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新大讲堂📔—《师德楷模 张桂梅事迹》专题学习

Perfect girl 👑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学生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遇上技艺精湛的雕刻师就成变成宝。哪一位老师不想让自己的学生成名成家,但只有那些用心去雕琢的人才可能领会到其中的乐趣,也只有那些用情去雕琢的人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学生的爱戴。本期育新大讲堂由李彦竺教师带来师德楷模——张桂梅事迹。</p> 宣讲教师:李彦竺 人物简介 <p class="ql-block">  张桂梅,女,满族,中共党员,1957年6月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院长(义务兼任),丽江华坪桂梅助学会会长、中共二十大代表。</p> 命运艰苦但从未放弃 <p class="ql-block">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临近高中毕业,母亲去世,张桂梅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p><p class="ql-block"> 1977年,刚20岁的她在原中甸县林业局工作。</p><p class="ql-block"> 1990年,张桂梅调回丈夫的老家大理,夫妻二人同在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但好景不长,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这个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p> <p class="ql-block">  从此,张桂梅就如一条小溪,一步步流向山区,扎根民族贫困地区。这个过程,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p> 重病缠身依旧坚守岗位 <p class="ql-block">  张桂梅任教的华坪中心中学是当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治疗。张桂梅痛苦极了,整整哭了一夜。但哭过以后,她作出的抉择却是,不能在节骨眼儿上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p><p class="ql-block"> 她把医院的检查结果揣进怀里,一边吃着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领导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p><p class="ql-block">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p> <p class="ql-block">  来到华坪县民族中学后,张桂梅用整个身心呵护着学生,未痊愈的身体却在无休止的消耗中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她一次次地晕倒在讲台上。醒来后,她对哭成一片的学生说:“坚强些,老师不会死的,也不会离开你们!”张桂梅知道,是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了她企盼,给了她生命的火花。 </p><p class="ql-block"> 1998年7月,把又一批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张桂梅悄悄去做了第二次手术。</p><p class="ql-block">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桂梅的身体愈加虚弱,疼痛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有时甚至晕倒。她尽量不让其他人知道,怕大家担心,完全是靠一把把的止疼药坚持。</p> 虽是老师,却更像一位母亲 <p class="ql-block">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p><p class="ql-block">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一直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p><p class="ql-block">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要面对的大多数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们来自大山,家庭贫困,存在文化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好等共性。张桂梅首先采取两条措施:一是整顿学生的生活、学习秩序,二是激励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在她的耐心引导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都有了很大进步。</p> <p class="ql-block">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补偿。在她看来,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上课,发现教室讲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同学齐声喊道:“祝张老师生日快乐!”许多教过的学生也来祝贺她的生日,并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整地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p><p class="ql-block"> 张桂梅的心醉了。这是一份爱的回报!</p> 点点星光终汇聚成浩瀚银河 <p class="ql-block">  20多年来,张桂梅除了执着于教育事业外,还经常掏钱帮助群众治病、修路、建水窖,帮助群众协调纠纷、化解矛盾、发展产业。她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共产党员就应该帮老百姓做事,群众有困难,就应该去管。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创办之初,张桂梅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她好不容易找来的17名教职工,9名教师相继离开,办学常陷入困境。但张桂梅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她说:“战争年代,只要党员在阵地就会在。今天,只要我们党员在,就要守住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p><p class="ql-block"> 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教育理念。从此,她就带领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支革命歌曲、开展一次党的理论学习、观看一部革命经典影片并写一篇观后心得。一开始大家只是跟着做,但慢慢发生了变化,内心充满了力量。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走在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p> <p class="ql-block">  数年来,张桂梅以“红梅傲雪,大爱无疆”的精神,帮助贫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韧执着一辈子、克勤克俭一辈子的高尚情怀。她就如一枝报春的红梅,带给贫困山区孩子们无限的希望,谱写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无疆大爱。</p> <p class="ql-block">  张桂梅同志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要求的优秀榜样,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是新时代妇女投身脱贫攻坚巾帼建功的杰出代表,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p><p class="ql-block"> 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永远忠诚于党和人民,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自觉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将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使命,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珍视教师职业荣誉和肩负的职责使命,始终保持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将满腔热忱献给党和人民教育事业。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积极投身教育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p>

张桂梅

学生

华坪

教师

教育

榜样

民族

贫困山区

中学

华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