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记录历史 传承文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高湾镇三百户村《村志》前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p><p class="ql-block">志者,记也。以文字记载时代风云,以人文展现民俗风情,谈事以明正邪,说人以辨善恶,故历史得以记录,文明得以传也!</p><p class="ql-block">习近平总书记有语云:“要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情况,就要了解它的历史。了解历史的可靠方法就是看志,这是我的一个习惯。过去,我无论走到哪里,第一件事就是要看地方志,这样做,可以较快地了解到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村志是一个村庄发展历史的真实记录,一部村庄的历史,也就是一个地域的人文史。每个村庄都会有一些先进人物,把他们的先进事迹、高尚品德记录下来,传承下去,无疑对后人会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村志,可以使年轻人对故乡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p><p class="ql-block">村志亦是考察一地地情的工具书,是乡土志、县志、省市志,乃至国史的一种有益补充,如该村出了全国性名人,发生了轰动全国的历史性事件,或者有知名的名山大川、文物古迹、古树名木等等,对于修撰省市志都是会提供有益的帮助。村志亦可为政府快速了解农村历史与现状提供最好的资料,充分发挥“资政、资商、资业”的功效,为新农村建设、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历史借鉴和现实参考。</p><p class="ql-block">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老人们耳熟能详的村史传说总会渐次被后人遗忘。近年来,在文化自信、民族自强的大背景下,从中央到地方,对村史村志的编纂都给予了高度重视,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事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p><p class="ql-block">靖远县高湾镇三百户村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村庄,东向六盘山断续回顾,西面祁连山余脉迂延,北靠银川平原,南拥黄河碧波,千百年来,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忠厚传家,诗书继世,是闻名全国的“籽瓜之乡”,用传统和现代绘就了今天的美丽,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幸福生活,这是贯穿古今的长歌,是倾诉过往的记忆,更是村民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写照!</p><p class="ql-block">村志的编纂不同于一般的书籍,它以事实为依据,重点展现一个村的发展脉络,不能遗漏重要的人物和事件,编纂者不仅需要有极高的人文科学素养,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收集整理庞杂的编写素材。</p><p class="ql-block">本书的编纂者闫志怀是三百户村走出的优秀代表人物,从靖远县卫生学校毕业后,又先后进修于省中医学校、兰大一院,受名师指导,在中医上有独到见解和治疗思路,创办了靖远县第一所民营医院。同时,他也是一位卓有成绩的文学创作者,有数百篇优秀诗歌散文刊载于全国各大文学期刊及诗刊报端,其医术及文学作品在白银市内享有盛誉。</p><p class="ql-block">闫志怀长期以来热心公益事业,是白银市慈善总会的理事,这次担任本书的总编纂,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目前,《三百户村村志》初稿已完成,村志从基本村情、历史沿革、姓氏溯源、历代大事、村贤名士、村落文化等为基本框架,为村庄的历史发展理清了脉络,挖掘了许多珍贵史料,得到村民及业内人士的充分肯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p><p class="ql-block">一座村庄之所以美丽,是因为传统和现代交融绘就的迷人色彩;一座村庄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勤劳和智慧编织的感人故事。三百户村,无疑是美丽动人的。黄河、古道、古居、古堡……,写就了三百户村沧桑的历史脸庞;生态观光农业、现代休闲旅游业……,则用新时代赋予的遒劲笔锋,勾勒出今天三百户村“产业壮、百姓富、乡风纯”的秀美篇章!</p><p class="ql-block">让励志励行的故事动起来,让镌刻历史的人物活起来。本村志展现的既是三百户村昨天的灿烂和辉煌,更是三百户村今天的美丽与璀璨,书写着迈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p><p class="ql-block">敬畏历史者,历史厚之;传承历史者,历史馈之。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三百户村正接过祖辈世代相传的文明火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八大以来历届全会精神指引下,改革创新、科学发展,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动力优势,沿着现代新农村建设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p><p class="ql-block">相信三百户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历史文化学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民建甘肃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令平</p> 一、村庄简介及地理位置 <p class="ql-block">高湾镇三百户村是一个始终充满神秘历史色彩,富有魅力传奇的自然村落,既有名人轶事,又有跌宕起伏的民间趣事,更多的则是游子的乡愁。<br>村庄位于高湾镇北部,屈吴山西麓。距镇政府10公里,离靖远县城30公里,北壤平川区老庄村,西连平川区红沟村,东衔二百户村,南邻高崖村闫寨柯社。辖西上社、西下社、东庄社、常河社、下河社、五上社、五下社7个村民小组,土地确权面积23728.69亩,有效耕地面积17000亩,其中旱田15400亩,水田1600亩。辖区平均海拔1750米,每年日照时间2700小时左右,无霜期180天,年平均气温7℃,昼夜温差较大,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经济作物以砂田西瓜,籽瓜为主,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糜子,谷物,荞,玉米。蔬菜主要有,茄子,辣椒,土豆,白菜,萝卜,西红柿,番茄,洋姜,菊芋等。全村现有676户,3012人,占地总面积56.8平方公里。<br>三百户村地处甘肃省东部,靖远东大门,属六盘山回顾,祁连山余脉迂延相参形成的特殊地貌,有高山,沟壑,平原,丘陵。砂河纵横交错,属典型的西北黄土高原,耕地有塬地,沟地,坡地,常年风沙大,日照充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旱地砂田西瓜特有的皮薄,汁足,味道甜美的特点,三百户村是闻名全国的“籽瓜之乡”,种植的籽瓜以板大、皮薄、肉厚而盛名,远销全国各地。“穿着皮袄晒太阳,抱着火炉吃籽瓜”是对当地特色真实写照。<br>五百户,庄名也,聚灵秀,藏大山中,民风悍,多人杰。踞城东四十,靖邑之要塞,古丝绸之路也。庄姓少,数家,择山势掘窑洞散居之,耕牧为生,嗜文尚武。遗“羊头会议事”之俗。 唐玄奘自屈吴至榆中抵金城,惟避渡黄河之苦而途经。 明崇祯末年,闫姓开庄,始名"五百户″是也。东依屈吴,北壤支水堡,南连沿东之界,西接红沟。屈吴之溪汇聚成河,穿腹而过,久之,渐成峡谷。北笔架南椅山,东旗西鼓皆端庄秀丽,河边掘有井,呈北斗七星状,井有水,咸淡不一,人畜饮之。康熙初年,人皆尚武,闫户有武举人出,风雨顺,物阜。武举中年,因泉水之争,金城督都药毒之,应死不进庄,故择三百户东沟葬之。 同治回乱,避难迁徙,移居会宁少之,守者苟剩十余人,咸有回人撂少年数人为子也,余皆杀之。谓哀声滔天,血流数里,房屋庙宇尽焚,火光四起,黄土蔽日。乱平,植左公柳一株,祀祭! 庚申冬月初二,突见大风黑雾,并见红光。约历六分,地如船簸,人不能立,震动之方向,似自东北而来,往西南方去,有声如雷。山皆崩塌及移动,山坡平地均生裂缝,长短不一。且余震不断,且天气陡然转冷。次日(余震)终夜不休,倒八时陡起大风,为亘古所仅见。牲畜冻毙者有之。地吼如雷,声势极其危险。初四日风止,天地晦暗,地先吼后动者五次,均轻。初五日大动八次,地体日夜微摇不息。初六日大动十一次,小动十二次……房屋剩无几,窑皆平之,留十余户。余皆亡之。历经沧桑,时有天花,白喉,麻疹,猩红热肺疬肆虐,散有亡者。丙午春,疫肝疾,月余,染逾百人,庄人惊骇,幸无一亡,皆愈!至此四百岁余,历劫难,几衰而不绝也,衍生千口余,欣喜。<br>三百户村现有硕博研究生40名,占总人口比1.30%。985、211、大中专生500余名,占总人口比16.6%。科教卫生及专业知识人才副高以上职称8人。政府及下属部门公务员32人,历史人物11人,烈士2人,抗美援朝志愿军6人,党员60人,退役军人48人,现役军人11人,两弹一星功勋2名。<br></p> 二、地名由来及历史沿革 <p class="ql-block">三百户村名在《靖远县志》中鲜有记录,历史上随县曾归属平凉,西安,武威,定西,白银辖区,当地遗留有典型的游牧民族风俗。<br>从五百户《闫氏宗谱》(光绪二年即1876年修订)序言中可以推断,“五百户”名称有近四百年历史,在此之前的称呼无从考证,据《闫氏宗谱》中记载,闫氏一脉明崇祯年间移居于靖远,由闫门宋氏太太率长子世龙,次子世虎报请县衙开庄立界,并赐名为“五百户”。据史料记载:头百户、二百户、三百户等游牧民族封地叫法,而不是人口数量,是由十户长,百户长沿用而来,当地延续了这种习惯称呼至今。<br>据光绪辛丑年夏月(1901年)会宁举人王志勤修订的三百户钜鹿郡《魏氏宗谱》中记载,“明正统二年(1437年)从京兆富平县永润堡(据考:古永润堡即富平县),柱儿善骑射,调京师龙虎左衞羽林骑,因勇谋无优,防御有策,复改调戍边,走马来抵甘肃兰州府属之靖邑。”推断,三百户最少有(从1437年到2023年)586年左右历史。<br>1964年三百户村成立小公社,村书记赵广德,村主任葛世清,1974年撤销三百户小公社,归高崖大公社管辖。“文革”期间更名“五七大队”改革开放后,又恢复“三百户村”建制。<br>三百户村现有7个自然村落,即西庄上,西庄下,东庄,下河,五百户上,五百户下,常河等。<br></p> 三、村庄姓氏溯源 <p class="ql-block">三百户村以魏姓为先,后有东湾刘、黑、张、展、王、武、李、魏、滕姓在民国时期迁居于此。东庄刘家祖籍宁夏中卫,从屈吴小松沟一九六四年到三百户东庄落户。东庄杨姓祖籍通渭杨家坪,到三百户80余年。西庄还有一刘姓,靖远县城南街人,到三百户40余年。西上社滕姓皋兰十公祠人氏,上山下乡时迁居三百户。西上社王姓,水川人氏,到三百户76年。西上、西下魏姓祖籍陕西京兆富平(水润堡)人。常河韩姓宁夏固原人。五百户则以闫姓为主,五百户闫姓,来自会宁居多,还有平川打拉池,小水(支水堡),峤山,毛卜拉,靖远三滩,高崖,闫寨柯,红柳,东升,杨稍,曹若,黑水,刘川等地。