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与瓷都的行走记录(2023.5)

小江M

<p class="ql-block"> ——老花眼不能长时间看屏幕,回家后用语音录下这三天的见闻,转成文字后再发布。因为有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记忆才会恒久。</p> <p class="ql-block">仓促决定的景德镇行程在临行前一边疑惑着没有油菜花没有水稻没有秋叶的婺源有啥好看的同时一边把婺源加入了行程。驱车五个半小时,入住晓镛。</p> <p class="ql-block">客栈饮食尚可,住宿差强人意。</p> <p class="ql-block">店家养了一条大狗名唤可乐,九岁,颇老实地守在饭桌旁,巴巴地等待客人投喂。店家好交谈,说狗和人一样,年轻时活跃好动,带可乐去山上打猎,追野兔,抓野鸡,一路撒欢。现在不爱动了,叫它上山也没兴趣了。过去一直是村里打架第一名的,如今雄风不再了,半个月前被村头两条大狗联手打得好惨,满身是伤一瘸一拐回到家里,几天吃不下东西,一下瘦了十斤。狗也是要脸面的,听到主人和别人说它的伤心事,突然扭头就走了,投喂肉片也不搭理。</p> <p class="ql-block">山上客栈并不香,但胜在离篁岭景区近,走路几分钟就到了玻璃栈桥。</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山景十分迷人,四下寂静无声,阳光明亮而不耀眼,薄薄的云雾在山间缭绕。</p> <p class="ql-block">长长的栈桥上空无一人,站在桥上俯瞰下方的梯田,想象着半个月前梯田上油菜花盛开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乘坐溜索迎着凉凉的晨风从栈桥旁呼啸而过,快乐翻倍。</p> <p class="ql-block">去往天街的路上,经过一个繁花似锦的山谷,山谷里到处是各色杜鹃,不少花已经谢了,看得出这里的颜值巅峰应在两周前。</p> <p class="ql-block">一进天街,游人渐渐多起来,各种美食诱惑着游人的眼。网红打卡景点已经聚集了争相拍照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篁岭坐落在石耳山脉上,村里的徽派建筑都是依山而建,几处大户的老宅观赏性较高。</p> <p class="ql-block">这栋怡心堂原本破损严重,后从别村拆了了一栋楼移至此处,巴掌大的小院还整出了几分苏州园林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房子外部漆色不太自然,内部被设计成了徽派传统婚房的样子,楼上的罗汉床正对着前方扇状的梯田,感觉舒适美好。</p> <p class="ql-block">这晒秋的景致不再是村民的生活需要,而是游客一年四季不可缺少的需求。不得不说这样的“调色盘”配上清雅的山中景色的确很是好看,不需要拍照者多高的技术,随便咔一张都是OK的。如今晒秋这道风景成了婺源当之无愧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吴桂堂的一楼高大气派,二楼就低矮局促了,推开小窗,利剑般的阳光直射入一楼后堂,几位大娘在忙活早饭点心,好温馨的烟火气息。</p> <p class="ql-block">顺着挤窄盘旋的小道往前走来到水街,到处充满浓郁的商业气息,和国内多数旅游景点的休闲步行街相似,鳞次栉比的店铺都是由普通民居改建而成。经过一处处网红打卡景点,颠倒屋、爱国墙、悬浮屋……尽头有个冒险森林,其实就是在林子里安装了一些户外运动的装置。</p> <p class="ql-block">往下走,有一片流光森林,林中设计了各种灯光装置,晚上看夜景应该不错,但这种把西洋童话风格的灯光效果和古村搁一起的设计还是很难让人喜欢的。</p> 在村里转了一圈,吃过午饭回到玻璃栈桥,桥上已是人挤人,溜索台上也排起了长龙,庆幸住山上来得早,看到了五月最美的篁岭。 下山,行车两小时到达景德镇,直奔中国陶瓷博物馆。眼看时间不太够,于是决定先把“丝路遗珍——外销瓷展”看完,剩下的明天继续。 过去对外销瓷了解不多,今天很好地补了一课。走进这个展馆有一种撩开尘封的记忆,重见岁月之沧桑的感觉。 <p class="ql-block">展馆里通过几百件漂洋过海回归故里的明清外销瓷,讲述了唐代至新中国时期我国外销瓷影响世界的丝路故事。