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四川游记(之六) 孟黎明

独一无二心有情

<p class="ql-block">都江堰</p> <p class="ql-block">6、李冰精魂耀千秋</p> <p class="ql-block">“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是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在其作品《都江堰》游记中,开篇的一段新颖独特观点。其实,我对于都江堰的神往,也是缘于这段话的启迪行程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早被历代圣贤认可的一句至理名言。尤对读书人来讲,更为至关重要。书本知识与实景相结合,才能有机达到二者的相互融合,才能转化为人生量变到质变的沉淀与升华。梨子虽好,你不亲口尝一尝,又怎知道它的滋味?就简单朴实畅述了这个道理。</p><p class="ql-block">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句话很值的玩味,但它的真实内涵却耐人寻味,值得我们去思索。</p> <p class="ql-block">我历来行走山水,人文景观,除了领略它的丰姿,更为主要的是深层次探究它的历史渊源,和人文内涵。我觉得这样的旅游,才是有意义的。才能对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的提升有所裨益。</p><p class="ql-block">那么话说回来,我们游览都江堰,二王庙,青城山,李冰雕像,涛涛奔腾的岷江水,安澜桥。除了能给我们带来视觉感官上的愉悦,其次,我们还会得到什么呢?!</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枕水而兴,因堰得名。这座小城位于成都西北,岷江山口,面积1208平方公里,人口60余万。“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这就是她的两大特色,山和水。她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拥有5A级风景名胜区。她还是名副其实的“三遗”之城,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灌溉遗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那么都江堰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吸引中外游客乐此不彼爬山涉水游览呢?与其说是游览都江堰,倒不如说是拜谒李冰。是水之精魂李冰父子创造了这项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水利千古奇迹,才使得都江堰这座偏隅小城,因“都江堰”闻名于世,斐声海内外。</span></p> <p class="ql-block">有关赞颂都江堰的诗文,历代文人墨客浩如烟海,举不胜举。我才薄词穷又怎能妙笔生花,形容出她的绮丽壮观,福泽与深远意义呢?我想我们到都江堰一游,只要能够领悟古人李冰,修建都江堰因势利导工程的智慧,天府文化两千多年延绵不绝的哲学思想,就是此行最大的满满收获。</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一个人来到尘世能有所作为,建功立业,耸起一座丰碑,人民就会记住你,你就活出了人生价值。一大部分人,你能活得通透,明辨是非。你就没白来尘世一回。否则只能算是行尸走肉,没有灵魂的躯壳。那么你此生是悲哀、无任何意义的一生。四川有幸,公元前251年出现过一项毫不惹人注目的任命:李冰任蜀郡守。因为郡守,他守土有责,总结出治水三字经“深淘滩,低作堰”,六字真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直到20世纪仍是水利工程的圭臬。这正是李冰智慧、远见、奉献的精髓伟大之处。</span></p><p class="ql-block">我们把思绪追溯到远古2000多年前,那是多么悲壮、凄惨、辛酸不堪回首的一幕:当岷江洪水泛滥,成都平原就是一片汪洋;一遇旱灾,又是赤地千里,颗粒无收。岷江水患长期祸及西川,鲸吞良田,侵扰民生,成为古蜀国生存发展的一大障碍。</p> <p class="ql-block">李冰受命于危难之际,他主治都江堰的整体规划是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变害为利。司马迁《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2200多年来,至今仍发挥巨大效益,泽福四川省37个县市的一千多角良田,为成都7座城市提供工业和生活用水,成为数千万人的生命之源。</p><p class="ql-block">我们不得不承认,都江堰是人类水利史上,千古一叹的伟大奇迹!都江堰最具特色;“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组成。“鱼嘴”因形如鱼嘴而得名。位于岷江江心,把岷江分为内外二江。