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融媒体作协专栏】寻秘桂东洋(陈文东)

美丽桂东洋,问道天庭山

桂东洋,小时候最最经常听长辈们提起的一个村庄。关于它的故事也就特别的多——<h3> 有说:桂东洋人很乐观。上世纪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各地粮食歉收,百姓食不果腹,处处愁云密布。桂东洋人却展现出另外一种精神状态,成立小乐队,丝竹管弦,夜夜笙歌,听者众,奏者乐,欢声不断。有的肚子实在饿得不行了,就把皮带扎紧一点,继续弹奏演唱。有说:桂东洋人很团结。到临县赶圩时,若遇同村人被市侩欺负了,大家都会不顾安危地冲上去,与之理论。即使是彼此存在个人恩怨,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有说:桂东洋人很有文化,个个都是讲故事的高手。这里很多耄耋老人,可能没读过几年书,但他们可以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你一起畅谈《封神榜》《水浒传》《三国演义》,谈论戊戌变法、谈论辛亥革命、谈论抗日战争等等。有说:桂东洋是一个在云端上的村庄,位于高山之巅,平均海拔850多米,状如演戏的大戏台。正因为地理环境使然,工农商学兵,马炮士相帅,三百六十行,各路人才都有。<h3> 桂东洋,仿佛神话般存在着的一个小山庄。长大后慢慢了解到,这些传说居然都是真的。据《漳平县地名由来考》记载:“桂东村,原名为龟洞洋。原来村庄有一个洞,洞中有一只石头,极像只龟,而洞前,整个村庄是一个小盆地,方言为‵洋′,故而得名龟洞洋,后因觉得名字比较俗,遂更名为谐音桂东洋。”我的一位姑姑就嫁到桂东洋。在官田中学读书的时候,每年都会随同学到桂东洋村一两次。姑姑特别疼爱孩子,一见面就把你紧紧搂在怀里;临别时更是把你搂得紧紧的,嘴里反复说:“姑姑再抱一下。姑姑再抱一下!”那语气、那神情、那体味,至今回荡在耳边,飘忽在眼前,弥漫在空气中。到桂东洋,最开心的是看戏、听故事。演戏,不常遇到;听故事,听吹拉弹唱,那是每个晚上都会有的。那时桂东洋还有初中部,学生数很多。大集体年代,村民们都守着一亩三分地,居家务农,没几个出门的。所以,1000多人口的村庄,感觉到处都是人,村部、学校更是热闹,这边一堆,那边一簇,这边鸣管弦,那边“说三国”,音乐声宛转悠扬,谈笑声此起彼伏,常常是“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搞得孩子们都不肯回家,只能由大人们强行拽走。当时就很纳闷:大人们第二天还要忙农活的,怎么不早睡觉?桂东洋人特别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早期听广播,村里的大喇叭就挂在村头,时时播报新闻;后来听收音机、看电视,现在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媒介获得信息,获得文化知识。一个外乡人到桂东洋,老百姓准会拉着你问长问短,鼓动你把外面的新鲜事说给他们听,然后又在村子里传播开来。所以,即使是固守家乡的人,也可以做到“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说桂东洋是个“文化村”,一点都不为过。桂东小学堂,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111年历史,足见其崇文重教传统。从这里走出去的孙裔,众多在厦门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国外名牌高校毕业,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者达200多人。不少成了学界翘楚,或者是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如李汉森(1900~1961),民国时期任华安县县长,是华安一中创办倡议者;李大伟,曾任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一等秘书兼领事馆领事;李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李永阳,香港敏华集团公司副总裁,新欧化家具制造(深圳)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李皞,闽江学院副教授,福州市古琴研究会会长、同光闽派古琴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有,特别让我佩服的书法家李忆声,他是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字形专委会)会员、福建省首位以楷书字体入选“方正书库”的书法家。