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缕油墨香 三十年常相伴

黄增太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一缕油墨香,三十年常相伴</b></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黄增太</b></p><p class="ql-block">  三十年了,在我的身边常常弥散着一缕淡淡的油墨之香。这香气如一剂百草良药,使人提神醒脑,让人兴奋沉思;这香气如一坛陈年的五谷佳酿,在绵柔醇厚中醉人于酩酊而不觉;这香气如春日的花香,让人在陶醉中感受春和景明、市井万象。这淡淡的油墨之香,就来自于案头墙角那一摞摞新旧武安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与武安报结缘说来话长。往事已去三十年了,那时《武安市报》刚刚创刊不久。与之一次的不期而遇,成全了我们三十年的缘分,至今仍如在眼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93年,我已在部队服役十一个年头了。由于长期远离家乡,身在几千里之外,所以思乡之情常常萦绕于怀。那时,能得到一点家乡的消息,对我们身在异乡的戍边之人来说都是莫大的慰藉。记得是初夏的一天,团里的通信员把一个邮包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我急切地打开一看,原来是家乡的老同学寄来的一套文史资料,其中有《名人轶闻》《战国故事选》,细心的他还在资料外包裹了一层报纸。《武安市报》——对,就是这张布满褶皱的《武安市报》让我眼前一亮,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一样。我把文史资料推到一边,一口气读完了报上的所有内容。何处传来燕赵声,乡音阵阵动心旌。千里闻乡音,真让人兴奋,让人泪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随后的几天里,我向武安籍的战友们大谈我有一张家乡的报纸,那神情口气,像吃了一桌美味大餐。老乡们得到这个消息,也个个兴致满满,争相传看。受这次意外的启发,我和老同学约定,由他不定期地寄发《武安市报》。此后,我便时不时地会收到一个装有《武安市报》的邮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了这份家乡的报纸,我的身边便多了一缕淡淡的油墨之香;有了这份家乡的报纸,我便多了一份精神的寄托,乡愁便有了寻觅归宿之处。从此,《武安市报》就像亲人一样,陪伴我走过了后来的十年军旅生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时间到了2004年,这时,我已转业返乡成为一企业员工,负责保安工作。记忆中好像是元宵节前夕,门岗负责报纸邮件的收发员收到一沓“特殊”的报纸《武安时讯》,说特殊是因为公司原来并没有订过这份报纸,收发员便来请示该怎么处理。我按照报纸上的电话询问后得知,这个《武安时讯》就是原《武安市报》改名后的新报。我心想:怪不得近段时间不见了《武安市报》,我甚至认为市报在这次县(市)报整顿中被取消了。却原来是一个美丽的转身,如雨后的彩虹更加美丽动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着这份全新的报纸,仿佛是同老朋友邂逅交心,浏览间我被副刊的一个“妙联征对”的小版块所吸引,其中一个出句“烟沿檐延淹燕眼”可谓武安的百年“绝对”。这个出句我在别的地方也遇到过,但几次跃跃欲试后终不得要领,后来就把它扔到了脑后。这次也是为了能向《武安时讯》投个稿,我为百年“绝对”对句的神经又一次被拨动。在征联期限的最后一天,我寄出了我对出的下联:“妇扶釜俯拂夫服”。这也算我第一次向武安市报投稿吧,虽然只有短短的几个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惊喜随之而来。在下一期《武安时讯》副刊上,再一次见到那个“绝对”时,它已不再孤单,其“配偶”正是我对出的那个下联。缘分终于等到了缘果。如果说之前我与市报只是一面之缘的话,那么,这次投稿便是有了“定情”的信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白驹过隙,光阴荏苒。倏忽之间,我与市报结缘已到而立之年。三十年过去了,最初创刊的《武安市报》几经风雨,破茧—羽化—成蝶,如今已出落成凤蝶般美丽的《新武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闻着这淡淡的油墨之香,我畅想着:千百年之后的《新武安》,我们的后人,从这一张张报纸中看到的岂止只是美文艳图?其中肯定还蕴藏着某段他们苦苦寻找的历史信息——也许是民风习俗,也许是某位风云人物,也许是某个重大事件,也许是一个地方的巨大变迁。到那时,这一张张《新武安》虽然会成为一架架故纸黄卷,但肯定也会成为一种历史记忆,成为记录武安一段历史的珍贵史料。</p><p class="ql-block">点击 <b>阅读原文</b> 查看征文启事</p><p class="ql-block"><b>■版式:王鑫鑫</b></p><p class="ql-block"><b>■编辑:岳 光</b></p><p class="ql-block"><b>■编审:万彩霞</b></p><p class="ql-block"><b>■监制:郭潮洋</b></p> <p class="ql-block">以庆祝《新武安》创办30周年暨武安市融媒体中心成立5周年为主题的“我与武安融媒”有奖征文活动,自2月下旬开展以来,得到广大读者和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先后收到各类征文150余篇。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经组织专家评委认真评选,各类奖项依次产生。</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XWXgbaAUBeHLVfOioIXiMA" target="_blank">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黄增太: 男, 武安市东高壁村人。 武安文化学会理事。 武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邯郸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曾在《百姓生活报(副刊)》、《诗歌月刊》、《长城网诗歌散文园地》、《散文天地 》、邯郸《散文城》、《邯郸文艺评论》、《新武安》报、《武安文化》、《冀南文苑》等刊发表多篇散文、诗歌。作品时有获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