后来,雷,刘姓不知何故,庄子未遗留后代。刘,来,雷三姓在五百户庙里存放的磬上可以证实。闫姓属山西长安支脉,李姓属陇西长安支脉。自隋唐时代闫李已世代姻亲。《闫氏宗谱》序中言,李姓为唐李之后,与闫姓亲如兄弟。据历史记载闫立本,李渊,杨广为连襟,闫姓为皇亲国戚,有“左相威沙潢,右相弛于丹青”更有闫宪“教化羽民”之美誉。五百户马姓与东湾砂粱马姓同根同源,在五百户也有近两百年历史。王,蔺,杨,赵,张姓均是民国时期迁居五百户,已逾百年,王姓为糜滩人氏,蔺姓为通渭蔺家店人氏(现归甘谷管辖),张姓有三合一支,瓜园一支,砂梁一支。杨家祖籍通渭县义岗川杨家门,杨姓与平川小水杨姓同源,锁姓是从会宁迁居落户的。还有一李姓属北湾蒋滩人氏,五百户下社赵姓一支来源黑虎赵大芦乡大岘川一支,一支是庆阳入赘马家。<br>三百户西上李姓,据李氏宗谱记:"查明永乐初以招信校尉升凉州后所百户讳整者,明武略将军,实葬于县西二十里坞葫蔴沟茔,且有李氏先茔墓碑为志,子全袭父职调靖虏卫克敌有功,升为正千户武德将军,全子鑑暨镗,鉴袭职屡以军功,升指挥佥事昭勇将军,其事实载在碑,阴班班可考以余鄙见莫若尊凉州后所百户丶 整者为太高始祖,尊武德将军讳全者为太始祖,而以昭勇将军鉴与胞弟讳镗者为始祖,不但与家礼以造莹葬埋者为始祖之例合,且令后嗣子孙报本追远之寔有所据也是为记"。据《宦本燕京志》原籍燕京顺天府固安县马虔里人。<br>三百户黑姓,据《靖远黑氏家族大事记》记:弘治初年,太高始祖自陕西渭南津贤二里,即今义津乡迁靖远县城,以教书为生。顺治年间,六世祖声扬公中贡生,供职延安府雒川县训导。康熙丙辰年,即1676年,六世祖声达公中贡士(见《靖运县教育志》《靖远县县志》)。八世祖映楠、映杓、映棂开创东湾基业。清道光十七、十八年(1821—1822年),大荒,我祖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其后,县府和百姓在我族大客栈门前驿路边立“道路碑”,盛赞我祖善举功德。咸丰元年,(1851年)大灾荒,我祖设粥厂救济灾民。1866年贼乱,东湾沦陷,家遭抢屠,十三祖泳公被掳脱逃投军报仇。数年后归里,兴家置业,不数年重整“敦厚堂”雄风,建新宅四合院一座,筑墩一座。1887年,泳公36岁时,家业丰裕,公主持续家谱。民国九年,(即公元1920年)因地震靖乐渠破损严重,泳公携子振世、振乾,振甲,振弟捐巨资重修靖乐渠,靖远县府送“水到渠成”匾一副(见《靖远县县志》)。开垦土地,栽植果园,果树品种十多种。振世公、振乾公,振甲公、振弟公等,协泳公壮大家业。遂立堂号为“振兴堂”,又建新宅三座,并创三百户基业。数年后三百户基业已大,振乾、振甲、振弟祖各有一支定居三百户,镇公、镛公筑建西庄人和堡一座,东庄墩一座。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大饥荒,振世公、振乾公,振甲公、振弟公又设粥厂救济灾民。1930年,十五世祖铭公,与同仁苏振甲、学生万良才,创办“靖远同进合作社”,经销进步书馆,宣传进步思想!北湾天字黑家,乌兰烟洞沟黑家,东湾街黑家系八世祖映楠一枝。东湾南头黑家、三百户黑家系八世祖映杓、映棂两枝。<br>据三百户西庄《魏氏宗谱》记:祖籍隶秦大明正统二年,魏公兄弟乳名铜儿,柱儿居住京兆富平县永润堡(据考:古永润堡即富平县),柱儿善骑射,调京师龙虎左衞羽林骑,因勇谋无优,防御有策,复改调戍边,走马来抵甘肃兰州府属之靖邑,而家既终窆于城东,埋七里沙河迄今墓门有碑,读者识其崖略云雨。铜儿居住大白原之三百户耕稼生厥,子孙绵绵,各承先业。此则余叙且缅怀魏氏之源流而今瓞衍瓜绵。<br> 《富平县志·孙志》记载:“耀州东南20里,为魏征故里,宗支碑石,尚可诵读,左有鹅鸭池……(县)北30里西魏镇,为唐魏征祖墓,余少时犹及见,今则土人没之矣”。西村古称西魏村,据明代县志记载,此前曾设立小镇,名曰“西魏镇”,是当时富平境内16个小镇之一。<br>据明万历甲申《富平县志》叙:古属富庶之地,贤达名流世代辈出。民间流传乡谚:“文有杨爵,武有王翦,孝子梁悦,忠臣张紞,太子太保孙丕扬,魏征一梦斩龙王。”前五位先贤均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富平人,唯有这魏征却是客籍人。魏征祖籍河北钜鹿郡,其父魏琬于隋末战乱年间,迁徙陕西富平西魏村,即今富平县小惠镇西村。<br>据考:常河一支魏姓:洪武年间,魏贵祖,白图人连襟及岳父金长庚随肃王来兰戍边,先到庙滩子,后住守什川堡。贵生三子,坤,乾,坎。其中坤乾二祖各生五子,(红颜常做对,白头永成双)。坎祖过继给其外祖父。(红颜常做对称台)五房是坤祖迁居榆中魏家台子。(白头永成双)称川五房居住什川,永祖后代称为三房,永祖后第十代嘉弼祖兄弟七人移居魏家大山,民国时期部分迁居靖远。后世子孙代表魏邦友。常河魏姓还有一支,据考为桐儿后代,后代子孙代表人物魏振国。<br>东庄魏姓(魏连民)先祖原籍隶属京兆府(今陕西省)富平县永润堡人。明正统二年(公元一四三七年)始迁靖虏卫(今靖远县)。先祖主尔(柱儿)明正统二年为京师龙虎左卫羽林旗,三世祖江海授旗校,四世祖时雍明隆庆元年季冬以旗校,后升授为总旗,六世祖希圣清顺治二年举贡士,七世祖冠伦袭本卫实授百户,八世祖大宗应袭旧职而升授百户,十五世祖得中清光绪二十八年正月新授为从九品。吾魏氏先祖或为忠臣义士,或以德俦膺冠带,或以明经振家声,或以前职而袭职,多灾之岁以施食赈饥民……究其先祖非庸夫。 承先祖祖德徽音,武赫文显,忠孝为本,耕读传家,后代子孙在党、政、军、文、卫、学、医各界均有其人。大、中专、中小学就读者奋发向上,不甘落后,此者为祖德厚积之萌所致,先祖功德,光前裕后,流芳百世,后世永记。 溯先祖辈序:主尔、子能,江,时,儒业,希,冠,宗,荣,宏(鸿),名,邦,继,培,中,连,永,文,坛,学,海。<br>据考:高湾三百户武氏族人,解放前后,自糜滩镇碾子湾村搬迁而来。碾子湾村,乃靖远武氏大本营,武氏最集中之地。今兹,共有九大支系,1500多口人。九大支系:上湾,武兴纲家族一支;武炳忠家族一支;武兴德家族一支。中湾,武朝福家族一支;武仲国家族一支。下湾,武得林家族一支;武连吉家族一支;武振福家族一支。外,有缪武不分之说。碾子湾下湾缪仲凯一支,与武连吉一支为一脉。武氏始祖:武友连、武友顺、武友某,弟兄三人,大明万历年间自山西太原府武县(家谱原载如此,推测为武乡县之误)迁徙至靖虏卫。长房武友连居柳林滩(武家滩,今靖远县政府附近)、河道子(新城一带),后世,支系搬迁至陡城、种田刘家井、大庙堡等处。二房武友顺,定居碾子湾。今,碾子湾所有武氏子弟,皆其后裔也。三房武友某,因有不轨行为,二兄长武友连、武友顺恐其犯罪受连累,遂逐出靖虏卫,遂远走口外嘉峪关……今敦煌、金塔各有武家庄,其族系,即其后裔也。碾子湾武氏自明万历迁徙至靖虏卫,四百多年,已历十五世。武永宝为武友顺十三世后裔,属于下湾武振福一支。高湾三百户武得荣,乃武友顺十二世后裔,属于下湾武得林一支。<br>西庄滕姓 :1873年左右从山东出发,途经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于1875年左右到砂梁。西庄张姓来自大坝张门,传说三国张绣之后。<br>东庄赵姓随母落户,与张鹏阳同母异父,张鹏啥均来自东湾南头。东庄王姓,王生勤一门祖籍东湾瓜园,解放前王生勤随舅父魏连民落户本村。<br>下河朱姓,展姓来自东湾街上。下河社张贵忠一门,1969年从东湾镇沙梁村二社举家迁至三百户村下河社,与东湾镇沙梁村二社张贵平系亲兄弟,因支教落户三百户下河社。下河李姓一门,先祖李孟德,陕面渭南人,清朝年间(具体年代详见东湾《李氏宗谱》)迁徙于靖远县独石头,再迁于县城,再迁徙于现东湾大坝村。李朝辅的曾祖父李良荣(北平大毕业生)。李朝辅育有三子一女,分别是长子李渭(李毓柏父,李振明祖父),次子李湘(李毓江父,李振洋祖父)三子李潼(李毓宝父李振龙祖父)约于1938年前后从大坝携长子渭公,三子潼公追随三百户西下社岳父(黑氏家族)落居三百户下河(原名关地坪),次子湘公留守大坝大柳树下老宅。李朝辅大哥李朝佐生一男一女(李朝佐之子李发荣)发荣公初期在靖远县城做生意,生一子一女,其子李毓岱(万青,李振杰之父)在县农机局工作,高级会计师,50年代左右搬迁于三百户下河。<br>张鹏仁、张鹏程一支张姓,祖籍南京府,明末清初先祖张积厚来至青城,以捏泥鸡为生,后经商有道,占据青城一条街,被人们誉为“张家直街子”。清乾隆末年,祖张生萼来至靖远三合居住,以耕为主,清同治战乱,族人逃至宁夏中卫,战后家业尽失,族人散居现东湾南头、景泰、五合、靖远县城、长滩、东湾三合等地。东湾南头一支现有三百多人,张守约,守信,守富,守忠,兄弟四人。守忠清朝文生员无子䣳,张守约之子张辅佑过继给张守忠,张辅佑生三子,长子锦彩,次子绣彩,三子图彩,长子锦彩迁东,次子绣彩落户西庄,三子图彩过继给东湾堂叔,锦彩生兴太,兴太生(鹏仁、鹏义、鹏礼、任海、鹏信、鹏飞、鹏锋)绣彩生兴华,生华生三子(鹏举、鹏程、鹏忠)下辈建字辈。<br>东庄还有一支张姓,张合礼,张合清是东湾街上张良(荣,华,富,贵,兴,旺)一脉。三百户东庄是张良荣后代。(家谱资料按提供资料顺序排列)<br></p> 四、地方名人轶事 三百户村最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非五百户闫武举(正六品授武略骑尉)莫属。<br>(一)人物的历史背景<br>据史料记载:散官阶名,是乾隆五十一年(1786)定制,正六品武散官,授武略骑尉之官阶,并可封赠其父母及妻室。<br>循例赠予官爵。指朝廷推恩把官爵授给官员已去世的父母亲,是清代官员的等级待遇进一步向实际职务倾斜,散阶制继续淡化、简化。勋级撤并入世爵世职,散官则变成了封赠。 从顺治初年起,清朝政府就规定,凡官员“覃恩及三年考满”,按品衔高低都可以封赠。康熙四年(1665年),停官员三年考满给予封典例。故官员只要碰到朝廷庆典,颁发恩诏,而任职在2年以上者,便可请求封赠。<br>明朝灭亡后,满清在清早期为了自身的权益和政权的稳定,少用汉族官员,又怕汉族人造反,就沿用了明朝“例赠”“封赠”的制度,给个没有实权也没俸禄的官衔。也是一个安慰。<br>停用“勋爵”制度,因为“勋爵”虽无实权,但有俸禄。<br>到清中期随着满汉文化的融合,民族间抵触仇视情绪逐渐平复,边陲防守任务的压力增大,以及局部动荡用人量的增加,和各旗袭封勋爵子弟的安逸退化。迫使朝廷恢复了科考制度。科考制度的恢复,也就相继推出了大量的汉族官员。<br>(二)人物的历史年代<br>据谱记载:宋氏太太明朝末年,明崇祯年间,即1644年前后,携长子世龙,次子世虎从陕西三元县小王村迁徙到五百户。正好是明清政权过渡时期。经历了女真族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创立的后金政权,1644年崇祯皇帝的殁灭,清世祖第一位皇帝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到康熙皇帝1654执政前的整整10年动荡时间。<br>据《闫氏家谱》中记载宋氏太太携长子,次子来甘肃这一说法,揣测当时世龙,世虎并未成家,应该是十二三岁,如果再长几岁就应该有携子媳的记载。按理说应该是闫老太公和长子,次子留在老家,恰恰相反,这就可以推断三子世凤,四子世蛟,年龄太小,长途跋涉不方便,但也肯定是已经断奶,所以世凤,世蛟应该是七八岁。<br>揣测演算<br>第二世世虎:1644年时12—15岁,康熙元年(1661年)时29—32岁<br>第三世:康熙元年(1661年)时10—14岁,康熙十年(1671年)时20—24岁<br>第四世:康熙十年(1671年)时4—8岁,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19—23岁<br>第五世: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19—23岁<br>第六世闫從珍: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1—5岁,康熙六十年(1721年)35—40岁。<br>(三)人物的故事<br>武举本名從珍,兄弟三人,從玉,從义,闫门宋氏太太第六世孙。生有五子。按推算大约康熙二十一年至康熙二十五年(1681一一1686)年出生。死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前后,享年35一40左右<br>闫從珍清康熙年"授武略骑尉,正六品"职“皇清例赠,武略骑尉”。即武举人。 <br>其人长相威武,聪明睿智,武艺超群。武举中年时,因五百户与邻村红沟泉水纠纷案件,官司打至陕甘总督王辅臣那里,最后被王辅臣总督下毒身亡。<br>红沟泉眼,自五百户地下经红沟上庄流出地面,当时人牲饮水十分困难,那股泉水自然成了两个庄子矛盾的交点,红沟人武力不及武举,只有打官司,当时县衙没有办法判此案,双方只能上省城打官司。大堂之上武举气势十足,先声夺人。总督实在没有办法。只能说:“海水不可倒流,如果你能把小便从肩子上尿过去,泉水归五百户”。武举大堂之上,将小便从肩膀上尿了过去。总督阴险地干笑了几声,宣布休庭。言饭桌上调解。此时的武举并不知道红沟人用金银买通了王辅臣总督,王辅臣本性好贪,两面三刀。在席间暗自做了手足,可怜武举英雄一世算是命丧小人之手。武举临终前大骂王辅臣不孝不忠不得好死,留言:“未能为五百户挣上一口气,死不进五百户庄”。其实红沟人是不是给王辅臣给了好处,也许只是猜测而已,事实上王辅臣此人多变,一生叛变9次,在西北像武举闫從珍这样的人才一旦被朝廷录用,对他来说多少也是一种威胁,所以在他心里想只有乘此机会除掉武举可谓一举多得之事。<br>数日后,武举的灵柩从兰州出发,由十辆马车送回老家安葬。当时武举的坟地选在五百户东沟。灵柩拉至五百户庄口时,任凭马夫怎么吆喝鞭打,十辆马车竟然纹丝不动。庄子的老人只能遵其遗言,想办法改道返回红沟,从红沟至赵百湾,到三百户西庄拉到东沟。车返回红沟时,红沟人吓得鸦雀无声,也有很多人跪在道路两旁默默无语。至今武举坟前还有皇亲例赠的数枚石碑。<br>据说武举死后黄风蔽日,飞沙走石三天三夜。方圆百里连续大旱三年,遍野草木不生,冬不见雪,夏不见雨,苍天悲恸,万物皆哀。红沟泉水枯竭三年。后来王辅臣总督也因贪污,恐怕康熙查办,为保全家性命选择了上吊自尽!<br>闫务义:清道光年间生,捐班子老爷,三邑县参议,俗称闫三老爷,与打拉池刘三爷,付三爷,陈三称四大三爷。<br>闫务义仗义疏财,为人耿直豪爽。当时居住在打拉池,民国时期曾与打拉池民团杨团长为打拉池泉水打官司留名。<br>民国时期,打拉池杨团长,仗着民团势力,欺男霸女,掠夺强抢。霸占全村唯一的人畜饮用水。村子所有的人都敢怒不敢言,民愤极大。 <br>那年夏天时值大旱,麦苗枯萎,百姓盼雨无望,目下唯一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浇泉水,当时泉水又被杨团长霸占。闫三爷,刘三爷,付三爷,陈三爷心急如焚,这些麦苗可是全村救命的粮食的口粮啊!经四大三爷反复商讨,决定来硬的,抢水救禾。于是闫三老爷带话让侄子闫得祥让从五百户连夜赶往打拉池筹备救水一事,当时闫得祥正值壮年,人长得魁伟,力气又大,是庄农的一把好手。听说其三爸带话,闫得祥胡乱吃了几口,拿着铁锹连夜赶往打拉池。<br>次日,四大三爷商量好由闫得祥带领刘三爷,付三爷,陈三爷的家丁到泉上放水。杨团长家人见来人气势汹汹,话不投机,三言两语就展开了一场血拼,杨团长家人被打的伤的伤,跑的跑,就在四大三爷的人认为大获全胜时,大家忙着改水渠时,杨团长家的一个家丁乘人不备时从后面在闫得祥头顶狠狠砍了一铁锹,闫得祥忍着疼,流着血追打杨团长家丁时,因流血过多,晕倒田间。<br>水是夺来了,全村麦苗有救了,但杨团长哪能甘心?四大三爷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去兰州告状,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将杨团长送进了监狱,打拉池全村欢天喜地,鞭炮齐鸣,老百姓像过年一样热闹。<br>杨团长坐监时闫三老爷去探监,煮了好多鸡蛋,说:"拿饭害怕你说我给你下药,这鸡蛋是熟的,也放不进去药,你放心吃吧!"<br>黑泳:祖籍靖远东湾南头人,民国九年,(即公元1920年)因地震靖乐渠破损严重,泳公携子振世、振乾,振甲,振弟捐巨资重修靖乐渠背弓段,靖远县府送“水到渠成”匾一副(见《靖远县县志》)。<br>闫怀德:五百户人,八品寿官,道光二十八年五月十五日生<br>魏崇文:三百户西下人,清同治年间秀才。<br>闫得统:五百户下社人,民国时期大芦乡副乡。<br>魏思宽:三百户西下人,民国时期保长。<br><p class="ql-block">魏善禄:三百户人,生于道光十六年十二月初二日,卒于民国五年四月初四日。铜儿后代,据魏氏族谱记载,魏善禄以耕为业,以农为荣,同治年间受封农政司(农官)。虽说农官为百官之长,那是因"民以食为天"之说,经《靖远县志》考相当于现在农业技术员职称。</p> 五、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红色印记 <p class="ql-block">在屈吴山西麓脚下,这片贫瘠而又干旱的土地上,沉载着厚重的历史和红色的记忆。<br>清康熙年间吴三桂作乱,奋威将军王进宝曾率大军在三百户,二百户塬一带激战三天两夜,直打得吴三桂溃不成军,一举摧毁了吴三桂骁勇善战,百战百胜的铁骑传说。彻底扭转了西北战局被动的局面。此次战役彻底除去了康熙的心头大患,为清室连续统治打下了坚实的根基。因此康熙龙颜大悦,将“崛吴”改为“屈吴”意在言外,取屈吴三桂之意。王进宝将军也获得了“清室再造”的美誉。<br>同治年间,(1866)年回民起义,在三五百户一带烧杀抢掠,三百户圣帝殿,方神殿,子孙宫,五百户上庙坪方神殿无一幸免,皆毁于火。三五百户人口死伤过半。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房屋,牲畜损失惨重。据老人讲,闫姓因此留有九人守护庄园,其余逼迫迁徙会宁。<br>民国时期贼匪四起,杨小猴子(1930—1949年)作乱,五百户村民为避灾难,在庄子挖有瘖子,三百户则是建筑堡子,这样大大地减少了村民的伤亡,确保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传说土匪攻破三百户堡子,将人点了天灯,惨不忍睹。据史料记载;杨小猴子宁夏同心人,有说陕人。曾攻破会宁县城,对高湾大芦河畔会宁一带祸害甚烈。后在祖历河畔窑洞躲避,饿得走不动路,被村民抓住杀害!或说,交给政府镇压枪毙……<br>民国九年(1920年12月16日),这是一个寒冷的日子,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死亡之日。这天晚上8时06分海源大地震,中国黄土大地剧烈晃动,呜声如雷,山头滑落河谷,坡坎凸为丘陵,平地陷入深谷,地下冒出黑水,仅仅几十分钟,残酷的地震使整户整村,甚至整乡整县的人陷入死亡的深渊……三百户,五百户人畜伤亡超过三分之二。<br>民国十八年(1929年)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全国大面积灾荒致饿殍遍野,但三五百户无一人饿死。<br>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从六盘山至打拉池的红军和会宁至打拉池会师的红军,途经三百户东沟壕,在红军陆续经过三年时间里,国民党飞机一轮接一轮地轰炸,致使东沟壕几乎装满了革命先烈的躯体。<br>1958年到1960年自然灾害,三五百户无一人损失。</p> 六、村史传奇人物 <p class="ql-block">闫升(大名不详):五百户上社人,1935年参加革命,最后下落不明。<br>闫武升:闫积伯二伯父,属蛇相,据说红军过平凉蒿店时,留老乡家里养伤,最终因伤情过重亡命异乡。<br>黑铭:三百户东庄社人,中共地下党员,据靖远党史之九中记载,黑铭创办靖远同进消费合作社,传播先进思想。(1934年秋,万良才、欧化远、张生强、万夫哲、李保洲等靖远籍在兰青年学生,加入兰州同仁合作社。1935年,万良才、苏振甲、黑铭创办靖远同进消费合作社,传播革命思想。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同进消费合作社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张生强、陈定邦等50余名靖远青年学生经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介绍,奔赴延安参加革命。)<br>魏邦定:三百户西下社人,靖远县第一任农会主席,中共地下党员,早期与张秀山活动在靖远平川一带。为靖远解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br>据县志记载:1936年9月下旬,彭德怀司令员派出的部队到三百户(今高湾乡三百户村)。原“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队员魏邦定,主动给红军带路,介绍当地情况,协助筹集粮款。红军战士向乡亲们宣传党的政策。在红军的帮助下,靖远县第一个农民委员会在这里诞生,委员5人,主席1人。主席,魏邦定。<br>中央红军长征进入靖远,至11月初相继离去。所到各村庄,宣传抗日救国,发动群众打土豪,筹集给养,先后没收地主浮财3,675000余元,分粮食和羊只给穷人。在三百户等地建立了农民委员会,在虎豹口成立了抢渡委员会。发动近百名青年参军,壮大了红军队伍。农民委员会随红军撤离而消失。<br>马金花:女,红军。武威凉州区人氏,随徐向前残部到拉拉池,因病寄在店里,后五百户闫得宝娶为妻子,1984年腊月初八日在五百户因病逝世。</p> 七、革命英烈及保家卫国者 <p class="ql-block">抗美援朝烈士:魏振隆,魏振旭。<br>抗美援朝志愿军:魏振宽、黑维嶽、朱霞秀、武连敏、闫积庆、蔺彦祥、李彦祥。<br>退役军人:魏民生、闫积银、张维臣、魏邦刚、李德义、闫万国、魏列恺、张鹏仁、赵守信、李彦勤、闫保福、魏邦勇、魏振汉、张明生、李世连、李德彦、武德文、闫万亮、李飞、魏海忠、魏民清、武连福、魏明锦、王进军、武德阳、魏民寿、闫积源、李德海、闫积宏、刘进才、闫保桐、闫保辉、李振伟、黑福太、李生金、张付元、闫仲虎、闫云、滕俊江、滕俊千、张合东、闫万旺、刘士强、魏民强、李琛、黑全泰、魏小儒、魏烈奎、魏晋长、杨明阳、魏明、蔺含录、蔺含河、马银海、李彦才、闫万才、蔺含生、闫志涛、闫保文。<br>武志敬:三百户西上社人,核工业功勋。<br>魏崇禄:184师,解放大西南志愿者,担架队队长。<br>张鹏仁:三百户东庄人,1950年3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边防一六二团,一九六八年三月入伍,一九七三年六月退伍回家,在边防部队一次抗雪战斗中为救战友荣立三等功。<br>赵守信:三百户东庄人,原王家山煤矿人事科科长。<br>魏民强:男,三百户西下社人,中共党员,1973年2月生,1990年3月入伍,班长,2000年转业,荣立三等功一次,1994年8月,参加“风云二号卫星”发射任务,因在发射测控工作期间表现突出,89765部队党支部决定,授予三等功。<br>闫万旺:男,五百户上社人,1947年11月11日生,新疆7971团班长,1773年转业于红旗山煤矿工部,一直退休。<br>黑全泰:1972年9月出生,三百户西下社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机电工程师,1992年12月入伍(84994部队),2003年转业到陕西铜川矿务局工作,2012年调任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横山魏墙煤业有限公司运转队副队长(副科级)。<br>刘士强:三百户村西下社人,1974年2月出生。84802部队,步兵六十一师。心系教育事业,捐资助学,先后多次被靖远县人民政府,中共高湾镇委员会、高湾镇人民政府授予捐资助学先进个人。<br>魏明锦(曾用名魏民锦):三百户西下社人,1952年10月出生,陆军二十师步兵第58团二营四连步机手,获得两次连级嘉奖。(按提供资料顺序排列)<br>现役军人:黑向飞、刘巨才、魏民前、李建龙、闫保华、李晓伟、李晓鹏、闫保赟、闫秀琳、魏晋乾、张胜利。<br>黑向飞:三百户东庄人,中共党员,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在69243部队服役,中尉军衔。<br>刘巨才:三百户西庄人 ,中共党员,2005毕业于陆军工程大学(原解放军理工大学),曾在西藏军区32168部队服役,先后担任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副政治教导员,保障部军需营房科助理等职。现在西藏军区77546部队服役,中校军衔。