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地方叫老家

木棉花开

<p class="ql-block">我想家了,想一个叫老家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的老家在北方的一个小乡村。乡村有碧绿的田野,一条从东头望到西头的土路小街。村里有土房座座,土墙围起的院落。村里有一口老井,村里人都去那里挑水。北方的冬天冰天雪地,井沿儿冻了厚厚的冰,白亮亮的,像小山一样。我的母亲冬天去挑水,小心翼翼地踩着井沿儿的冰,一跐一滑,终于站稳了,摇起辘轳打水。那又粗又结实的绳子上栓着的柳瓜很大,摇一桶水上来,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母亲挑着一挑水,在冰天雪地里走得很艰难。但是,从来没听母亲说过苦。</p><p class="ql-block">我的祖父冬天里穿着毡旮瘩去挑水。那毡旮瘩是用又厚又结实的毡子做的,高要的像靴子一样。祖父穿着毡旮瘩踩在冰上不打滑。我看见祖父穿毡旮瘩时,先穿宽大的白色的帆布大袜子,再穿毡旮瘩。我还看见祖父毡旮瘩里垫晒干的青草,也叫务路草。他晚上的时候,把五路草从毡旮瘩里掏出来,放在热炕头烤干。祖父是汗脚。</p><p class="ql-block">老井,务路草,是小村古老的故事。犹如传说。</p><p class="ql-block">那时候,小村没有电,天黑就睡觉。夏天蚊子多咬得我们睡不着。母亲就带我们去割青草熏蚊子。先找来一些废纸,上面压些青草,然后点燃。纸着了慢慢地,草堆冒烟了,那烟越来越大,袅袅婷婷地在小院里升起。我们不停地往草堆添草,围着冒烟的草堆,乐得欢天喜地。</p> <p class="ql-block">小村家家都有园子,种着各种蔬菜。长势喜人的茄子秧,排列整齐。茄子开小紫花,花开不长时间,便落地结果。先是结一个小黑纽,慢慢地茄子越长越大,一个个打着提溜。那时候我们最喜欢吃茄子 ,中午端着盆到园子里摘茄子,摘一盆,妈妈给我们做茄子酱。茄子和土豆一起炖,不放油,(那时候吃油很困难。)用米汤煮。土豆茄子怼成泥,这就是我们爱吃的茄子酱,拌小米饭,黏糊糊香喷喷。我们一口气能吃好几碗。豆角也好吃,反正园子里种的各种蔬菜都好吃,那是绿色无污染的纯天然的菜。</p> <p class="ql-block">除了种菜以外,我们的小园子里还种花。园子里的扫帚梅,也就是格桑花。长得高挑,叶子茂密,花是单片的,有粉的,白的,红的,花朵光鲜亮丽,花瓣绒乎乎的,特别是那红色的,花瓣绒乎乎的,像红色的趟绒布一样,美丽俊俏,像纯朴的乡村小姑娘。</p> <p class="ql-block">有的人家还种大老雅,也叫大丽花。那花开的大朵大朵的,层层叠叠的花瓣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朵朵都满登登的。有粉的,粉的带白边儿的,大多数是红色的。水灵,端庄俊美大气。还有粉色的大熟印花,姜次蜡,步登高,家桃瓜,也叫芨芨草花。家桃瓜粉红色的小花能染指甲,我们常常摘那花瓣涂指甲,指甲瞬间变红了,我们又惊又喜! 这些质朴具有乡土气息的花儿,给我们带来了欢乐,给我带来了美。</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小村基本上家家都养狗,猫。我家养的大青狗,长得高大威武。身上的毛长长的又有光泽。大青狗通人性,它每天傍晚蹲在我家门前的大道上,当远方隐隐约约地出现爸爸的身影,它撒开四蹄老远就狂奔过去,见到我爸爸,一个劲儿往身上扑。爸爸满面春风,亲切地唤大青,一面说着:“老实儿的”,一面轻轻抚摸大青的头。