China,中国;china,瓷器。景德镇有2000多年的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世界瓷都,陶瓷圣地,这座城市书写了中国太多伟大的篇章,承载了中国人太多刻骨的记忆与情怀。</p> 十六世纪以后,全球化时代来临,中国瓷器成为人类贸易史上第一件全球化商品。当时虽然茶叶、丝绸、香料的交易数量及影响力都更高,但是它们随着消费使用最终都消失了,只有瓷器不仅长久存在,还在文化相互影响上发挥了核心作用,它反映了一项规模最为庞大的文化转型活动。对世界历史了解不够的我们无法想象我们的瓷器对欧洲乃至全世界的文化与生活产生了多么大的影响。<br><br> 早期欧洲餐具的常用材料是木材、陶和锡,贵族能用上银制品。由于没有像样的餐具,欧洲人的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相对“野蛮”。随着后来中国瓷器的进口及数量越来越多,欧洲形成了全新的饮食方式,并于17世纪末达到顶峰,产生了所谓的“饮食革命”。所以说是中国瓷器改变了欧洲人的用餐方式。 明朝施行海禁时期,欧洲曾退而求其次转向日本、朝鲜、甚至越南购买陶瓷制品。这三个国家的瓷器好比班上好中差三个学生的作业,其中那个越南的作业真是差得没眼看。(因为嫌弃学生作业质量太差,就没有拍照。) <p class="ql-block">明清两代的御窑瓷器代表着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最高水平,并与朝廷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历史上,御窑生产最为鼎盛之时正是社会经济文化最为繁荣之际,而当御窑管理逐步松弛、产品日渐粗糙之时,也正是国力日下、大厦将倾之际。</p> 展馆最后发出 “归来兮,一带一路之魂” 的呼唤让人心中生出很多感慨与期盼。 第二天再进博物馆。二至六楼分5个展室按时间朝代介绍了景德镇瓷业发展史,虽然展出的陶瓷涵盖了中国瓷业的所有品类,但是鲜有精品,毕竟这里历史上只是生产车间,产品的作者不是它的主人。看不到精品是可以理解的,但令人遗憾的是馆内的文字介绍大多是平铺平叙的寥寥数语,不带多少感情温度的。今天带着一腔准备被点燃的情怀进去,最后心无波澜地出来,几个感兴趣的人物事件希望能在接下来的参观中得到答案。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套康熙款的青花十二月花神杯品质非常惊艳,可以和雍正款的粉彩十二月花神杯媲美。</p>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是一个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5A级公园,对陶瓷感兴趣的游客来说这个公园还是值得一看的。 园内大型实物清楚地演示了自元代到清代窑型致的演变过程,从馒头窑到葫芦窑再到龙窑、狮子窑,挺有意思的。 园内有很多供游客动手体验的作坊,拉坯上色什么的适合小朋友来学习创作一下。 瓷乐器演奏表演效果一般般。 窑神童宾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底层劳工以死反抗酷吏的悲剧故事。 唐英,史上最伟大的督陶官,才情横溢的陶艺家、戏曲家。景区内一份唐英详细的生平年纪表揭示了他获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年少时在养心殿造办处担任画样师,接受皇家级别的艺术熏陶,素爱风雅的他精通诗文、戏曲、书法、绘画、篆刻,是个全面的艺术能手,他用那颗细腻的心将美的想象凝成器物,将皇帝对美的想象转化成现实,他是最懂雍正与乾隆的人。 没有见过成化斗彩鸡缸杯的真容,这是目前为止看到的最好的仿品。在电视里、照片上多次看到过它,2.8个亿的拍卖成交价为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打着圈儿凑在玻璃上端详了老半天,觉得这漫画的笔法并没有显得幼稚粗糙,鸡家族其乐融融的气氛很有感染力。 <p class="ql-block">每一朝代的御窑都烙上了当朝皇帝的印记,例如娇艳饱满的康熙风,纤巧俊秀的雍正风,乾隆的农家乐审美,洪武瓷器无不威武霸气,那是朱元璋不能丢的特色……那如此淡雅清新的成化瓷风又是如何养成的呢?