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3年時間走遍江南,只為在鄉村造一座中國文人的詩意棲息之所

好呷鬼学堂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他用3年時間走遍江南,只為在鄉村造一座中國文人的詩意棲息之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金華日報 記者 倪遠山</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鄉村和城市之間,有一幢詩意的棲息之所,想必,那是很多人的理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對於身兼作家、出版人、藝術家的施晗來說,這是一個出走又回歸的過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在二十歲那年離開湖南老家,離開鄉村,去了北京發展。但他從沒忘記南方美好的童年內心始終有一個“回去”的聲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施晗無意間來到浙江橫店一個古村落——官橋,突然的起心動念,想在這裡建一座美術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花了三年時間,足跡遍佈江南,每到一處他就把當地最值得看的景致,最想住的民宿全部體驗了個遍,其目的只想求得一片內心精神的棲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鄉村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我們生長於斯,鄉愁和積貧積弱,是每個文人心中記憶的痛。當越來越多的人逃離鄉村,選擇到城市去尋找更好的生活環境。我不禁思考,未來的鄉村應該是什麼樣子的,該如何讓鄉村文化留存,重拾自信?如何讓傳統村落適應新時代的需求……以藝術喚醒鄉村,繼而改變鄉村,以期達到振興鄉村!”施晗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將美術館從北京“搬”到金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設計鄉村美術館並不是一個冒失的決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在此之前,施晗已經在北京成功創辦了“大米藝術”機構,並有一家以他名字命名的美術館——晗美術館,短短幾年時間,就一躍成為了國內藝術界具有先鋒探索精神的風向標,對於藝術,對於美術館本身的運作,施晗一直有著自己的思考和主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次,在設計官橋這家美術館之前,他曾深入研究了鄉村美術館這一課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日本鄉村存在著‘人的空洞化、土地的空洞化與村落空洞化’等問題,直接導致鄉村凝聚力減弱,人口流出加速。不少鄉村被貼上‘即將消亡村落’的標籤。此時將藝術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藝術實踐也開始增多。至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一些鄉村開始引入藝術元素,試圖借力各類藝術專案令鄉村重現生機。直到2000年,‘日本越後妻大地藝術節’舉辦,通過對地域價值的再發現與再創造,實現鄉村活性化,引起了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可以說,通過舉辦大地藝術節,越後妻地區徹底擺脫了‘即將消亡地區’的負面形象,堪稱藝術專案促進鄉村振興的經典案例。”施晗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越後妻有地區的鄉村藝術理念是將藝術創作與大自然融為一體,賦予這裡的梯田、農舍、雪景、山川河流以美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藝術與實景相結合、藝術與文化遺產相結合、藝術與民間民俗相結合、藝術與農民生活相結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欣賞這些藝術作品也需獨特方式,要行走在田間山村、流連於農家村舍、漫步于河流小溪、攀登穿越于山川林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施晗說,我們要學會借鑒世界上先進的關於鄉村發展的案例,在文化這個層面,鄉村美術館正是一個很好的載體和“樞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後,我們也會通過大米藝術線上平臺已有的10多萬用戶,邀請全國各地優秀的藝術家和文化名流來浙江官橋,在這裡,他們可以建立工作室,可以組織各種展覽、雅集,可以開展研學、對話、直播等等各種活動,以藝術的名義,賦予這個村莊新的生機和意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對農村情有獨鍾的他開始“瘋狂”的改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與施晗對話,能很明顯地感覺到他對文化的執著,甚至“瘋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五歲開始學習書法,十三歲開始文學創作發表作品,是那個時代最早的一批校園作家,後又與韓寒、郭敬明等同列為80後作家代表,待至成名成家,他突又從文學創作一舉轉變為出版人、藝術家,兼及藝術評論、策展、對話等多重身份,成為文化路上全能型擺渡者;歷任《青年文學家》雜誌執行主編,中國最大人文詩意平臺“為你讀詩”總編輯等等,主編出版了《中國書法大辭典》(5卷本)《冰心文集》(6卷)《二十世紀中國散文精選》《中國詩歌精選》《當代校園文學選》等三百餘部。直到今天他創辦自己的大米藝術機構和晗美術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在南方農村長大,無論出走多遠,做了多大事情,我永遠不會忘記,我來自農村,我的根還埋在南方。”施晗說。來到官橋前,他走遍大江南北,到過全國不少村莊。3年前,在朋友的介紹下,他得知了官橋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官橋村位於橫店鎮西南方,底蘊深厚,有700多年歷史,是傳統的江南村落。村莊文化遺存眾多,村內有明德書院、懿德堂、長門堂等保存較好的明清和民國古建築48處,是橫店鎮古建築現存體量最大的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終,他選擇將官橋老街上的一幢清朝同治年間四合院十三間,並兩幢老糧倉,經連通改建而成鄉村美術館,整個場館建築面積約2000平米,具備書畫展覽、教育研學、創作雅集、直播對話等多種功能。