2013年3月,李忆声创作的楷书《千字文》书法作品,创世界纪录协会的世界最小楷书世界纪录。该作品共1000字,长25厘米、宽24厘米,每个字高3.5毫米、宽3.5毫米,每一笔、每一画,都体现出作者的真功夫。难怪乎书法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楷书无欺”!桂东洋村,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因此,这里被誉为“云山深处的文化村落”。 今年“五一”,我哪儿都没去,唯独又去了一趟桂东洋。武哥早早约好:村里的“长者食堂”开张了,大家一起聚一聚,住一个晚上。于是,5月2日,七部车,30多个人,从厦门、龙岩、漳平市区等地出发,汇集到了桂东洋。武哥是从桂东洋走出去的一位优秀乡贤,对家乡公益事业非常热心。在他倡议并推动下,2009年村里成立了“漳平市官田乡桂东敬老助学协会”,募集资金近150万元,每年给60岁以上的老人派发红包,给考上大学的莘莘学子颁发助学金,弘扬尊老敬贤良好民风。之后,发现村里大部分年轻人外出创业闯市场,家乡的留守老人越来越多,为解决居家老人用餐问题,他又积极呼吁、广泛发动,筹资135万元,建成占地300平米、可同时容纳百人就餐的“长者食堂”。正用餐时,我88岁高龄的姑丈李桂荣走过来。站在“盛世传孝悌椿萱并茂,新风承毓德兰桂齐芳”巨幅对联旁,他告诉我:“一餐8元钱,两菜一汤,吃得很好。”村支部书记李育洋介绍说:“外出乡贤回来,安排聚餐的,一个电话,提前一天预订,便可以为你提供满意服务。村里还有招待所,干净舒适,外地游客来桂东洋,吃住都不用愁。”<h3> 同行中,有初次到桂东洋的,他们很惊讶,一个小小山村,竟然有“太极书院”,有庙、有庵、有公祠、有基督教堂,有土楼、有碉堡、有山寨、有古栈道,有湖、有洞、有古树、有仙迹、有传说,特别是有如此优美的生态环境。桂东洋是“福建省森林村庄”, 牛隔山风水林,荣膺“漳平市十大风水林”之冠,面积最大,达158亩,主要树种为福建青冈、黄楠等,有香楠、金丝楠等国家一二级保护树种。村口的风水林,更是葱葱茏茏,苍劲挺拔,扫云拭雾,卧月眠霜,见证桂东洋428年岁月沧桑。这么好的人居环境,难怪村里的高寿老人特别多,武哥的奶奶就活到了103岁,到去年才驾鹤西去的。《客家文学》刊载的诗歌《梦里仙境》,描绘了桂东洋的美景:“依稀,依稀/遥远,遥远/那是/远山冰雪消融/村庄炊烟袅袅/花溪流水淙淙/山花烂漫的地方//“花溪蜿蜒崎岖流向天边/她/正在花溪滔水/转眼间/化作翩翩起舞的蝶儿/向山,冰雪消融的地方/飞去,远去。”<h3> 当晚,我们一部分人留宿在美丽的桂东洋。正值中旬,月亮庄严地坐在天上,像看家的祖母,把万物看得规规矩矩,悄无声息。星子如同一朵朵早春的李花,开在蓝色的薄雾里。桂东洋夜空,特别的广袤而深远。<h3> 次日清晨,我们在村间小道行走,但见桂东洋100多幢新房子,造型独特,品味都很高,据说有的一幢就花了五六百万元,桂东洋人真是过上好日子了。游人们还发现:很多房子是兄弟们合着盖的,要么并排在一起,要么一户一层,有的索性兄弟不分,你来你住,我来我住。桂东洋人的和谐和善和睦由此可见一斑。<h3> 走到村口大树林时,一道“枯树发新芽”的风景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一棵百年老树,树枝被狂风刮断,仅剩一截粗大的树干,居然发出了嫩绿的新枝,直指云霄。这棵古树,把生命的力量诠释得淋漓尽致。山哥说:“1981年初中毕业,我以官田中学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漳平一中。武哥在本村初中部就读,中考成绩比我还高,真是太厉害啦。”武哥说:“都是教育的功劳,最最应该感谢的是老师!”正说着,李汉忠老师走了过来,武哥热情迎了上去,连连说:“他就是我老师。今年79岁了,身体硬朗得很。目前是村里的‘义工’,哪家水管坏了,电线短路了,小电器出故障了,都是汉忠老师义务服务。”汉忠老师承认:“几乎天天都在忙。”我说:“您太有爱心了。”他说:“没办法啊,他们孩子在外面,我不帮老人家一下,心里过意不去。”多朴实的情感!桂东洋人为何如此善良友爱呢?一早看到“旧夏天”的一条微信:“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或许这就是桂东洋人的内心追求与精神品质吧。桂东洋村,你真的应该去看看。<h3> 【作者简介】陈文东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漳平市作协名誉主席;市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市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漳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W2d3YUIxLaZRAJfZD0Cq1Q"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