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风堂主 楊学生)</p><p class="ql-block">近日,本人因机缘巧遇,从江西一知名藏家手中受让到一件明弘治浇黄釉点彩桃形水洗。捧之、赏之、幸之、乐之,禁不住想写几句,是以为记。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此器高7.8cm、口径9Cm、肚径16cm、底径8cm。整器成桃形,全器施黄釉。在桃蒂部匠师对称雕塑一束桃枝嫩叶,左边饰以红彩嫩桃;右边饰一绿彩嫩桃。枝叶错落,生发蓬勃。桃洗的腰部对称暗刻四朵"壬"字云纹,足部则镌刻三组朕必备的海水江崖纹。倭足露胎,底施黄釉,六字楷书"大明弘治年製"青花款沉入釉底。</p><p class="ql-block"> 明代弘治浇黃釉是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创烧的一种十分名贵的精美瓷种,前朝后世皆不可及,是历史上低温釉的最高水准瓷器,是后世难以超越的帝王之色。鉴赏此器,可见以下特征。</p><p class="ql-block"> 1. 在太阳光下侧视蛤蜊光明显,宝光四溢。任何一个部位都有一层五彩斑斓的蛤蜊光。据学者研究,产生这种光色主要是在釉和瓷料中有一种含锆的宝石原料,这种宝石入釉使得釉面鲜亮,金光闪闪,宝光十足。然而釉料的配方早就失传,这就是弘治之后黄釉很难企及历史高峰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2.暗刻纹积釉色泽较深为黄褐色,这也是鉴定弘治黄釉的明显特征。这是因为弘治黄釉制作工艺为浇釉,暗刻纹里容易积釉,它在入窑烧制后流淌处的颜色就会变为黄褐色。</p><p class="ql-block"> 3.黄釉层很薄,但色彩却很均匀,有玻璃质感。</p><p class="ql-block"> 4. 借助40倍放大镜观看器物,釉层下全部呈现鸡油黄釉细密开片,如冰似玉。这也是黄釉瓷的一个显著特征。</p><p class="ql-block"> 总之,此器造型别致,工艺精细,黄釉点彩莹润,宝光四溢。既富丽端庄而又富于曲线变化。盈盈在握,气韵生动,极显皇家高贵华丽之气派,令人爱不释手。</p><p class="ql-block"> 在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中,黄釉历来享有至尊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通典》注云:“黄者,中和美色,黄承天德,最盛淳美,故以尊色为溢也。”一直以来,黄色一向是帝王专用色,而黄釉更是明清时期皇家的严控釉色,成为明清皇室的独享瓷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