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温柔的五月,树木欣荣 ,天气晴暖。闪耀着春天的嫩绿向夏天的深暗过渡的鲜亮色彩。在这美好的五月,临沂第二十中学常春藤读写共同体成员一路伴书而行,在阅读中得到慰藉和滋养,收获内心的充实与温暖。正所谓,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读写共同体成员以书籍为营养,如期开展了第三次读写分享交流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一)主题:表演是内在需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分享人:八年级一分部张丽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表演和观看是一种普遍性的人类行为,人有表演和观看表演的需要……人是在自我表演和观看他人表演中生长和发展的。”读到《人在表演和观看中成长》这篇文章时感触比较深,看到“表演”两个字,脑子里突然浮现出一张特别鲜活的面孔:大大的眼睛,很亮;胖乎乎的脸蛋,黑黑的头发,很精神;眉飞色舞,表情特别丰富,走路更具特色,甩着肩膀一晃一晃的就进了考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这是期中考试第一场我见到他时的印象,从他走路那姿势,当时我有个预感:未来两天的监考可能不会太平。果然两天下来他闹出不少动静:一会去厕所,一会流鼻血;一会给周边认识的同学眉飞色舞的打眼色,一会说桌子有窟窿影响答题要去拿垫板,我仔细一看桌子没孔,是一根铅笔铅在答题卡下面;一会趴头睡觉,当我拍了拍他,他腾的坐直了抬起头:老师我没睡觉。要不就是开考一会后缺涂卡笔或者少尺子;或者不经允许就下位;他似乎对规则和纪律无意识,有事也知道不举手,站起来就说话,声音特别响亮扰的全体考生都看他,这时的他面带笑容又有点小得意。我压着心里的火小声地告诉他有问题先举手,说话小点声别影响其他考生。当有一次他又毫无征兆的站起来提要求时,我没说话静静的看着他,他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又坐下了,然后举手。我简直有些惊讶了,突然有种“孺子可教也”的感觉。这孩子似乎比较异类,每一场我们总得轮流过去给他做思想工作,提醒他好好做题,认真检查。他每次听完后态度还不错,但是很快又故态萌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人类的表演需要与生俱来,表演自身就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他的表演与众不同,我也由火冒三丈逐渐变得心态平和。我开始观察他,发现每当他的表现吸引了其他考生和我们的目光时,他会特别得意和兴奋,眼睛闪闪发光,好像很有成就感。他身上很矛盾,表面是满不在乎但内心似乎缺乏安全感,言行无状的背后似乎是更想获得别人的关注,有很强的表现欲却总是用错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短短两天接触,深深记住了这个特别的学生,也从侧面对他有了一些了解,这是能把班主任气哭的孩子。没想到临放假又遇见了,他礼貌的跟我打了声招呼,一句老师好让我看到了他闪光的一面:学会了有事先举手,见面了能礼貌打招呼。我想教育有时候真是个慢过程,需要耐心一些,这样的学生确实比较让人头疼,但是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关怀。</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二)主题:教师——良心活</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57, 181, 74);">分享人:八年级二分部付艳玲</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教育是需要悲悯、耐心和从容的事业”。其实这句话与老话说的老师就是个良心活差不多。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弟子也有三千,批评教育有过,体罚行为也有过,但平等爱生的心一直都是。汶川地震时我曾语气坚定地与闺女言,地震发生的一瞬我一定会疏导学生离开后最后一个离开教室。这并非哗众取宠也非作秀,这是我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品德,这种品德与学校量化考核的师德无关,这种德是任何评价项目无法考量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人们经常说“医者父母心”,一名教师的父母心应该在某种意义上超越父母。二十多年来从未歧视过一个孩子。就拿刚刚接手的一个班级来说,班里有个孩子因为早读课我屡次的提醒攥紧拳头想和我干一架的样子,那一刻我气愤但理智告诉我这个孩子肯定有故事。冷处理,把他叫出教师站在他的角度考虑,温声细语处处替他着想,先是握紧的拳头松开了进而敞开心扉泪流满面。那一刻我知道我赢得了他的信任与认可。以后的日子他认真听课了,每次考试都会主动找我说成绩,还会为自己没及格而有几分不好意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我不是圣人,教师只是我的一份工作,也会有情绪控制不好的时候,有言差语错的情形,只要心怀悲悯,把学生当人平等对待学生,教育是会发生奇迹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三)主题:主动性的重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分享人:八年级二分部朱蕾蕾</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忙忙碌碌的人生,我们习惯于抱团取暖,习惯于团结的力量。