,于重庆夏季时间上午10时抵达湖南常德上空。芷江机场电报房内一派繁忙,电报滴答声和频道呼叫声此起彼伏,不停地向日本降机发出指令:“你们已在常德上空,飞行高度为5000!”“联络周率五八六六KC、四四九三KC!”<br></p><p class="ql-block">照片:电报房(蜡像陈列) </p> <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为接受日本投降,在芷江布置了两套受降典礼会场。</p><p class="ql-block">照片:受降典礼会场方案之一——芷江中美空军联队俱乐部</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一纸降书出芷江</b></p><p class="ql-block">经过精心筹备,国民党政府指令日军降使飞赴芷江会谈受降细节。芷江受降,国民党撇开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安排部署日军武装解除、战俘问题、受降等事宜,形成一系列备忘录。</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1, 51, 51);">1、日军降使飞芷江</b></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21日11时15分,在中美空军联队第五大队6架P-51野马式战斗机押送护航下,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乘坐的降机在芷江机场降落。机场上,悬挂着白旗的降车静静地等候在一旁,驻芷江中美军队严阵以待,芷江百姓闻讯赶来,争相目睹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p><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5年8月21日11时15分,侵华日军投降代表的降机由汉口飞抵芷江机场</p><p class="ql-block">照片下:1945年8月21日上午,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下飞机</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投降代表按照中国政府有关标识、航线、护航等方面的严格规定,乘坐一架弹痕累累的飞机飞赴芷江,揭开芷江受降序幕<br></p><p class="ql-block">照片左:1945年8月21日,中美空军第五大队的6架P-51野马式战斗机严密监控侵华日军投降代表降机前往芷江投降</p><p class="ql-block">照片右:1945年8月19日,蒋中正指示接收日本空军器材办法要旨致何应钦电</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5年8月21日上午,中美宪兵在机场等候侵华日军投降代表</p><p class="ql-block">照片下:插有白旗等候侵华日军投降代表的降车</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乘坐插有白旗的降车离开机场,前往指定住所</p><p class="ql-block">照片下:为了顾全日本军官的最后体面,我们乘用的MC机是借用总司令官的专机,它饱经战争苦难,不仅漆皮脱落斑驳,而且满布弹痕,越看越觉得寒酸,实在也是万不得已。这就很自然让我想到安倍在向接待他的源义家所诉说的诗作:饱经岁月苦,线朽香横斜。且顾破衣甲,褴褛难掩遮。战败的我们前途如同堵着一座黑暗的墙壁,除不尽绝望的孤独和不安的心情——摘自《今井武大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b>2、芷江受降典礼</b></p><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典礼会场庄严肃穆,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罪恶的头颅。芷江受降确定了日军投降具体条款,形成一系列备忘录。</p><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5年8月21日下午3点40分,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在中美宪兵押送监控下进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p><p class="ql-block">照片下:1945年8月21日下午3点40分,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在芷江机场帐篷内接受中国驻军总部副参谋长冷欣的训示</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 style="">中国战区受降代表</font></p><p class="ql-block">何应钦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 一级上将</p> <p class="ql-block"><font color="#ed2308" style="">中国战区受降代表</font></p><p class="ql-block">照片右上:萧毅肃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 中将; </p><p class="ql-block">照片右下:冷欣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副参谋长; </p><p class="ql-block">照片左上:柏德诺 中国战区美国作战司令部参谋长 准将; </p><p class="ql-block">照片左下:王武 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军令部科长 上校(翻译)</p>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投降代表</p><p class="ql-block">照片左上:右上为今井武夫 侵华日军总参谋副长 少将; </p><p class="ql-block">照片右下:前川国雄 侵华日军参谋 少佐; </p><p class="ql-block">照片左上:桥岛芳雄 侵华日军参谋 中佐; </p><p class="ql-block">照片左下:木村辰男 中佐(翻译)</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侵华日军投降代表进入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后向中美代表鞠躬</p><p