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我眼中的《瘗鹤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卢宏慧</p><p class="ql-block"> 我经常去焦山走走,看看山水,于闲暇之余,放松心情。“城市山水”四个字应该是我对焦山景色宜人的理解。而“江中浮玉”则是我对这座文化名山的称谓。</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静,喜欢听风吹过的声音,喜欢听水流过的声音。它们是大自然生命的气息和脉动。只有用安定的心去观照它们,才能感受到生命气息的浓郁和煦与生命脉动的苍劲有力。</p><p class="ql-block"> 焦山有山有水,有寺有塔。岛上林木葱郁,绿草如茵,满山苍翠,山水间的景致,总让人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 走过一段路,我会在休憩的长椅上盘腿静坐一会儿,让大自然与自己的心融为一体,而后空无一物。</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已是一名隐士,一个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真心的修行者。</p> <p class="ql-block"> 走进焦山,碑林是每次必看的。我不是书法爱好者,不懂书法技巧,哪怕是基础笔法技巧,也是偶尔从书本中简单一翻而过,未曾认真练习。所以去碑林不是学习书法技巧,更谈不上交流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我去碑林,只是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和悠久历史文化的气息。碑林中大多碑刻都经历过岁月的消蚀打磨,上面的字很多不清楚,但不影响我用心去感受其中蕴含的道——如如不动的真心。</p><p class="ql-block"> 傻傻站在碑贴前,静静地看上一会,眼中没有任何技法,只在用心感受它的美,静与动。直至同行的人等的不耐烦喊,才匆匆小跑离开。</p> <p class="ql-block"> 焦山碑林是江南第一碑林,碑林中的《瘗鹤铭》碑刻享誉盛名,有“碑中之王”、“大字之祖”之称。苏东坡、米芾、文徵明、唐寅、郑板桥等文人墨客都在焦山留下了大量佳作和故事传说。</p><p class="ql-block"> 《瘗鹤铭》其何时物?何人书?亦众说纷纭,难有定论,成为千百年之谜。加之其传说故事及沉浮江中几经打捞,至今仍不完整的历史,更让书法爱好者感慨之余又津津乐道,推崇倍增。</p> <p class="ql-block"> 可对我这样非书法爱好者的小白而言,走近《瘞鹤铭》,只是想静下心,证悟安心法门。</p><p class="ql-block"> 遥想:焦山位处江中,绕水而居,外入不便。岛上绿意盎然,空气清新,古时必是隐士首选之地。</p><p class="ql-block"> 又见:士隐独居,寡欲清心。灵鹤跃舞,逍遥自在。乐极似仙,遨游水天。寿终正果,瘗鹤仙胎。爰集真侣,作铭刻石。明之后辈,净心证道。清静自在,乐天逍遥。</p><p class="ql-block"> 这才是我眼中的《瘗鹤铭》真义,通过不断与自心相证,来提升心性,打开心胸,从而安然处事,笑对人生。</p> <p class="ql-block"> 《瘗鹤铭》,其何时物、何人书于我无所谓。知道与否不重要。东晋南朝是否不重要。或王侯或隐士又如何,如若想扬名直接留名即可,然与古之真隐者不慕名之气节风范相违,故留号而不留名。</p><p class="ql-block"> 书者本义为悟道证道传道而存世,并非为扬名立万而遗世。然今人非穷力探究其虚名,期望冠大家之名以尊其贵,实则于修行本身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瘗鹤铭》其书法技法好坏于我无所谓。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换位而论,凭心而言,如此高雅隐士肯定不会是为炫耀技法而作《瘗鹤铭》。</p><p class="ql-block"> 北宋书法家黄庭坚评价:“《瘗鹤铭》者大字之祖也。”、“大字无过瘗鹤铭。” </p><p class="ql-block"> 南宋书法家曹士冕评价:“焦山《瘗鹤铭》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p><p class="ql-block"> 明代学者王世祯评价:“此铭古朴奇峭,雄伟飞扬,固书家之雄。”</p><p class="ql-block"> 清代书法理论家王澍:“萧疏淡远,固是神仙之迹。”</p> <p class="ql-block"> 试问何谓“无过”?