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集目录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02、《一头牛的感慨》</p><p class="ql-block">603、《飘在记忆深处的年味儿》</p><p class="ql-block">604、《有脸没脸,回家过年》</p><p class="ql-block">605、《人生最苦是离愁》</p><p class="ql-block">606、《又是芦花漂荡时》</p><p class="ql-block">607、《端午情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02、</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散文:《一头牛的感慨》</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文/童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一头牛,一头有思想的牛,也是一头长期缺乏人类关爱的牛,在牛年即将到来之即,希望人类也听听我们牛的心里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我出生起,就遗传了牛类家族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光荣传统,有一句话说“下辈子当牛做马去报答你”就足已说明了我们牛类的憨厚朴实全身心为人类服务的精神了。有史以来,犁地耕田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我们的身上,茫茫大地上,田野里,我们这些只知道埋头干活的耕牛们为人类做出了多少功不可没的贡献,这谁又能说得清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人类忠诚的伙伴,我们为人类创造了那么多的价值,而人类又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呢? 我们诚惶诚恐小心翼翼地活着,我们朝不保夕,今天活着,说不上明天就是我们寿终正寝的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是一头革命的老黄牛”。这曾经是对一个人多么高的评价啊,然而,现在却是人人都在夸老黄牛,而人人又看不起老黄牛,只因为老黄牛不会把当年的荣誉换成向上爬的阶梯。而现今的社会一提起谁是革命的老黄牛,那大家不说他是傻B才怪! “老黄牛”一词不知不觉已从上个世纪的嘉奖词,变成了现在的贬义词。这是人类的悲哀,还是我们牛类的悲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俯首甘为孺子牛”。大文豪鲁迅的这句话曾经让我们牛类骄傲了很久。是啊,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而恰恰是这些雪白的牛奶,又让我们多少同类蒙上了不白之冤,成了刀下之鬼!那些黑心肠的商家为了追求利润,竟然不顾人们的健康,往牛奶里添加“三氯氢胺”,致使幼儿染疾,产品滞销,工厂停产,成桶成桶地牛奶被倒进阴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可都是从我们身体里一点一滴挤出来的啊,你们不心痛我们还心疼呢。更可悲的是一些奶农经不住这一巨变,把正在产奶的奶牛低价卖出或拉上了断头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前几年源于英国的疯牛病,让我们多少兄弟姐妹魂归故里,含冤而去,这是我们牛类史上的一大浩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句话说的好,“人怕出名猪怕肥”,我们牛也一样怕肥。我们害怕长膘,每长胖一斤就意味着离死亡近了一步,所以,未来牛的世界,减肥是我们延长生命的唯一手段。牛类的同胞们,为了活命,赶快减肥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的价值,我们的美味,注定了我们最后的归属就是下锅。逃过兽口,难逃人口,我们生长在这个弱肉强食的社会,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听说过烤全羊,烤全猪吧,据说现在正有人利用基因技术研制“袖珍乳牛”,也许不久的将来,“烤全牛”又将成为人类餐桌上的又一道美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想想人类真可怕,我们嫩了,他们涮着吃,我们老了,他们用高压锅对付我们,我们不老不嫩,他们可以炖着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他们还把我们制成腌牛肉,酱牛肉,牛肉干之类的美味佳肴,我们的皮被做成了他们身上的衣服和鞋子。人呀,真不是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我们牛类也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我们也有自己的幸福和理想,甚至爱情。试想一下,在那草青天碧的草原上,生活着自由自在的我们牛类,那里没有屠杀,没有争斗,只有我们无拘无束快乐地生长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睡到自然醒,活到自然死。身边还有一头温柔的小花牛相依相偎,相伴牛生,想想这是多么惬意的事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现在的我们,整天被圈在那个脏兮兮的牛栏里,为了主人每天一斤的料豆,你争我夺地相互拼抢着,为了争取一次性交的权力,我们同类之间拼的你死我活,这所谓的爱情对于我们这些弱者来说,那是一种奢侈品。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会用羡慕的目光,去看那些高我们一等的种牛们,凭什么他们就可以夜夜潇洒,天天风流,只因为他们长了一付健壮的身躯吗?