class="ql-block">照片下: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右二)、桥岛芳雄(左二)、前川国雄(右一)、木村辰男(左一)在投降席上</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中美受降代表对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身份进行审验</p><p class="ql-block">照片下:今井武夫的身份证明书</p> <p class="ql-block">照片:芷江受降典礼会场全景</p> 照片上: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与中国战区美国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商讨受降事宜<br>照片下:中国战区受降典礼现场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受降主官萧毅肃(左二)等察看日军侵华兵力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中方受降代表告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中方受降范围</p><p class="ql-block">照片下:日军投降代表呈交日军侵华兵力分布图</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中外记者抢拍受降珍贵镜头</p><p class="ql-block">照片右:侵华日军投降代表落坐后十分紧张不安,图为桥岛芳雄不停擦汗</p> <p class="ql-block">照片:侵华日军投降前分布在各战区的总兵力约128万人</p> 照片:中国受降主官萧毅肃当场宣读何应钦致冈村宁次的中字第一号备忘录 <p class="ql-block">照片上: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阅读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致冈村宁次中字第一号备忘录<br></p><p class="ql-block">照片下: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回答中美受降代表的有关提问</p> <p class="ql-block">照片: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受取证》上签字</p> 照片:芷江受降时签字的中字1号备忘录 照片:芷江受降时签字的中字1号备忘录 照片:芷江受降时签字的中字1号备忘录 <p class="ql-block">照片上: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在《受取证》上盖章</p> 照片:1945年8月21日下午,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签字的中文、日文版《受取证》 <p class="ql-block">照片: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一行在新六军押送下垂头丧气走出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芷江受降典礼结束后,侵华日军投降代表鞠躬退席</p><p class="ql-block">照片下:芷江受降典礼结束后,中国战区美国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向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长萧毅肃表示祝贺</p> <p class="ql-block">照片:芷江受降典礼结束后,中美高级将领在陆军总司令部前尽兴畅谈,由左至右:王耀武、卢汉、张发奎、何应钦、汤恩伯、杜聿明、萧毅肃</p> 照片上:1945年8月23日下午,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召见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图为今井武夫进入会议厅前<br>照片下:1945年8月21日,何应钦关于坚持在芷江受降签字给蒋介石的电报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23日,何应钦在芷江陆军总部会议室与中美幕僚讨论在南京设立陆军前进指挥所等事宜</p> 照片:受降典礼结束后,何应钦、萧毅肃、冷欣、柏德诺等对侵华日军投降代表进行长达9分半钟的训诫 照片:1945年8月23日下午,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今井武夫签字的中文、日文版《受取证》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23日,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乘原机飞往南京</p> 照片:1945年8月23日14时15分,何应钦命令侵华日军投降代表乘原机飞往南京复命。图为日军驾驶员做起飞前准备 照片:1945年8月25日,何应钦致蒋中正电 <p class="ql-block"><b><font color="#ed2308">3、欢腾的芷江</font></b></p><p class="ql-block">受降前后,古城芷江沉浸在欢腾的海洋里,中国军队、驻芷江的美军与芷江各界人生一道庆祝来之不易的胜利。</p><p class="ql-block">照片: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到芷江无条件投降,芷江城一片欢腾,到处彩旗飞扬</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5年8月21日,芷江大桥旁搭建的“正义大道”牌楼</p><p class="ql-block">照片下: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驻芷江的美国大兵欣喜若狂,开着吉普车向芷江民众传达胜利的喜讯</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5年8月21日,芷江县城东门门楼上书写的“庆祝受降签字典礼”及“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的对联让每一个中国人热血沸腾</p><p class="ql-block">照片下:1945年8月21日,饱受战火洗礼的芷江南街披上了节日的盛装</p> 照片:1945年8月23日,何应钦等在芷江举行“胜利和平宴会”,图为何应钦与中美军事要员在欢宴前的合影 照片左:芷江受降闻名世界,全国各大新闻报刊争相报道<div>照片右:为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人民群众在芷江南街修建了正义之塔</div> <p class="ql-block">照片左:为庆祝芷江受降,全国各大影院争相放映“芷江受降”新闻片</p><p class="ql-block">照片右:驻芷江美军通讯兵约瑟夫·德为战友拍摄的展示日本无条件投降外文报纸</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5年8月21日上午,数千中国军民涌向芷江机场目睹垂头丧气的侵华日军投降代表</p><p class="ql-block">照片下:没有任何人愿意错过这历史性场面!