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共青团 无悔青春季

利于中华(7485790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3年1月3日加入共青团组织以后的半个世纪里,每逢五·四青年节,都是自己高兴兴奋的日子,激动动情的日子,今年的今天仍不例外。因为,我曾是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曾是一名激情绽放、无愧芳华的共青团工作者。1980年7月至1992年3月,在不凡的共青团岗位上立足了近十二年。从普通的公社专职团干部一直到担任团市委主要领导职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3年3至5月,初次参加山东省团校培训时,度过了25周岁生日)</span></p> 忆往昔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半叶,广饶县大王公社团委那间用作办公、会议兼宿舍的十几平方米小屋里,整洁的办公桌上方,张贴着一幅我引以自豪的、用公正八分体书写的座右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寸光阴一寸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比金贵重是青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把青春献四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枉为中华年轻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段自编的顺口溜,是我这名年轻大学生干事创业和日常生活的精神动力,鼓舞着我在广阔天地里栉风沐雨,全力以赴、不知疲倦地奔波。在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于驻村包队“抓中心”的前提下,兴致勃勃地从事我珍爱的共青团工作。组织带领团员青年开展有特色、有影响、有实效的系列活动:“一学三包”(学雷锋,包烈军属、五保老人、特殊困难户)、“五讲四美”、“青年之家创建”、植树造林大赛;每月召开一次大队、社直单位团支书会议,对布置的工作及时点评;创办了当时惠民地区唯一由公社团委编辑油印的小报——《团的工作》月刊…。青年是我师,我是青年友。在自己的不懈努力下,在青年朋友们的大力支持下,全社共青团工作风生水起,有声有色。我的尚佳表现,也得到组织的高度认可,入职一年半,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人生道路上迈出扎实一步。</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0年4月,参加山东省委党校第八期县处级领导干部轮训的五位团地市委书记留念)</span></p> 曾记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九八四年五•四青年节这一天,我正式调入组建不久的东营团市委并前来报到。从此,在共青团市级领导机关又工作了八年。这里为我的学习、实践、打拼、成长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平台。由于学习的机会增多,内容丰富,层次上升,助力我更加坚定了党的理想信念,显著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和明辨是非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也加深了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性质的深刻理解。</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9年4月,东营市代表团参加山东省第三次新长征突击手表彰大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的生命在于运动,团的生命在于活动”,这是当时团内流行的口头禅。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各级团组织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多彩。团市委进行每年一度的“共青团工作千分考核”,极大激发起团干部的事业心、责任感。青农、青工战线,学校、少先队,党政机关里的团组织,都有彰显行业特点的活动口号和工作内容、得分标准。与之相适应的各种会议、材料、报表,接连不断。各项检查、交流、评比,应接不暇。当时的背景环境下,每个群团干部都有一种强烈的进取意识:争先恐后,唯旗是夺!不可否认,这种轰轰隆隆,上下联动的局面,对一定程度上凝聚力量,组织带领青年在四化建设进程中建功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流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地方和部门,工作侧重“有特色有影响”,忽视“有成果有实效”;忙于树典型,忽略抓基层;求新不求深,务虚不务实。这些问题成为共青团工作中的一种弊端。作为经验教训,也为自己转岗之后扬长避短地从事其他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9年7月,在上海同杨浦区团委书记苏明华【右一】等座谈)</span></p> 最难忘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共青团岗位12年间,我先后七次进入中央党校、中央团校、省委党校、省团校进行培训轮训、学习深造,充分体现出党、团组织对我的关心和厚爱。另外,不计其数的各类会议交流、观摩取经,汇报发言、即席讲话,都使自己得到了全面锻炼。压力面前,开阔了视野、思路。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际交往能力。工作实践中也交结了许多心心相印、忠实可靠的朋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8年9月,中央团校建校四十周年。团中央领导宋德福、刘延东同志和山东学员合影)</span></p> 再回首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十二年,是自己命途之旅的火红年代、激情岁月,是回味无穷、极其宝贵的人生经历!芳华不败光阴,经典历久弥新。概括地讲,这十二年,是努力学习、用心思考、躬身实践、担当奉献的十二年;是考验品行、磨练意志、修身养性、成长进步的十二年;是认知社会、探索人生、拼搏进取、走向成熟的十二年;是朝气蓬勃、活力迸发、情有独钟、难以忘怀的十二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春记忆,挥之不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峥嵘岁月,永驻心际!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3年五.四青年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文入选美篇《情感领域美友之家作品精选》第16集[052])</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