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恩师——姚之相

吟秋

<p class="ql-block">西天遥望忆师尊,</p><p class="ql-block">彻骨哀伤淌泪痕。</p><p class="ql-block">桃李争荣教有道,</p><p class="ql-block">宽严并重爱无垠。</p><p class="ql-block">驾鹤远行容宛在,</p><p class="ql-block">戏魂不老艺长存。</p><p class="ql-block">每逢月缺幽思恸,</p><p class="ql-block">难报高风永世恩。&nbsp;</p><p class="ql-block"> 姚之相老师生前曾多次嘱咐我:“好好学戏,有机会一定要往外走,天外有天,上台一次就会进步一次,把你学到的戏曲艺术,去梨园大舞台展示一下,届时,要为武安争光。”</p><p class="ql-block"> 后来,由于他的身体一次次地衰退,我这个学生也不争气,没有用太多的时间进取戏曲来完成这个夙愿。曾几何时,他不无伤感地对我说:“看来这天我是看不到了……” 此情此景,如若昨日。</p> <p class="ql-block">一、要在台前显贵,必定背后受罪</p><p class="ql-block">&nbsp; 认识姚老师是在我们市社组织的一次晚会上,作为业余的戏曲爱好者,我被市社下属单位的节目推送到这里,我的演技不算上乘,就是嗓子洪亮,甚至上台还有点不好意思,我是拿着光盘伴奏来演出的的。一场彩排下来,我看到还有一个男孩儿在唱京剧《锁麟囊》,他唱腔柔媚、声情并茂,还带来了十人的京剧伴奏队伍,带队的是京剧鼓师姚之相老师,年近八旬,惊叹之余我知道了武安还有这么一支业余的京剧队伍。</p><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当地,唱京剧的人不是很多,相同爱好使大家组成了大家庭,在舞台旁边的隔音室,琴师们鼓励我跟着京胡伴奏试试,从来没有跟过胡琴伴奏的我试唱到一半,还是卡了,“行,第一次就这样,不简单!”这是老师们的一直肯定:“以后来咱们京剧活动室学戏,这次还跟着光盘伴奏演出吧!老师们对我说。” 就这样我认识了姚老师和京剧的老师们!&nbsp;</p><p class="ql-block"> 在武安城五街的城门楼东边,有一家普通的院子,这就是姚老师的家。每到星期六晚上,忙碌了一天的票友们,不知疲倦劳累,洗漱完毕在这里聚会,大家其乐融融在这里欢聚一堂,生旦净末丑,各行角色在这里训练,文场武场乐队齐全,活动时间晚8点至10点,风雨无阻。</p><p class="ql-block"> 散场后姚老师告诉我,“戏曲如果需要十种音调,你本身就占八个,很好的优越条件,不要辜负了你的好嗓子,你没有跟过老师,从明日起,你得练基本功,先从低音练起——(吊嗓子) , 三日后我检查。”他说了很多,告诉了我发音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姚老师五十岁前在(武安社中)教学,是名职业教师,他是个传统文化浸润很深的人。言谈举止中,无不带着那一代知识分子特有的儒雅与谦和。我对他深深地敬佩,这么大年纪了,老伴离去多年,家里院外收拾得干净利落,授课清晰明理,让人容易接受。</p><p class="ql-block"> 三天后下班拐到他家,心里忐忑不安,因为那几天单位忙的缘故,没刻苦练习,或许他检查不出来吧!我侥幸地想,谁知我一发音老师就听出来了,“你就没好好练,没当事练,练声是不能偷懒的,低音练不好,高音就不会唱好。在吊嗓子期间早起不能贪睡,要在台前显贵,必定背后受罪啊!”他语重心长,字字戳我心扉,让他心焦的神情使我内疚,从那时起我鼓足了劲,早早起来刻苦练习,从低音到高音,终于有一天凌晨五点,在马路旁练习时把嗓子喊哑······这症状像感冒,再也不能大声说话,嘶哑了好长时间。</p><p class="ql-block">二、抑扬顿挫的唱腔,&nbsp;主攻青衣</p><p class="ql-block"> 三个月后我的嗓子犯过来了,终于发出了正常的声音,我失声痛哭,老师问我什么感觉,我说:“如果从此后嗓子一直哑音,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本来就相貌平平,发出这种哑音,还能不把人吓跑吗?”