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祭祖大槐树,访古问今轵关陉

清韵

<p class="ql-block"><b>  寻踪觅迹,了解中华五千年文明;访祖问贤,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聚天下华人心,凝海外游子魂,固吾疆域,铸吾国威!</b></p> <p class="ql-block">  五月一日早七点四车十五人自新出发,途径螺旋随道至山西洪洞大槐树景区。</p> <p class="ql-block">  韩口隧道位于新乡太行山腹地,是新晋高速螺旋隧道群中最长的一条,左线长4457米,右线长4366米,隧道最小转弯半径700米,是世界最长的小半径、大高差螺旋隧道,比现有吉尼斯世界纪录保持者延崇高速金家庄特长螺旋隧道还要长229米。韩口隧道的全线贯通,标志着新晋高速三层螺旋隧道群正式建成。新晋高速螺旋隧道群隧桥全长28公里,全部位于南太行海拔500米至1280米的深山区,共有9个隧道,落差780米。整个螺旋隧道群如同一条螺旋线,在南太行轿顶山的“肚子”里蜿蜒旋转上升两圈半。</p> <p class="ql-block">  新晋高速起于新乡市凤泉区大块镇块村营村,至山西省陵川县古郊乡营盘村,全长69.75公里,是豫北高速公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豫西北通往晋东南的一条捷径。新晋高速全线开通后,新乡到晋城将从用时3个多小时缩短至1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乡愁这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深系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它是一种维系游子和祖国的精神纽带。洪洞大槐树,自古以来就作为一种家国情怀的纽带流传至今,它托起了九州之下游子的一片天。</p> <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树文化风景区,是国家5A级风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文化保护单位。它坐落于山西省洪洞县,这里洋溢着浓厚的"寻根"和"祭祖"文化。</p> <p class="ql-block">  “根雕大门”是寻根祭祖园的正门,为槐根造型,东西跨度20米,高13米,其造型古老沧桑、伟岸厚重、支根入土、虬劲有力,寓意大槐树后裔同门、同根、同祖、同心。象征大槐树儿女舍小家,取大义,扎根神州大地,为国家繁荣、民族昌盛孜孜不倦地艰辛劳作和奋斗拼搏。诠释的是移民后裔共同的根,共同的老家,是大槐树儿女的魂。</p> <p class="ql-block">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汾河生态区”和“根祖文化广场”五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60余处风景文化景点。</p> <p class="ql-block">  影壁是景区的标志性景观,这个大大的隶体“根”字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题写。字体苍劲有力,稳健端庄,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之感。</p> <p class="ql-block">  洪洞大槐树移民的时间从北宋末年宋室南迁开始,到明朝洪武、永乐形成高潮,一直延续到清代中叶。历时讫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至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约700余年的时间。明朝洪武、永乐年间的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有组织、有计划的一次迁徙。为了巩固明朝统治的经济基础,朱元璋实行移民屯田,奖励垦荒的民屯、军屯、商屯之制,这对恢复生产、增加人口、发展经济、开发边疆、文化交流等都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迁徙长达五十年之久,涉及1230个姓氏,由这里迁往各地的移民后裔,数以亿计。</p> <p class="ql-block">  从明洪武三年至永乐十五年,大槐树下就发生大规模官方移民18次,遍布河南、山东、河北等18个省市500多个县份。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大槐树移民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同源渠,顾名思义,移民后裔有着共同的源头。移民后裔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融汇于整个华夏民族,但他们的源头只有一个,就是洪洞大槐树。只要是大槐树的后裔就能在这里找到移民先祖的踪迹,都能找到同根同源的一家人。</p> <p class="ql-block">移民政策</p><p class="ql-block">洪洞大槐树移民时期,明朝政府实行了发给移民耕牛、种子、农具以及3-5年不征赋鼓励农民生产的措施,北方各城市附近荒闲的土地,政府又分给无地的人垦种,每人为15亩,另给菜地2亩,“有余力者不限顷亩”。</p><p class="ql-block">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明政府又颁发额外垦荒,永不起科的诏令,规定: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的移民除纳税的土地外,其余垦荒之地,听其自有,永不征税。