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扎尕那,艰险、恢宏神奇如外星

贾庆虎

<h3>扎尕那,藏语语义为:石头匣子、石头箱子。<br><br>形容远远望去,密集的丛山峻岭,尤如石头垒砌的箱子、匣子,也如同巨大的石头城堡。</h3> <h3><br><br>洛克所发现的“扎尕那”,是指1925年前美籍奥地利探险旅行家洛克环游世界中极力赞美的旅行线路:<br>他甚至发出了:“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来到过扎尕那,那么,亚当和夏娃的故事,会发生在这里!”</h3> <h3>洛克所走过的“扎尕那”,是从迭部县进山,需雇藏民向导,雇牛马驭运帐篷睡袋食物重装包,每人背一日包,翻越24道垭口,行走在海拔300--400高山草甸无人区,每天行程40余里路,最高垭口海拔4200米左右,徒步四天三夜,从卓尼县出山。<br><br>在此需特别指正,网上充斥着大量误导旅行者的所谓“洛克线路扎尕那”;还有将扎尕那山口那四座村寨风光称为“扎尕那”。<br><br><br>迭部县的“迭部“,藏语语义是:大拇指。<br><br>传说,天神看到扎尕那丛山峻岭如石头匣子,牧民去卓尼地界要历时很长的时间,绕很大的弯路,(注:此处“绕很大的弯路”即是当今的所谓的”洛克扎尕那旅游线路“。夕日的羊肠小道,如今修成了自驾游的大道!)也无法进山放牧,生活很是艰苦。<br><br>天神便用大拇指在山上一摁,石匣子便现出了一道豁口。从此,牧人便由此进入了扎尕那丛山之中,翻山越岭,取道直插卓尼地界。</h3> <h3>扎尕那山口的四座村寨,仙气缭绕,经幡飘飘,如同走入了一处偌大佛教博物馆。</h3> <h3>山寨中有庙宇,有供藏民每日转走的白色佛塔,有用石块垒砌而成巨大的山坡为晒佛台,经幡夾道招展,转经筒顺溪流随处可见,墙头院角遍布马尼石,巨石上彩绘着佛像。</h3> <h3>山寨遍布着巧用水力日夜转动着的经筒。</h3> <h3>进入扎尕那的当晚,在藏民家中,吃到了蕨麻小香猪肉。此猪肉之独特稀缺,是山中放养,猪常年刨食野生蕨麻,肉细嫩芳香。</h3> <h3>进入扎尕那,行程有很强的仪式感!<br><br>首先迎面而来的,是夾道耸立的“山门”。<br><br>(注,在观看图片时,应尽量将图往大放,暗部影象才能呈现出来,有了人物的对比,可感觉到山的高矗,有一定的空间感,能弥补、追思如果是身临其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h3> <h3>行进间,山门巨大昏暗,仰望天光一线,精神上有强烈的压迫感。而迎面正前方突兀高高矗立的,却是一座寸草不生,通体银白,山势如刀削斧劈,端指苍穹。朝山者无不惊悸,黔首躬行。<br><br>对于面前那一座座通体银白,直指蓝天的山峰,藏民还有一番演绎,说那是躺卧的天神伸出的手指。我们这次四天三夜的行程,如同是从天神的肩膀开始,要经过天神的胸部、腰部、腹部,最后从天神的腿部脚部出山的。</h3> <h3>我在呼唤山,山在待我行!</h3> <h3>藏民向导们牵引着马牛,为我们四天三夜的行程提供着后勤保障。</h3> <h3>四天三夜,要翻越24个垭口,也就是说要攀登翻过24座山峰!(注、垭口:是在山顶处,从一个面转向另一个面的转折处。)<br><br>每天要徒步40余里路。</h3> <h3>要想完成洛克当年历尽艰辛,探索开劈,发现推广的这条人间仙境的穿越,首先要具备良好的体质。<br><br>虽然身背一日包,内装应急衣服、食品、水,但多是行走在海拔3000米,攀登垭口时海拔平均在3400至4000米,最高一个垭口海拔4300米。每每爬一个垭口,轻者衣衫湿透,气喘不止。重者,头晕,腿如灌铅,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br><br></h3> <h3>进入扎尕那腹部,地形地貌蛮荒如身处十分陌生的外星球。一日中竟然经历了雷呜电闪,风雨冰苞,艳阳蓝天!</h3> <h3>扎尕那最为神奇的景观:阳山与乳石同地相向而生。二者均十分迫真。阳山雄起冲天,乳石丰满浑圆,乳头活灵活现。</h3> <h3>摄影:云舒</h3> <h3>阳山乳石之间,呈现出近千平米的草坪。<br><br>这儿,又如同天神在显灵,在展示着他们的身姿。对我们行进者而言,标志着我们的行程,己走完了全程的五分之三,高海拔的蛮荒地貌转换成了徐缓的草场。</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