孔子云:“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达到了身心合一之境界。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达到了天人合一之境界。《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达到了道心圆满之境界。</p><p class="ql-block"> 无过是一种修行的至高境界。我不知《瘗鹤铭》书法造诣是否已达“大字无过”至高境界。但我知道棋琴书画,洒扫庭除,皆是修行。修的是心,悟的是道。万法皆指道,道非指万法。</p><p class="ql-block"> 《瘗鹤铭》者高明在此,非书法爱好者所独尊。书法者如过分注重其技法,则反而离道愈远,恰如以指为月,终生无法见道。临摹者以心印心,犹如灌顶传法。</p><p class="ql-block"> 观其动,守其静。循其变,察未变。变动的是一切外相与念头,不变不动的是自己真心。</p><p class="ql-block">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如果执著于外相,心外求法,是不能真正见道的。只有放下妄想执著,向心内求法,才能明心见性,悟道证果。</p> <p class="ql-block"> 《瘗鹤铭》,名声斐然,然侧重于书法一家。虽赞誉隆盛,却有功利重名难以济世受用之感。其在地理人文,尤其是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之挖掘宣传不足。</p><p class="ql-block"> 书法本是修身养性,磨练心性,以淡泊明志,陶冶情操而有所为。然宣传皆以先贤评价之盛赞、故事背景传说之谜为噱,忘却隐者作铭之本义!</p><p class="ql-block"> 《瘗鹤铭》难道只是因鹤寿亡,隐者悲悼,爰聚真侣,埋鹤作铭为念?又或是专为传承书法技艺而留下墨迹?</p><p class="ql-block"> 焦山人杰地灵,历代隐士高僧于此隐居修行。隐士高人作文弄墨以印证所修,实属正常不过。</p><p class="ql-block"> 《瘗鹤铭》应该是隐士大德修行有成之外在功用的体现。其本身应具有隐者乐观达天思想,它告诉大家生活就是修行,有生就有死,有苦就有乐,只有善护念,才是真无心。只有无所住不执著,才能生起清净心,乐观豁达面对一切,平常心对待一切。</p><p class="ql-block"> 人生短短几十年,修行一日不可缓。财色名利皆身外,禅钟静在碑无言。</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眼中的《瘗鹤铭》。</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注:美丽焦山,隐士居处,《瘗鹤铭》在等你!</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8日,星期六,天气晴。</p><p class="ql-block"> 上午我携夫人齐去焦山碑林,参加“2023打卡瘗鹤铭系列活动启动仪式”。</p><p class="ql-block"> 前期参加“创意写作 全城接力”第八季“我为《瘗鹤铭》写一句宣传语”活动,活动最后两天,写了两句宣传语:①瘗鹤铭刻镇江鳞,奇仙飞鹤隐山林。②焦山崖刻瘗鹤魂,字大势沉彰华韵。</p><p class="ql-block"> 宣传语:“瘗鹤铭刻镇江鳞,奇仙飞鹤隐山林。”入选前100名作品,参与网络投票与专家评选。虽网络投票第17没有获奖,但重在参与,快乐享受。期待下次再继续努力。</p><p class="ql-block"> 虽然《瘗鹤铭》宣传语征集活动结束,可打卡《瘗鹤铭》活动才开始,宣传焦山文化,宣传《瘗鹤铭》文化正在路上。于是当夜凌晨,躺在床上,凝思静虑,写下“我眼中的《瘗鹤铭》”一文。</p><p class="ql-block"> 在打卡《瘗鹤铭》活动前三天,即4月5日,清明节当天,我写了两首诗,为今日的活动留作纪念。</p><p class="ql-block">焦山齐论《瘗鹤铭》(一)</p><p class="ql-block"> 瘗鹤铭刻镇江鳞,</p><p class="ql-block"> 奇仙飞鹤隐山林。</p><p class="ql-block"> 清明定慧话碑祖,</p><p class="ql-block"> 传书闻秘千古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焦山齐论《瘗鹤铭》(二)</p><p class="ql-block"> 焦山崖刻瘗鹤魂,</p><p class="ql-block"> 字大势沉彰华韵。</p><p class="ql-block"> 先贤墨客齐尊祖,</p><p class="ql-block"> 后学书生共焕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