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题记:</b>有人说“人生命延续的三种方式:旅行、读书和健身,要么去读书,要么去旅行,总有一个在路上”。</h1><h1> 4月初,四川优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发布赛事报名信息,5月2日将在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举行纪念“长征五一运动会”——壹占红炉山地马拉松赛事。旨在进一步开展文化交流和历史传承。</h1><h1> 报名是毫不犹豫,我对炉霍有一种刻骨铭心的感情,因为它是我的第二故乡,1995年—1997年,曾经在武警中队服役,在老兵的帮助下,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坚韧,在这里披星戴月的站岗执勤、摸爬滚打、抢险救灾、处置突发事件等,为保一方平安付出3年的青春、汗水和热血,受到当地群众的爱戴......</h1> <h1> 源于我的吹嘘,谢老师、谭老师、瞿珊、小陈、小朱、木子李一家三口不约而同加入我的队伍,谢老师、谭老师、小陈、“木子李”勇敢的报名健康跑。</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为了适应高原气候,两车9人4月30日7:00准时从乐山出发,沿乐雅、雅叶高速西行,10点左右达到康定,一下高速迎面就是雪山。</span></p> <h1> 考虑假期人多、车多,沿S434到塔公镇,经过断断续续的堵车,12点来到海拔4401米的雅拉山口集体打卡留念。</h1><h1> 站在山口,环顾四周,山峰绵延,白雪皑皑,云雾中的青绕神山和雅拉雪山若隐若现,犹如仙境。用一句“哇塞”总结吧!</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过了拥堵的省道434塔公段,右转进入道孚县八美镇,距离炉霍还有200余公里,车子在熊猫大道继续蜿蜒盘旋,两旁的雪山、草地、河流、藏房、牛羊一路相伴。</span></h1><h1> 晚上7:20终于到了,华灯初上,街道两旁饱含藏族元素的建筑林立,亲如兄弟的战友晓成和他爱人、朋友请我们到炉霍最好的火锅店用餐,期间,笑声朗朗,回顾20多年前的军营点点滴滴,宛如眼前。</h1> <h1> 为了尽快目睹第二故乡的芳容,5月1日早上6点起床洗漱后直奔炉霍最佳观景平台—寿灵寺。</h1><h1> 在我当兵的时候就知道,炉霍旧称“霍尔章谷”,藏语“霍尔”的意思是蒙古人,“章谷”意思为山岩石上。因为霍尔章谷土司的官寨处在山岩上,又是蒙古人的后裔,古称“霍尔章谷”。</h1><h1> 阔别多年,如今不是当年貌。山水依旧、曾经年少已沧桑。</h1> <h1> 身后的寿灵寺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位于县城新都镇内鲜水北岸的“色登龙然苏”山腰上,是“霍尔十三寺”之一。灵在藏语中意为祝愿长寿平安。</h1> <h1> 分别从甘孜县方向和色达方向流来的达曲和泥曲在色登龙然苏山下汇合成为鲜水河,到了道孚南下至雅江两河口汇入雅砻江,过凉山州融入金沙江。曾经是我的乐土,也帮森工企业赶过漂木。</h1> <h1> 出炉霍沿着G317西行70公里来到充古乡,一面镜子般的胡泊映入眼帘,也就是我们打卡的第二站—卡萨湖,又名卡萨措,是川西北路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总面积1.92平方公里,曲型的高原淡水湖泊。 </h1><h1> 1999年被命名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当地有名的圣湖,也是鱼类的天堂,因为宗教信仰,禁止垂钓和捕捞。</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翻过4000余米的洛戈梁子,甘孜县背后的卓达拉雪山即映入眼睑,雪线之上是云雾缭绕,雪峰相连,彤云密布、银装万里。</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科普,卓达拉雪山海拔4798,所属沙鲁里山脉的莫拉山。</span></h1>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甘孜县的“格萨尔王城”位于县城东南部,距离县城3公里,建于格萨尔史诗“霍岭大战”遗址之上,于2017年6月正式开工建设,是甘孜县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和文化旅游项目。