图中这位女士在日军降机前留下了倩影</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首次公开发布了32张珍贵的抗战历史照片。这批图片是纪念馆从美国二战老兵约瑟夫手中征集到的。当年,他用柯达彩色胶卷记录了芷江受降的历史场面。今年89岁的约瑟夫说,这些历史照片应该回到历史的发生地。</p><p class="ql-block">照片:驻芷江美军通讯兵约瑟夫·德在芷江南街留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四)芷江部署各地受降</b></p><p class="ql-block">芷江受降后,国民党政府先后在16个地区举行受降仪式。为了捍卫受降权利,解放区军民展开自主受降。到1945年底,侵华日军被全部解除武装。中国人民赢得了百余年来抵御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b>1、日本投降签字仪式</b></p><p class="ql-block">根据芷江受降约定,国民党军军队在美军帮助下迅速占领南京、上海等沦陷区大中城城市。南京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上,对中国人民犯下 滔天罪行的日本侵 略者不再趾高气扬,低下了罪恶的头颅。</p><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28日,何应钦从芷江发出电报,报告蒋介石:冷欣等一行175人乘坐中美飞机抵达南京</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27日,新六军按照芷江受降确定的接收首都南京时间表,分乘C-46运输机从芷江飞赴南京,正式接收南京</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9月5日,由芷江空运至南京的新六军官兵</p> 照片:1945年9月2日,何应钦在芷江发电请示蒋介石:日军南京投降签字仪式时间拟请确定为9月9日 <p class="ql-block">照片:日本中国派遣军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右)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左)呈递《投降书》</p><p class="ql-block"><br></p> 照片上:何应钦(中)在中国政府所核定之日本投降书上签字<br>照片下:1945年9月9日,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侵华日军投降代表冈村宁次(右四)在降书上签字并盖章 <p class="ql-block"><b>2、中国战区受降</b></p><p class="ql-block">芷江部署各地受降芷江受降后,国民政府先后在16个地区举行受降仪式。为了捍卫受降权利,解放区军民展开自主受降。到1945年底,侵华日军被全部解除武装。中国人民赢得了百余年来抵御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p><p class="ql-block">根据芷江受降规定,犯下滔天罪行的日本侵略军在规定时间和指定地点向中国各战区投降。一个个庄严肃穆的受降仪式,宣示着对罪恶的谴责,对正义的伸张,对公理的彰显。</p><p class="ql-block">照片:芷江受降后各受降区举行受降仪式一览表<br></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战区各区受降主官分配表</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9月15日长衡地区受降仪式在湖南大学礼堂举行</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5年9月16日广州地区受降仪式在中山纪念堂举行</p><p class="ql-block">照片下:1945年9月16日,驻港日军受降仪式在香港举行。以潘少华为首的中国军事代表团和英国海军一道接受日军投降</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5年9月18日,第六战区受降仪式在武汉中山公园举行</p><p class="ql-block">照片下:1945年9月28日,越南河内受降仪式后中美有关人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5年10月25日青岛地区受降仪式在汇泉跑马场举行</p><p class="ql-block">照片下:1945年10月25日,台湾举行日军投降仪式。从此,被割占50年的台湾及澎湖列岛重新回归祖国怀抱</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10月10日,第十一战区受降仪式在北平故宫太和殿举行</p> <p class="ql-block"><b>3、解放区受降</b></p><p class="ql-block">中共领导的人民军队面对国民党政府对受降权利的剥夺,突破种种无理限制,领导解放区和沦陷区人民开展自主受降,对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发起猛烈进攻。</p><p class="ql-block">照片: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在延安</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5年8月10日24时,朱德从延安发出第一号命令。次日,又连发六道命令,表达对蒋介石剝夺解放区抗日武装接受日军投降权利的不满,并对解放区自主受降工作进行部署</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1945年9月11日,山东滨海、鲁中部队对拒绝向八路军投降的临沂日军发起攻击。图为八路军临沂战斗中的一个指挥所</p><p class="ql-block">照片下:1945年12月26日新四军向盘踞高邮的日军第九十旅团发起攻击,迫其缴械投降。