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一年之计在于春”,四月,正是梦起航的时节,在这孕育希望与美好的日子里,我们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教学研讨活动,进一步落实教育部的“双减”政策,学习和实践“新课程”理念,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五年级语文组的全体教师,积极响应学校号召,认真进行研讨和交流,为本次研讨活动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石燕利老师执教的是第10课——《青山处处埋忠骨》。石老师对整节课的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给人一气呵成的美感。课堂上呈现的教路、学路清晰,注重学生“深度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整堂课指向目标设计了两个学习活动,即引导学生学习“丧子之痛”、“艰难抉择”两个版块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同时,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新的高潮,深切体会到了毛主席凡人的情怀和伟人的胸怀,很好地对学生进行了文学素养的培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刘昱主任执教的是15课《自相矛盾》,这是一篇小古文,刘老师站在新课标的角度,设计并展示了一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课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课堂结构新颖,层次鲜明;教师从容大度,亲切随和,语言生动;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踊跃交流;学习氛围热烈又浓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刘老师紧紧围绕课堂情境,设置多个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后表达,在表达中合作,在合作中产生创意的火花。整堂课学生积极思考,乐于探究,创意的思维火花四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刘老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风格。刘老师乐于探究“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活动的设计,通过阅读与表达、动脑与合作,引导学生在感知、体验、阅读、交流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龚玲玲老师执教的是第21课《杨氏之子》。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南北朝时期一个梁国的小男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应对客人的问题的故事。这节课的优点与亮点都很多,非常值得我们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第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不仅非常完整,而且极其精巧。 第二,突出并突破了重难点。第三,龚老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综合素质很高。所以语言表述能力好,课堂讲解层次也清晰明了。 第四,龚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及启发拓展也很注重,润物细无声中把学习小古文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如,让学生自己理解古文意思,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自己交流的过程中,龚老师又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的学法指导极其自然,可以说是收放自如。第五,德育内容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教会了学生与长辈说话要懂得委婉的表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总之,龚玲玲老师的课真正做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真正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杨盛洁老师教授的是第16课《田忌赛马》。杨老师教态十分自然,语言格外亲切,教学思路十分清晰,紧紧围绕课本,抓重点突难点,由此看出教师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整堂课的亮点之一是教师进行文本分析时,有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主要有提问和写句子两种形式,不仅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学生在讲故事时以赛事播报的形式进行演讲,既联系了生活实际,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掀起了课堂的高潮。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学生朗读整齐,声音洪亮,不拖拉,回答问题不怯场,可看出杨老师平时对学生训练有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曾文鑫老师执教的是第19课——《牧场之国》。教师对教材钻研深入,挖得深,挖得细,问题预设紧扣文章的重难点,且进行适当的拓展。整堂课教学设计十分清晰,课件制作精美,教师语言干净利落,且富有激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多种方式品读重点句子,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表述完整。整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井然有序地展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罗文成老师教授的是第11课《军神》。整堂课教师思路清晰,环节紧凑,设计比较合理.教师的教态淡定自若,亲和力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进行小组讨论,有助于学生轻松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之后插入了刘伯承的相关资料袋,让学生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能体会刘伯承为什么坚持不使用麻醉剂。又结合了学生的生活经历,开口谈自己受伤的感受,进一步体会刘伯承承受的意志的坚定。只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如果能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那感情效果以及学生的体会就会更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2, 126, 251);"> 李三多老师执教的是《两茎灯草》一课。课文讲的是临死的严监生因为灯盏里点着“两茎灯草”,恐费了油,硬是撑着不肯咽气。把一个极其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李三多老师从两点上把握课文内容:一是“找出严监生病重的句子”,通过读和体会,感受严监生的奄奄一息。二是抓住严监生的动作——“伸着两个指头”,猜一猜意思。 李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完成表格。然后指导学生抓住严监生的动作和神态,体会严监生的心理,自然地体会了严监生“吝啬鬼”的特点。 课堂结构十分清晰、严谨,重点突出。适时的资料补充:“严监生家境富裕”进一步地让学生体会到了严监生的吝啬的特点。最后,李老师生动地给学生推荐《儒林外史》,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好地将学生由课内阅读延伸至课外阅读。李三多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教师语言亲切富有激情。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李艺妞老师执教的是第22课——《手指》。整堂课教师的教态自然,落落大方,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巧妙,问题的设计由浅入深,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堂开始的手指律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品析课文语言的幽默风趣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抓(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来感悟,继而让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来拉近与文本间的距离,板书的设计图文结合,新颖独特,课后小练笔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习作当中,真正落实了学生由学到用的过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易旭林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跳水》。本文所列角色众多,关系也比较复杂,为使学生正确理解各角色之间的关系,易旭林老师先让学生按照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找出文中的人物,找出了文本的主线。在教学中善于引发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内在乐趣,达到乐学、乐问。易旭林老师设计的“如果你在现场,你会用什么办法?”这个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再对比船长的办法,引导学生梳理船长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强烈的出自内心深处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陶迪节老师执教的是第14课——《刷子李》。教师语言亲切自然,课件制作精美。课堂上,教师紧紧围绕一个“奇”字进行研学,引导学生思考:刷子李“奇”在何处?让学生深入文本,潜心涵咏。陶老师十分注重学生朗读的指导与练习,组织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在丰富的朗读形式中学生边读边想象情景,体会刷子李“效果奇,规矩奇,动作奇”的特点。课中教师还不忘适时点拨学生学习课文中的正面、侧面描写方法,引导学生学以致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董梦娜老师教授的是第18课《威尼斯的小艇》。董老师课前准备充分:色彩鲜明且直击重点的卡纸板书,裁剪精致又突出特点的威尼斯小船,均引人注目。董老师教学安排容量适当,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从小船的外形特点到船夫的技艺高超,由浅入深,思路清晰,注重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董老师个人富有激情,表情生动,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让学生与听课老师们有身临其境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2px;"> 教研是一场诗意的修行,知之愈明,行之愈笃。这个春天,我们正积蓄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努力做好语文教学的点灯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