老师痛心地说:“这也怨我,我老了腿脚不灵活,不能跟你去外面吊嗓子,用力过度就会喊哑,我已经发不出声音了,只能听你声音教你······”</p><p class="ql-block">&nbsp; 姚老师青年时代在太原铁路局上班,师从北京京剧名家指点,主攻青衣,饰演男旦,扮相俊美,常常登台演出,在太原当地颇有名气。回到武安后每逢春节来临,组织票友们登台演戏,他表演的梅派唱腔圆润甜美,感情丰富委婉。由于他抑扬顿挫的唱腔悦耳动听,摇曳纡折的声调曲转回旋,深得观众喜爱。</p><p class="ql-block">&nbsp; 姚老师说:“京剧是一门艺术,深得其探,从发声、吐字、唱腔、念白·····都有讲究,尤其是抑扬顿挫,高音:要从低谷走来慢慢上到高音,低音最主要,别怕观众听不见低音,你只要低沉下来唱好最低的那个音,这才是最关键的,行家听的就是这个音。”</p><p class="ql-block"> 那两段梅派青衣的句子,他一个字一个字地教我,怎么用,哪里用鼻音,什么适合抑音,哪里用共鸣音。</p><p class="ql-block">三、施予爱心 ,不图回报</p><p class="ql-block">&nbsp; 姚老师有两个优秀的儿女,儿子在邯郸就职,星期天常来陪伴他,常为大家烧水端茶,女儿孝顺贤德,冬天把姚老师接到自己家,邀请我们到她家聚会唱戏。姚老师的收入少,生活简朴,还卖磁带教我,而我为他花一点钱他就不高兴。有一次去他家学戏,带了一点吃的东西去,被“骂”了一顿,对我说:“以后再买东西来,我就不教你了。”姚老师对学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甚至过之,学生有什么需求,他都乐于帮助。</p><p class="ql-block"> 他写的一手好书法,在我们当地很有名气,苍劲有力的字体,横幅挂满了南墙,北墙是他的绘画,梅兰竹菊栩栩如生,这一种氛围让我感到亲切,犹如学堂,不管多忙只要一进这个屋子就能安下心来,学咬字、发声。</p> <p class="ql-block">四、严谨笃学,服务学生</p><p class="ql-block">&nbsp; 姚老师说:“以前教戏老师很严格,学不会就得挨打,比如翻跟头,规定翻十个跟头,你翻到八个没力气了,就在这个时候老师给你一鞭子,噌噌就翻过去了,严师才能出高徒啊!”当时我就害怕了,老师你真下手啊,我知道我不刻苦时间抓得不紧,学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让老师看到满意的段子,怕老师训我就说:"我不能挨打,你要是骂我一声,我就撂挑子,不学了。”姚老师定睛看看我,轻轻摇摇了头,我们换了方式学吧! 然后他表情严肃地说出唱段的第一句,让我唱,有个字一发音他就说不行,然后我唱一遍,他就说:“练——”一遍、两遍、三遍······一个字练了十几分钟,我才蒙混过关&nbsp;。&nbsp;&nbsp;</p><p class="ql-block"> 现在想起来,他当时是多么地无奈,对我这个功底不扎实的学生打也不是,骂也不行,还不能严厉地指责。我哪里知道,老师知道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走时不能带走艺术,想早早传授于我,可我却不能领会,那谆谆教诲的话语仿佛在耳边······</p><p class="ql-block">五、先生风范 ,山高水长</p><p class="ql-block">&nbsp; 大年初三早晨,有几个学生来给老师拜年,未走进家门看到了门口的白花圈,因为在年节,他的儿女没有惊动任何学生,传来消息后,我们这些学生从四面八方赶来吊唁,灵前的姚老师面容安详,屋子院子里站满了票友学生。一生喜爱京剧的姚老师,堪称武安京剧元老,最让他引以为荣还有两个学生在省里获得了金奖、银奖,票友们不论多远都赶来送他,唱一段为他送行。</p><p class="ql-block"> 还是这个院子,还是这个团队,幽怨的唱腔再也控制不住,再也唱不下去了·······学生们呜呜啼哭,姚老师就这样走了,再也看不到我们不认真的模样,再也听不到他为某句唱词发音和其他老师争执,他怎么舍得离去啊,鼓还在、琴还在、他的书画还在,各个行业的弟子们这么齐全地能站到他面前,他一定不会走,舍不得走,他的英魂在高高地看着我们!</p> <p class="ql-block">  姚老师在世饰青衣、京剧鼓师、操琴无所不能,他走了,武安京剧票友每周六晚上的聚会,消磨了他半个世纪,他从来没有怨言,白雪茫茫,带走了他的儒雅和谦和,带走了他的艺术追求和遗憾,带着艺术界特有的范儿,走了,就永远地走了……享年83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