大青在爸爸的爱抚下摇头摆尾。</p><p class="ql-block">我家的狗下崽儿了 ,几只小狗趴在哪儿,小小的黑黑的,闭着眼睛正在睡觉呢。好可爱啊!我们喜欢得一会来看看,一会儿来看看,什么都不想做。</p> <p class="ql-block">家里养的大黄猫,一天晚上不知怎么了,老是叫啊叫的,在我们的被子上转圈走。那样子即焦急又慌张。大半夜的,这是干嘛?后来大黄猫竟然昏头转向,往我棉裤腿里钻。我急得直喊,赶也赶不走。祖母说:“猫要下崽儿了!”</p><p class="ql-block">当第二天早上醒来时,我发现大黄猫身下有几只小猫崽儿,一只只黄色的小猫,蜷缩在猫妈妈肚子底下吃奶呢。我们张大眼睛看,祖母母亲,脸上喜气洋洋。</p> <p class="ql-block">最初我们家搬到偏僻的小村没有电,点煤油灯,节省的人家甚至连煤油灯也舍不得点,祖母用一个小玻璃瓶儿做灯,装上煤油,撵一条棉花绳做灯芯,灯焾吐出的黑烟很大,把我们的两个鼻孔熏得黑黑的。那煤油灯的味道也难闻。后来我们点蜡了,城里的知青姐给我们拿来许多蜡板儿,我们自制模具灌蜡。高矮粗细都有。全家齐上阵,忙得不亦乐乎。蜡烛代替了煤油灯,即明亮,烟又小。终于小村通电了,夜晚,明亮温暖的灯光从家家户户的窗户里照射出来,把小村的夜映照得一片明亮,如同白昼一般。从此小村迎来了好光景。</p> <p class="ql-block">起初我们做饭是烧柴禾,灶坑里的柴禾着得旺旺的,我蹲在灶坑旁边烧火,妈妈站在灶台边,往大铁锅里贴玉米饼子,妈妈的手特别快,动作特别麻利。大铁锅下面炖豆角,上边贴一圈儿大饼子,饭菜就都有了。那时候我们很少吃细粮,只吃粗粮,大饼子大碴子。白面我们称之为细粮,只有家里来了客人才能吃。有客人来了,妈妈蒸一锅白白的宣腾腾的花卷儿,这时候,我们就有口福了。大米更为稀有,只有到年三十晚上才能吃上香喷喷肉透透的大米饭。老也吃不到大米,所以那大米饭的香甜,那味道经久不忘。粗米大饭把我们养得个个健健康康。有时妈妈会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饭,她把甜菜插成丝拌在玉米面里,贴甜菜玉米饼子,那甜菜玉米饼子甜丝丝的,那是妈妈爱的味道。小村炊烟袅袅,妈妈做好了饭,爸爸把一张四四方方的木桌,放在炕上,我们一家人围着四四方方的木桌,吃着香甜可口的饭菜,那情景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做饭不烧柴禾了,烧石油。石油装在盆子里,挖一块送进灶坑里,不停搅动,石油呼呼地着,燃烧的火焰,不一会儿就把饭菜烧好了。即省力又省时间。</p> <p class="ql-block">我们家的芦花鸡吃饱喝足,迈着四方步,悠闲地在院子里走着。公鸡高昂着头,头上的鸡冠红彤彤的,像一朵大红花,煞是好看。母鸡老老实实的,从它们的慢慢的步履中,从它们的体态中,都能看出,它们三五成群,从不惹事。芦花鸡的花色带着古朴的乡土气息,加上它们灵动的样子,给小院增添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小村最常见的植物是杨树,房前屋后,田旁地头,到处都是这种树。我家门前大道对面就是一片茂盛的杨树林带。杨树棵棵高大挺拔,枝叶繁茂。一阵风吹来,密集的杨树叶发出哗哗的声响,林间的麻雀成群的飞,很美。</p> <p class="ql-block">小村沟边地头生长着各种野菜,有猪毛菜,灰菜,苋菜……还有势不可挡的老厂子。猪毛菜的叶子密密的,一根根像猪毛一样,也许由此得名吧。猪毛菜可以包馅儿,包在玉米面里蒸菜包,很美味。