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岩古镇周恩来父亲曾居地】我家老屋的往事

致远

<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史建于明朝洪武十一年,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贵州四大古镇之ー。青岩以一坐形似狮子的山而得名。这个四万多人的古镇却是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四教合一的地方。古镇四面环山,一条小河从盆地中曲折南流,两岸稻田高下相连,绿畴一片。古老的碾房、石路、石桥点缀其间。 </p><p class="ql-block"> 青岩古镇南门背街有一座独门独户的简陋院落,背街一号。始建于清朝末年,坐北朝南,穿斗式木结构悬山青瓦顶,面阔三间。房屋视野开阔,环境幽静;开门见山,极目远眺,群山峻岭,目光回望,近处可见道光23年的百岁牌坊、基督教堂;关上朝门,便与外面喧闹声与世隔绝。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里留下了我童年的欢乐、青葱少年美好的记忆,而这老屋带给我更加可贵的,也是我为之情系的,还有它不灭的红色文化烙印。</p><p class="ql-block"> 1939年至1941年周恩来总理的父亲周贻能老先生居住在我家老屋,居于西次间。 九十年代中期,被政府认定为保护文物,挂牌:周恩来父亲曾居地。</p><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25日当晚10点,侵华日军先头部队进入汉口城区,武汉沦陷。1939年2月,八路军贵阳交通站站长袁超俊同志接待了一批经广西桂林转移到贵阳的抗日革命家属,包括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博古的女儿秦新华以及李克农的父母等共20余人。青岩离贵阳不远,有公路通达,但很清静、又比较单纯,因此把领导同志的亲属安排在这里既安全又方便。这样,青岩以清秀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纯朴的民风,慰藉了因战乱而四处奔波的中共领导人的家属们。</p><p class="ql-block"> 周贻能,字懋臣,当年战乱时候的周贻能老人,生活十分艰辛。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被迫远离家乡,四处辗转,居无定所。在青岩镇居住期间,经常在南街背街散步,觉得这里的石板路有着家乡绍兴的味道,老人仍是精神矍铄,生活清贫却乐善好施,保持着开朗和谦恭有礼,和街坊邻里和睦相处,先生时常利用一些医学小单方来帮助群众。据青岩张树清老人回忆,街坊刘月轩患水蛊病,是周贻能老人家送去一些当时很难找到的藏青果和藏香,在其叮嘱使用下治好病的。在我家老屋,周贻能老先生还常与我的爷爷丁廷桂坐在天井头下象棋。也许是时日一长,感觉我爷爷是一厚道人家,周老先生离开青岩时的头天晚上才告诉我爷爷,他是周恩来的父亲,可那个时候我爷爷哪里知道周恩来是谁,多年以后我在二伯父的回忆中才知道这事。父亲曾经给我讲过,在他六岁的时候踩着板凳去拿水瓶,不小心摔下来,脚被开水烫伤了,是周贻能老先生去山上挖的草药给我父亲包好的。周贻能老先生离开青岩,1942年在重庆红岩村病逝,终年68岁。</p><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理没有忘记在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对老人们敞开温暖胸怀的青岩人民。1960年5月,周总理在贵阳接见干部和模范标兵时说道:"我感谢贵阳人民,在抗日战争期间帮助过我的父亲和岳母、以及一批八路军高级干部家属,特别是青岩人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帮助,我一定要到青岩去看望他们"。5月6日周总理因国事出国访问未能成行,他委托夫人邓颖超亲赴青岩看望青岩的房东,感谢曾经照顾和关心八路军高级干部家属的青岩人。她语重心长的嘱咐当地同志:“我们共产党人是为人民服务的,要关心群众的疾苦和关心他们的生活啊”</p><p class="ql-block"> 1982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朱厚泽同志陪同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袁超俊同志来到青岩,寻找1939年他曾秘密护送周恩来父亲、邓颖超母亲及李克农家属在青岩居住过的地方。最终在南街75号、背街1号、背街10号找到了这三处曾居地。