我们不信命,但有的时候又不得不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栏里一头一岁的小牛又被拉了出去,据说是有一道菜,必须用“未婚”的小嫩牛来做才好吃,所以,今天她理所当然地成了人类口中的祭品。唉!有什么办法呢?谁让咱们是一头任人宰割的牛呢!空有一副牛脾气又有啥用?下锅还不是早晚的事,想开了也就没什么了,早死早托生,但愿下辈子别在转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03、</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散文:《飘在记忆深处的年味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文/童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提起过年,脑海里自然就联想到鞭炮,春联,饺子,压岁钱,春节联欢晚会,就如同每篇文章里的那几个关键词一样,印象颇深,儿时的春节虽然没有晚会,但过年时的那个高兴劲儿却是现在的我们所体会不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孩儿小孩儿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p><p class="ql-block">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p><p class="ql-block">二十三灶王爷升天,二十四赶集市。</p><p class="ql-block">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烀猪肉。</p><p class="ql-block">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p><p class="ql-block">二十九打烧酒,三十晚上熬一宿。</p><p class="ql-block">初一初二满街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北过年,进入腊月二十三就拉开了序幕,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吃了小年饭,离年还有七天半,”相传这天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各家各户的灶王爷在人间也一年了,总要去玉帝那里汇报一下工作吧,所以,每当这天人们总是吃点好的,为的是封住灶王爷的嘴,好让他上天言好事,不知道这“吃人家的嘴短”是不是打那流传下来的,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年一进入腊月,妈妈就开始了蒸干粮,一天一锅,放外边冻好,留着正月吃,现在看来,那白白的馒头,花卷和豆包都不是什么希罕之物,但那时候和平时吃的苞米面窝头相比较,还是有吸引力的。这白面豆包按豆馅儿分有大豆馅儿的,有小豆馅儿的,粘豆包还分大黄米的,江米的,粘玉米的,还有各种各样馅儿的冻饺子,汤圆,妈妈都早早地准备好了的,只等那年的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句话说得好:姑娘爱衣,小子爱炮。这话不假,刚刚进入腊月门子,两个弟弟就迫不及待地向妈妈要起了鞭炮,话讲的次数多了,少不得要挨妈妈的一顿骂,于是,新的招数就来了,在大弟的为首下,他把要买的鞭炮写成了一个个的小纸条,上面标明:“大地红”多少,“小洋鞭”多少,“双响子”多少,然后把它放到妈妈做饭穿的蓝大布衫的兜里,盼望着妈妈掏兜的时候能看见它,没想到,等了几天,妈妈还是没有动静,大弟脑筋一转,鬼主意又来了,他把这些“彩礼帐”分别贴在了厨房的碗柜上,灶台上,水缸旁,凡是妈妈所到之处,全部贴满了“大字报”,任你看也得看,不看也得看,那时的兄弟俩天天为这事费着脑筋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我和妹妹最为企盼的是妈妈给我们做的花衣服和压岁钱,衣服都是事先妈妈去商店选好的样子,然后回家自己剪裁,利用晚上的时间缝制,妈妈做出来的衣服在款式和做工上丝毫不比买的逊色,每当我们穿着妈妈亲手缝制的新衣服出门,都能感觉出别人那羡慕的眼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每年的压岁钱我总是比其他的几个弟弟妹妹要多几块的,他们每人两块,我就会得到五块,当然了,这他们几个是不知道的,是妈妈偷偷给我的,说是对我的嘉奖,也许他们现在都不知道,这可是我的秘密,你可不能说出去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的前夕,还有一件属于我的“活儿计”,那就是扎彩灯,我家的彩灯原来都是爸爸扎,后来等我懂事以后,就都是由我来做了,各色的彩纸通过我手中那把剪刀的加工和制作,一个漂亮的彩灯就诞生了,灯身上的剪纸,灯脚上长长的穗子,点燃后,挂在同样贴满彩旗的小树上,为这节日的夜晚带来了一份温馨和喜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都说好吃不如饺子,但这饺子在我们家却一向不受欢迎,我们都不爱吃那东西,但这过年了,那有不吃饺子的道理,应应节气也是要吃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年三十的那顿饺子我们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因为这年夜饭的饺子里,是要包钱的,找上个干净的分币,或是一分的,或是二分的,包在饺子里,煮完以后,大家凭运气吃饺子,谁吃到了那枚带有硬币的饺子,就预示着一年的好运和吉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为我们拿来了漂亮的小吃碟,看在那平时不常见的碟子的份上,我们也都整齐地坐到了餐桌前,等着那份属于自己好运的到来,我们的饺子是吃了一个又一个,吃的时候都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不那枚硬币咽到了肚子里,眼睛盯着盘子里的饺子,不放过每一个可疑的对象,最后,盘子里的饺子见底了,我们的肚子也饱饱的了,但那枚代表着希望和好运的硬币还是不见踪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不是饺子破了,钱掉在了锅里?”