高邮战役是解放区军民的最后一战</p> <p class="ql-block">照片:解放区发起反攻作战后,向八路军投降的日军</p> <p class="ql-block">照片上:新四军与宣化各界群众庆祝抗战胜利</p><p class="ql-block">照片下:八路军与张家口各界群众欢庆抗战胜利</p> 照片:1945年8月,粟裕等人发布的为接收日军投降事宜给日本驻军的通牒 照片:栗裕率部向沪杭甬、浙赣、淮南和陇海路东段拒绝向新四军投降的日伪军发起进攻,解放了华中、华东广大地区。图为新四军向沪杭甬挺进 照片:1945年12月19日至26日,栗裕在主力三缺一情形下,发起高邮、邵伯战役,全歼拒向新四军投降的日军1100余人,伪4000人,控制了运河通道。图为高邮日军签字头像地点——会堂 <p class="ql-block">照片:新四军高邮受降(蜡像模型)</p><p class="ql-block">1945年12月19日,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发起高邮邵伯战役。12月26日,盘踞高邮的日军第九十旅团接受投降。粟裕安排第八纵队政治部主任韩念龙主持受降仪式,自己则伫立在军民中静静观看,仪式结束后,悄悄离开了受降现场。高邮战役成为新四军对日寇的最后一战</p> 照片:1945年12月27日,《新华日报》关于高邮解放的报道 (五)彪炳青史的受降城<br>芷江受降,伸张了人类正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日落芷江”,承载的不仅仅是无法忘怀的历史,更是引领中华民族阔步走向未来的信心信念。作为象征中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的胜利丰碑,芷江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p class="ql-block">1947年,为了纪念“芷江受降”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当时的国民政府决定在受降地建设一座“受降纪念坊”。但由于国民党忙于打内战,经费吃紧,原设计的“芷江受降城”的宏大计划未能付诸实施。<br>1947年8月30日,“受降纪念坊”建成,高8.5米,宽10.64米,厚1.16米,为四柱三拱门式牌坊,由青砖砌就,水泥为衣,像一个巨大的“血”字形屹立在芷江七里桥的舞水河畔。三个拱门中部,各有一个由长短不一的垂直竖条构成的棱形图案,就像一颗颗巨大的血滴,象征着中华民族为抵抗日本侵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br>由于缺乏经费,当年修建受降纪念坊所用所用青砖皆为大小不一的城墙砖,是拆城东的城墙所得。为了节省材料,中间的骨架还有一些是木板结构,纪念坊上的字也是直接在水泥上抠出来的。<br></p><p class="ql-block">照片:1947年8月30日峻工的受降纪念坊全景(正面)<br></p> <p class="ql-block">照片:1947年8月30日峻工的受降纪念坊全景(背面)</p> 照片左:1946年6月湖南省参议会向行政院建议创建受降堂案<br>照片右:1947年5月国民政府拟订的芷江受降城设计原图 <p class="ql-block">照片:1985年对受降纪念坊进行了修复</p> <p class="ql-block">照片:1985年9月修复峻工的受降纪念坊</p> 受降纪念坊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而立,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战胜入侵之敌,洗雪百年之辱的标志性建筑。公元一九四六年始建,翌年八月三十日建成,一九六六年十月损毁。一九八三年五月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复修,一九八五年九月竣工。因历史资料缺失,修复的受降纪念坊未能准确再现其原貌。经文物工作者多年收集考证并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二0一0年二月予以改建,同年八月建成。谨此为记。<br><div style="text-align: right;">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二0一0年八月</div>照片:受降纪念坊碑记 十年文革期间,芷江受降纪念坊被红卫兵用炸药摧毁。芷江百姓对复修受降纪念坊始终念念不忘。1985年修复纪念坊时,有群众提供线索,称此前拆毁的一块大碑,被抬去修抽水机台了。工作人员赶到后看到一块石碑斜斜地铺在水圳边上。抬出来才发现是原嵌在受降纪念坊背面中门下端的《芷江受降纪念坊记》碑刻,立即便请人抬回工地。可惜的是碑刻已经断了,只剩下一块残碑,缺失的部分始终没有找到。<div>关于复修计划,芷江县政府提出“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尊重历史,顾全祖国统一大局,‘受降纪念坊’恢复原状,保留原规模、原题词题名,但在质量上要比原来坚固,争取修好一点。”但这并非易事。据参加了这次复修工程的原芷江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江柏永描述,纪念坊题词题名原水泥塑字改用石板,采用旧志称为“紫袍玉带”的明山石。采石地点位于距离县城12公里的明山山腰,需人工抬运4公里才能装车。好在当地有技艺娴熟的工人,困难虽多,但都克服了。</div><div>在纪念馆展示的《芷江受降纪念坊记》的修复件看不太清楚,在网上也未能搜索到原文,甚是遗憾。<br>照片:《芷江受降纪念坊记》残碑</div> 后来还有人在当地发现了纪念坊“彪炳千秋”的落成碑,随即主动送回到受降会场旧址。<div>照片:1947年2月,抗战胜利受降纪念坊落成时镌刻的“彪炳千秋”纪念碑。</div> 在景区通向接待中心的路上建了一座“正义大道”牌楼,两门柱上挂有对联“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div>照片:“正义大道”牌楼</div> <p class="ql-block"><b><font color="#ed2308">三、受降旧址</font></b></p><p class="ql-block">受降旧址设在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桥。这里原有中美空军基地的营房和几间招待所,文革前已作为医院和学校使用,故文革中未受到毁损,得以保存原貌。</p><p class="ql-block">旧址原有的中美空军基地的营房和几间招待所,建于1938年。确定芷江作为受降地之后,由于准备时间有限,紧急将中美空军第一招待所的三栋美式平房临时改为“受降大院”。这三栋营房均为美式横条状黑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呈“品”字型分布,总建筑面积1071.63平方米。