我父亲也是全程陪同,据父亲说,袁超俊回忆,在1939年到1941年,他每个月都要骑自行车🚲或乘车从贵阳来青岩,把生活费送到周总理父亲、邓颖超母亲和李克农家属的手里。</p><p class="ql-block"> 1992年,时任青岩副镇长刘开英同志写信给邓颖超表达青岩人民的意愿,希望把邓颖超的母亲周总理的父亲在青岩的居住地保护起来并诚请邓颖超提供有关资料,邓颖超委托其秘书回信,信中说:"关于她的母亲和周恩来同志的父亲曾住过你镇一事,对于你们的心情,邓颖超同志很理解,但是,她不同意对外开放介绍他们父母住过的地方。希望你们尊重她的意见,同时,得到你们的理解为盼。特复。"</p><p class="ql-block"> 这封短短的回信,体现了一位受人崇敬爱戴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风范。</p><p class="ql-block"> 2005年春节正月初三,冬日温暖的阳光照进我家青岩老屋的小院,树枝上的小鸟也欢快间断的叫着。我一个人正在家准备一个重要的接待,一大早就把家收拾干干净净,我随手拿一本书翻看,不知什么时候,只听得朝门外有人叫“来了来了”,我三步并着两步的从天井走到朝门,只见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及夫人前后正走进我家的朝门,后面一步的是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省长林树森,及省委常委秘书长庹文升,还有一个摄像师和两个摄影师,一个讲解员。总书记向我伸出手来,我才伸出双手握住总书记温暖而丰厚的手。总书记走进我家的堂屋,观看墙上挂的照片(影印件),有周总理父亲周贻能(生父),万冬儿(生母),周贻赓 (四伯父) ,周贻淦(养父),陈三姑(嗣母),以及周总理各个时期的照片,庹文升秘书长轻声的对我说“你还不赶快向总书记介绍介情况”。胡锦涛总书记听了介绍看完照片时对我说:“你要把房子照看好,保留好这些照片”。总书记走出房屋,讲解员向总书记介绍我家房子的特点,我家房子楼上的两个窗门子上有个半圆形的通风口,据说是受西洋文化的影响,这种设计在民用房屋很是少见。</p><p class="ql-block"> 当总书记走出我家的时候,门外已是围满了好多的游客和当地群众,并响起热烈的掌声。遗憾的是没有和总书记留下一个正式的合影。我将这一特殊的日子详细写《总书记到我家》发表在【贵州税务】当年的杂志上。</p><p class="ql-block"> 2005年10月25日,周秉宜、李玉树、李子溶和夫人杨昌羽,专程探望了青岩古镇以及抗战时期八路军高级干部家属在青岩古镇的曾居地。李子溶是李克农的侄儿子,他对我说,两年的童年就是在背街生活的,并给我写了个字条作纪念。10月25日这天下午,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宜女士来到青岩周恩来父亲曾居地,并带来了周总理父亲的照片,对周总理父亲在我家居住一事表示感谢。周秉宜女士亲和知性而优雅,问了我的一些家庭情况,在哪里工作,要了我的家庭住址和工作单位地址,给我写下了北京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并说有什么事可以写信,我认真的介绍周总理父亲在我家居住的情况,介绍了青岩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周秉宜女士愉快的邀请我与她合影留念,并在照片上签名,把照片从北京邮寄到了我的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2年8月23日,周秉宜的大姐周秉德在中国新闻社贵州分社社长及有关人员的陪同下来到了青岩古镇周恩来父亲曾居地,并献上鲜花花篮。我在老屋接待了周秉德女士。</p><p class="ql-block"> 周秉宜女士、周秉德女士分别来的时候,多次提到对我祖辈提供给周总理父亲在青岩背街一号这里居住以及当时对革命的帮助、支持表示感谢。我在想,在那样的历史环境下,古镇的任何一个家庭当时遇到这种情况,应该都同样会去做的吧。</p><p class="ql-block"> 2007年9月19日徐悲鸿夫人廖静文先生在贵州省有关领导、时任花溪政协主席及章维松先生的陪同下来到了我家老屋,并提写“廖静文拜谒”,由中国书法家青岩人章维松先生题写款识。</p><p class="ql-block"> 我在老屋里还曾经接待过时任澳门行政长官何厚华,还有多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委员等国家领导人。(到过青岩周总理父曾居地,能记住姓名的大概有:国务委员李铁映,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珮云,财政部部长项怀诚)</p><p class="ql-block"> 不过也有被判刑的某区县委书记,以及臭名昭著的周永康。