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邯郸赵王城

大漠可汗

<p class="ql-block">  赵王城亦称赵都宫城,位于河北邯郸市西南,赵王城由东城、西城、北城三个小城组成,西城比较完整,是国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王宫基址。</p> <p class="ql-block">  赵王城建于赵国迁都邯郸前后,赵敬侯元年把国都从河南中牟迁到邯郸,历经八代君王。秦朝末年,秦将章邯来到邯郸,盛极一时的赵王城被焚。这座古城遗址,经历了两千多年,仍然宏伟壮观,是邯郸作为赵国都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赵王城遗址南门</p> <p class="ql-block"> 具有代表性的赵国风格的浮雕</p> <p class="ql-block">  历史长卷”由花岗岩做成的竹简组成,每个竹简上面都记录与雕刻着赵国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语典故。从赵敬侯迁都邯郸建王城于此,历经8代国君,前后计158年。所以设计者将长卷定为158米,也是因为赵国在邯郸定都共158年。</p> <p class="ql-block"> 赵王城展览馆</p> <p class="ql-block"> 赵国篇,记载了晋国大卿赵简子从晋分三家后建立赵国拉开春秋战国的序幕,以及赵国分别在晋阳(太原)、中牟(鹤壁)、邯郸建立国都。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率先军事改革至长平之战后赵国衰败逐秦灭赵国。以及赵国发展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逐步发展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 赵国世系表,记录了从三家分晋后建立赵国的国君开始至赵武灵王军事改革发展到鼎盛时期后到赵代王被秦灭赵共13位国君。</p> <p class="ql-block">  邯郸曾是战国时期赵文化的中心,是赵文化形成并走向成熟的地方。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等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等一批英雄人物。赵文化是华夏农耕文明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交汇、融合的结晶,是一种开放、包容、进取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早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邯郸先民就已在磁山一带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业文明。在悠远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邯郸孕育形成了磁山文化、赵文化、曹魏建安文化、磁州窑文化等十大文化脉系。 </p> <p class="ql-block"> 青铜器</p> <p class="ql-block"> 古 筝</p> <p class="ql-block"> 竽</p> <p class="ql-block">  “将相和”——将相和睦,国家兴旺。战国七雄的赵国文武双全人才济济才有能力抗击强大的秦国。</p><p class="ql-block"> 武将:赵 奢、庞 煖、廉 颇、李牧。</p><p class="ql-block"> 文才:蔺相如、李左车、平原君赵胜、 毛遂、公孙龙、虞 卿。</p> <p class="ql-block"> 赵王城分为东城、西城、北城,北城以居民为主,而东、西城相连仅有一城墙之隔,西城就是赵王城!</p> <p class="ql-block"> 赵王城西城门夯土层</p> <p class="ql-block"> 城门古道</p> <p class="ql-block">  经过挖掘恢复旧貌的赵王西城门</p> <p class="ql-block">  经历2400多年历史冲刷的夯土城墙</p> <p class="ql-block"> 眺望远方的平地而起的夯土层就是战国前475年至今2497年的赵王城!</p> <p class="ql-block"> 登上赵王城俯瞰西城门。</p> <p class="ql-block">经过专家考证采用3D动画演示的赵王城</p> <p class="ql-block">  “峙华爵以表甍,若翔凤之将飞。正殿俨其造天,朱棂赫以舒光。盘虬螭之蜿蜒,承雄虹之飞梁。结云阁于南宇,立丛台于少阳。”三国时期文学家刘邵,极尽想象力地描述了赵王城的华丽和雍容,这篇《赵都赋》给了历代邯郸文化人骄傲的资本。《赵都赋》为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勾起了我们寻古探秘的欲望。让世界知道:邯郸是一座实实在在值得邯郸人骄傲的城市,赵王城遗址是一座至今仍然可以傲视天下的王国宫城。</p> <p class="ql-block">游后记:</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有一个强悍的部族,它的崛起只需要一代,它的兴衰也只在一战之间。他是唯一能与秦国一争高下的强国,它就是——赵国。</p><p class="ql-block"> 崛起的主要原因就是赵武灵王的军事上的改革和赵国的奋进奠定了基础,于是中国战争史上有了一场巨大的变革开始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之中,这场变革就是“胡服骑射”。这场变革的意义在于,赵国得以迅速的迈入强国行列。</p><p class="ql-block">  其次,赵武灵王迈开了扩充实力的脚步。相继对当时的林烦、楼胡以及中山国展开了攻势。凭借着“胡服骑射”带来的巨大优势,赵军近乎战无不胜,多次攻打无往不胜。最终赵武灵王在极短的时间里,便收服了林胡、楼烦,并顺利的攻灭了中山。</p><p class="ql-block"> 如此大力度的扩张,对于赵国的崛起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赵武灵王在带领赵国走向强盛的时候,始终都有着战略目标。</p><p class="ql-block">  历史就是这样,赵国的崛起,并不是只有“胡服骑射”那么简单,在“胡服骑射”的背后可以说是赵武灵王的因势利导,极大的扩充了赵国的实力。而战国中期诸侯逐鹿的乱局,也给予了赵国以发展壮大的机会,这一点同时也是我们经常忽略的!</p> <p class="ql-block">  至于衰败, 春秋战国时期就赵国而言则是地处四战之地。赵国的北边是不断袭扰的匈奴,南边是魏国、韩国、楚国等诸侯国,东边则是齐国、燕国,而赵国的西边,则是虎视眈眈的秦国。</p><p class="ql-block">  于是,在整个战国时期,赵国很难将所有精力都用来对付秦国。而秦国则敢在长平之战中动用几乎所有的精锐来进攻赵国,这成为秦国取得长平之战胜利的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 长平之战,由于赵孝成王决策失误和武断,没有意识到收复上党郡的严重性。再加上秦国反间计致使赵孝成王撤换了老将军廉颇,重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导致长平之战失败赵国损失40多万精兵,再加上5年后的邯郸之战,虽然军民殊死抵抗击退了秦军,但赵国又伤亡10万精兵而告终元气大伤从此赵国一蹶不振。简而言之,赵国地处四战之地,这让他在对付秦国的过程中,具有先天条件上的劣势,所以这成为赵国最终输给秦国的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 另一方面,赵国虽然人才济济文有蔺相如、平原君赵胜、郭开、毛遂等;武有赵奢、廉颇、李牧,但缺乏的是像秦国的商鞅和范雎这样的“政治家”。“商鞅变法”让大秦国崛起;范雎“远交近攻”战略思想让秦国统一天下。秦国范雎的“远交近攻”策略先把斗争重点放在离秦国较近的韩、赵、魏三家,而暂时对较远的齐楚置之不顾。“远交近攻”不仅巩固了秦国所攻取的土地,还瓦解了当初纵横家苏秦的东方诸侯国的“合纵联盟”,加快了赵国灭亡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秦王政十八年,秦国大军攻打赵国,赵国派大将李牧和将军司马尚率军抵抗。两军相持。秦军看到赵军有李牧,秦军一时不能取胜,就采用反间计。 重金买通赵王迁的宠臣郭开 ,让郭开在赵王迁面前进谗言,结果赵国中计,逼死李牧,罢免司马尚。秦王政十九年,李牧死后,秦军向赵国大举进攻,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攻占赵国国都邯郸,俘虏了赵王迁。赵国成为第二个被秦灭亡的国家。 </p><p class="ql-block"> 记得读高中课本唐-杜牧写的《阿房宫赋》的文章里写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p><p class="ql-block"> 甄 峰</p><p class="ql-block"> 2023年05月0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