<br>李晓鹏:中国人民解放军63716部队。<br>李晓伟:中国人民解放军77123部队。<br>张胜利:东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69356部队62分队,喀什军分区独立营一连三期士官(二级上士)班长。<br>魏晋乾:军队营级干部<br></p> 八、近代政要及事业单位人才 <p class="ql-block">蔺含英:五百户人,享受副地级干部待遇、原定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br>闫万青:五百户人,原白银市科协主席。曾获农业部星火计划三等奖,甘肃省政府星火计划一等奖。<br>张其刚:五百户人,原景泰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br>闫万国:五百户人,原高湾农机站站长,中国核工业功勋。<br>李光前:五百户人,1951—1954靖远县公安局工作,1954—1968 甘肃省公安厅工作,1968—1970 靖远县一打三反办公室工作,1970—1978靖远县药材公司经理,1978—1994年 原靖远县司法局局长。<br>李彦河:五百户人,原靖远县文化馆馆长。<br>蔺红军:五百户人,定西市市委常委安定区党委书记。<br>闫志雄:五百户人,白银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2021年获中共中央、国务院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br>魏崇善:三百户东庄人,中共党员,生于1933年农历七月,十六岁参加工作,在一九五零年响应党的号召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一九五二年去兰州学习,并在建设兰州时做出巨大贡献,随后到定西财经干部学校学习,并留定西专属商业局工作,并任定西地委核办处处长,后调任公安处工作,“文革”之后在定西地区煤建公司当书记,后来告老还乡下基层到行政部门工作,最后转入供销社工作,一直到退休。<br>黑维嶽:(1932年3月—1998年1月)三百户东庄人,中共党员,1951年参军,1971年转业,先后任靖远电影管理站站长,电影院院长,电影公司经理、支部书记,1993年退休,享受正科级待遇。<br>黑维强:(1936年7月—2010年8月)三百户东庄人,中共党员。<br>历任兰州妇幼百货商店,职员;甘肃省百货公司干部;甘肃省商业局干部;甘肃省百货公司干部;甘肃省民贸公司科长;1996年,退休。<br>闫保发:五百户人,白银市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br>黑生茂:三百户东庄人,男,1963年8月出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1981年1月0入伍,在89720部队后勤部农场服役,任炊事班副班长、农场机警队班长、农场一中队排长、副中队长、中队长等职务。1994年9月转业,曾任兰州市物价检查所检查4科副科、兰州市价格监督检查局三科副科长、主任科员、兰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主任科员、一级主任科员;四级调研员。<br>魏振国:生于1962年9月9日,中共党员,高中毕业于高湾中学;大学毕业于西安冶金建筑学院采矿系采矿工程专业。东北工学院硕士。2002年在舟曲挂职副县长,历任甘肃省反邪教协会秘书长、甘肃科技馆馆长、甘肃省科协信息中心主任等职,主要从事科普教育工作,已退休,享正处级待遇。<br>闫积双:五百户人,1954年8月出生。1974—2008.6 定西地区外贸公司工作,先后担任外贸公司团委书记、综合科科长。2008.6—2018.8,定西地区商务局工作。2014—2018.8定西地区烟酒专卖局局长。2018.8退休。<br>王华荣:(1954年—2022年)三百户村五百户人,1954年农历三月出生,中共党员。工作经历:1972年12月入伍;1976年4月转业,先后任北湾派出所所长,糜滩派出所所长,督察队大队长,靖远县公安局副局长,党委委员,一级警督。1992年9月1日被授予一级警司警衔;1994年1月18日被授予三级警督警衔。荣立市公安局三等功一次,多次被市公安局评为“先进个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一次。<br>蔺含孝:(1953年10月—1998年1月),男,五百户上社人, 迁居三百户村西上社,历任高湾乡放映员,五大坪农场干警,生前为红会派出所副所长。1998年3月牺牲。<br>李光汉:五百户人,1959—1971年屈吴山林场出纳1971—1989年 靖区县大芦造林站会计,1989—2001年平川区山屈吴山林物场长。<br>黑双真:三百户东庄人,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br>1988年7月参加工作,历任高湾乡计划生育专干、高湾乡计划生育工作站站长(副科级)、高湾乡计划生育办公室主任(副科级)、高湾镇二级主任科员。<br>魏邦国:三百户东庄人,1966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1988年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同年7月分派到甘肃省公路局工作。曾任甘肃路桥二公司副经理、甘肃省公路工程总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总工程师,甘肃省交通服务公司华恒公司总工程师职务,现任甘肃新城开集团公司技术总监、副经理。三十多年来,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多次荣获甘肃省交通系统优秀共产党员,2004获得过全国优秀项目经理称号。2005年入选为甘肃省科技专家库专家,发表过多篇优秀论文及专著,取得了多项专利。工作以来为甘肃省公路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br>魏邦嗣:三百户东庄人 (曾用名魏海明), 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甘肃省酒泉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肃州公路段党支部书记,全国交通系统百名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曾任酒泉公路总段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瓜州公路段党支部书记、副段长。<br>张海刚:三百户下河人,1984年9月出生,2008年7月毕业于浙江工商大学金融学专业;2009年1月分配到靖远县兴隆乡人民政府工作;2011年7月调入靖远县财政局工作,历任社保股股长、预算股股长;2019年9月调入兰州新区财政局工作,现任行财科副科长。<br>蔺红玺:五百户人,靖远县水务局人饮工程服务站站长。<br>李得湖:三百户西庄人,生于1957年1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83年2月入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在靖远高湾供销社工作,历任靖远东升公社任团委书记,靖远县委办机要秘书,大芦乡任乡党委委员、经委副主任,平川区档案局副局长,平川区档案局局长,平川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劳动保险局局长,就业服务局局长,平川审计局局长,平川区统计局局长。2015年10月享受副县级待遇。2017年元月退休。<br>黑维志:三百户东庄人,原甘肃省百货公司副主任。<br>李光军:五百户下社人,靖远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经济庭副庭长、民二庭庭长、审判员(副科)、审判员(正科)、党组成员、靖远县纪委派驻法院纪检组组长(正科)、四级高级法官助理。 <br>李生禄:三百户西上社人,1968年出生,中共党员,现任白银公安分局一级警长。<br>魏列旭 (1951年11月—2006年1月)三百户村常河人,初中文化。中共党员,1968年入伍,1972年转业在甘肃省天水市岷山机械厂工作,1980年在靖远县公安局工作,历任靖远县公安局北湾派出所、糜滩派出所所长、公安局副局长,正科级侦察员,一级警督。1998年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厅记二等功。<br>闫欣欣:五百户人,女,法学硕士,1990年出生,民主党派,华亭市司法局行政复议员。2019.10获得法律资格A级证书,四级主任科员(选调生身份),其文章在平凉市司法局公众号和甘肃省司法厅微信公众号均有刊登。<br>魏邦军:三百户常河人,1969年10月出生,1993年参加工作,历任景泰县畜牧站站长,景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现任景泰县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副科级干部。<br>张建明:三百户村东庄人,中共党员,酒泉市水务局,纪检办公室科级干部。<br>滕维莉:(女) 三百户村西上社人,白银市第九届,第十届人大代表,现任平川区政府采购中心主任。<br>魏国举:三百户西下社人,中共党员,出生于1983年5月16日,本科学历,2008年1月参加工作,现履行靖远县公安局刘川派出所副所长职责。<br></p> 九、优秀学子 <p class="ql-block">三百户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特别是五百户社被誉为“秀才之乡”而闻名遐迩。(按提供资料顺序排列)<br>闫格格:英国伦敦大学学院<br>闫 伟:北京大学硕士<br>闫贞贞:(女)中国农业大学博士<br>闫保旭:东北大学博士<br>武娇凤:(女)吉林药学大学博士<br>闫 晓:陕西师范大学博士<br>闫 晶:(女)河南大学硕博连读<br>蔺红玲:(女)甘肃农业大学博士<br>闫海宁:华东理工大学硕博连读<br>蔺红明:兰州大学硕士<br>闫保万:兰州交通大学硕士<br>张盛宏:西北师大硕士<br>王 霞:(女)四川大学硕士<br>闫欣欣:(女)吉林大学法学硕士<br>闫 帆:(女)陕西宝鸡大学硕士<br>王金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br>闫 帆:(女)四川农大 硕士<br>闫保润:兰州大学硕士<br>黑钰媛:(女)温州大学硕士<br>黑文秀:(女)兰州大学硕士<br>黑 鹏:西安体育学院硕士<br>魏振雄:东北大学博士<br>魏振艳:(女)甘肃农业大学硕士<br>魏晋文:香港浸会大学博士<br>魏芙蕴:(女)浙江大学博士<br>魏晋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br>魏晋钊:(女)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br>魏文斌:(女)中国中医科学院硕士<br>魏武斌:(女)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br>魏晋艳:(女)兰州大学硕士<br>黑向青:(女)中共党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硕士<br>李雅杰:日本东京医科牙科大学大学院博士<br>闫保如:(女)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br>武向欢:(女)四川大学硕士<br>魏鸿怡:(女)中国农业大学硕士<br>刘士慧:(女):西安理工大学硕士<br>李元恒:英国胡弗汉顿大学博士<br>魏国宏:福州大学硕士<br>李生瑄:(女)长江大学硕士<br>李生卓:(女)北京科技大学硕士<br>张建娇:(女)燕山大学硕士<br></p> 十、科教文卫人才 <p class="ql-block">马 平:男,1964年2月生,三百户村五下社人。