</p><p class="ql-block">移民来源</p><p class="ql-block">据《山西通志》记载,洪武元年(1368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移之民以晋南为多,其次为晋东南、晋中数县。明代初年,山西省辖5府、3直隶州、16散州、79县。史书记载的明初移民主要有平阳府辖的28县,潞安府辖的8县,汾州府辖的7县,泽州辖的4县,沁州簿的2县,辽州辖的2县。这些地区共有51县,而平阳府就辖28县。</p> <p class="ql-block">  由于明朝大移民在山西省洪洞县广济寺门前的大槐树下进行移民手续办理,即移民的起点,因此本次移民叫做洪洞大槐树移民,而在此移民出去的人群,绝大多数并非洪洞县人,甚至不是山西人。</p> <p class="ql-block">  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大槐树的神灵世世代代庇护着移民后裔,庇护着大槐树下的芸芸众生,辛亥革命时期槐乡大地就因大槐树而免去了一场大的浩劫。</p> <p class="ql-block">移民传说</p><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从背后捆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要上厕所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 大槐树景区文化顾问樊德昌认为这是后人的一种编排、演绎,没有可靠依据。</p> <p class="ql-block">  碑亭是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的,碑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有余,碑冠在盘龙细雕之中篆书“纪念”二字,碑阳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字,这五个字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刷子刷出来的。据说遗址的修建者之一刘子林一个好友非常穷,当时没有钱捐资修碑亭,只能用刷子写字,也没有留下姓名,虽然没有捐资,但是字写的非常好,就被采用了。</p> <p class="ql-block">"洪洞古槐天下奇,繁柯密叶逞雄姿。"</p> <p class="ql-block">“思乡鸟”是什么</p><p class="ql-block">每年4月,寻根祭祖节开幕,黄昏时分,只见那槐树上密密麻麻地趴满了小鸟,交头接耳,如诉如语,那一条树枝桠几乎不堪重负,颤颤巍巍。再看那鸟,状似麻雀,形体略微显亮,更加灵动,更加婉转。</p><p class="ql-block">这些小鸟,每天黄昏纷纷从四面八方飞来,栖息于大槐树景区大大小小树木上,就是没有丝毫离去之意,可第二天早上你去看是时,却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这群可爱的精灵,只有在每年临近四月一日才陆续在这里聚集,清明时节,便已是密密麻麻,不计其数。此后,便渐次减少,四月十日后,就零落无几了。于是,这莫名其妙的精灵就自然而然得到了一个亲切的名字:“思乡鸟”。时至今日,这令人敬畏、诱人遐想的思乡鸟没有变,每年清明时节准时来、准时去。</p> <p class="ql-block">二、三代大槐树是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最重要的景点,这就是由第一代古大槐树滋生的第二代大槐树,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二代大槐树同根滋生的第三代大槐树也有近百年的历史,当年移民告别故土时,无不把大槐树当作家乡的象征,迁入新地后,纷纷在庭院种植槐树,并悬挂一个吉祥物以祈求故土的保佑,寄托对故土的思恋。</p> <p class="ql-block">  石经幢是祭祖园中最古老的文物,也是现存明代迁民的唯一历史见证。经幢是古代佛教石刻的一种,创始于唐,由多块石刻堆建成柱状,柱上有盘盖,柱身刻陀罗尼经文及佛像。由广济寺大法师惠琏于金承安五年(1201年)所建,比移民还要早200多年,是广济寺的唯一遗物,也是典型的经幢作品,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它由青石砌成,平面呈八角形,四层十五级,高9.4米,雕刻艺术古朴深厚,书法刚劲流畅,浮雕栩栩如生,是金代雕刻艺术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据考古人员鉴定,此根大约生长在宋元时期,距今约1000年左右,远在明初移民之前。槐根高度6.2米,其中外露部分4.2米。槐根盘枝错节,形象奇特,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是一棵罕见的大型古槐真根。</p> <p class="ql-block">  新塑大槐树根据古大槐树的记载所建,重现了当年大槐树的风采。据记载当时的大槐树身围 “七庹零一媳妇”,也就是说,要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手连手才能合抱,男一庹五尺,女一庹四点五尺,故这棵新塑大槐树身围近40尺,直径13尺。