大弟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们,我们纷纷向灶台跑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来吧,在这里呢。”爸爸在嘴里吐出了那枚硬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你吃到了怎么不早说啊,害得我吃了那么多。”妹妹厥起了小嘴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要是说了出来,你们还能吃这么多吗?”爸爸乐呵呵地打着哈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爸爸对我们无言的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十五岁以前的“年三十”根本没有电视看,但我们却丝毫都不觉得闷,吃过晚饭,兜里揣上几把瓜子和几颗糖,提着妈妈给我们每人买的纸灯笼,欢天喜地的赶往老姨家,去找几个弟弟妹妹们玩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种纸灯笼很漂亮,压下去扁扁的,拉起来长长的,里面放上个小蜡烛,用根长长的棍儿挑着,和当年黄世仁追白毛女时用的那种灯笼可是不一样哦。可是好景不长,只一会儿的功夫,大弟的灯笼就只剩下了一根棍儿,那纸做的灯笼终是经不起火的洗礼,化为了灰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姐姐,我舌头疼。”小弟推门就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怎么弄的?”小弟满嘴是血,我急急的问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哥说,他们家的井把上的冰是甜的,他说他舔过,让我也尝尝,结果……呜……”小弟边说边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傻啊,那井把是铁的,把你舌头粘掉块皮算是轻的,下次再舔,你整个舌头都拿不下来了。”小弟听了这话,吓得连哭都忘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是三十晚上熬一宿,其实很少有一夜不睡的,我们吃也吃了,闹也闹了,疯也疯了,瞌睡也来了,大家早已把一夜不睡的诺言抛到了脑后,东倒西歪地爬在炕上睡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祖宗在给人过年的同时,也没忘了其他的生灵,从初一到初十,都有讲究,“一鸡二鸭猫三狗四猪五羊六人七马八九果十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些动物,瓜果和人一样,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一天,就讲这初七,十七,二十七,可是小孩,中年,老年的人气日子,初七这天,再忙的妈妈也不会忘了煮上一顿面,好保佑自己的孩子长命百岁,惭愧的是,现在每当正月二十七这天,我总是忘记为自己的父母煮上一碗长寿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哦,那充满温馨的年啊,你如我记忆深处那枚闪亮的石子,每当回想起来都是令我那么的陶醉,陶醉在少年那无忧无虑的时光里,那浓浓的年味儿,一直飘荡于我的记忆深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04、</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散文:《有脸没脸,回家过年》</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文/童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将至,回乡是在异乡漂泊者的共同话题,曾几何时,“常回家看看”是父母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无论再远都要回家和家人团聚,这原本就是中国延续了几年前的传统。</p><p class="ql-block">火车站、汽车站排成了长龙的买票的队伍,注解着归乡人归心似箭的迫切心情。然而对他们中的不少人而言,“回家”既让人感到温暖,同时也是一种压力。相对于父老乡亲很高的期待,“没脸回家”成为一些年轻人的感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部分人显得很矛盾,他们想回家过年,又怕回家过年,思念亲人,却又不愿意面对亲人,这部分人被称为“恐归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恐归族中以青年居多,他们身上有很多共性:工作不稳定,事业未起步或才起步,前途不明朗,钱包空空的。想想家中父母那期盼的眼神,想想找到理想的女婿后笑逐颜开的东邻大婶,想想儿女事业有成红光满面的西邻大叔,再看看自己的现状,想想回家后的“惨状”,浓浓的乡愁顿时化为一声叹息:哎,功未成名未就,有何脸面回乡面对父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日,一则题为“过年九大怕”的帖子在网上疯传。“过年回家怕什么”一时成为春节前的热点。“九大怕”是指,怕年终奖少、怕春运、怕催婚、怕亲戚邻居问工资、怕送礼、怕外甥侄子、怕堵车、怕同学聚会、怕提年龄,这也正是恐归族的由来原因。恐惧回家实在有太多的理由,而没脸回家亦是理由之一。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没脸”回家过年,“恐归族”想出了各种借口——买不到车票、公司加班、春节值班等,很多人已经做好了今年过年不回家、“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准备。