正高级教师,享受二级岗位待遇。甘肃省特级教师,甘肃省优秀班主任,甘肃省骨干教师,白银市名师、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白银语文)教学研究与实验基地主持人,白银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基地负责人,白银市语文学科教学研究会理事长。主持或参与完成了7项省级重点课题或一般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国家权威期刊或省级期刊发表了20多篇有关教育教学的专业论文。<br>魏小武:三百户上社人,中教高级职称,2016获得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从事乡村教育三十年,为乡村教育做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br>魏邦霞:女,(1965年11月—2022年12月)1990年西北师范大学数学系毕业,本村恢复高考第一位女大学生,原白银市第一中学任教,中小学高级教师。<br>张维国:三百户西下人,1971年11月出生,本科学历,骨科副医师。2008晋升副主任医师。1999年在兰州军区创伤骨科进修一年,2012年在天津医院进修一年。2006年在《实用骨科杂志》发表论文(胫骨带锁髓内针在基层医院的应用), 2020年在《医师在线》发表论文(intertan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2021年在《医学前沿》发表论文(通过小针刀松解鹅足治疗膝关节早期退变)。2008年被评为白银市残疾类别与等级评定工作先进个人,2007年被聘为《中华医学实践杂志》常务编委,2021年被聘为甘肃省医师协会脊柱微创专业委员会委员。<br>2022年出版《小针刀配合手法治疗软组织疾病》专著,目前负责新中医治疗慢性颈肩腰背疼市级科研项目。<br>杨文顺:(曾用名黑福真)三百户东庄人,中共党员 ,皮肤性病科、肛肠科主治医师,现任靖远县中医院门诊部主任,甘肃省医师协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曾于2021年荣获白银市委市政府表彰“白银市卫生健康系统先进个人”称号,2020年荣获白银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优秀医师”称号,2018年荣获靖远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br>李光荣:五百户下社人,资深文化传媒人,去村里旅游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br>闫志怀:医生,五百户上社人,迁居三百户村西下社,中医执业医师,文学嗜好者,《世界诗人》签约作者,笔名,网名屈吴闲人,有数百篇优秀散文,诗歌,转载于全国各大融媒体及诗刊,报端,好多作品录入甘肃省朗协,白银绿洲沙龙,《乌兰》杂志。其医术及文学作品在白银市享有盛誉。代表作品有《父亲和他的背影》<br>张建禄:三百户东庄,武警上海市总队执勤第五支队正营职少校医师。<br>张晓宇: 三百户东庄人,武汉大学(金融+电子信息科技 双学位)现任澳门国际银行杭州分行风险管理部处长。 <br>李德满:三百户西上社人,1983—1986三场塬五泵站长,1987—1989年九泵站长,1989—2022年六泵站长,退休,享受副科待遇<br>张海瑞,三百户下河人,常州大学法学学士,现在深圳报业集团任职,深圳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宝安区作家协会会员,打铁文艺社发起人,从事宣传文化工作,热爱文字与影像,仿效蒲松龄设“7号小说馆”收集故事,街拍“百人千像”记录生活,《疫情下的面孔》《宝安福娃》等荣获市摄影大赛银奖、铜奖等,《凄惶的母亲》《骑着摩的去看海》《非正常爱情故事》等小说刊发在文学期刊,策划“一杯咖啡换故事”活动,“社区会客厅”访谈、宝安古村落摄影展、基层劳动者风采展等,受到深圳电台生活频率942、新媒体8090采访。<br>武德荣:三百户村西下人,1963年1月出生。本科学历,中学正高级教师。曾在陇西师范,西铝中学等学校工作,担任过教务主任,校长等工作。从教四十年。<br>魏小潭:1982 年 11 月 27 日出生, 中共党员,2006 年 6 月 毕业于河西学院, 2006 年 9 月 在陇南市宕昌县大寨九年制学校参加工作,分别担任了校团委书记、政教主任和教务主任。由于工作关系,于 2015 年 5 月 调到陇南市宕昌县车拉九年制学校工作,担任学校副校长至今。<br>黑进武:三百户西下社人,1991年08月19日出生,毕业于河西学院,和田洛浦县第一中学教师,现就读于新疆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 <br>张鹏程:三百户村下社人,长期从事本地教育工作,荣膺中教高级职称。<br>魏民鹏:三百户村西下社人,1962年9月生,中小学高级教师,先后获得国家级辅导奖1次,省级辅导奖3次;县级优质课二等奖1次。在1998-1999学年度教育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教师,并授予靖远县“园丁奖”称号。<br>张小梅:白银市疾控中心防疫骨干,多次受省市奖励。<br>魏振芳:(女)三百户西下社人,中小学高级教师。<br>闫 韬:五百户上社人,中小学一级教师。<br></p><p class="ql-block">黑生存:三百户村东庄社人,1982年9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2006年7月毕业于河西学院物理学专业;2006年9月分配到靖远县第二中学工作。靖远县骨干教师、县园丁、县优秀班主任。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多名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br></p> 十一、专业知识人才 <p class="ql-block">李振明:三百户下河人,生于1961年10月,2009年中央党校硕士。历任红会一矿科长,矿长。靖远煤业集团安监局局长,安监处处长,生产技术部部长。正处级干部,高级工程师。曾在国内省部级及大学刊物发表论文十四篇。荣获得省地县级各种奖励76项,其中: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次,省总工会学术成果先进个人奖。省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特等奖一次,省煤炭工业优秀科技工作者两次。曾在中央党校研究班期间著专业论文一部。<br>闫万孝:中国注册会计师。历任定西地区行署粮食处财务基建科科长,上海鑫陇集团公司财务总监。在国内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瑞华、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担任高级经理。曾负责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等特大型国企及吉电股份、许继电器、四维图新等上市公司的审计项目。<br>魏俊亮:三百户西庄人,曾任靖远煤业公司王家山矿人力资源部社保办公室主任,经济师。<br>闫积卓:三百户村五百户人,白银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br>张鹏义:三百户村东庄人,中共党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线路技师、中级工程师 ,原兰州铁路局靖远工务段安全主任。<br>王怡倩:女,五百户下社人, 同济大学学士 注册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一级造价工程师。<br>王振锋:五百户下社人,天津大学学士 ,宁夏供电公司工程师。<br>张建顺:三百户东庄人,甘肃路桥建设集团第四公路工程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br>闫仲双:五百户人,生于1972年9月,农学硕士学位。曾在北京市水产局工作;现任北京友谊恒信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br>闫万发:五百户上社人:(1942.5一2016.5)毕业于兰州林业学校,1963年分配到靖远县林业局,工程师。<br>魏国儒:三百户西庄人,1984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10年参加工作,现任高湾镇卫生院副院长。<br>魏其文:三百户下河村人,1976年出生,1999年西安交通大学 数学专业毕业,曾在甘肃广电局,北电网络公司(北京), 浙江广电华夏视联工作,2008 年移居澳大利亚悉尼,从事网络通信工作。<br>刘伟才:三百户西庄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1998年供职于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聘为助理工程师,2000年至2006年期间,参与稀土精矿焙烧20000吨/年生产线研发、设计工作,获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7年晋升为公司冶炼工程师、责任工程师,期间获技术进步奖2项,曾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9项。2013年晋升为高级工程师,撰写管理现代化创新论文3篇,主持及参与编写生产工艺技术管理文件67项。<br>万德芳:女,三百户村上社人,生于1960年4月,中专学历,1984年至1988年在靖远高湾供销社工作,1989年至1994年在平川区供销联社工作,1995年至2011年在平川区工业信息化局工作。退休享受高级工待遇。<br>张维权:三百户村下河社人。出生于1966年4月,1985年9月考入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1989年7月大学毕业分配至甘肃电力工业局靖远电厂工作。工作之余,不断完善专业知识结构,2003年取得兰州大学经济法硕士学位,2009年获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由于专业技术过硬,2003年被中国华能集团聘为高级经济师。工作认真负责,敬业爱岗,创新进取,从普通管理人员一步步干到华能集团企业高管(副处)。有多篇学术论文被国家级刊物登载,2009年被某中央媒体聘为特约记者。<br>闫万发:五百户上社人:(1942.5一2016.5)毕业于兰州林业学校,1963年分配到靖远县林业局,工程师。<br>魏列科:1952年2月6日出生,文化程度是初中,1974年入伍,1974年5月份加入共产党,1984年兵改工,并入铁路十八局,2012年退休,正科级。<br>魏邦书:三百户常河人,1967年生,1984年考入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现供职于工商银行兰州分行,职称为经济师,企业法律顾问。<br>王振琴 :1979~1982年定西卫生学校毕业,主治医师,在靖远煤业集团总医院工作,现已退休。<br>魏丽娜:(女)三百户西下社人,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一级造价工程师。<br>张建政:三百户村西下社人,中国通号集团上海工程局,成都分公司工程师兼项目部总工。<br>魏丽虹:(女)三百户西下社人,毕业于兰理工,二级造价工程师。