西边叫外江,俗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排洪;东边沿山脚的叫内江,是人工引水渠道,主要用于灌溉。“飞沙堰”“泄洪道”,具有泄洪排沙的显著功能。故又叫它“飞沙堰”。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余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出;如遇特大洪水,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水回归岷江正流。“宝瓶口”起“节制闸作用”。自行调控的节制闸,是自流灌溉系的总开关。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眼界。才营造出“满城水色半城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民生殷实的天府之国生命之源。接下来让我们再领略安澜桥的丰姿:安澜桥,俗名索桥,又名夫妻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沟通河东、河西的交通,在水流湍急的两山之间架设溜索,行人挂上铁环,以绳系住身体和随身带的东西,利用竹索的弧度,飞滑下去,过半江则以手拉索前进,直达对岸。</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着动人的传说,清嘉庆年间,贵州大定府毕节何德夫妇来到灌县(后改都江堰),在“二王庙”附近的“古寺”教私塾,亲眼目睹了行人过河的艰难。嘉庆八年五月十五日,他们亲见白沙渡翻船,淹死一百余人。岸上、江心、求救声、哭声、惨不忍睹。何德夫妇见此惨状,也为之坠泪。于是查勘地形,构图设计,上书县衙,立志要为修复索桥出力。灌县知县吴宁,很赞赏何先德义举,允许建设索桥,并给予很多鼎助。新索桥建成后,利济万人,何先德为人民立了大功,人们敬称索桥为“夫妻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民国时期,成立了安澜局事,专门管理索桥,每年岁修一次。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修建索桥,改木桩为混凝土支架,换竹索为钢缆,使索桥比过去更坚实、美观、平稳、安全。这就是展现在我们游客眼前的安澜桥丰彩。</span></p> <p class="ql-block">1974年,修建都江堰渠枢纽工程时,将索桥下移一百余米,桥头堡愈加巍峨雄壮,沿堡侧上楼,可俯瞰索桥及都江堰绮丽风光,就连四川地震时,行走在索桥上的人们依然安然无恙。返回来再说说“二王庙”。我们大都看过《西游记》,孙悟空最终成为了斗战胜佛。主要是因为能打。这个能打的形象是在借金箍棒和大闹天宫的时候建立起来的。不过后来和玄奘一同西天取经,就没那么历害了。遇到一些有背景的妖怪,还要去请神仙帮忙。孙悟空从无敌的齐天大圣到屡受挫折的孙行者的身份转变,或许从与灌江口二郎显圣真君的对决开始的,那是他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对手。灌江口就是如今都江堰。二郎,是治水有功的李冰的儿字。显圣真君是信仰道家的微宗帝给加封的。翻译过来就是“都江堰的二郎大神”。通俗称“二郎神”。在都江堰修筑以前,百姓饱受水患之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后人为了纪念伟大的李水父子治水有功,于是就修建了“二王亩”,将李冰和其子二郎供奉在这里。二王庙原为望帝祠,初建于东汉,是为了纪念古蜀王社宇而建。所以在汉朝,都江堰只有“望帝祠”,并没有二王庙。到齐明帝时,益州刺史刘季连将望帝祠迁往郫县。齐明帝建武元年(494),为纪念都江堰的开凿者,秦蜀君太守李冰及其子李二郎修建都江堰的崇伟功德,将原望帝祠加以改建,更名为崇德庙。宋以后,李冰父子相继被敕封为王,故改称为“二王庙”。二王庙俯瞰岷江,后依翠岭,南望青城,西连岷山,远近风光十分绮丽,故有“玉垒仙都”的美誉。我们由衷自豪的是,精魂李冰,运城永济人,这不当是我们山西人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骄傲。</span></p><p class="ql-block">你了解这些,你就了解了都江堰的灵魂,你就知晓了都江堰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深远意义。你就不会流俗于一般性旅游。“上车拍照,下车尿尿,走马观花,回来一问三不知,啥也不知道”。情何以堪!!!愿旅游快乐,愿旅游成为我们增长见识,开阔眼界的无限风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作者简介:孟黎明、1964年生于隰州,山西汾西县人,中共党员,曾在多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临汾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多部中长篇小说,作品屡获全国大奖,其长篇历史抗战小说《古刹枪声》改编电影《谍·莲花》2013年全国院线上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