年轻人有这种“要脸”的想法,这不是坏事,最起码说明他们不甘于现状,不甘为人后,不像某些人那样意志消沉,破罐子破摔,什么都无所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过,笔者认为,比起父母对游子的牵挂,我们那点“脸面”真的是微不足道,父母等了那么长时间,不就是希望大过年的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除夕的鞭炮声响起时,如果听着别人家里传来的欢声笑语,却牵挂着远在他乡的儿女,做父母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为了自己能上大学,能出人头地,我们的父母付出了太多,如今,孩子走上了社会,父母对他们并没有过多的要求,也不指望他们回到家里帮老人揉揉背捶捶肩,刷刷筷子洗洗碗,他们能回家父母就很开心了,然而,很多人因为种种原因选择了逃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孩子即使不回,老人也会给亲朋们说“孩子在单位忙,为公家的事回不来”,但做父母的内心的那份渴盼,是子女们无法理解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节对于我们,毕竟每年只有一次,和家人的年夜饭,一生也就那么几十次,虽说如今已进入网络时代,人们的沟通方式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多样化,但无论我们走进什么时代,亲情是永远不能淡化的,也无可替代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过年回家虽说有些花费,但是能省则省,该花则花。金钱重要,亲情更重要。父母期待的不是你带着多少钱回家,而是有你在这个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里和他们在一起,吃着年夜饭,唠唠家常,共享天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同样,作为父母们大可不必将关心演变成压力,毕竟对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他们自然知道考虑自己的前途及终身大事。只不过一切都需要过程,船到桥头自然直,何必让“苦口婆心”吓退他们归家的步伐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作为子女要调整好心态,接纳当下的自己,认真规划人生方向,切勿眼高手低、心浮气躁、自暴自弃。在奋力拼搏之外,要兼顾家人的感受,从亲情中获取的营养远远超乎你的想象。家是坚实的臂膀,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一切动力和源泉。与其一个人在外形单影只,还不如回家一家人其乐融融吃团圆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年轻人自己而言,要紧的并不是心理调适,而是踏实的行动。因为“有脸没脸”,最终要看自身努力能不能跟得上梦想。没有伞的孩子,就别在雨中耍酷了,快点奔跑吧。</p><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生活,我们奋斗在他乡。但不管身处何境,家始终是我们无法割舍的牵挂。</p><p class="ql-block">回家过年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很多人一想到跟父母亲朋合家团圆、围炉夜话、共享天伦的美好画面,就会瞬间失去“抵抗力”,即使内心有再多的无奈与辛酸,也是“年年恐归年年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亲情比面子更重要、更真切。事实上,我们整天想着自己是不是“有脸”回家过年,说到底不过是庸人自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方面,不管我们是否“成功”,父母的思念与牵挂都丝毫不减,会永远张开怀抱欢喜迎接;我们如果不轻松利索地回家,倒是显得不近人情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乡邻的询问、亲朋的唠叨其实大部分都是拳拳爱心、殷殷关切,理应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如歌曲里所唱的,“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于外出的游子们来说,“有脸没脸”,也要回家过年。不为别的,就为了让父母少些牵挂和悲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个让你牵挂的地方,叫家;全家人一年只有一顿饭,叫年夜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啊!“没脸回家”的游子们,春节时候,放下所谓的面子,回家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05、</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散文:《人生最苦是离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文/童话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年一度的春节已经过去了,出门打拼的游子们又该踏上离乡的路。父母那斑白的两鬓,亲朋好友不舍的眼神,所有的这些是否让你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而这短暂的光阴总是难以释怀心中的思念。那载满希望的火车,载回的是相聚,载去的却是离愁。“返乡—离乡”,构成了中国式的大迁徙,明明舍不得,但还是要走,这样的辛酸你也有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最苦是离愁。记得年轻的时候常年在外,和女儿也是聚少离多,每次回家,年幼的女儿总是高兴的围前围后,不肯离我半步。一次,结束了和女儿短暂的相聚之后,母女俩又要面临离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月月,妈妈明天就要走了,你要听奶奶的话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妈妈明天不走……”听说我要走,女儿一把抱住了我的大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妈妈后天走,可以不?”