<br>武向儒:男,三百户村西下社人,1982年3月生,2005年7月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工程师。历任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矿山工程公司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经营部部长、项目部副经理、经理、书记等技术和行政职务。现任八冶建设集团筑炉矿山公司矿山分公司副经理。<br>武向乾:三百户村西下社人,1978年9月生,现居住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现就职于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历任中铁十八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施工队长、技术科长、副经理、经理、书记等技术和行政职务。现任该公司项目管理部副经理,重大项目项目经理、项目书记。<br></p><p class="ql-block">魏国一:三百户村西下社人,1987年6月生,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现就职于国家管网西部管道甘肃输油气分公司,4次获得甘肃省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一等奖,荣获国家管网集团2022年输气工职业技能竞赛团队项目金奖,荣获国家管网集团2022年输气工职业技能竞赛个人项目银牌。<br></p> 十二、抗疫、抗震英雄 <p class="ql-block">张宏忠:五百户下社人,在武汉疫情中荣膺“援武抗疫英雄”称谓。<br>闫保耀:1993年出生,五百户上社人,本科, 2022年7月,在会宁县抗击新冠疫情当中荣获荣誉证书,2022年8月,在白银区新冠疫情抗疫战斗中获得荣誉证书,2022年在靖远县人民医院获得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2023年评为靖远县星级护士称号,2023年白银市卫健委评为先进护士荣誉称号。<br>杨雪:女,五百户上社人,2021年七里河区颁发抗疫英雄荣誉证书,12月在区政府被授予抗疫英雄奖杯及绶带。<br>滕维生:三百户西庄人,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震后抗震救灾中,担任“蒲公英救援队”三支队队长, 在灾后被四川省都江堰市赠予“感恩金卡”。<br></p> 十三、地方名流及乡绅贤达 <p class="ql-block">三百户村地方名人很多。<br>魏连民、张富国:泽被后世。<br>李永千、黑维勇:福荫桑梓。<br>历年来,对三百户村公益事业任劳任怨,不计个人得失,长期坚持不懈地热衷于全村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交通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真正做到了造福桑梓,有目共睹的,需要浓墨重彩的具有代表性的老一辈乡绅村贤有:魏连民、李永千、张富国、黑维勇、魏邦凯、闫万顺、闫万定、张明成、闫万国、闫万主、闫万义、闫万里、张其强、刘俊海、刘俊潮、魏彦华、黑维书、展复来、杨生智、魏邦泰、魏列成、黑祥太、黑庆太、魏列海、朱绪秀、魏振统、闫万礼、魏政兴、王成恩、张兴华等人。<br></p> 十四、民间艺人及能工巧匠 <p class="ql-block">杨生勇:书画业余爱好者,三百户东庄人,擅长牡丹写意。<br>闫万堂:教师,五百户下社人, 白银市民间艺术大师。民间相传(刘家的寿才,李家的房,闫家牡丹画墙上)。<br>张明生:退伍军人,曾在三百户小学任教,书法自学成才,也算民间书法家。<br>闫积林:木工,五百户上社人,擅长寿材加工。<br>闫积磊:木工,五百户下社人,擅长寿材加工。<br>闫积豹:画师,五百户下社人,擅长寿材绘画,名誉黄河两岸。<br>闫积伯:风水大师,五百户上社人,擅长堪舆,师承名师,对风水有较深造诣。<br>李东嶺:木工,乐师,三百户西上人,擅长古建筑设计,扬琴击打。<br>黑建明、黑富:乐师,三百户西下社人,擅长二胡,板胡,笛子。魏振翻:乐师,三百户西下社人,擅长扬琴击打。<br>刘宏才:木工,三百户西上社人,祖籍靖远县城南街,擅长寿材加工及房屋建筑,室内装饰。<br>李东峥:木工,三百户西上社人,擅长砖木建筑。<br>砖 工:张鹏飞、魏民魁、黑福太、魏帮奇、魏邦学、李振龙、闫积宏、魏明孝等人。<br>十五、历史文物<br></p> 十五、历史文物 <p class="ql-block">传说宋氏太太率长子世龙,次子世虎来靖远,三子世凤,四子世蛟留陕西小王庄,铸六对铜佛像为信物,陕西,甘肃各六个。约定上坟时,见佛如见人,认佛不认人。改革开放后在五百户闫氏家佛堂附近,王殿奎取土时发现并上交靖远县博物馆,现存靖远博物馆。<br></p> 十六、民风民俗 <p class="ql-block">三百户村众多的姓氏来源于山陕一带,所以饮食文化传承了山陕饮食文化特色。腌制腊肉,酸菜,盐菜在三百户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中午糁饭,晚上的旗花面,成了一种习惯。<br>在白事上的盘馍大馒头,碗碗烩菜。满月的马蹄子。红事的十三花已成习俗。饺子,包子,灰豆饭,臊子面,长面更是招待亲朋以及日常的饮食。夏天的瓜拌炒面是实实在在的乡愁。<br>三百户村历史上信奉道教文化,所以在每个庄子都有信徒心灵栖息的方神殿。“务庄农,敬方神”是几百年来扎根人们心中的信仰,也是一种传承文化,是人们对历史和先祖的崇拜,也是在那些年代里教化羽民最简单直接的方式。<br>三百户村人好客,民风淳朴,乐于助人,特别是五百户社,以团结齐心,重教崇文而闻名全县。<br>三百户村有着和全国各地汉族一样的丧葬嫁娶习俗,大凡红白喜事都要请阴阳风水大师择个黄道吉日。五百户社因田地远,祖辈们披星戴月下田,所以有“五百户娃娃,认不得达达”(达达本地方言,就是爸爸)的传说。<br></p> 十七、供销合作社的历史 <p class="ql-block">1964年三百户村供销合作社成立,主任王建青。在当时那个年代,是三百户,五百户,头百户,谢河,常河方圆几十里的主要贸易场所,兴盛一时,确实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后来有魏明主,魏俊玉,魏帮慧等人相继负责。改革开放后,撤销供销合作社,集体经济发生性质的变化。<br></p> 十八、村容村貌变化及基础设施建设 <p class="ql-block">三百户的人口是改革开放后才迅速发展起来的,解放前受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以及自然灾害和各种灾难影响,出生成活率非常低。人口增长速度缓慢,解放后随着政治的稳定,医疗条件的改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逐渐增长,改革开放后人口增长达高峰。<br>全村生活水平确切地说应该是在改革开放后,由于三百户村地势平坦,离砂河距离较近,虽说三百户有一百多年的压砂历史,但旧社会时期都是人力背砂,砂地少得可怜。改革开放后全村开始用架子车拉砂,即便是一年拉不了几亩,但当时消费低,钱值钱,这样就大大地提高了全村民众生活水平。经过几年的沉淀,随着贷款政策放开,1983年前后全村开始贷款购买手扶拖拉机和四轮车拉砂,这又进一步推动了全村农业机械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就三百户西上,西下两个社购进四轮车40余辆。自此之后全村陆续开始建造砖瓦房。一年比一年多。后来加上国家一系列政策措施,至今全村已一律换成了砖瓦房。<br>1996年三百户到高湾乡乡村公路(原高共公路)开通。此路开通,极大地改善了本村及周边村庄的交通条件,使本村丰富的农产品能走得出去,形形色色的商贩走得进来,极大地活跃了本村的经济发展。历经数十年,高共公路已扩建为209省道。2013年争取硬化道路19公里,开通了三百户至五百户、至常河水泥路。2019年开始通畅工程、村村通硬化路。2018年新村委会建成,娱乐广场竣工。而且在欧阳斌、苏其斌、仲会斌、李全才等驻村干部组织下,带领全村居民义务植树,种花种草,使全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委会也成立了图书室,风吹下雨,农闲季节,村民可以学到很多的农业科技知识。庄子也少了赌博,喝酒等不良习俗。<br>1999年至2005年,三百户村开始大面积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在原三百户村闫积银书记的号召和带动下,三百户村村民历时六年植树造林数千亩,并落实了改厕及沼气池建设项目,大大地改善了全村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br>2022年在包村干部李彦伦争取下,三百户中源,三百户二队南沟,东沟壕,五百户西沟,总计沙化路5.3公里。五百户走红沟,赵北湾硬化路,1.15公里。五百户后山河,三百户庙背后硬化路1.9公里。赵北湾养殖建设羊场,占地10亩,羊圈五排。<br>在包村干部欧阳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仲会斌,苏其斌,书记李全才等村干部的带领下,兴修广场占地15亩;修缮戏楼(乡村大舞台)一座并配套新建化妆室240平方米等等,整修田间道路80公里。<br></p> 十九、水利电力建设 <p class="ql-block">1974年7月,在魏连明、黑维勇、张明成努力下,省水文二队来三百户、五百户勘测。<br>1975年,在三百户下社,和五百户下社各打机井一眼,虽然说当时用柴油发动机抽水,但也确实解决了两个庄子人畜饮水问题。<br>1975年,三百户村全村照明电开通。<br>1978年,在张富国争取下五百户下社机井一眼。<br>1983年,在闫万定,闫积海争取下五上社赵北湾打成深井一眼。<br>1985年,在闫万礼,闫积海争取下上社赵北湾打井一眼。<br>1989年,在闫万主,闫积海,闫积世,王恩清、闫积鹏争取下五上社赵北湾北打井一眼。<br>2009年5月27日,在魏邦友,闫积海 ,闫万主争取下赵北湾打深井一眼;1997年西上社在滕维璠,李德义,闫积银争取下打机井一眼。<br>2001年,在魏邦友争取下常河社打机井一眼。<br>2008年,五下社在马兴,马顺争取下打机井一眼。<br>2011年,在西下社闫积银,魏邦友,争取下打机井一眼。<br>2012年,在魏邦友,争取下常河社打机井一眼。<br>2010年,在魏邦友,闫积海争取下赵北湾打深井一眼。<br>2012年,在魏邦友,闫积海争取下赵北湾打井一眼。<br>2013年,魏邦友通过多方协调、争取资金硬化道路19公里,三百户至五百户至常河水泥路开通。<br>2018年,下河社机一眼,2015年第一次自来水入户,2019年第二次自来水户建设集中供水房。自来水入户110户,其余户均为集中供水,安全饮水目前已委托第三方管理。<br>(按时间顺序)<br></p> 二十、现任村干部及党员 <p class="ql-block">包村领导:欧阳斌<br>驻村第一书记:仲会斌<br>驻村队员:顾振东、李英博<br>村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李全才<br>村党支部副书记:黑妹真(女)<br>村副主任:王世杰<br>村文书:唐贵燕(女)<br>监委会主任:魏民科<br>妇联主席:唐贵燕(女)<br>妇联副主席:赵海林,刘国晶<br>支委委员:李全才、黑妹真(女)、魏民科、李生旺,魏民寿<br>村委委员:李全才、王世杰、唐贵燕(女)、王爱东、贾环环<br>东庄社社长:魏文财<br>西上社社长:王进文<br>西下社社长:黑常<br>五上社社长:闫鑫<br>五下社社长:张振军<br>下河社社长:展自虎<br>常河社社长:魏列满<br>现有党员60人:李生旺 李德海 魏晋虎 张明成 魏尚芮(女) 闫万国 马永德 张文忠 魏地福 魏晋丽(女) 杨亮 张富国 闫万亮 王爱东 魏邦勇 魏晋娜(女) 魏世倩(女) 李建调(女) 魏邦友 闫志怀 赵玉红(女) 魏晋莉(女) 李世连 蔺红丽(女) 张奋军 魏堂红(女) 滕维生 王振茂 李珍(女) 黑钰媛(女) 胡美玲(女)李振伟 张维臣 魏民寿 黑妹真(女) 魏俊亮 李英博 唐贵燕(女) 王华勤 仲会斌 武德文 朱珊秀 闫保福 闫保辉 王进军 魏邦东 李全才 张鹏仁 魏民科 李彦勤 李霞(女) 闫积海 李德义 顾振东 武志敬 魏列清 魏民清 闫仲武 魏民峰 王华明。