</p> <p class="ql-block">  献殿是祭祀时用来摆放供品的地方,也是主祭人员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祭祖活动区中轴线位置上,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单层重檐,廊围四边,是仿明代全木结构建筑,十字歇山屋顶与仿明戏台连为一体,其高度,跨度乃三晋之首,其华丽壮观为全国罕见。</p> <p class="ql-block">  祭祖堂是由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设计与施工,建筑风格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置露天铜鼎香炉,堂内设1230个移民先祖姓氏牌位,不仅体现传统文化,而且突出“祭祖”主题,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p> <p class="ql-block">  望乡阁位于祭祖堂东侧,是专门用来接待远方归客的地方,里面环境清幽,布局朴素,大家可以在这里品一品家乡水,看一看有关大槐树移民的书籍。整个茶室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的。因为前面我们看到的老茶室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回乡游子的需求了,所以我们开辟了这个茶室,它的作用、意义和原来的茶室都是一样的。一杯清茶,一瓢清水接待不远千里前来寻根祭祖的移民后裔,以此来表达老家人对各地移民后裔的一片亲情。以茶待客是一种尊贵的礼仪,具有深远的文化内涵,用家乡的水、家乡的茶接待老乡更有非凡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溯源阁位于祭祖堂西侧,与望乡阁对称而建,是大槐树主体建筑“一堂两阁”之西阁,建筑造型为仿古四角攒尖顶三檐双层建筑,上层有爬廊与祭祖堂相连。溯源阁取义溯源,意在追溯移民史实,感念先祖功德。而溯源阁整体布局也凸显了溯源移民历史,展示老家文化这一主题。</p> <p class="ql-block">  洪洞县广济寺为唐贞观二年所建,原址在洪洞城内永安里,金承安年间迁徙贾村汾河畔。当年广济寺寺院宏大,僧众济济,香火旺盛。内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法堂、藏经楼、伽蓝殿、祖师堂、禅堂、方丈、钟鼓楼。还有斋堂、客堂、寝堂、茶座、延寿堂等。山门左侧有一棵荫蔽数亩的大槐树,这就是明初迁民之时,办理公差事务,人们不能忘怀的古大槐树。</p> <p class="ql-block">藏经阁</p> <p class="ql-block">地藏殿</p> <p class="ql-block">  佛经中称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由于佛典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被认为具“大孝”和“大愿”的德业,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p> <p class="ql-block">魁星楼</p> <p class="ql-block">  民俗村最南面那个塔式造型的建筑就是魁星楼。据《汉书》记载:魁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主宰文运。魁星楼是古代村庄里供奉魁星的圣地,读书人在魁星楼拜魁星,以祈求在科举考试中榜上有名。所谓“魁星点状元”,就是如此。魁星楼的旁边还设有北斗七星,而北斗前四星称为“璇玑”,也叫魁,又因为四颗星排列如“斗”字,也称“斗魁”。</p> <p class="ql-block">民俗村</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景区对导游免票。</p> <p class="ql-block">汾河国家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很好的露营地。</p> <p class="ql-block">  中国东周时期晋国铸造青铜器作坊的遗址。位于山西侯马晋城遗址牛村古城南。面积20万平方米 。1955年起发掘。遗址内发现居住址、窖穴、水井、道路、陶窑、熔铜炉及铸铜工具、铜锭、铅锭、陶范等。共出土3万余块陶范,其中有1000余块可辨认所铸的器形,万余块雕刻有夔龙、夔凤、云雷、饕餮、人物等纹饰[1]。</p> <p class="ql-block">遗址内有很多这样的範(范),模纹饰!</p> <p class="ql-block">铸铜工艺展饰</p> <p class="ql-block">  侯马晋都新田遗址是1961年3月14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也是早已为史学家、考古界确认的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所在地。公元前585年至公元前369年,经13代国君,直至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在此建都217年。侯马晋国遗址面积达45平方公里,约占侯马市域面积的四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经过五十年的考古发掘,侯马晋国遗址已出土各类文物十几万件。出版的专著有:《侯马盟书》、《侯马铸铜遗址》、《上马墓地》、《晋都新田》、《侯马陶范艺术》、《乔村墓地》等,发表于各种杂志的资料和研究文章有二百余篇。前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生前在谈到晋文化研究的重点时说:晋文化研究的重点就是三马。