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暮春时节,蝶舞莺啼,柳絮纷飞草色刚染遍田野,枝头也才结出青芯,可随着几场春雨的来临,残虹落了一地,不知不觉之间时节竟已到了立夏。</p> <p class="ql-block"> 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到了立夏,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如果说春天像是枝间新绿一重重,那么现在外面早已是绿茵冉冉遍天涯的景象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之立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立夏的由来</span></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时令)的特定节令,它最初是以北斗斗柄指向确定。当北斗斗柄指向东南,为立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立夏由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确立而来,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立夏到来,炎暑将临,雷雨增多,立夏是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走进立夏</span></p> <p class="ql-block">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p> <p class="ql-block"> 立夏是夏季开始的日子,在每年的五月五日或六日,太阳达到黄经45°,即立夏也。2023年的立夏在5月6日02:18,农历三月十七日开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立夏时节,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是真正的“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的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若按现代气候学(候平均气温)的划分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p> <p class="ql-block"> 古人把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p> <p class="ql-block"> 蚯蚓翻动着泥土,望着野菜的蔓藤悠悠地窜向天空。</p> <p class="ql-block"> 接着,王瓜的蔓藤也开始快速的攀爬生长了。</p> <p class="ql-block"> 伴着骤升的气温和增多的雷雨,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北方的农人们便又开始了辛勤的耕耘,南方也趁着雨季匆匆下秧、锄草、收油菜籽、除弊虫害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立夏习俗</span></p> <p class="ql-block"> 作为夏天的开始,立夏自古就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这一天,从朝廷到民间都有许多迎夏活动。</p><p class="ql-block">迎夏仪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直立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p> <p class="ql-block"> 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夏仪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礼服,配朱色玉佩,连马匹、车旗都要朱红色的,以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宫廷里“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贮藏的,由皇帝赐给百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立夏尝新</span></p> <p class="ql-block"> 在后世,立夏还有尝新等节日活动。如苏州有“立夏见三新”之谚,三新为樱桃、青梅、麦子,用以祭祖。</p> <p class="ql-block"> 消梅松脆樱桃树,新麦甘香蚕豆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间很早就有立夏见三新的说法,所谓三鲜三样时鲜菜蔬,各地因出产喜好的差异而不同</p> <p class="ql-block"> 还有的地区则是竹笋、樱桃和蚕豆。</p> <p class="ql-block"> 当然,人们在立夏吃的食物远远不止三种,在常熟尝新的食物就有九荤十三素之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立夏养生</span></p> <p class="ql-block"> 立夏之后,便是炎炎夏日。从养生的角度看,立夏后,人体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在养心。中医认为,五脏之中的心对应夏,“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令于心,故为君主”。“心主神,为神明之用”。当夏日气温升高后,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心理,极易烦躁不安,心火过旺,好发脾气。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情绪和躯体可通过神经与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所以,此时不仅仅是情绪波动起伏,肌体的免疫功能也较为低下,起居、饮食稍有不妥,就会发生各种疾病,从而影响健康。特别是老年人,由发火生气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在“立夏”之季要做好精神养生,做到神情安静、笑口常开、自我调节、制怒平和。绘画、书法、听音乐、下棋、种花、钓鱼等都可以调节精神,保持心情舒畅。</p> <p class="ql-block"> 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确实应该进补。不过,天气一热,人们的食欲常会有所减退。此时,我们应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大鱼大肉、油腻辛辣的食物则要少吃。</p> <p class="ql-block"> 初夏天气比较干燥,水份的补充与保持也十分重要。此时,人体每天的进水量应达到2000~2400毫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古诗中的节气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万物生长的节气里,让我们适应节气的变化,共同迎接一个生机盎然、色彩斑斓的夏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