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Hong Kong Palace Museum),简称“香港故宫”,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油尖旺区西九文化区博物馆道8号,是一座展示中华文化艺术的专题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30000平方米,由故宫博物院与西九文化区管理局合作建立。于2022年6月22日开馆,2022年7月3日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有6层,其中地下有2层、地上有4层;共设9个展厅,其中,展厅1至展厅7陈列专题展览,展厅8至展厅9陈列特别展览。博物馆全面和深入地展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珍藏,展出书画、陶瓷、青铜器、玉器等故宫艺术藏品。2022年7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共展出914件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文物,有166件文物为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建筑曾获得工程、安全、环保、科技等领域共19项大奖。</p> <p class="ql-block">“紫禁万象:建筑、典藏与文化传承”和“紫禁一日:清代宫廷生活”主要介绍明清紫禁城以及清代宫廷生活。</p> <p class="ql-block">雍正帝朝服像</p> <p class="ql-block">定窑白釉孩儿枕,白釉细腻,泛出如玉的光泽,是北宋定窑瓷枕中的精品之作,入选中国文物九大“镇国之宝”。</p> <p class="ql-block">乾隆帝御題玉盤謠盤</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p><p class="ql-block">此盤胎體厚重.光润無瑕·原為準喝爾貴族敬神的重器,在祭祀活動中專用於盛載母馬初乳。在準噶爾頭目阿睦爾撒納(1723-1757年)發動的叛亂被平定後,此玉盤作為戰利品被買入朝廷.乾隆帝如獲至寶,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御製(玉盤謠》,刻於盤中央·以纪念其事。</p> <p class="ql-block">乾隆款海水雲龍紋水丞、筆架、暖砚匣、砚</p><p class="ql-block">清乾隆(1736-1795年)</p><p class="ql-block">铜鎏金</p> <p class="ql-block">四友图围屏(约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p> <p class="ql-block">彩漆描金楼阁式自开门群仁祝寿钟,即为乾隆时期清宫做钟处設计制造的精品。</p> <p class="ql-block">四象默水法轉水禽鐘</p><p class="ql-block">清代宫廷大量使用從歐洲進口和國產的機械鐘錶·康熙帝喜自嗚鐘,認為鐘能督促自己更有效率地處理政務。宮中不少機械鐘錶造型奇巧、工藝精湛,部分甚至還有可以變換畫面場景和奏樂的機關,成為當時宮內深受歡迎的奢華陳設品。</p> <p class="ql-block">留聲機</p><p class="ql-block">清代末帝溥儀兼爱中西文化,普購買大量東方百货公司的唱片,常用留聲機聆聽京劇和梆子戲。</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佛(清·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p> <p class="ql-block">找不同帝后肖像的微妙差别</p> <p class="ql-block">特别展厅第八厅</p><p class="ql-block">百様玲瓏---卡地亚与女性</p> <p class="ql-block">冠冕</p><p class="ql-block">王室與貴族女性的標誌性珠寶</p><p class="ql-block">傳統上,冠冕是王室女性以及地位顯赫的貴族名媛所佩戴的頭飾,用於正式場合。佩戴者須先將長髪盤成一個髪髻,然後將冠冕固定其上。20世紀初,非王室女性亦開始在正式舞會、化妝舞會和其他聚會上佩戴冠冕·然而,時尚潮流的發展,如1920年代女性流行短髪,帶動了鬟箍和鳥羽冠形的白鶯冠等一系列全新頭飾的誕生。</p> <p class="ql-block">胸针,緊身胸衣是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年)時尚女性不可或缺的服装,用來塑造沙漏形狀的身形,以達到當時的審美標準。緊身胸衣潮流便催生了大型胸針,來裝飾衣服胸前三角形的部位。</p><p class="ql-block">20世紀初,緊身胸衣逐漸沒落。社會的巨變帶來了女性地位的變化,女性的身體不再受到束縛,她們可以更自由地活動。許多婦女在戰時加入了勞動隊伍,趨向選擇設計簡約的胸針,而為穿緊身胸衣女性設計的胸針就變得過時。</p> <p class="ql-block">特别展厅第九厅</p><p class="ql-block">金彰华彩</p><p class="ql-block"> 中國金器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18世紀。隨着各地人民的頻繁往来,包括政治联系、商業貿易和人口迁徙,黃金被廣泛用作地位、财富与審美的標誌,成為中國物質文化史重要的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 展品展示来自北方草原、中原和青藏高原的金器,据說過去三千多年中國黃金工藝的演變與成就,以及不同民族通過草原和絲綢之路,進行政治、文化和經濟的交流活動。這些精美的金器雖年代久遠(年代最早的展品可追溯至公元前十八世纪),至今依然流光閃爍,映照着中國古代不同地域之間的文化交往与融合,展現中華民族的一体多元。</p> <p class="ql-block">展出珍品包括匈奴贵族所使用的金冠,吐蕃贵族所使用、带中原纹饰的幡饰,以及唐代公主所佩戴、工艺上借鉴中西亚饰物的嵌宝冠饰等。</p> <p class="ql-block">吐蕃·吐蕃貴族飾牌</p><p class="ql-block">银鎏金</p><p class="ql-block">(7~9世纪)</p> <p class="ql-block">明代 · 冠</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宋代·雲鳳形簪</p><p class="ql-block">银鎏金</p><p class="ql-block">(960~1279年)</p> <p class="ql-block">明代·吉祥纹带饰</p><p class="ql-block">金</p><p class="ql-block">(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唐代·鱼及花萼纹钗</p><p class="ql-block">银鎏金</p><p class="ql-block">(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2层、4层分别有三个面向西九文化区、维多利亚港、大屿山的中庭,游客在观景台可俯瞰整个维多利亚港。</p> <p class="ql-block">本篇少部分文字摘自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