心一软,多陪女儿一天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后天也不走……”女儿的小脸儿上挂满了泪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你让妈妈哪天走?”面对年幼的女儿,我难以割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女儿爬上了椅子,拿过来日历,把日历翻到了最后那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妈妈这天走……”懂事的女儿知道妈妈不可能长久地留下来陪她,那日历的最后一天恐怕就是她心中最远的期限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寒来暑往,转眼近20年过去了,如今的母女俩好像和20年前互换了角色,每年春节期间短暂的相聚之后,她就又风风火火地赶往异地他乡,而我则在期盼中等待下一个春节的来临。我相信这样的故事不是我一家才有,在现如今的很多家庭都在上演着这悲喜交加、相聚与离别的一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养儿不知父母恩。但年轻时即便是有了自己的孩子,对当妈妈的体会还不是那么深,只有当你到了妈妈那个年龄,你才能深刻地体会到当年妈妈的心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时的我已经完全体会到每次回到母亲的身边,为什么年迈的母亲总是强支撑着病弱的身体陪在我们周围,直到撑不住了才回到她的房间躺下休息,但不及片刻,她就又一次出现在我们身边。即使她坐在那里什么都不说,只是慈祥地看着我们,那也是她最开心的时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老了,最幸福的不是你给他们多好的吃喝,多好的穿戴,多好的住宅,在他们眼里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和儿女在一起,儿孙绕膝,静享天伦,这才是最幸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春节回家,老母亲恨不得24小时都陪在左右,寸步不离,这时的母亲就好像孩童时期的我们依恋妈妈一样,有说不出的开心和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身为母亲的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这种感受,女儿要走了,从回来的第一天开始就计算着还能在家呆几天,从进门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了分别的倒计时……女儿走了,带走了期盼,也带走了心中那满满的幸福。心,一下子被掏空了,仿佛丢失了什么,却又不知道丢失的是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留下来陪你度过每个春夏秋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想起每次和家乡的母亲分别,不敢去说安慰她的话,不敢上前抱一抱她,更不敢去看她那红红的眼睛,我怕我一旦对视到母亲那含泪的目光,从此就迈不动了离别的脚步,于是,每次我都假装潇洒地迅速转身,逃离而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母亲总是把那沉甸甸的牵挂塞满了我的行囊。从年初到年尾,母亲用她那蹒跚的脚步,一步一步缩短着我回家的距离,而我始终也走不出母亲那殷切的目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儿行千里母担忧。有一种目光,直到分手时,才知道是眷恋;有一种感觉,直到分别时,才明白是离愁。离家再远,母亲的目光,总能穿越万水千山;离别再久,母亲等候的身影,总能出现在游子的梦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06、</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散文:《又是芦花漂荡时》</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文/童话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到了芦花飘飞的季节了,水生奶奶照例来到了校园前,坐在柳树下的石凳上,用她那双早已失明的双眼向远方“眺望”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太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了,因为校园的前身曾经是一片浩浩荡荡的芦苇塘,就是那片芦苇塘,和她的一生竟结下了不解之缘。这里有她的爱,有她的恨,有她的情,有她的泪,有她的伤心欲绝,更有她魂牵梦绕的梦想……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深情地“眺望着”,记忆中的那片芦苇塘永远是那样的郁郁葱葱,永远是她的希望和寄托。此时她平静的脸上看不出任何表情,而她那悠远的思绪却早已经透过前面的操场飘向了芦苇荡的深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的苇塘很深,也很大,大得一眼望不到边,每当秋高气爽芦花飘荡的时候,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如纱似雾般的泛着阵阵清香,阳光缓缓的流泻,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蝉鸣,几声虫唱,间或有几只舟子穿行在苇叶之间,煞是好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生奶奶,您乘凉呢?”路过她身边的人在和她打招呼,别看奶奶的眼睛失明了,耳朵可灵着呢,快八十岁的人了,听力毫不逊色。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噢,我来看看那些芦花们。”奶奶应道。