还有些珠光宝气高傲的富豪,阿谀奉承唯利的小吏,狂傲无礼的县官…</p><p class="ql-block"> 古镇南来北往的游客,慕名周总理父亲曾居地而来我家老屋参观的不少,有些事让我触动颇深。2022年底冬天,贵州遵义地区党校一位八十六岁的退休女老师来到青岩,坐在门口的石凳子上等了两个多小时,我有事十一点过钟才开门,老人在女儿的牵扶下,一家人走进家门,女儿向我解释了来由,今天是她母亲的生日,从遵义过来就是想进来看看。我甚为感动,油然而生一种敬意,认真热情的接待,讲解墙上挂的照片,详细介绍周总理父亲居住时的一些情况,老人甚为高兴,在其家人的邀请下与其一家人合影留念,凡此类事情颇多。</p><p class="ql-block"> 我家在2010年以前没有租给他人,是自己住,屋内有一个很大的茶具,给有些喜欢来这里玩的朋友喝喝茶,还有一个较大的书画桌,供南来北往的游客中书画爱好者们提供抒发情感的场地。那时经常关着门,但是开门的时候是可以进入参观的,关上门就很清静,而这份清静往往会给有心人留下难忘的印象。2007年初春,时任贵州省委常委、公安厅长的崔亚东一行六人到来,在屋里坐了很久,临走时才亮明身份。之后来过多次,也许是我家人从来都是有礼有节感觉善良的缘故,崔亚东离开贵州时叫秘书写过一封来信,说是很喜欢周总理父亲曾居地这里的氛围,有什么事情以后可以找他。我却是从来没有找其有什么事,我家的人从来不曾拿此房子来炫耀,也从来未拿此房子来谋求半分的政治利益。</p><p class="ql-block"> 托我祖辈的福,沾我祖辈的光,在这里有机会看尽这世上的人间万象,感受过温暖的人间真情,还有世态炎凉。人少闲静的时候,在院落一角,斜一把椅子,沏上一壶,轻煮时光漫煮茶,观山待落日,星月随微风,时常会让人有“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的淡然。</p><p class="ql-block"> 现已退休,籴暇颇多,遂将往事予记之。但时常牢记父亲“你要把房子看好”的嘱托。</p><p class="ql-block"> 丁开斐</p><p class="ql-block"> 于花🌸溪</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和邓颖超在花溪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父亲曾居地</p> <p class="ql-block">天井一角</p> <p class="ql-block">朝门</p> <p class="ql-block">朝门出口</p> <p class="ql-block">天井看龙井坡、黄家坡、城墙</p> <p class="ql-block">老屋的背街</p> <p class="ql-block">道光23年的百岁牌坊</p> <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叫卖水街</p> <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23日我与周秉德女士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邓颖超与周秉德合影</p> <p class="ql-block">周总理与周秉德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5年10月25日我与周秉宜女士的合影,周秉宜从北京家里寄来的照片,并在照片上签名留念。</p> <p class="ql-block">李子溶是李克农的侄儿子,他对我说,两年的童年就是在背街生活的,并给我写了个字条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周秉宜带来周总理父亲周贻能老先生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袁超俊(左4)、朱厚泽(左3)、我父亲丁国华(左1)</p> <p class="ql-block">廖静文先生</p> <p class="ql-block">原创</p><p class="ql-block">作者:丁开斐</p><p class="ql-block">1.由于个人知识水平有限,如与历史有出入或不足之处,诚望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指正。</p><p class="ql-block">2.未经本人允许,不得作为商业宣传转载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