下設的十三間書局陳列了施晗個人多年以來收藏的民國典籍和舊書五千餘冊,同時陳列了當代一批文學藝術界名流的簽名圖書和畫冊。而美術館的大部分空間將秉承簡約美學的精神,陳列當代一流名家書畫,展示人文藝術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想之初,施晗接手時,這座四合院已荒廢多年,顯得有些破敗,原先的一些房梁門板也被拆的不知去向,而施晗則開始對每一個角落開啟偏執的改造。他邀請了杭州的設計師團隊,經過反復研究考量,將中國古代文人空間的審美元素植入其中,決定把已有的十三間四合院修舊如舊;兩幢老式糧倉,卻讓它盡可能彰顯現代展廳大氣雄渾的視覺性效果,在房屋整體結構不動前提下,全部保留中國傳統文人的白牆青瓦,再結合東陽本土的竹雕元素,配以枯山水,稍微植入一些鐵皮等現代化元素,最後,再把舊有的十三間四合院與現代性的兩幢糧倉打通,使觀者不論從哪個門進入都可以來一場從傳統穿越到現代,或從現代穿越到傳統的美的享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美術館雛形初現,充滿了中國傳統人文的審美味,雖還沒正式開館,每天都有慕名而來的人群,他們或來自浙江本省,亦有北京、上海、成都、武漢、湖南等多地的文化藝術人士來這裡打卡,或來喝茶、寫字、作畫……可由於施晗對於細節的執著,他計畫在下半年才正式對外開館,不禁讓我們對這個地方充滿了期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用藝術為村莊“塑魂”</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為一個人,嚮往一座城,如果沒有官橋村陳曉華書記和當地政府對我的支持,我可能確實不敢在這裡辦美術館。我和他有一個約定,希望用餘生之力,通過美術館這盞小燈,賦能鄉村振興,把這個村莊做成我們心目中具有中國傳統文人士大夫貴族精神的詩意棲息之所。”施晗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晗美術館進駐浙江橫店官橋的初衷,就是致力於積極參與並推動中國當代鄉村的前進和發展,以其現代性視野、學術化平臺、規範化運營,力求探索一條中國鄉村振興與當代藝術可持續發展之路,立志做到“入駐一村,帶動一城”;真正意義上做到從藝術喚醒鄉村,到藝術改變鄉村,最後以藝術振興鄉村,豐富的藝術活動可以為村莊“塑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是一個全新的開始,也是一次全新的嘗試,這應該是省內體量最大的專業級鄉村美術館。”官橋村黨支部書記陳曉華滿懷期待地說,官橋村想把豐富的古建、文化、影視等資源與產業、市場對接起來,借助知名文化藝術機構的“埠”和“平臺”,一方面讓村莊得到更多關注和資源注入,另一方面啟動鄉村的內生動力,喚醒村民的主人翁意識,逐步建立文化共同體,打造文創空間孵化載體,用文創思維把古村IP做大,從而建立起一種可持續的發展模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早在1941年,陳抱一就提出了“建設村鎮美術館”的構想,“凡事欲求文化振興的地方,都沒有不適合設立美術館……此外,現代的蔡元培、徐悲鴻、顏文梁、林風眠等也不留餘力地推進中國鄉村美術館事業,但在早期物質條件匱乏等原因下並未得到重視。直到2021年全國兩會有關“博物館、美術館、美育、文化遺產及文化旅遊”相關提案共90條。在鄉村可持續發展問題與文藝建設日益受到我國政府的重視的背景下,藝術鄉建愈演愈烈,鄉村美術館的建立也翻開了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鄉村需要美術館,是因為鄉村經濟建設的飛速向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當物質生活得到了提高,村民的精神生活該去何處安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美術館需要進入鄉村,是因為藝術家需要和自然相近,鄉村提供了豐富的原生態素材和廣域的空間,這對於藝術的創新提供了巨大的富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晗美術館更像是一條通道,連結都市繁華和田園風物這兩個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或許,施晗以及他所主持的晗美術館作為一次個體精神的實踐,一方面建造了一個符合中國文人藝術生活審美的家,另一方面也給中國藝術鄉建開闢了一道破局之門。讓我們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關於殿選文庭書畫藝術館</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殿選者,是藝術精神之殿堂,是藝術和內涵的高度合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些要求,有些思想,有些追求,一直在路上,一直在跋涉,一直在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不是思想平平,作品平平,人云亦云,泯於普羅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庭者,是聚天下文人英才於庭,不問區域,不問出處,不問出身,不問級別,不問路線,不問風格,百花齊放,百鳥爭鳴,不拒細流,海納百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居廟堂之上,處江湖之遠,皆可為朋;鮮衣怒馬、寒窯苦雨,一樣為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地萬物,因不同而繽紛;春來秋往,因經歷而沉澱。和而不同,和合與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讚揚者可,批評者亦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以載道,藝以載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過作品,表達您的修為,表達您的思想,表達您的感情,表達那山、那水、那人,那花、那草、那鳥,一切,皆由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提供藝術品,提供的是人文精神,是情懷,是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窗外春風徐來之時,焚香沐手,展卷讀畫,以滋養身心,滋養靈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們提供藝術品,是文脈傳承,是生生不息,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兼而有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