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观大箕孔庄书院记》</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25日周二下午,应朋友之邀来到孔庄书院参与5月7日将要举办的“开院”仪式前期的挂牌与策划工作。</p><p class="ql-block"> 这次要挂的牌子有中共晋城市委党校现场教学点、晋城市吴式太极拳推广中心会员基地、静小白健康管理康养基地等8块铜牌,可谓诗、书、礼、乐、乡土、国学、康养一应俱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坐在车上听耿总介绍:</span>静小白是一家美肤健康管理公司,为人们留住青春、改善亚健康和防治慢性病提供有效服务。这次来孔庄书院进行挂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深度合作,是为了今后能</span>从身心两方面提升客户的健康指数。</p><p class="ql-block"> 到了孔庄,只见四面青山环绕,不大的村庄掩映在明彩暗绿的树丛之间,村里静悄悄的,唯有槐花香扑鼻。我回想起了二十多年前,带着一个班的学生住在孔庄写生的情景:那时村里人还很多,学生分布住在几户村民家里,吃饭是在唯一的一家农家乐,我们画画时,总有大人孩子围观,还有老人让给他画像。如今,时过境迁,<span style="font-size: 18px;">物</span>是人非,许多曾经的生活印迹将随着当事人记忆的消逝而湮没。</p><p class="ql-block"> 走进书院,主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一共三层,因巧妙借助地形地势而建,空间被充分利用,比例上却不突兀,整体显得庄重典雅。东西两侧修建的是两排客房,每个房间都有小阁楼,功能齐全。在与书院投资创始人郭院长攀谈中知悉,孔庄书院是在原来的孔庄小学旧址上扩建的,四面环山,山形暗合四方神兽:东青龙,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在此建院,一是天然风水好,二是孔庄乃儒家至圣先师孔子后人居所,三是郭院长的母亲年轻时曾在这一带劝学,四是他自己勤快好学深爱传统文化。看来,郭院长是位有情怀、有想法,踏实肯干的行动达人。</p><p class="ql-block"> 书院坐北朝南,背靠苍松翠柏五松顶,南临太焦铁路大动脉,空气中富氧离子充裕,山谷间小块梯田井然。书院正门前,立着一尊孔圣人石雕像,盘膝抚琴,若有所思,目视前方一池清水,几簇残荷,瘦枝枯梗倒映,天光云影徘徊,意境十足。我站在池边拍景,山风飒飒、鸟语啾啾,不绝于耳,能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感受到久违的大自然的热情,以及“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宁静,偶有火车隆隆驶向远方,又让书院保持了与外界的紧密联系。</p><p class="ql-block"> 书院的正门左侧立有一通碑刻,内容为《礼记·学记》,由此可知,书院是致力效仿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传承其教育精神。古代书院的学生基本以自学为主,自己下足功夫,学到某个地步,老师才给做个指引或印证,如著名的“朱子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都强调自学与善学。这样做,不仅培养学生的治学态度,还能学会主动思考问题,进而提高独立研究的能力。另外,老师开讲期间,学生可随时提出千奇百怪的问题,老师要随时作答,仓促间既不能查考文献、也无暇思考 ,所以能到书院讲课的老师都义理精熟,很不简单。</p><p class="ql-block"> 古代书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学术本有的传统精神:质疑、问难、辩论,这是现代教育已经丢失的优秀精神。汉代时,书院就设有专人负责提问,配合老师解惑答疑;南北朝期间,皇帝也参与到讲经中来,由大臣问难,后来就形成了“难”这种论辩式的文体,很多著名的互相诘难,成为名作,一直发展到隋唐;唐代后期执经问难更予扩大,每年由皇帝或太子主持祭孔后,还要把儒、道、佛三教名家全找来,举办“三教讲论”,让三教互相攻难,才算正式的礼典;到宋代,各地书院会讲时,从制度上肯定了质疑辩难者,目的就是专门找碴,用跟你不同的道理辩论,以追求真理。象这种思想的交锋、学术的求真,在古代书院是十分常见的,所谓“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考”即是靠各类书院发扬光大。同时,书院以育化民众、淳化民风为目的开放式办学,积累了丰富、有益的教法与学法,至今仍被学校广泛应用。</p><p class="ql-block"> 作为流传千年的教育研究机构,书院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要求下,仍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孔庄书院便是一个面向社会,供人们学习传统文化,兼顾修身养性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柳会庆于2023年5月4日记 </p><p class="ql-bloc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