她说这话时就仿佛那芦花是她久别的孩子一样,语气是那样的亲切和自然。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她是十八岁嫁到了这里的,嫁给了水生,那时的她还不叫水生奶奶,大家都喊她水生媳妇。就在解放前夕的时候,水生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她清楚地记得,在那个风高月黑之夜,也是这样一个芦花飞舞的季节,那条通往村外的羊肠小道永远地带走了她新婚才半年的丈夫,她永远也不能忘记水生临行前声嘶力竭地那声喊:“等着我,我一定在芦花飞舞的时候回来看你。”打那以后,她就和她肚子里的孩子板着手指算着日子,等待来年芦花飞舞时刻的到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芦花终于飞舞了,她抱着儿子望仔儿每天徘徊在那片芦苇荡边上,她盼望着丈夫的归来,盼望着父子团圆,夫妻相聚。然而,一个又一个芦花飞舞的季节过去了,那条通往村外的小道上一直没有见到水生的身影。有人说水生早已经在战场上做了国民党的炮灰,也又人说他和老将去了台湾,但这些她都不信, 她一直这样执拗地等待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子就这样在等待中静静地流淌着,转眼望仔儿已经长得和水生一样高了。那年,也是在当年水生走过的那条通往村外的小路上,她亲自把儿子送到了部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了军的望仔儿在部队里干的很好,几年以后,他就成为部队里为数不多的年轻军官之一。而水生奶奶呢,每年到了芦花成熟的季节依旧来到那片芦苇荡前,这时的她,脸上红润润的,泛着光,挂着笑,因为那是儿子答应她在芦花飞舞的时候回来看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眼就到了七九年,对越反击战开始了。望仔儿所在的部队开赴前线,对敌宣战……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的胜利是属于我们的,荣誉也是属于我们的,但是,望仔儿却永远地长眠在了异国的土地上,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领土和尊严,自己却化做了共和国的那座永久的丰碑。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水生奶奶迅速地苍老了,一夜之间,人们看到了她那乌黑的头发变得花白了,人们也发现,她的话也变得越来越少了,经常和她还没有上学的孙子---虎子,静静地坐在芦苇荡前,有时一坐就是一个晌午,任凭那漫天飘舞的芦花落满肩上,头上,脸上,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交织中,有谁读得懂水生奶奶的心酸、痛苦、孤独、和苦涩。她的眼睛就是在那个时候失明的,先是看人模糊,后来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人们说那是那场丧子之火攻瞎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奶奶,到吃饭时间了,您还不回去啊。”学校放学了,认识她的孩子们在和她说话。 </p><p class="ql-block">“好,好,这就回去,我再看看虎子。”她捋了一下飘在眼前花白的头发,眼睛依旧“望着”那片“芦苇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啊,虎子当年走的时候也向他们这么大,如果他还在的话一定比他爸爸还高了。奶奶又在想她的虎子了,她的眼角里有颗亮亮的东西在闪,那是想虎子的泪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虎子十五岁那年,不幸降临了,他失足跌入了芦苇塘以后在没有醒来,人们都奇怪,这个水边生水边长的孩子怎么就被水带走了呢?而水生奶奶说:“是他爸爸想他了,让虎子去看他。”那年的芦花特别的多,漫天遍野,宛如冬季里的鹅毛大雪一般。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后来,这片芦苇塘就被填平了,改建了学校,原来那茂盛的苇叶和漫天飞舞的芦花都成了人们记忆里的东西,但以往的一切却永远地定格在了水生奶奶的记忆里了。每当这个季节,她总是来到当年芦苇塘的遗址旁,面对校园的方向,就向她当年面对着那片芦苇塘那样,用她那双早已经看不见的眼睛去看,去听,去等,虽然这里早已经没有了芦花,因为那芦花早已飘在了水生奶奶的心里了。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这时,人们总是会在老人那深凹进去的眼窝里看到一层淡淡的薄雾,那是她思念亲人的离愁吗?没有人知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纤桥旁,池塘里,这些芊芊芦苇,无拘无束,蓬蓬勃勃。即使它们扎根在贫瘠的土地上,也依然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待到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依然洁白,依然充满了蓬勃的张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突然想到,这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的芦苇可是水生奶奶一生的体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啊,又是一个芦花飘荡的季节来到了,这是水生奶奶的季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607、</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散文:《端午情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文/童话</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街小巷的彩色葫芦告诉我,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 