中间的建筑物是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右边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左边为何应钦办公旧址及接待室。</p><p class="ql-block">照片:受降旧址</p> <div>受降旧址室内陈列的桌、椅、沙发等均为原物,属国家珍贵文物,其中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21件,三级文物34件。<br></div><div>举办受降典礼,需要大量会务物品。当时招待所里的桌椅板凳不够用,筹办人员跑遍芷江城各个角落到处搜集购买,但搜集到的桌椅参差不齐,不适合用于陈列。临时赶制又来不及,筹办人员为此急得火烧眉毛。发愁之际得到消息,称湖南在安江一、二纱厂有一批好家具。随即开着几部大车匆忙赶到安江,把县政府和纱厂里好一点的桌椅沙发都搬到了芷江。接连忙了三天三夜,筹备处终于在受降典礼前一天将一切准备就绪。<br></div>照片:1985年开放的中国战场受降典礼旧址外景 <div>1945年8月21日至9月8日,何应钦在这里举行了震惊中外的日本投降典礼,签发了载有投降详细规定命令备忘录24份,部署了全国十六受降区102处缴械点的受降工作;收受处理了与蒋介石、冈村宁茨、冷欣等人来往电函40余份;确定了日本投降各项具体条款,受降签字时间、地点,完成了接收日军投降全部实质性工作。<br></div>照片:1985年8月对外开放的受降会堂 <p class="ql-block"><b>1、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b></p><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18日,中国政府在湖南芷江成立了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8月21日至23日,中国政府在芷江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中国战区受降典礼,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无条件投降。日本投降代表交出了百万侵华日军在华的兵力分布图,接受了载有关于各战区日军投降详细规定的第一至第六号备忘录。芷江受降写下了中华民族抵御外来侵略取得最后胜利最光辉的一页。受降会场均按当年受降的原貌陈列。室内桌椅、沙发均为原物。</p><p class="ql-block">照片: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p> <div><br></div>照片: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 照片: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陈列 照片: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陈列 照片: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陈列 照片: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陈列 照片: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陈列 <p class="ql-block">旧址房间内展览了钱德湘创作的多幅再现受降盛况的油画。这张《伟大的胜利——芷江受降》最能全面反映当年受降典礼会场陈列的全貌。</p><p class="ql-block">钱德湘,旅美油画家,湖南芷江人,1977年至1981年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及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77年湖南师范大学留校并任油画教研室主任,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4年应美国波士顿大学视觉艺术学院邀请赴美讲学,之后活跃于美国及国际画坛。其作品广为各国政要、名人及艺术机构收藏。现为美国知名的达芬奇艺术联盟会员及主干线艺术中心成员,美国原创艺术协会会长。十几年来,致力于创作大型抗战油画,先后创作《芷江受降》及十几个分受降区、枣庄受降一系列油画,并无偿捐赠给湖南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2013年在美国参与寻找1945年8月21日日本投降代表在芷江向中国军民无条件投降的原始视频。<br></p><p class="ql-block">照片:钱德湘画作 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伟大的胜利——芷江受降》</p> <div><b>2、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b></div>中国陆军总司令部于一九四五年迁来芷江。总司令何应钦曾在此多次主持召开了重大的中国陆军高级军事会议,指挥了抗日战争中的最后一战一一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同年八月,在这里研究和部署了中国战区芷江受降的具体事宜。总部内陈列的桌椅、沙发均为原物。<div>照片: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div> 照片: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陈列 照片: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陈列 照片: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陈列 <div><b>3、何应钦办公室旧址</b></div><div>1945年4月至9月,何应钦将军在此部署芷江保卫战(又称湘西会战)和主持中国战区受降事宜。<br></div>何应钦:(1890-1987) 贵州兴义人,字敬之,日本士官学校毕业,一九一六年回国,曾参加护法战争、北伐战争,历任军政部长、参谋总长兼陆军总司令。<br>室内桌椅,均为原物。<div>照片:何应钦办公室旧址</div> <div>何应钦办公的室窗户两侧各挂有一幅字,分别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和“人生一世知是足矣”。这应该是他的座右铭吧。</div><div>照片:何应钦办公室旧址陈列</div> 照片:何应钦办公室旧址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