</p> <p class="ql-block">还有灰菜,一片一片的。有的灰菜叶子背面是好看的粉红色,不十分注意,是发现不了的。</p> <p class="ql-block">还有那长势及其旺盛的老厂子,一片片,在野外几乎哪里都看得见。那时候吃过晚饭,妈妈便我们去割老厂子,不一会儿就割好几麻袋。我们扛回家,倒进院里的大缸里,糟上几天就可以喂猪了。老厂子是猪不可缺少的好饲料。我们家养了好几头猪,头头膘肥体壮。卖几头,留一头过年杀吃肉。大年将近,杀猪,退猪毛,解猪肉半子,灌血肠,烩酸菜,屋里屋外热气腾腾,猪肉的香气飘出很远很远。</p> <p class="ql-block">那时候除</p><p class="ql-block">了大田外,剩余的土地分给各家各户,每人两条垄,我们分到十几垄地。地头一截种土豆,土豆开着碎碎糟糟的小白花,肥硕的土豆叶像孩子胖乎乎的小手,在风中摇动。土豆地里带着倭瓜,倭瓜开花了,花瓣撒满金粉,金灿灿的,像喇叭。土豆地后面种着玉米,玉米地里带豆角,豆角爬婉儿了,长长的豆角婉儿,像青青的小蛇,一圈儿一圈儿爬在高高的玉米杆儿上。开着粉色,蓝色的,红色的小花。</p><p class="ql-block">花落后结的豆角滴里嘟噜,一串串。有黄色的像月牙一样的弯勾黄,白色的兔子翻白眼,绿色的挤豆,都是乡村最好的豆角。</p> <p class="ql-block">最后压轴的是向日葵,向日葵的头有大圆盘那么大,黄色的花瓣紧密地排列在圆盘外面。大圆盘里结的是瓜子,蜜蜂在里面采蜜。金黄色的向日葵朵朵盛开,温暖美丽。</p><p class="ql-block">这片田野,风光旖旎,富足着我们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冬天小村落满白雪,门庭院落被白雪覆盖。十冬腊月,我们开始蒸豆包来我。妈妈拉着冰爬犁,爬犁装着淘洗干净的几袋黄米,去离家二里地的八队打黄米面。我和弟弟妹妹,跟在冰爬犁后面跑跳。一路欢声笑语,跑得暖暖的,一点都不冷。路边一排枯黄的野草,在风中摆动。</p><p class="ql-block">打完黄米面,天色已晚。黑灯瞎火的,我们跟在妈妈后面走在无人的狂野里,一点也不害怕。回到家里,爷爷和面发面,爷爷发的面蒸出的豆包好吃。面和好了,两大瓦盆,盖好盖(现在已经没有那种盆了。)放在热炕头上发,大盆上面严严实实的捂上棉被。半夜里,爷爷要起来好几次揣面。第二天中午,黄米面发好了。上午我们就开始攥豆馅儿,奶奶妈妈,还有我们小孩子。奶奶的手飞快,不一会儿就攥一盆豆馅儿。吃完午饭,我们就开始蒸豆包了。揪一块黄米面,在手心压成饼,把豆馅放面饼中间,然后包好,一个一个摆在盖帘上,够装一锅了,端到外屋地,一个挨一个装在大铁锅里的大莲子里,烧火蒸豆包。半个多小时后就可以起锅了。掀开锅盖,妈妈和奶奶一人抬一边,把一大莲子豆包抬出来。紧接着是起豆包,用木头做的小干粮板起豆包,蘸上水,两个两个的起,起出来放在面板上,面板排满了豆包,爷爷奶奶把面板抬到外面,冻豆包,豆包冻实诚了,抬回来,起下来,装进面袋子里。吃的时候,放锅里热透,就可以了。</p> <p class="ql-block">我在小村生活了十几年,小村里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那风土人情,那辘轳和井,那无边无际的田野,还有和亲人在一起的幸福时光,都牢牢的印刻在我的生命里。那里是我的根。那片土地给予我们纯朴善良,真诚。这是做为人最起码的美好品质。</p><p class="ql-block">有一个地方叫老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