<br></p> 二十一、历届村干部 <p class="ql-block">历届党支部书记:魏连明、张富国、魏民清、闫积银、宋彦正、魏邦友、魏万才,陈晖、闫仲武、李全才、魏民寿。(按任职时间排序)<br>历届党支部副书记:闫保福、李霞(女)、滕维璠、魏民峰、魏邦友(按任职时间排序)。<br>历届村委会主任:黑庆太、闫积银、李德义、魏邦友、闫仲武、李生旺(按任职时间排序)。<br>历届村文书:魏崇悌、黑庆太、张鹏举、张鹏仁、刘俊潮、魏邦东(常河)、黑笙轩、滕维璠、魏邦友、黑双才、魏小钛、王爱东、魏堂宝。<br></p> 二十二、商海精英 <p class="ql-block">三百户村经营生意的老板很多,但民营企业家不多,仅有的几位企业家,他们永远担负着社会,家庭的责任和历史赋予他们的特殊使命而踽踽独行着。他们在社会及家乡精神文明建设上,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疫情期间,为家乡作出积极贡献。<br>代表人物有:<br>杨生成:三百户东庄人,原靖远砖厂厂长。<br>闫仲全:1974年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现任北京长远视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作为企业创始人,从事了20余年IT专业技术与企业管理工作,参与了多家企业筹建的全过程。<br>闫仲全于1999年7月与合伙人共同创建了北京陇舟恒信软件研究所,从事计算机系统领域专业设计软件和项目管理系统的开发,开始创业历程。2005年进行二次创业,创立北京长远视通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视频软件和知识管理智能学习平台软件系统研发。研发出六大系列10多个类别的软件产品,承担了知识管理培训系统三项信息化行业标准建设和三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及北京市信息化软课题项目的研究。<br>王华俭:三百户村五下社人,中共党员,会计师职称。曾任白银市物资局财务科科长、总经理助理。商界精英,创办并经营都兰浩诚会计服务有限公司,为当地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和税收管理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曾连续两年被青海省税务局评为诚信纳税人。<br>闫万盛:五百户上社人,1958年生,靖远永盛砖厂董事长兼总经理。<br>李毓柏:(1936年5月—2008年3月)三百户村下河社人。育有五女二子。靖远第一批致富带头人,荣膺靖远县委县政府“带领群众治穷致富”先进个人奖。创办有靖远县首家民营加油企业靖远法泉加油站,被靖远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乡镇企业”称号。热衷于家乡的教育事业,生前向高湾乡中小学捐资助学,获乡政府“造福桑梓”称号! 受其影响,其子女同样心系家乡,热衷于家乡公益事业,长子李振明靖远煤业集团身居要职,次子李振吉(1972年3月生)一九九九年创办白银鑫泉石化润滑油公司,全国知名统一润滑油商标白银总代理。为家乡的交通便利筹资雇用车辆从荨麻湾到下河社庄子,在现有道路硬化前,将小道推宽修整并铺砂便道1.2公里。22年疫情严重期间为靖远县乌兰镇抗疫人员捐赠了大量物资。<br></p> 二十三、支柱产业 <p class="ql-block">三百户村以种植西瓜、籽瓜、玉米为支柱产业,瓜类占农民收入的70%以上;养殖业74户,产值达每年约700多万元;正常运营合作社1家,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此外已着手准备开发村办企业,以烧制"砂锅"为副业,创建人刘正清(外号刘砂锅),男,1914年生,祖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银水村人,1964年从屈吴山小松沟至三百户东庄落户,生有七子。三子刘永义,是第二代传人。刘正清因烧制砂锅出名,故人送外号"刘砂锅"。砂锅具有保温性能,一般情况下,砂锅关火十分钟左右依然保持着高温度的余温和微微沸腾。因砂锅散热较慢,既可以使锅内的食物和汤汁更好地融合,还可以使其有较长的保温效果,食物不易变凉。砂锅是一种炊具。传统砂锅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粘土等原料配合成的陶瓷制品,经过高温烧制而成,具有通气性、吸附性,传热均匀,散热慢等特点。依靠砂锅的菜谱有砂锅鸡、砂锅豆腐、砂锅鱼头等。砂锅低碳环保,富含微量元素。是现代生活中养生及发展健康饮食的必备器物,在健康中国的发展中会占必然地位。</p> 二十四、创业就业 <p class="ql-block">三百户村近年来,人才辈出,除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公务员身份而外,还有985,211及大专以上学历的学子约400多名,遍布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各行各业。他们在央企,国企,民企,铁路系统,医疗系统,教育系统,三支一扶岗位,社区,村委会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付出着,也有的在创业路上跌打滚爬着,还有400多人在外务工。总之他们都是家乡优秀的人才,相信他们很多人一定会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知名人士,三百户村也会因为他们更加骄傲!</p> 二十五、易地搬迁 <p class="ql-block">搬迁户就业创业帮扶政策措施落实:“十三五”期间全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搬迁42户188人,其中:安置建档立卡户42户188人(金三角大型安置区11户49人,插花安置点安置31户139人)。</p> 二十六、安全住房 <p class="ql-block">全村通过危旧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和购买商品房等方式,实现了农户安全住房全覆盖,且均有相关部门出具的房屋安全鉴定报告和达标书。</p> 二十七、基本医疗 <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前三百户村卫生室属集体财产,当时有医生闫积民,展复华,武连敏,王殿福四人。 改革开放后卫生室性质发生改变。闫积民,王殿福回五百户行医,武连敏,展复华继续在三百户行医。<br>1991年自"高湾乡三百户村闫志怀诊所"开业后,方圆数十里的医疗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用小儿头皮针开通静脉用药通道的治疗,对在三次麻疹大流行期间的麻疹合併肺炎治疗上,大大地降低了婴幼儿死亡率,在当时困难时期,不但为老百姓节约了财力物力,更重要的是挽救了无数的宝贵生命,"高湾乡三百户闫志怀诊所"在三百户营业二十年,接生四百余人次,足迹遍布高湾乡各个村庄,和平川会宁部分村庄,但从未收过一分出诊费和接生费。后来国家倡导医疗改革,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对卫生室又一次重组,特别是在包村干部仲会斌争取下,白银监狱出资新建了三百户村卫生室,使三百户村卫生室面貌焕然一新。村卫生室由王华明、闫万锋、展自宏、张正雪四人轮流值班。<br>2023年,全村2614人缴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86.79%,资助1120人,其中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全额资助350元,一类、二类低保户资助250元/人,三、类低保户资助190元/人,脱贫不稳定户资助150元,建档立卡户资助100元/人。<br></p> 二十八、文化教育 <p class="ql-block">三百户小学创办于清光绪廿八年(1902年)当时校址选在圣帝殿,起初只有五名学生。至今已有121年历史。<br>1943年三百户村学校改为大芦乡第一三百户国民学校。1959年由圣帝殿搬迁新址,教师2人,贾承祥,魏崇悌,学生31人。<br>1971年成立戴帽中学。1981撤销中学。<br>三五百户一直重视教育事业,在恢复高考前大学生有闫万清(原白银市科协主席),也是三百户村解放后第一个大学生(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中专生闫万发。“文革”期间推荐大学生有苏宰朝(原兰州铁路局常务原副局长)、闫积双(原定西地区烟酒专卖局原局长)改革开放后学子如雨后春笋,如今大专以上文凭学子312名,硕士以上学历36名。<br>三百户村小学在高峰期在校学生近400余人。九五年普及九年义务其间,社会人士集资修建教室两栋(已拆),二○○年至二○○四年教育局陆续修建教室三栋,二○一五年修建幼儿园教室一栋并修复围墙三百多米,大门一座,铺垫校园,投入资金七十五万元。五百户现存教室也是教育局修建,二○一五年至二○一七年修建幼儿园及教师周转房,并铺垫了校园,大门投入资金一百多万元。<br>五百户小学位于靖远县高湾镇三百户村五上社,是一所全日制完全小学,始建于1950年。学校占地面积4198平方米,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现有教室8栋,宿舍14间,绿化面积约300平方米,教师、学生食堂、厕所达标,教学班6个、附设幼儿园一所,学生50余人,专任教师13人,其中本科学历10人,大专学历3人,教师学历全部达标。<br>近年来,学校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04年拆除两栋土木结构的教室,建成砖混结构教室两栋。2014年拆除危旧围墙,建成砖混围墙和护坡。2016年建成,附设幼儿园教室两栋,占地240平方米。2018年建成了教师周转房12间,占地200平方米。基本实现了校园绿化、美化、净化及路面硬化。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办“农村孩子的乐园,教师成长的沃土”这一理念,本着“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教人民满意的学生”的教育宗旨,立足农村现实,因材施教,教研兴校,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以“阳光、自信、快乐、成功”为校训,以“和谐、务实、立志、进取”为校风,以“严谨、善导、勤业、奉献”为教风,以“崇德、乐学、善思、合作”为学风。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平安校园、快乐校园”。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实行严格的管理,亲情化的服务。<br>回眸历史,筚路蓝缕,教学相长,莘莘学子在这教育的摇篮中茁壮成长。展望未来,众志成城,同创教育千秋伟业。我们相信,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心,五百户小学一定会飞速驶入教育快车道,续写教书育人的新篇章。