2020年5月,格萨尔王城景区达到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的要求,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主要是围绕藏族人民引以为豪的英雄人物格萨尔王以大无畏的精神率领岭国军队南征北战,降伏妖魔,抑强扶弱,救护生灵,使百姓过上安宁日子,晚年重返天国的神话传奇故事为主题,王宫展示了很多冷兵器、衣食起居用品、唐卡等文物,目前免费。</span></h1><h1><br></h1> <h1> 缅邈岁月,缱绻平生。悄悄的含着眼泪照这张合影,不知道几日还能相见,愿兄弟及家人一切安好!</h1><h1> 一场难得的大雨不停的下,冷风习习,足有留我的意思,同时担心明天的赛事能否顺利完成。</h1> <h1> 5月2日早上7:00,所有参赛选手在霍尔广场坐摆渡车到赛事起点瓦达公主村游客中心。</h1><h1> 今天25公里山地跑整个线路为:瓦达公主村游客中心(起点)-瓦达藏寨-红军田旧址-红军总供给部铁工厂旧址-红军总部(中共川康省委)遗址-红军总供给部遗址-红军总部及机关防御战壕遗址-红军桥遗址-红军总医院遗址--红军井遗址-红军树-交纳村红心谷(终点)。</h1><h1> 赛事最低海拔3156米,最高海拔3587米,平均海拔3401米,累计爬升1513米,累计下降1420米。</h1> <h1> 经过安检、技术说明、赛前热身,9:00鸣笛起跑,所有运动员铆足了劲争先恐后的向山上奔驰。</h1> <h1> 参加健康跑的,每人配送一个印有纪念“长征五一运动会”炉霍县全民健身运动的铁制水壶,有点像我当兵时的军用水壶。</h1> <h1> 起步就是一个下马威,8.5公里的长上坡(2公里的水泥上坡路,转入6.5公里的碎石路),掌握节奏,能跑尽跑,不能跑快走,反正不能有丝毫懈怠。</h1><h1> 因为缺氧,心有余力而不足,想跑跑不动,连喝水和说话的力气都必须节约,只能龟跑。缺氧不缺信仰,体现马拉松精神的时刻到了,跑吧,尽力而为!</h1> <h1> 8.5公里转入一片宽阔的草原,海拔3500多米,草芽依稀可辩,偶有牦牛在觅食。没有春天的高原,入夏的寒风吹得人瑟瑟发抖,左侧的山上云雾朦胧,时有森林和雪山显现。</h1><h1> 跑在上边,像是海绵回力十足,舒服极了,心想如果一直都这样多美。</h1> <h1> 12公里的罗吾口至新都镇上街、查尔瓦村18公里是相对平缓的水泥路,两旁全是错落有致的炉霍藏族民居“崩科”,富丽夺目。</h1><h1> 据科普,藏语里,“崩”是“木头架起来”的意思,“科”是“房子”,“崩科”就是“木头架起来的房子”。传统“崩科”民居建筑的营造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半圆木两头直接搭交,使四方墙体连成整体,在木墙体上挖洞作门窗;另一种是将房屋四角的圆木斗成灯笼架,然后在角柱上挖槽,再将半圆木两端插入柱槽内,层层横叠成墙。1976年遭遇七级以上大地震,震后炉霍人对传统的“崩科”建筑在结构上、布局上都进行了改进。造型整齐划一,外部红白色彩对比强烈。不仅在抗震性上有所提高,还更为美观实用。 </h1> <h1> 一路奔跑,身后不仅带风,看到的不仅仅是美景,还有组委会组织的志愿者、补给站、安全保障、医疗救护、沿线的藏族男女老少头顶烈日,迎着寒风自发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挥舞哈达为我们加油助威,拿出酥油茶、油果子、土豆、糌粑、奶制品、饮料,还有一个小姑娘给我棒棒糖,感动至极。</h1> <h1> 18公里过后是炉霍003乡道,不停的下坡。</h1> <h1> 炙热的阳光烤的皮肤痛,乳酸堆积产生的疲劳剧增、最不喜欢水泥下坡路的我克服难耐的撞墙期,吃了一根能量胶后过固里村、终于安全顺利冲线,净用时2:45:58,总排名17,男子排名12,按照赛前宣传,可能还有小额奖金分享。</h1><h1> 在志愿者美女的引导下,到交纳村委会休息。临近村委会,眼睛不由自主的再次湿润,这一路跑的还算轻松,再次战胜了自己,更让我感动是全保姆式的服务。</h1> <h1> 001就是001,名副其实,小美女用时2:27分,勇夺女子第一。</h1> <h1> 村委会碰到省上下派的驻村第一书记王东,热情的给大家介绍当前村上的发展情况和以后工作思路,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不仅靠党的政策好,关键还要基层党建引领,因地施策、社会协同、公众参与。</h1> <h1> 他们说第一次能在高原上参加健康跑非常有意义,终于找到吹牛的资本了,我信!</h1> <h1> 为了推动红色产业文化,传承红军长征精神,炉霍县委、政府在交纳村举办的“红军菜”制作大赛,可谓色香味俱全。</h1> <h1> 吃过炉霍正宗的牦牛肉汤锅,我们赶往下一站—塔公草原,首先满足小姑娘“芮芮”骑马的愿望。