年年端午,今又端午,人到中年的我回想起少年时期的端午节是那样的充满了欢欣和乐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学生时代就知道端午节是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屈原的,当时他有许多政治改革的主张,但是,这些思想不但不能实现,最终还被削职流放,后来楚国亡了,屈原满怀一腔忧国忧民的情怀,于农历的五月初五,投身到汩罗江内,把自己和自己的一腔抱负都投入了那茫茫的江水之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地的百姓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蟹伤害到屈原的躯体,把包好的粽子和鸡蛋都投到了江中,后来人们每到这天,就流传下来吃鸡蛋和粽子和习俗,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端午节在我们这里老人们多称做“五月节”,虽然没有南方赛龙舟,喝雄黄酒的习俗,但清晨踏青,门上悬挂树枝和艾蒿的习俗还是有的。 阴历的五月初正是北方白昼最长的时候,凌晨两点,晨曦初现,这个时候我们邻家周围的小伙伴已经纷纷起床,东家串西家,你找我,我约你,一起前去踏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当这个时候,最紧张的就是各家各户的自行车了,因为我们“远行”的目的地是距离我们十几公里以外的一个水库,那里的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一直是我们踏青的首选,也是我们为之向往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候谁要是能到达那个水库无形中就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为此我们在头一天的晚上都做好了准备,自行车先检查一番,把车胎的气儿打得满满的,以防它半路“罢工”,闹钟的时间订到了凌晨两点,等不急天色大亮,迎着微微的晨雾,怀着急不可耐的兴奋心情,向水库“飞”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时拥有私家汽车的还不多,自行车是最常见的代步工具,每家都有一到两辆,在通往水库那条宽阔的马路上,自行车一辆接一辆,那情形就象运动场上的马拉松比赛一样,人头传动,颇为壮观,男孩子们一直在车流的缝隙中钻行,把我们这些女生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我们手里拿着在野外采来的蒲草和艾蒿,揉着被自行车的车座子咯得生疼的屁股走回家门的时候,妈妈已经把鸡蛋和粽子准备好了,芹菜肉馅儿的馄饨加上荷包蛋,很快把我们饥肠辘辘的肚子添饱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弟弟们上学之前仍不忘揣上几个煮熟的鸡蛋,到学校里和同学们玩儿“撞鸡蛋”的游戏,那些皮儿薄的被撞破的鸡蛋当场就进了“五脏庙”,剩下的那个“厚皮冠军”往往几天也舍不得吃掉,那是他们的“宝蛋”,回家以后说不上向妈妈炫耀几次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稍大一些,我就不再和那些男孩子一起出去疯了,而是和爸爸,妈妈,妹妹一起去几公里以外的郊区步行踏青,这样既能享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还能更好地欣赏沿途的风光,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这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爸爸带着相机随时给我们拍照,那些风景优美的画面和我们姐俩儿的身影一并定格在记忆的深处,现在看看以往的那些照片,仍能体会到当时的那种拥抱自然时的无拘无束的心境,真的好怀念那个时光,那个年代。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今商店里各式各样的葫芦品种齐全,色彩斑斓,而我们少年时期的葫芦都是出自于我们自己的手制作出来的,那些五颜六色的彩纸,经过我们那一双双巧手的剪裁,折叠后,放到嘴上轻轻吹上一口气,一个方方正正的葫芦就做好了,佩上剪好的长长的穗子,端午的早晨,在那些绿色枝叶的衬托下迎风飘动,倒也好看。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年轻的妈妈和爱美的女孩子们节前的几天早早配好了五彩线儿,放到窗子下面任露水打了,节日这天都要扎到手腕和脚脖儿上,家家户户的孩子仿佛都过年般的高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我们的生活比起原来好了很多,但总感觉节日的气氛却不象以往那样浓了,每当端午,早已为人母的我,亦如我母亲当年一样,也为孩子们早早地备下了粽子,鸡蛋,水果等节日的物品,但心里却怎么也找不到了童年时的那种兴奋与期待,我的端午情怀是否已经遗失在了儿时的梦境之中了呢?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本集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童话书画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白鹭文学总编】</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午午,实名李青,60后。《白鹭国学苑》论坛创始人/站长,《白鹭文学》总编,《午午私塾》门主,号听雨轩主、文渊居士。师承浙江省诗词学会前副主席董敏先生,师门‘弘一法师’(李叔同)。从事网络文学团队管理十余年。白鹭高级讲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学会会员、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巴中地区诗词学会会员,擅评,创作大量诗词诗歌散文小说。长篇都市言情小说《出轨》独家签约《陌上香坊》小说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