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晨,行走在去紫蒙中学的路上。空气格外清新,树叶绿得逼你的眼,小草吮吸了昨天的雨,也舒展着身姿,向上生长着。紫蒙之野,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 走进紫蒙中学七年六班的教室,学生们都已坐好,我选择教室后面一个小组坐下来,这个小组有5名学生。令我奇怪的是,桌面上只有地图册,学习单,却不见学生的地理课本。我问焦点学生E地理课本呢,没等她回答,上课铃声响了。执教这节课的是入职三年的朱艳军老师,导课环节还略显得有点紧张。</p> <p class="ql-block"> 任务1:阅读撒合拉以南非洲的相关地图,描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位置,并分析为什么撒哈拉以南非洲被称作是“热带大陆”?</p><p class="ql-block"> E同学把地图册放在胸前,用笔指点着图上的特殊地理纬线。在学习单上写道:“因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大部分位于热带,纬度低,气温高,气候有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p><p class="ql-block">进入小组交流环节,E与C交流,B与D交流,接着A与C,E与D进行交流。我观察这个小组五名同学,他们交流时都借助地图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p> <p class="ql-block"> 在接下来任务2、任务3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借助地图解决任务。经过小组交流、全班分享后,学生建构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热、高、干等自然地理环境特征。</p> <p class="ql-block"> 从七年六班出来,走进七年九班的教室,观察了刚入职不到一年的苏友朋老师执教的《欧洲西部》,年轻的苏老师,带领学生在图上进行一次欧洲之旅。主攻生物专业的苏老师,渊博的知识,幽默的语言,看得出,学生很喜欢他的课。一个刚入职的老师,授课语言竞无一个“嗯”“啊”口语,着实令人佩服!</p> <p class="ql-block"> 第三节课是八年一班的复习课,我看着听课安排表,心想,复习课不会又是串讲做题对答案吧。再看看课题《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自然特征和农业》,这是一个涉及八下地理四个单元的内容,对于一个刚入职不到二年的老师,如何驾驭这么大跨度的复习内容呢,不觉为这个年轻老师有点担心。我按惯例,仍然选择最后一个小组,选择了焦点学生E,然后等候上课。让我奇怪的是,课桌上仍没有课本,只有八上、八下地图册和本节课学习单。</p> <p class="ql-block"> 杨胜男老师创设了一个大情境:投身乡村振兴,直播带货助农,一个由八名“95”后大学生组成的电脑助农团队,三年来助力于乡村振兴实践。近期他们应广大网民需求,想要为大家带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优质的农产品,假如你是他们的小助手,该从哪些方面准备工作呢?</p><p class="ql-block"> 学生需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根据图文资料,找出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位置,并分析四大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二是分析每个区域自然特征对农业有何影响?作为小助手你会为该团队推荐什么农产品呢?</p> <p class="ql-block"> 学生手头没有地理课本,他们打开地图册,描述每个区域的地理位置,在学习单上填写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描述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在与同伴、小组分享后,构建每个区域典型的地理特征,并分析这个特征对区域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优质农产品。</p><p class="ql-block"> 我离座,看了后面几个小组,每个同学学习单上都填写得很满当,尽管有个别同学位置描述还不十分精确,内容还不够完整,但经过小组同学在图上指指点点,疏漏的总会弥补,错误的得到更正。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形成了用图意识,锤炼了读图能力。经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学生逐渐感悟,四大地理区域优质农产品个具特色,这与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从而加深了对大概念“自然环境影响农业生产”的深度理解。</p> <p class="ql-block"> 紫蒙中学的地理课堂,地图册成为主要学习载体,我想这一变化绝不是偶然,这与学校的深度课改密切相关。传统教学,很大程度就是老师教教材,离开课本老师便无所是从。紫蒙中学的地理教师从教教材的樊篱中走出来,转而走向依标教学,让每节课成为落实课程标准的实践场。</p> <p class="ql-block"> 中午返程,透过车窗,远望紫蒙之野,这里充满着梦想和希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