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书单回顾

心如意

<p class="ql-block">  看闲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但看书时,时不时地会有些观念被打破,有些记忆被唤醒,有些感受被触动,就像是慢慢板结的价值体系上,被撬开了一些缝隙,有些不同的折射光透了进来,光影摇曳,为此将近期看过的几本书,聊作些记录。</p> <p class="ql-block">  1. 李一冰的《苏东坡大传》(九州出版社2006年3月第一版)。</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最近又把这套书重读了一遍。</span></p><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在看《西南联大国学课》中第五章:冯友兰讲名家中《庄子·德充符》曰:“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此之谓大同异”。这段话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心里马上涌出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呼!”。</p><p class="ql-block"> 此念一起,便想起重读东坡。</p> <p class="ql-block">  读过林语堂和王水照两位先生的苏东坡传。作为传记作品,林语堂的偏故事,王水照的偏文学。我偏爱李一冰先生的老版《苏东坡大传》。作者在史料研究方面,以及和传主人公在情感的共情共鸣上颇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  东坡少时好道,以此为端,终其一生都与佛老诸公结缘,一生当中结交了很多方外人士,融通儒释道三家。书中,特别喜欢读他与参寥子和佛印的交游诗话和机锋故事。可谓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逆旅幽独僧为伴,诗法相长此心安。</span></p> <p class="ql-block">  参寥子的“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希”的情感慰藉,佛印的谐趣和禅机机锋的义法提点,陪伴着苏轼走过生命中的程程风雨,帮助他实现通透旷达的“天容海色本澄清。</p> <p class="ql-block">  佛印的这封书简可谓是理路通透,境界高远。苏轼在佛印的提点下“旷若发蒙”“可胜慰悦”。</p> <p class="ql-block">  2.周先慎主编《苏轼散文赏析集》巴蜀书社1994年12月第一版。</p><p class="ql-block"> 沉浸坡公,顺着再读旧书。旧书新读,常读常新。尤喜欢《方山子传》。全文372字,转瞬可以读完,但主人公那栩栩如生的意态跃然纸上,令人久久难忘。苏轼被逐陈慥相迎于途中画面:“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让人涕泪。</p> <p class="ql-block">  苏轼与陈慥友情深厚。即使苏轼被远贬惠州,陈慥仍千方百计千里迢迢探访。在苏轼留世的书信中,与陈慥的来往书信很多。</p><p class="ql-block"> 《人来得书贴》。信中是苏东坡对陈慥之兄之死致以哀悼和慰问。</p><p class="ql-block"> 《新岁展庆贴》写给陈慥。说是李公择要来黄州了。届时要陈慥过来见面。 </p> <p class="ql-block">  书信贴,一个字一个字地滴落在纸上,有情义。情义化在日常中。</p><p class="ql-block"> 问候话,思绪顺着墨汁流淌在笔端,有情致。情致融在礼仪的风雅里。</p> <p class="ql-block">  3. 吕讯《大棋局中的国共关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p><p class="ql-block"> 作者<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选取了历史的一个阶段(1944—1950)来铺开,历史叙事</span>的切入点由远到近,从国际视野的大棋局,渐渐拉近到如何影响国内的博弈。书中采用了大量中外文献,包括日记,回忆录,书信,报刊杂志,对历史事件从细节进行了技术性讲解。</p><p class="ql-block"> 自己对这段历史的认知,绝大部分都来自中学课本。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可以回望一下历史细节和历史当时可能的样子,看看历史进程背后的各种推动力量的较量和博弈。</p><p class="ql-block"> 作者的博学和文采给本书提高了阅读的流畅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4.《宋氏家族》中信出版社2017年8月第一版</p><p class="ql-block"> 此书从宋查理的孩提时代写起,到宋家三姐妹和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再到宋家后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交织重叠,可</span>以看到民国风云的变幻背景板,看到当时国民党内部结构和与美国的渊源。</p><p class="ql-block"> 抛开书中的观点资料正确与否,书中的故事描述,还是可以一读。</p> <p class="ql-block">  书封面的推荐是这么说的:作者倾尽半生走访调查,将封存在美国国务院、联邦调查局等机构的绝密档案公之于众,颠覆了世人对宋氏家族的传统认知。书中以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这段影响中国命运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描写宋氏家族成员的成长与归宿,生动展现了这一家族如何左右了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局势。</p> <p class="ql-block">  但没找到作者的有关信息。</p><p class="ql-block"> 有些叙述看起来很多是推测。很少看到有资料,或者说史料出处。因此,当是看轶事趣闻。</p> <p class="ql-block">  看一些史海钩沉的感受是:读史知兴衰,可以看到人性和本质。</p><p class="ql-block"> 当然,任何一位历史学者,都不可能没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p> <p class="ql-block">  不同的作者对当时的历史,或多或少都会带着作者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使是对同一确凿史料,不同作者也会有不同角度的分析推断判断。所以同一事件同一人物多读几个版本,是很有趣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我们所耳闻的一切都只是观点而不是事实。我们所看见的都一个角度而不是真相”。——马库斯·奥里利乌斯</p> <p class="ql-block">  5.双雪涛《平原上的摩西》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一版。</p><p class="ql-block"> 十个藏在冰面下的短篇小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情节,故事,人物,语言,都是上世纪寒冷破败的东北图景。</span></p><p class="ql-block"> 文字冷峻而富有张力。像古龙的风格。干净利落。有寒气。有刀锋。</p><p class="ql-block"> 没有一个细节是多余的。每句话都不会被浪费。</p> <p class="ql-block">《大师》,媲美阿城的《棋王》。</p><p class="ql-block">《无赖》让我想起父亲,想起他的车间,想起他的工友,想起那个年代的他们的旗帜。</p><p class="ql-block">《走出格勒》这段描写戳得很狠,让人心里一抽,又无话可说。</p> <p class="ql-block">6.《图说犍陀罗文明》,孙英刚、何平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年5月第一版。</p> <p class="ql-block">作者认为:作为几大文明汇集地的犍陀罗,不愧为佛教的飞翔之地。书中聚焦在希腊化时代和犍陀罗文明的希腊元素,贵霜帝国的王朝艺术,佛本生故事和佛传故事在犍陀罗的再造,佛教与菩萨像的兴起。从而揭示了佛教的东传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经过了多种文明的融合和再造,具有世界性宗教的属性来源。</p> <p class="ql-block">  读这本书时,我时常会想起敦煌和麦积山,会细细回味几年前在敦煌和麦积山洞窟里看那些壁画和塑像时的感受。同时也念想着要去看看云冈石窟,去看看龙门石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