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 </p><p class="ql-block"> ——伏尔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儿童有自己的哲学,儿童的哲学对儿童自己和世界都有重要价值,儿童的哲学不仅需要成人接受,而且有待成人去发现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亲爱的家长朋友:您好!今年是第十二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让我们一起了解第十二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的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p> <p class="ql-block">如何做一个高明的倾听者?</p><p class="ql-block">我们要给孩子诉说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说出口的机会,给孩子倾诉、解释、表达自己的机会。这是倾听孩子心声的第一步。看到孩子浑身是土,脸上还挂着彩的样子,家长就能猜出孩子是打架了。有些父母可能会先关心孩子有没有受伤,再去询问发生了什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家长眼中已经给孩子定位好了,已经认定好了原因所以很少会去听孩子的解释。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很有可能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态度会令孩子失去和父母交流沟通的欲望,将委屈藏在心里。孩子遇到事情或者情绪不好的时候需要的是家人的理解、安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时候孩子想要和家长分享一些有趣的事情,但总被家长无情的打断。话还没有说完就被妈妈打断了:“ 你管别人做什么,管好你自己就行了。”类似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但是真的等到孩子不愿意对自己诉说的时候又开始责怪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倾听孩子的话语和心声,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对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情绪及时做出正确的引导,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p> <p class="ql-block">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倾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们都知道随意打断他人谈话或发言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但是家长为什么能心安理得的打断正在发表言论的孩子呢?有时候家长想要打断孩子是担心孩子说出不合适的话。其实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新奇的思想和做法不仅不会令事情变得糟糕,反而会令其变得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沟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要以“忙”为借口拒绝和孩子沟通交流很多家长在孩子想要与其交流的时候总是说“很忙”,再忙也不至于连跟孩子说会话的时间都没有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忙不是借口,为什么有时间做别的事情,反而没时间听孩子说话呢!以“忙”为理由拒绝聆听孩子的心声是极其不明智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倾听孩子的声音需要有诚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很多家长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会表现的很敷衍、心不在焉等等。孩子愿意和家长分享、愿意向家长诉说心声是因为信心家长,把父母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当孩子主动跟我们说话成倾诉的时候,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聆听姿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用诚意去倾听孩子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停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用眼睛看着孩子,再者时不时的做出回应,但一定要避免“嗯”可以用肢体语言和微笑等让孩子知道你在认真听他讲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用心听孩子表达,不要一副不耐烦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过渡的教育过程,也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如何为孩子做好科学的幼小衔接,为孩子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家长朋友们所关切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幼小衔接不是临时突击的短暂过程,是从孩子进入幼儿园那一刻起,一直持续到小学一年级的长期过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于外在环境、教育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注定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不同。孩子需要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来适应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而家长也需要做好过渡期间的准备:调整好心态 ,调整教育方法,加强对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等等。</p> <p class="ql-block">身心准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向往入学,对小学生活充满期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情绪良好,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喜欢运动,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动作协调,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坚持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活自理,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拖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安全防护,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有自我保护的意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参与劳动,能主动承担并完成分餐、清洁、整理等班级劳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社会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交往合作,能和同伴友好相处,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诚实守规,能遵守游戏和日常生活中的规则;</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任务意识,能自觉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热爱集体,喜爱自己的班级,愿意为集体出主意,做事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奇好问,对身边的新事物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探究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准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习惯,能坚持做完一件事情,遇到困难不放弃,乐于独立思考并表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兴趣,对大自然和身边的事物有广泛的兴趣,喜欢阅读,乐于和他人一起看书讲故事,愿意用数学方法尝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习能力,能较清楚地讲述一件事情;能说出图画书的主要情节,能认识并书写自己的名字,并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