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乍一听白马寺,还以为与唐僧取经有关,因白龙马而得名。其实,洛阳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五百多年。这座千年古寺位于洛阳老城以东12公里处,始建于东汉,距今已有1900多年历史。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个兴建的佛教寺庙。据史书记载,东汉汉明帝时,曾派使者到印度取经,应邀二位印度高僧和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返回京城洛阳,官方修建了寺庙,为纪念白马驮经,故取名白马寺。</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分为中国本院、齐云塔院、印度佛殿苑、泰国佛殿苑和缅甸佛塔苑,(由三国政府各自相继出资建造)。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的主建筑,坐北朝南,为中轴对称格局,布局规整,主次分明。自南向北依次是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清凉台,两侧还有钟鼓楼…</p> <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古刹牌楼</p> <p class="ql-block">在白马寺正门,左右有两匹石马,大小与真马相当,是北宋附马魏咸信墓前的神道石刻马,于民国时期才将石马迁置于寺山门前。</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作为中国第一古刹,虽历经沧桑,却依然庄重,香火缭绕。虔诚的人双手合实,祈福许愿。</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位于白马寺的最后部,是一座高台,约高6米左右,毗卢阁就竖立于清凉台上,是白马寺最靠后一座大殿。有古人这样赞美清凉台:“香台宝阁碧玲珑,花雨长年绕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清磬落空蒙”。</p> <p class="ql-block">日本空海大师塑像,是日本佛教界向白马寺捐赠的。立于白马寺进入国际寺苑大门的右边,清凉台的西侧。空海大师曾入唐学法,在白马寺学习过。对佛教传播做出过贡献。</p> <p class="ql-block">来到国际佛苑区。依次游览了泰国寺苑、缅甸寺苑、印度寺苑。这片区域金碧辉煌,浓郁的异域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东南亚。</p> <p class="ql-block">泰国佛殿苑,由泰国出资建设,浓缩了以曼谷大皇宫、金山寺为代表的的泰式建筑精华。是白马寺国际佛殿苑中面积最大的一座。</p> <p class="ql-block">我身后建筑是泰式舍利塔和大殿。舍利塔形状与中国的舍利塔大相迥异。</p> <p class="ql-block">缅甸佛塔苑,与泰国佛殿苑相邻,穿过泰式建筑群便是缅式建筑,缅式佛塔更显得端庄大气。主体建筑缅甸大金塔,按照缅甸国家象征仰光大金塔规制缩小而建。</p> <p class="ql-block">大金塔局部,大金塔围廊上东南角为经幢柱,下立4位护法神。</p> <p class="ql-block"> 龙王护佛像,缅甸龙貌似中国的蛇,文化差异吧。</p> <p class="ql-block">从缅甸殿苑出来,来到印度殿苑,进入印式园林。印度佛殿苑方正严谨,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佛殿下水流往来,印度佛殿大门两侧的门神,大佛殿上下两层塔身及殿门前牌坊上雕刻有佛本行故事与佛本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印度佛殿大门两侧的门神</p> <p class="ql-block">白马寺,让我了解佛教最初的起因与传播都离不开白马寺,所以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从东汉时期,它就一直屹立在这里,千余年的岁月变迁都刻进了这红墙砖瓦之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