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对“国培计划”</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改革实施的几点思考</font></b></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汪文华</div><div> 新周期(2021—2025年)“国培计划”实施已进入第三年。为有力推动“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更加精准、高效地组织实施,要深入总结反思,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今后几年的改进思路。<br> 通过精心组织、精准实施和精细管理,2021年和2022年“国培计划”的中西部骨干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br> 一是国家、省、市、县、校五级中小幼教师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为落实《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有关要求,深化精准培训改革,实现教师培训专业化、标准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br> 二是聚焦自主学习、系统提升、持续发展的改革重点,分层分类、阶梯式中小幼教师专业成长发展体系初步形成,有效推动省市县加大骨干队伍培养力度,深入实施骨干队伍梯级培养工程。<br> 三是着力建立健全教师自主发展机制、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全方位评价监管机制,新周期“国培计划”改革实施新机制基本建立。<br> 四是各级教师发展机构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培训专业能力持续提升,教师培训课程体系日益完善,培训成效与影响持续不断增强。<br> 对照《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有关要求和教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需要,“国培计划”中西部骨干项目实施还存在以下问题:<br> 第一,工学矛盾依然突出。受新冠疫情影响,一些地方的2022年项目任务没有按时完成,特别是脱产深度培训的周期(2年或3年)实施项目,跟岗研修环节“欠账”很多,致使2023年上半年必须集中还“欠账”,导致2023年全年的工学矛盾愈加突出。因此,必须进一步优化机制,切实缓解工学矛盾,确保参训率和合格率,提升“国培计划”项目绩效。<br> 第二,精准程度尚需提高。精准培训首先要确保培训需求精准,需求精准是计划方案、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的前提。推进需求导向的精准培训,必须转变需求调研的形式、方法和技术。目前,一些地方的教师培训项目需求调研仍然基于经验,没有真正实现基于数据,数字化程度极低。实行教师培训项目全流程数字化,以提高培训精准程度,是今后需要落实的重点工作之一。<br> 第三,特色建设必须加强。各地通过建立成果导向与任务驱动机制,推动培训成果生成和生成性资源建设,也征集到一些项目实施典型案例,但特色经验不多,能够被复制、推广、借鉴的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极少。因此,要充分发挥各级培训专家工作组集体智慧,加大研究、指导力度,帮助培训院校机构凝练特色经验与典型案例。<br> 第四,融合发展亟待落实。目前,一些地方的“国培计划”项目及省市县各类培训还处在非数字化时代,虽然已进行了“互联网+教师培训”的探索与实践,但“互联网”与教师培训的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人工智能+教师培训”融合发展未被摆在应有位置。今后,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化、智慧型各级教师专业发展机构建设,积极探索各级各类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培训数字化转型方略,以实现教师校(园)长培训项目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线上线下融合。<br>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在与《人民教育》记者的对话中(见《人民教育》2023年第5期)指出,要“深化‘国培计划’精准培训改革,深入推进需求导向的精准培训,落实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因此,今后几年的“国培计划”改革实施,可突出以下工作:<br> 一要深入推进教师培训供给侧改革,实行基于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需求导向的精准培训,用精准培训需求引领教师自主选学和培训项目的精准设计、精准实施、精准评价,切实增强选择性、自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有效缓解工学矛盾。<br> 二要抓住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通过建设省域数字化、智能化培训管理平台,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实施指南、监测方式和评估办法等,进一步推进教师自主发展机制、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和全方位评价监管机制,继续努力化解教师培训的重点难点问题。<br> 三要认真落实国家和各地有关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工作系列政策文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快新时代县级教师发展机构现代化建设步伐,补“智慧机构”建设短板,强“教研训”整合度不高弱项,建好教师区域研培体系,提升机构研训水平。<br> 四要深刻总结“互联网+教师培训”实践经验,及时进行教师培训数字化转型研究,学习借鉴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和新时代中小学学科领军教师示范性培训(2023—2024年)的模式方法,研制省市县校四级培训实行全流程智能化、数字化方略,探索“人工智能+教师培训”融合发展。<br> 五要健全培训成果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参训学员建设培训成果,深入开展帮扶活动,充分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及参训学员辐射带动作用,赋能更多的教师校(园)长实现专业成长发展,助力符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br><h5 style="text-align: right;">转自蒲公英评论</h5></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