即西周时期天马、春秋时期侯马和上马,两个在侯马,说明侯马晋国遗址在晋国文化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浍河通济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围正在施工。</p> <p class="ql-block">  晚上露营在浍河第二水库坝前一个废弃的游乐场门前。侯马香邑湖风景区(已关闭)附近。大风,晚餐后,风渐小。</p> <p class="ql-block">蛙王国热情好客,奏了整夜的交响曲,黎明百鸟鸣啾,,,,,,</p> <p class="ql-block">  晋国古都博物馆创建于2003年,是一座集中展示晋国新田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200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侯马市多所学校授予教学实习基地、德育教育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2010年,正式向全社会免费开放。 博物馆做为公共文化场所,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侯马是目前史学界、考古界唯一认定的晋国晚期都城,侯马晋国古都博物馆做为山西省县级市中一座常年开放的专题性晋文化博物馆,对弘扬宣传晋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对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p> <p class="ql-block">  据2020年9月国家文物局信息显示,现有藏品1407件/套、珍贵文物139件/套。</p>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占地面积2公顷,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共分两大部分四个展厅,展出文物455件。第一部分即东楼一层展厅,为晋国历史展示部分;第二部分为东楼二层展厅,重点介绍古都新田,共分三个专题;第三部分为西楼一层展厅,介绍晋国军事与祭祀。西楼二层展厅为多媒体演播厅与临时展览区。 开馆以来,晋国古都博物馆以弘扬晋文化为主线,扩大受众面,普及古都新田文化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以开放、灵活、进取、多功能的良好形象面向社会,使广大游客保持对博物馆浓厚的晋文化兴趣,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p> <p class="ql-block">老馆长</p> <p class="ql-block">老馆长特例打开参观的两个石室中的一个,由同行朋友录制。</p> <p class="ql-block">彭真故里</p> <p class="ql-block">铁刹关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千年古槐</p> <p class="ql-block">  古槐树中间是地道入口。据村民讲,地道是阎锡山时期修建,遍布家家户户,现多损毁!</p> <p class="ql-block">  轵关陉(济源----侯马)。轵,是战国时魏城,故址在今河南省济源市东的轵城镇。轵关陉在济源市西十一华里处,关当孔道,因曰轵关。形势险峻,自古为用兵出入之地,太行八陉,以此陉为第一陉。轵者,车轴之端也。轵关者,通道仅当一轵(车)之险关也。纵横家苏秦论天下形势时,曾有“秦下轵道则南阳动”的说法,语中的轵道就是轵关陉。</p><p class="ql-block"> 1994年考古学家在轵关陉途中的寨里村发现曙猿化石,这种生活在4500万年前的古灵长类动物是否也是人类的起源之一,曾经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另外,舜有可能在轵关陉附近生活。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耕于历山,卒于鸣条”,这些地名与轵关陉有不少渊源。</p><p class="ql-block"> 晚至商代后,历史在这里开始清晰可辨。黄河北岸山水秀丽的垣曲小盆地上有古城镇,1984年秋季在这里发现了商代古城。它用夯土修筑的城垣坐落在镇南黄河与亳清河之间陡起的高台地上,俯瞰沿亳清河北上侯马的轵关陉。</p><p class="ql-block"> 晋国首都在翼城、曲沃和侯马之间,随年代而多有迁移,最后的都城新田平望宫遗址如今仍有遗存。“门神”尉迟恭曾镇守的铁刹关,留有一些残墙和城门土墩,当地人称之为“堡子疙瘩”,它也是轵关陉的终点。</p> <p class="ql-block">铁刹关</p> <p class="ql-block">宰相村</p> <p class="ql-block">裴度</p> <p class="ql-block">裴晋祠堂</p> <p class="ql-block">济源市区沿省道312一路向西20公里,在一处近乎女人发夹似的大拐弯处下道,向西北方向沿一条狭窄的乡间公路前行1公里,就到了一处两山相夹的V形山口,这个地方叫封门口。仅从地名上看,也能感觉出此地的重要性,把门一封,谁都没想进出。</p><p class="ql-block"> 封门口,又称封门关,又因为不远处有轵国的原因,而被称为轵关。从广义上讲,轵国故城所在地,现在的轵城镇是轵关陉的起点;但从狭义上讲,轵关陉是从封门口开始的。从这里一路向西北方向穿越太行山脉,直到山西境内。因此这条陉道又称轵道。