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的辉点 当代写实油画邀请展(2023年上海)

上海东北任

上海是中国油画重要的发源地,尤其在写实领域,上海油画雕塑院大家名师辈出,有着深厚优良的学术传统。此次在我院艺术家殷雄的研究项目基础上,策划"绵延的辉点﹣﹣当代写实油画邀请展",邀请了三位来自中国一流美术学院的艺术家李晓林、庞茂琨、何红舟与殷雄一起联袂展出。四位艺术家属于同一年龄段,教育背景、生活经历颇为相似、甚至有所重叠,艺术风格定向为写实,创作题材也基本限于肖像。故而此次展览是个切口很小的截面式研究。唯其如此,方能让观者在狭窄范围近距离的阅读比较中,理解艺术语言和艺术家个性创造的密切关系,领略写实油画语言的丰富魅力,感知其在当代语境中发展的多种可能性。四位艺术家都有着丰富的写实绘画教学经验,既是写实油画的创作者,也是或曾是教学一线的骨干教授,是中国当代写实油画具有代表性的承上启下的学术中坚。展览拟将通过作品展示和学术研讨,考察和探讨历经百余年的传承积淀之后,面向21世纪的图像语境,中国写实油画学术传承的新思路和创作拓展的可能性。同时,鉴于参展者的教师身份和经历,在展出完整的油画作品的同时也呈现了部分的手稿和习作,试图将创作和学院教学结合起来考察,以便将艺术创作经验和学科前沿的思考及视角反馈于基础教学,为文教结合提供富有价值的实践参考。 <h1><b>李晓林 </b></h1><h3>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h3>作品曾获"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提名奖,第六届、第八届、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作品奖,作品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 李晓林的肖像绘画多取材于少数民族形象。描绘少数民族的风情绘画曾是20世纪中国油画一个传统。但李晓林淡化了画面情节以及环境背景的表达,把更多的笔墨专注于人物的造型,刻画这些身着民族服饰的人物本真、纯朴、原生态的风貌,以及传递出某种似有还无的疏离神秘气息,借此与当代光鲜靓丽、重视修饰的流行审美文化保持着距离。他的油画与水彩在技法风格上保持着高度统一,以高超的技巧赋予油性材料水墨一般的书写感和灵动感,同时也赋予水性材料作品以油彩的细腻过渡与结实厚重的质感。他以娴熟的技艺在深入塑造和潇洒书写之间做着轻松自如地切换。从他绘画的书写性以及色彩造型处理的简洁手法上,不难看出他对于纸质水性传统的兼工带写的水墨小写意,回应了更为悠久的东方传统。在都市化的今天,他的作品以朴素的语言传递出内在深沉的人文关怀。 《扎西多杰》 布面油画 80×60cm 2018 局部 《阿桑》 布面油画 80×60cm 2015 局部 《巴依克大爷》 布面油画 60×50cm 2012 《黎城大爷》 布面油画 70×50cm 2021 局部 《卓玛吉》 纸本水彩 76×57cm 2022 《巡边员恰尼克汗》 纸本水彩 76×57cm 2019 《阿卜杜拉•艾克不拉力》 纸本水彩 76×57.5cm 2019 《扎嘎那老人坎德措》 布面油画 60×50 cm 2015 《班地才让》 布面油画 50×60 cm 2015 《强巴和他的姐妹》 纸本色粉 110×112 cm 2012 《老支书》 布面油画 80×60 cm 2021 《少年多吉》 纸本色粉 110×75 cm 2011 《达娃和他的藏獒》 纸本色粉 110×75 cm 2012 《晋商》 纸本素描 78×86 cm 2015 《九一八事变》(草图) 纸本水彩、丙烯 52×96 cm 2020 <h1><b>何红舟</b></h1>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绘画学院院长、教授。