这两天读了《教育常识》中的第4章,对于主动性有了更深的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人的存在,不是存在,而是‘去存在’。”“活着就是‘去’活着,它是对‘被活着’的一种超越,也是人之为人应有的存在本性。”书中强调“去”的作用。“去”就是主动性,它对一个人自身价值的存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人主动所做的,只要想就有意义。我们时常的生活,却很少去想。今天的事,不是要想怎么做,为什么做,做了的目的。而是事赶事,事连事。一样一样的堆过来,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做。很少会主动考虑,去想去做。我们的学生也是,一天下来连轴转,一节接一节的课,大多的学生,接受的多,思考的少。后面的课堂,我会试着培养学生们思考,这节课我想收获什么,我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自己,我可以“去”做什么。尽力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不替代学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痛苦、苦难中挣扎下来的,才能明白生存的意义。只有自己感受过痛,才能明白痛是什么感觉。我们教育学生,是学生在痛苦中挣扎时,我们交给他破茧成蝶的方法,而不是把茧给破开,让他幸福出来,却体会不到幸福的感觉。觉不到生活的甜,不是因为不知道甜的滋味,而是因为没有尝过苦。有对比才有伤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经历过才能体会到,所以人只能自己去活着,活成自己的模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学生的主动性从哪里来,是我的困惑。我们一直在提,要让学生有主动性,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给其树目标,树榜样,让他当榜样。有时却常常会有力不从心的感觉。我希望我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也希望从后面的读书中寻到答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四)主题:愿教育给你温暖</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分享人:九年级二分部杨传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是我对号入座时,聊以自慰的话语。读《教育常识》见到理论性强的语句,便直达心底——“好的教育就是宽大、审慎、温暖,能够将教育的力量绵延终生的教育”。那种宽大如海洋,高远如天空,审慎如科学,温暖如春天的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宽大指什么?是具有宽大心胸,还是“宽容”?这是仁者见仁的问题。我想,宽大一定有要让学生自由选择他的人生之路的含义,但宽大的教育是需要审慎的态度相伴相随的。审慎的教育,是将研究的意识、态度和方式渗透于教育的全过程。通过研究,整体而又细致地把握学生的实际状态,慎重选择适合学生现有状态的学习内容,确定恰如其分的教育目标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冷静地辨别,精心地选择,有步骤地实践,经常性地反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在九年级毕业前夕,总有家长问我:我的孩子还能考上高中吗?有的问:我能考进十八中重点班吗?面对这样带有焦虑症的问题,我不知所措。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他。但是不论如何,要有宽松的氛围和适当的目标。“容忍比自由更重要。”没有容忍,就没有宽大的教育,甚至没有真正的教育。宽大,不只是意识和态度,更是能力和习惯,宽大教育的极致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教育。宽大之中始终有审慎的态度相伴相随,这才是“致广大而尽精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愿所有的生命都会被宽容以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打开一本书,就是在心田种下一缕阳光;品读一本书,就是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常春藤共同体成员定会携一缕《教育常识》的书香,</b><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让教育回到常识,以常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起点,保持初心,阅读,悦已,阅美好! </b></p> <p class="ql-block"><b>编辑:路晓笛</b></p><p class="ql-block"><b>审核:苗凤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