当年的轵关也仅容一车通过,称为轵关,也是名副其实。</p> <p class="ql-block">  不到封门口,不知关隘险。轵关两山夹峙,“封门天险”的匾额仍在,只是成为路旁水塘的护墙。轵关的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咸丰年间,在两山之间重建关楼,南山筑炮台,北山设瞭望台。然那巍巍雄关,已在战火硝烟中化为乌有,几乎找不到一点儿影子。古道也早已掩没不存。</p> <p class="ql-block">龙官殿</p> <p class="ql-block">平阳无极宫</p> <p class="ql-block">迎恩宫</p> <p class="ql-block">  在细雨朦胧中徒步太行健身步道,慢慢的变成了细雨如丝,一路美景经民俗村,龙官殿,平阳无极宫到迎恩宫。由王屋山景区步道到景区门口,参观阳台宫。</p> <p class="ql-block">王屋山</p> <p class="ql-block">  太上曰:十大洞天者,处大地名山之间,是上天遣群仙统治之所。位于济源市城区西北40公里“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华盖峰南麓,因地处阳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阳台宫为王屋山三宫(阳台宫、紫微宫、清虚宫)之一,全称“大阳台万寿宫”,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北依天坛山,高高矗立,形似凤首,面对开阔的九芝岭,犹如凤尾,阳台宫正好处于凤背之上,被视为“丹凤朝阳”的风水宝地。</p><p class="ql-block">阳台宫现存大罗三境殿、玉皇阁等建筑,还有千年古树以及元至清碑碣石刻等众多附属文物。其中大罗三境殿和玉皇阁两座建筑的石柱上,通体雕刻精美图案,为河南仅有、全国少有的艺术珍品。</p><p class="ql-block">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阳台宫位于王屋山主峰正南,现景区大门以外的西侧。唐开元十二年,唐玄宗召司马承祯进京,命在王屋山自选形胜建观而居。经十一年的选址建设,于开元二十三年落成,取名阳台观。玄宗命其妹玉真公主进山学道,一时朝野震动,道风盛行。五代后晋,部分殿宇毁于战火。经宋金年代修复,于金贞袩三年改称“阳台万寿宫”。元至元六年,重修玉皇殿。明万历二十四年,新建玉皇阁并将大罗三圣殿梁柱更换为方形浮雕石柱。</p> <p class="ql-block">  玉皇阁为清代重修的歇山式三重檐阁楼建筑(构件多数系明代遗留,清代重修楼顶梁架) 。面阔、进深均为三间,四周有回廊,宏伟巍峨,颇为壮观。为河南省现存最高大的明代楼阁式建筑。周匝回廊20根石柱通身雕刻盘龙、丹凤、花鸟及神仙世俗故事,工艺精美,栩栩如生,为明代艺术精品。</p> <p class="ql-block">三圣殿</p> <p class="ql-block">  在阳台宫三清殿前,有四株古柏和一株七叶树, 树龄均在千年以上。其中两株古柏状似云龙丹凤,故称龙柏和凤柏,一株状如伞,称伞柏。更为人称道的是这株七叶树,相传它是由大宗师司马承祯与玉真公主亲手种植的。七叶树的花为白塔状,盛开之时,满树甚为壮观。每年春夏之交,一串串穂状白花开满枝头,好似千百个白玉小塔,在绿叶的映衬下,鲜艳夺目,给庄严的道院凭添无限生机。</p> <p class="ql-block">  因在高速上大雨,能见度很低,轵国古城、韩国古城、大明寺几个点,我们放弃了。虽满是遗憾,还是以安全为先!</p> <p class="ql-block">  据《盐铁论·通有篇》记载,当时轵城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之一。公元前291年,秦国攻占轵地,统一后设轵县,属三川郡。西汉初,改属河内郡,并设盐铁官。吕后元年,封惠帝之子刘朝为轵侯。文帝元年,封薄昭为轵侯。北朝亦曾封国,故有“古轵国”之称,石额犹存。公元627年,轵县并入济源县。从公元前633年延至公元627年废弃,故城经历了一千二百六十年的沧桑历史。</p><p class="ql-block">  据考证,轵国故城总面积约32.5万平方米,平面呈方形,城垣自下而上有春秋、战国、西汉诸夯土层,城内地势由南向北渐低。泥沟河(古涂沟水)自西南水门入城,北折经水门穿城而过,城内西北角圪塔坡(古称金銮殿)为宫殿区。城中心有古轵国祖庙,北宋时为大明寺。东城墙门内有一座边长100米的方形高台,就是故城高台建筑遗址。城垣内历年陆续出土有大量陶器、石器、骨器、铁器、铜器等物,其中汉文帝五铢钱石范、石磨盘和铜薰炉很有价值,非常富有时代和地域特色。</p><p class="ql-block">  然而面前的这道不足两米高的土墙却找不到一块砖,有的只是漫漫黄土和枯黄的小草。这就是轵国的故城么?这也能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遥想当年富冠海内、为天下名都的它该是何等的气魄啊!那时的交通不够发达,一座绵延的太行山横亘在中原之间,轵关陉扼守京洛的咽喉。晋文公得此通向中原的门户,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也奠定了晋国的百年基业。</p> <p class="ql-block">五一假期三天自驾行程笔记:</p><p class="ql-block">韩口螺旋随道~大槐树寻根祭祖~汾河森林湿地公园~晋国古都铸铜遗址~晋国古都博物馆~彭真故居~太行轵关陉(铁刹关)~宰相村~太行健身步道~轵关陉封门古道~迎恩宫~阳台宫~轵国故城遗址。</p><p class="ql-block">总行程870公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