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新文化街

白石山夫

<p class="ql-block">  2023年五一假期,京城风和日丽,适宜出行。一早我和老伴就出了门,朝着目的地---西城新文化街出发,去寻找她原单位的旧址,顺便故地重游。</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复兴门内大街向南</span>进<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笔管胡同</i><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直奔新</span>文化街。一进胡同就能看到这面斑驳的院墙,它是晚清<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醇亲王南府(光绪皇帝出生地)</i>的北墙,该王府是在<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明代鲍家大院</i>基础上改建的,距今已有几百年历史啦。</p> <p class="ql-block">  <i style=""><font color="#b06fbb">新文化街</font></i><font color="#333333">也有许多故事。它</font>原来叫<font color="#b06fbb"><i>石驸马大街</i></font>(因<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明宣宗</i>驸马<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石都尉</i>的宅第在这里而得此名),1965年又因"破四旧"和曾有新文化运动先驱者在此街居住和活动过等多重因素,改名为新文化街至今。</p> 站在新文化街西端向南看,映入眼帘的是<font color="#b06fbb"><i>鲍家街43号</i></font>,这里是赫赫有名的“<font color="#b06fbb"><i>中央音乐学院</i></font>”,该院传承了“延安鲁艺音乐系”的红色血脉,名家济济、人才辈出。 <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鲍家街</i><font color="#333333">为</font>南北走向,它与东西走向的<font color="#b06fbb"><i>新文化街</i></font>,在新文化街最西端(笔管胡同北口)形成<i style=""><font color="#b06fbb">丁字路口</font><font color="#333333">,</font></i>中央音乐学院就在这丁字路口向南几十步,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其西校区占用<font color="#b06fbb"><i>原醇亲王南府</i></font>部分建筑,历史悠久、古色古香。下图为西校区之东门。 该院东校区在新文化街西段的南侧,大部分建筑是近二、三十年来,通过拆迁新文化街原住户而新建的。东校区规划合理,现代时尚。其东校区开西门于鲍家街上。 紧邻中央音乐学院西校区的金融街少年宫等机构所用院落同属<i><font color="#b06fbb">醇亲王南府</font></i>的范围。节日期间大门紧闭,未得探访,稍有遗憾。 <p class="ql-block">  老伴原工作单位亦是一座老的<i style=""><font color="#b06fbb">四合院</font></i><i><font color="#b06fbb">落</font></i>,其位置在新文化街西段的北侧,二、三十年前就被拆迁啦。 现在,旧址上已建起了高大上的北京金融街之“长安兴融中心”了。</p> 眼前,记忆中的老街原貌虽然难寻,但老街新容还是有久违之感觉。我们饶有兴致的继续执行既定目标----在这条老街上漫步。 位于新文化街东段的“<i style=""><font color="#b06fbb">镶红旗满洲都统衙门</font></i>”,所幸还健在,此衙门是<i style=""><font color="#b06fbb">清雍正</font></i>时期为统管八旗事务而专门设立的。只是如今已变成“大杂院”了,实在有点可惜呀。 我们继续往东走,来到清早期<font color="#b06fbb">“<i>八大铁帽子王</i>”</font>之一的<font color="#b06fbb">“<i style="">克勤郡王府</i>”</font>门前,该王府建筑群整体保护不错,好像近期还修缮过,外观整洁漂亮。现为“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所用。 <p class="ql-block">  在新文化街与闹市口大街相交路口处,往东行几十步,然后再北行,就可到达文华胡同24号<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北京李大钊故居</i>。李大钊是中国革命之先驱,他的伟迹早已耳熟能详,更有电视大剧<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觉醒年代》</i><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讲述早期觉醒者们的革命壮举和艰辛历程</span>,在此无需赘述。</p> <p class="ql-block">  在李大钊故居还举办有“北大红楼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活动”展览,有实物、图片陈列,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李大钊故居,再回到新文化街继续东行,就可到达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址。这里也是“北大红楼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活动旧址”之一。 </p> <p class="ql-block">  坐落在新文化街东头的<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span>1919年改为此名<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span>,其前身是始建于1909年的<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京师女子师范学堂</i>,该校建筑属晚清时期的西洋风格。李大钊和鲁迅先生都曾先后在此校任过教,并从事过早期革命活动。我们在中学语文课本上学过的、鲁迅先生著名的<i style="color: rgb(176, 111, 187);">《纪念刘和珍君》</i><font color="#333333">课</font>文和相关事件就发生在此校。</p> <p class="ql-block">  在校园内,目前还安放有鲁迅先生的半身塑像,庄严肃穆,让后人时刻敬仰。此地现都归入“北京市鲁迅中学"了。</p> 我们即将结束此次漫游时,在新文化街西端胡同口巧遇热情、开朗、健谈的老街坊牛姓大姐,简短交谈后,老伴与这位大姐合影留念。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尾声</b>:在新文化街最西端向北到复兴门内大街的高楼大厦之间,目前尚存一片平房区,居住着一百多户不肯搬迁的老市民 。据其中的一位大姐介绍,这些留下来的住户都是些不缺房、不缺钱的主儿,他(她)们之所以还执拗的钉在原地,不为别的,只为坚守住对故土的那份眷恋。</p> <p class="ql-block">  日渐西下,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和疲惫的身驱原路返回。至此,本次访故里、游老街行动就划上圆满的句号啦(以上内容,如有与历史事件相悖之处,恳请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