想想朱见深幼年时即从万人瞩目的太子一度沦为废太子而终日惶惶,不幸的遭遇造成其个性上的柔弱内敛,加上太平岁月素雅的审美情趣日盛,进口青料日渐稀少,都促成了这淡雅清新的成化风格。</p><p class="ql-block">这鸡缸杯是成化皇帝送给万贵妃逗乐的小酒杯,凝望它,想到两人的传奇故事,觉得这也是如今让它拍出天价的原因之一吧。</p> 晚上到商业气息与文化气息并重的陶溪川文创街逛一逛,街区范围很大,到处人头攒动,挺热闹的。 <p class="ql-block">看中了一个小盏,听了店主的开价后决定拍张照片喜欢一下算了。</p> 第三天先游瑶里古镇。瑶里即窑里,是景德镇的发祥地,高岭土的命名地,驱车一个半小时到达。 <p class="ql-block">赶到瑶里时,标志性景点水上木桥上拍照的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队。</p> <p class="ql-block">在陈毅旧居了解了一下新四军改编的那段历史,那是一段艰难的岁月。</p> 前不久教了《清贫》一课,读到方志敏这一段还是挺感慨的。 古镇里的古建筑破损严重,随便转了一圈。 镇里的老人家不乏文艺爱好者,一座高大的祠堂做了老年大学,另一座祠堂的戏台用来服务游客,上演的都是本土的地方戏,演员都是中老年人。 这次出游,多次看到这爬满墙头的蔷薇,甚是惹人爱,希望我家的蔷薇不久也能这般怒放。 离开瑶里的时候,镇外公路上的汽车已经停了几里长。下一站是浮梁古县衙。 此前没做功课,只有个白居易的“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认识,以为一个县衙大概看个几十分钟差不多了,想当然认为这个号称江南第一衙的县衙再大也大不过平遥县衙去。走进城门便发现之前的想法草率了。 浮梁古县衙始建于唐朝,县衙主体建筑在东、中、西轴上,呈三列(三列!三列主体建筑!)由南向北依次排列,里面的建筑与布局保留完整,全面反映了封建社会统治体制。 县衙内除了有吏、户、礼、兵、工、刑六房外,还有多栋县长、副县长、师爷、公安局长的办公楼与宅院。 收税是衙门的大事,不同的税收由不同的部门来管理,办公室的格局和六房一样。了解到由曹操开创的“户税”,即以户为单位,按其资产分三六九等缴纳的人头税。还有为了鼓励老百姓来县衙缴税,设立了由县令亲自监督老百姓将银钱塞入上了锁的钱柜入口,并当场发放票据的规矩,以保护老百姓不被下面差役小吏盘剥克扣。说实话对这种保护老百姓的办法挺无语的,有点怀疑它的真实性。 <p class="ql-block">还有这份人口调查数据也很是蹊跷。宋嘉定年间的户数近8万,人口总数只有12万多,平均下来每户不足2人,备注里说原因何在待进一步考察。呵呵,该不会是户部的文书上班时打瞌睡抄错了吧。</p> 这栋楼是副县长家,前栋办公,后栋住家,后门出来穿过一条路就能到县长家后门,俩领导串个门挺方便的。 景区内有一座始建于唐朝的红塔,颜值不错。 县衙外还有一处不隶属于县衙的察院,这是监察地方官的机构。 离开浮梁回到景德镇,想利用剩下的两小时去陶阳里御窑景区打个花胡哨。陶阳里御窑景区是个免费景区。 这里是挖掘出成化斗彩鸡缸杯残片的地方,说明万贵妃的小酒杯是打这里烧造出来的。这座燃烧了600多年的御窑厂在1903年光绪帝下了一道旨:永停烧造。 御窑博物馆由8个大小不一的拱形建筑组成,外观灵感来自于景德镇传统龙窑,也借鉴了清代蛋形柴窑的特点。2017年在戛纳举行的未来建筑颁奖典礼上,这组建筑获得了“最佳文化建筑”奖。如今,它独特的风格使这里成了网红景点,游人都爱来这拍照打卡。 走入馆内,依然是红砖垒砌的墙壁,看起来古朴而有质感。这里展品不多,主要陈列了御窑厂遗址发掘出的重要遗物。文物旁的文字介绍很生动,可读性强。 看到这数量众多品质均佳的蟋蟀罐,就会忍不住想到那个爱斗蛐蛐的宣德皇帝。在御窑出土的众多宣德朝瓷器中,种类以蟋蟀罐最为繁多,明清文人的著作中对宣德帝酷爱斗蟋蟀一事也屡有提及。但蟋蟀罐却在两岸故宫博物院鲜有收藏,这或许是因为宣德帝突然驾崩后,即位的正统帝年仅8岁,太后为了防止幼年的皇帝玩物丧志,命人将宫中的蟋蟀罐皆尽摧毁,以至故宫的文物中难觅其踪影。 出了御窑厂博物馆,绕过龙珠阁,到陶阳里老街走了走,街上有很多酒吧咖啡屋之类的休闲小店,比较有情调适合拍照。 三天行程匆忙也充实,又是5个小时的车程回到家中,阳台上仙人指正热情怒放,似在迎接一家人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