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自由旅行——读书

大石

世间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说走就走的旅行,听起来很潇洒,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说做就做的冲动已然淹没在一地鸡毛的生活洪流里,做事更多的是三思而后行。即使最终成行了,也是随大流去了被人群挤爆的名山大川、通都大邑。等到把所谓胜景领略过了,重上火车,细细回想,旅行的轻松和自由丝毫没有感受领略到。 近代作家梁遇春认为:万卷书可以搁开不念,万里路非放步走去不可。对于早八晚五的行当,行万里路显然是一种奢望,读万卷书倒是可行的。俗语说道:"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只要你愿意,就可以随时随地拿起书本,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观光旅行:和三毛背着行囊走进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感受荒原神秘的力量和无边无际的孤寂;和司马迁一道穿越历史的时空隧道,鼓角铮鸣、刀光剑影还是那么清晰;和曹雪芹坐在潇湘馆里,题写"斑竹一支千滴泪",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当然你还可以和基督山伯爵作伴,逃出孤岛上的死牢,然后找到宝藏,成为巨富……读书使我们的灵魂得以自由旅行,既然享受不到行走的自由,孤旅的幸福,何妨停下脚步,让书本关照我们的心灵,让心灵在读书的旅途中飞扬呢? 名山大川固然要去的,倘使几次三番,三番几次,肯定索然乏味。除了增添的一些人工痕迹和照例的人潮人涌,剩下的就是名闻四海的死景,没有新意可言。而读书就不一样。一本书多读几遍,灵魂在每一次的自由旅行中,你都会有新的发现。初读红楼一梦,行走在大观园里,和十二衩吟诵诗词曲赋,偷听葬花吟,喜看贾林共读西厢,悲看黛玉断情焚稿,你发现了爱情;再读,金陵大街上薛璠的飞扬跋扈,乡村野里刘姥姥的坦率淳朴,你发现了生活;又再读,随元春进了皇宫大内,你发现了权争……阅历和见识的增长,重读一些文学名著,都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天地。 灵魂的自由旅行非读书不可,而身体的旅行离开了灵魂的旅行,也就缺了不少的趣味和诗意。定下了旅行目的的,邀约了两三好友,规划了行程,细算了盘缠,何妨出发前静下心来对目的的作一次灵魂之旅呢?否则登临大山只感觉高,濒临大海只感觉阔而已,美景对于我们没有贴心的亲切感觉,也不会感动整个心灵,只能是如烟如雾地浮动在记忆的海里。设若登临滕王阁,居高眺远: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你就会想到当年那位衣袂飘飘、临空赋诗、激情挥洒而又无路请缨的才子,会不禁脱口而出那句千古鸣唱:"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神魂已到了九霄云外。这样的风光才是活的,才会永存脑海。 况且有些风景也只能活在文学作品里,任由我们去想象,去美化,去感受。真正到了目的地,你会发现诗和远方其实在我们内心,唯有通过读书的灵魂旅行才能抵达。赤壁矶已无从考证,但丝毫不会妨碍我们坐上苏东坡的木船,领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伟壮阔,欣赏"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潇洒,感受"乱箭横飞,火光冲天"的激烈场面。我们的灵魂游弋在苏居士狂洋恣肆的文字里,构筑了自己的赤壁。即使侥幸实地凭吊,许是乱岗斜坡,江水驯服。此时,你只能闭着眼睛,手持铁板唱"大江东去"了。 钱钟书先生说: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br>很多时候,我们不必去往远方或者别处,只要给自己一段远离喧嚣的时间,沉静尘心,翻取书页,来一次灵魂的自由旅行,诗和远方自会在汉语的字里行间跳跃闪动。 既然身体的旅行有各方面的羁绊,那么就关上门窗吧,来一场说走就走,说怎么走就怎么走的灵魂旅行——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