<br>作品荣获"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浙江省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金奖;入选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华文明史诗美术创作工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 何红舟的写实油画体现了学院写实主义的传统特点,极为难得地在精确造型和色彩富丽,语言的生动性、书写感和细致微妙的造型表现之间,做到了兼顾和平衡。他的绘画,无论是肖像还是大型历史画,都保持有写生般生动的现场感。他的观察和表达细腻而敏锐,充满感性,善于通过丰富雅致的冷暖色调转换,造型写意,渲染气氛,体现了一种朴实清新、宽厚中和之美。他笔下的都市人物肖像和他笔笔贴切的创作手法,并不刻意夸张地表露激情,却在平淡宁静从容地描绘塑造中,流露很强的现实感和时代气息。学院主义深厚而牢固的传统,并没有成为何红舟发展自我进行创造的障碍,相反他以切身的、真挚的生存体验、诚恳的表达,赋予写实绘画以朴素而丰满的现实时代感。 《张捷》 布面油画 200×120cm 2023 《家家》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5 《东北姑娘》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18 《老同学》 布面油画 100×100cm 2022 《老画家》 布面油画 80×80cm 2023 《女儿》 布面油画 80×80cm 2023 《惑》 布面油画 190×150cm 2006 《乐葵与文森》 布面油画 100×100 cm 2020 《机车手》 布面油画 100×80 cm 2022 《学生肖像》 布面油画 180×190 cm 2018 《文森肖像》 布面油画 100×80 cm 2021 《子云肖像》 布面油画 100×100 cm 2010 《画家朋友》 布面油画 100×100 cm 2020 《云南小伙》 纸本素描 110×80cm 2009 《教师一角》 纸本素描 110×80cm 2009 《满江红•人物小稿》 纸本木炭 80×110m 2015 《满江红》(色稿) 布面油画 75×143 cm 2013 《满江红》(二稿) 纸本木炭 75×142 cm 2013 <h1><b>庞茂琨</b></h1>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主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教授。<br>代表作品有:《苹果熟了》《彩虹悄然当空》《一个满地金黄的夏天》《模糊系列》《虚拟时光系列》《巧合系列》《光耀系列》《游观系列》《折叠的肖像》《副本》系列等。 庞茂琨的绘画视野极为开阔,他醉心于欧洲经典绘画,并对此有着精深的造诣。他的绘画语言建立在古典的油画技法程序之上,较多地融合巴洛克风格老大师们的技法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审美发展出一种明丽而细腻、充满活泼动感的特征。在色调处理上,他常常回避采用传统深沉的暖调,而选取更有潜在穿透力的冷调,注重色彩冷暖和纯度的对比,突出优雅灰调的表现力。造型上结合了格列柯那种颀长的造型特点,也继承和发展了西班牙大师们热烈奔放的表现倾向。在他近些年的一些大型创作中,他甚至把自己置身于欧洲经典名画中,体验了一种时空穿越和艺术对话。庞茂琨的创作融合了油画经典技艺和当代图像表达,以大胆的想象、戏剧性的构思和超现实的手法造境叙事,带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同时也为经典的绘画语言注入了时尚的活力。 《妮娜 No.1》 布面油画 50×40 cm 2018 《蓝衣女孩》 布面油画 91×116 cm 2010 《蒙古族演员》 布面油画 90×60 cm 2020 《伊利哈木江与他的都塔尔》 布面油画 140×120 cm 2018 《小婷 No.2》 布面油画 80×60 cm 2018 《委拉斯贵兹的客厅》 布面油画 180×280 cm 2016 《红衣女郎》 布面油画 80×60 cm 2020 《青岛女孩之一》 布面油画 80×60 cm 2021 《冰岛女人》 布面油画 76×61 cm 2010 《小郑》 布面油画 70×60 cm 2018 