<br>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幼儿园阶段全部免除保教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两免一补”和农村学校营养改善计划项目政策、寄宿生和非寄宿生补助首先确保建档立卡户家庭学生,贫困家庭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做到了应贷尽贷,各项教育帮扶政策宣传及时到位并且也落实到位。建档立卡户适龄残疾儿童1人(武广灏),就读于特教学校,无一人因贫因病辍学。<br>三百户村学校往届校长<br>朱先生1902—1914<br>魏思荣1915—1921<br>魏宝满1922—1930<br>张明富1931—1936<br>李 涛1944—1950<br>张年远1961—1968<br>魏列凯1968—1969<br>闫万升1971—1972<br>秦爱国1972—1976<br>马维骅1977—1983<br>闫万升1984—1994<br>赵得功1995—1999<br>张自信2000—2002<br>张鹏程2002—2004<br>张克功2004—2011<br>赵维斌2011--2022<br>连振娣(女)2022——现在<br>五百户历任校长:王文玉、闫万升、闫万栋、闫万堂、李东杰,王恩玉、魏振森、魏邦东(西庄)、闫万果,闫保旺。<br>在三五百户学校任过教的老师:魏思荣、贾承祥、魏振永、魏崇悌、王恩玉、闫万栋、魏振森、闫万清、韩俊宪、李光辉、王天培、王恩全、闫万果、张鹏程、魏俊堂、闫万升、张贵忠、黑庆太、魏列恺、滕维莲(女)、闫万堂、魏明鹏、闫韬、王世星、闫保旺、王彩红、连振娣(女)、魏邦栋、任旺乾、魏满麒、魏邦茂、李亚男(女)、李德江、魏烈海、魏邦友、黑生荣、李长嫔(女)、黑双才、魏帮裕、黑生江、闫文龙、罗海映、陈新祥、马兆江、秦爱碧、赵兴荣、录国智、张建安、黑维莲(女)、贾汝林、赵治英(女)等人(按提供资料顺序排列)。<br></p> 二十九、村集体经济 <p class="ql-block">取财政补贴、对口帮扶、社会捐赠等模式,通过资源、资产、资金、技术入股及新型经营主体联合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资金累计扶持到位共67万元,现有村集体经营性资产总额103.45万元,2021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高达27.47万元。</p> 三十、乡村振兴助发展 <p class="ql-block">在历任包村领导、村“两委”班子、驻村工作队的坚持下,经专家考察论证,全面细致掌握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认真开展扶贫工作,确保脱贫工作有实招、见成效。一是按照中央,省,市,县的要求,大力宣传十九大精神和精准扶贫以及各项惠农富民政策,使其家喻户晓,共计发放十九大报告宣传资料3879份,精准扶贫以及各项惠农富民政策资料78份。二是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编制了《三百户村户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强化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0万元硬化道路12.4公里:投资75万元衬砌渠道6500米:协调白银监狱予以25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硬化道路护坡和村委会房屋建设:协调住建部门投资27.5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6户投资178万元在该村完成26户易地搬迁任务:投资97.7万元新建了村委会、文化广场、农民讲习所和老年活动中心:通过多方协调,修通了五下至红沟多年未开通的公路,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头痛”问题。三是落实“五个走遍”,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进一步核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更新完善各类软件资料,紧扣“七个一批”,制定了“一户一策”,做到“精、准、实”,逐步脱贫,全村群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全力致富脱贫,2019年底通过省市县各级验收,顺利实现整村脱贫摘帽,经脱贫和人口自然增减变动,累计脱贫232户1097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76%,剩余贫困户10户23人全部为政策兜底户。四是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培育致富产业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协调帮扶单位白银监狱注入党群创业互助协会资金5万元,诱导和吸引优秀人才、青壮劳动力积极投身本村及自家建设,实现人人安居乐业。五是监督落实政府给贫困户每户5万元三年贴息专项贷款用于产业发展上,协调技术部门按需培训取得一技之长,实现变“输血”为“造血”,激发内生动力致富脱贫,在严格落实政府产业补助的同时,协调白银监狱帮扶干部在多次入户走访进行政策宣讲、精神扶贫的基础上为各自的帮扶户“助春耕”办实事、送化肥促增收。</p> 三十一、包村领导及驻村干部 <p class="ql-block">苏其斌:甘肃靖远大芦人,1986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管理学学士,2011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刘川镇党委副书记、镇长,2019年5月—2020年9月担任高湾镇人民政府武装部部长三百户村包村领导。<br>仲会斌:甘肃临洮人,1969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1991年8月参加工作,甘肃省白银监狱三级高级警长,2017年8月由甘肃省白银监狱选派到所帮扶的靖远县深度贫困村高湾镇的三百户村、二百户村开展帮扶工作。<br>其两人在县、镇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三百户村至今已发展为拥有67万多元的村集体经济,并协调帮扶单位白银监狱为2017—2020年全村考上二本以上的学生资助现金各1000元,鼓励每家孩子都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带领村社干部和工作队队员始终紧紧抓住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主线,以镇、村、工作队三个工作要素组成精准扶贫小组对三百户村进行多次入户走访、上山爬洼深入调研,聘请专家考察,多方协调筹措资金强化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90万元硬化道路12.4公里;投资75万元衬砌渠道6500米;协调白银监狱予以28万元帮扶资金用于硬化道路护坡、五百户广场和村委会房屋建设;协调住建部门投资27.5万元完成危房改造16户,投资178万元在该村完成26户易地搬迁任务;投资97.7万元新建了村委会、文化广场、农民讲习所和老年活动中心;通过多方协调,修通了五下至红沟多年未开通的公路,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的“头痛”问题。监督落实政府给贫困户每户5万元三年贴息专项贷款,建成占地12亩的大型瓜果市场一座,成功完成冷棚硒沙瓜,旱地硒沙地滴灌无公害蔬菜和新建日光温室大棚6座为群众生产转型指引方向,规划72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即将实施。积极协调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8件,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安定和邻里和谐。<br></p> 高湾镇三百户村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第一届(2023年5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顾 问:欧阳斌 三百户村包村干部</p><p class="ql-block">主 任:李全才 三百户村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副主任:杨文涛 三百户村包村专干</p><p class="ql-block"> 仲会斌 三百户村党支部第一书记</p><p class="ql-block"> 赵维斌 三百户村中心小学校长</p><p class="ql-block">编 委:唐贵燕、黑 常、王世杰、黑妹真、张鹏程、魏振生、闫保旺、张振军、魏民鹏、张海刚</p><p class="ql-block">主 编:闫志怀 </p><p class="ql-block">责任编辑:甘永平</p> 《三百户村志》后记 <p class="ql-block">现在和过去终究将成为历史,文字只不过是一种记录形式,毕竟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故事才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但要将人物或者故事变成历史的记忆。还得用一方水土的文化底蕴去沉淀和提纯。<br>若干年后也许会有人因为这部史记而感到自豪,因为他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变成了历史,同时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政治背景,文化底蕴,风土人情,精神面貌。<br>沧海桑田,所有的一切都会注定淹没在时光流逝的长河中,但我自信历史会驻足这里的瞬间,故作此志,以资后世览阅。<br>由于很多历史原因,和涉及人员及家属没法提供相关资料,现存相关资料又无法考证,又因时间紧张,漏记的人和事很多,好多的人和事也未能一一详细记,实为遗憾,古人云:"天道忌满",那就留点缺陷让后世揣测吧!尽管如此,但还是非常感谢所有关心和提供资料的朋友,也特别感谢甘永平老师,闫志雄、黑双真、魏邦友、魏振国几位先生的反复校对和修改。漏记的历代名人和故事就留给后人们无限遐想吧!<br> 让这一部史记,-份乡土情,载着数百年来历史的记忆,载着游子的乡愁,载着浓浓的亲情友情驻足于历史的长河中吧!<br>此次编纂《村志》是按县政府要求,受乡,村领导的委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本人深感责任重大,意义深远,故不敢疏忽。编志本着"公开、公正、公平"以传说为线索,以事实为依据,以《谱志》《县志》和历史资料为基础并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编写时查阅核对了大量历史资料,走访了100多人次,广泛征求了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故此次编志比较翔实。历时一周定稿,由于成志仓促,时间紧迫,资料提供不全,而且年代跨度大,志中难免有不足和错误之处,或者有漏记的人或事,希望大家批评指正!在此,非常感谢所有提供资料及参与纠错的社会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br>本次编辑特邀请了历史文化学者,民建甘肃省委文化委员会副主任令平先生作序,也表示非常感谢!<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主编:闫志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