</h1> <h1> 预订好酒店,趁着日落前驾车到著名的木雅大寺打卡。</h1><h1> 木雅大寺隐藏在雅拉神山下的甲谷弄村,海拔3900米,是喇嘛寺、觉姆寺和佛学院等组成的寺庙群,周围是木雅藏族和喇嘛、觉姆的居所,是仅次于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又一个圣地,整个庙宇在阳光、蓝天、雪山、诵经声的陪衬下,显得神秘而庄严。</h1><h1> 可惜的是,刚刚走进大寺,乌云密布,狂风大作,期盼的日照金山化为泡影。</h1><h1> 由于整个寺庙群明确禁止无人机飞行,没有办法拍出它壮观的全貌。</h1> <h1> 黑云翻墨欲遮山,盘旋在大殿上空的乌鸦告诉我们天气要变冷了。</h1> <h1> 5月3日早上打卡塔公寺,它是甘孜州著名的萨迦派(花教)寺庙。“塔公”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康巴地区藏民朝拜的一个重要圣地。</h1><h1> 据传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完婚时途经木雅人居住的这片草地时,看到此处草地风光清灵秀美,便决定在此修建一座寺庙。</h1><h1> 傍晚时分,太阳照射木雅金塔和雅拉神山,金光闪闪。</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过了摄影天堂新都桥,11点来到海拔4298米的康巴第一关—折多山垭口,“折多”藏语的意思弯弯曲曲,它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西面为高原隆起地带,可谓真正的高原,真正的藏区,东面高山地区,天气晴朗可以远观贡嘎群峰。</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有的人说来到甘孜没有爬过山,走哇!顺着左边石阶爬过经幡,山脊上冷风肆虐,吹得让人站立不稳,看到耸入云间的山头还有人,手脚并用的爬过一段不足一米宽的山脊,大约2个小时来到海拔4550余米的山巅(经查证名为:格那朗果),目及之处,蓝天白云下贡嘎群峰、玉岭雪山尽显。事实证明高原是眼里的天堂,身体的地狱。</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爬一座山,追一个梦,心满意足后及时下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刚下折多山垭口,碰到从乐山沙湾骑行西藏的熊哥,他们一共4男2女6位大神,大概问了情况和是否需要帮忙不?我们就急着返程,下午2点康定吃过午饭,晚上6点顺利到家。</span></p> <h1><b style="font-size:20px;">后记:</b>翻过<span style="color:inherit;">折多山就是内地,这一别,近在眼前的第二故乡不知道什么时间再来?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人都是我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span></h1><h1><span style="color:inherit;"> 来也匆匆,走也匆匆,4天的游跑旅程虽然满载而归,</span>总还是有遗憾,以前的中队营房不在了(据说新的营房建在沿河街最上边的山坡上),还有就是没去看一眼长眠那儿的兄弟。</h1><h1> 特别感谢陪我一同去的谭老师、谢老师、小陈、小朱、瞿珊、<span style="color:inherit;">“木子李”、“朱美丽”,还有天生聪慧,活泼可爱的“芮芮”一路给我们增添了不少乐趣,居然和不善言谈的我成了好朋友,一个小孩子克服了高原的海拔,饮食、天气等种种不适,真的了不起;感谢炉霍县委、政府主办,县委宣传部、教育和体育局、炉霍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四川优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这场具有新时代意义的赛事,让我终于找个借口全身心的走进炉霍,感受炉霍;感谢赛事现场的所有志愿者,当地群众无微不至的服务,你们只有第一,没有第二。</span></h1><h1> “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炉霍,霍尔章谷,祝愿我的第二故乡越来越好,丰年人乐业,望果节上载歌行。愿在不同的季节再见!</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