《沙发上的女人之二》 布面油画 140×140 cm 2009 《花园中的母与子》 布面油画 120×160 cm 2022 《罗丹》 纸本铅笔 34.5×23.5 cm 2022 《莫奈》 纸本铅笔 34.5×23.5 cm 2022 《黑衣女孩》 纸本水彩 36×26 cm 2020 《妮娜 No.2》 纸本水彩 36×26 cm 2020 《萨特》 纸本铅笔 36×26 cm 2021 《忧郁的眼神》 纸本铅笔 30.5×30.5 cm 2021 《鲁宾斯坦》 纸本铅笔 30.5×30.5 cm 2022 《玛依拉之一》 纸本铅笔 36×26 cm 2021 《女孩》 纸本色粉 55×40 cm 2022 《小慧》 纸本色粉 49×32 cm 2018 <h1><b>殷雄</b></h1>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油画雕塑院一级美术师。<br>代表作品有:《风云儿女——纪念左翼艺术家》《青花》《西安事变》《上海方舟》等,分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美术馆。 殷雄的写实油画具有强烈的内省意识。在肖像画创作中,殷雄常将人物形象悬置于空无一物、抽象的背景中,如此便把观看的注意力导向形象的本身。对于模特姿势动态的捕捉、角度的选择,对于绘画的构图安排、造型贴切、色彩组织、肌理设置,他都非常审慎,有着近乎偏执般的苛求。对于真实的存在感、对于语言和形象结合精度的执着,使他的绘画体现了一种异乎寻常的个人意志力。这些都属于殷雄绘画极为谨严、理性的一面。但同时,也许是得益于少年时的中国画训练,他的绘画总是保留有率意挥写的一面:除人物面部、手部的精微刻画外,衣饰、道具率性写意、简练概括,厚实的多层绘制的丰富色层和虚薄流淌的斑驳色痕,以及经意不经意间的留白,相互对比、映衬。殷雄的绘画在写实的风格表征下,实现了具象写实和抽象表现的差异统一,体现了高超的语言平衡感和自洽力,在理性和感性看似互为相反的情绪处理中,凸显了语言的张力,向我们展示了写实风格局限下仍可以把玩的丰富的绘画趣味性。 《表演系的梅朵》 布面油画 70×50 cm 2021 《塔吉克姑娘》 布面油画 80×60 cm 2021 《来自科尔沁草原的汉子》 布面油画 90×70 cm 2019 《维吾尔族老汉之一》 布面油画 70×50 cm 2018 《维吾尔族老汉之二》 布面油画 80×60 cm 2018 《舞蹈演员》 布面油画 80×60 cm 2018 《搏击手》 布面油画 70×50 cm 2019 《阿尼》 布面油画 72×50 cm 2021 《上海方舟》 布面油画 140×250 cm 2015-2021 《时装模特》 布面油画 80×60 cm 2020 《老者肖像》 布面油画 72×60 cm 2022 《足球教练》 布面油画 70×60 cm 2019 《拳击手》 布面油画 80×60 cm 2020 《着晚装的女孩》 布面油画 90×70 cm 2021 《手艺人》 布面油画 80×80 cm 2021 《牧羊人艾力》 布面油画 80×60 cm 2015 此次展览,在写实油画的窄小舞台之上,四位油画家同场献技,可谓"魔法人人会变,奥妙各有不同",他们的创造见证了写实绘画在当下的活力。<br>清代大师石涛提倡:"笔墨当随时代"。绘画的发展是动态的。尽管风格的形成始终与绘画材料、技术科技的发展密切关联,更受到潜在的文化传统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但其基础仍然是艺术家的天才创造和发挥。虽然今天,普通人借助科技已经实现了图像自由,图像技术也取代了很多绘画的传统功能。但图像技术并非写实绘画的敌人,自它产生那天起,就参与写实绘画语言的拓展。试图抹去摄影和写实绘画之间界限的德国当代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曾说:绘画就像唱歌、舞蹈一样,是人类基本能力......画者,心迹也。虽然人工智能足以制造乱真的图像,但它却不具备艺术家那丰富多变的情感。所以,人类写实艺术的辉点绵延,不会因智能图像的时代到来而断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