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马寺

云山楠竹

<p class="ql-block">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越南、朝鲜、日本的“释源”和“祖庭”。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p> <p class="ql-block">汉明帝梦见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于是遣使赴天竺求法。永平十年,求法使者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白马驮载着佛经、佛像,一同返回洛阳。初居接待外使的鸿胪寺,次年诏令于雍门外建住所,仍以外使宾礼对待,住所名延续鸿胪寺的“寺”,取名“白马寺”,自此佛教建筑称为“寺”。</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少时读书乘凉之处,白马寺最后一进院落建在其上,称为空中院落。是摄摩腾、竺法兰译经之所,二僧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中国第一部汉译佛典。</p> <p class="ql-block">清凉台墙体斑斑驳驳,砖块颜色大小不一,是因被毁后历代在残基上复建,饱经沧桑,保留了历史的印迹。白马寺清凉台,这是一个特别的所在,中国佛教文化从这里出发。</p> <p class="ql-block">泰国佛殿苑位于洛阳白马寺古建区西侧,长宽各108米,有四座苑门,东西南北各一座,其中东门为正门。</p> <p class="ql-block">苑内的主要建筑以曼谷大皇宫、金山寺等为篮本,建有舍利塔、四面佛、大佛殿、博物馆、流通处、钟鼓楼、凉亭等,建筑金碧辉煌,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1899年印度将舍利赠送给泰国国王拉玛五世,安放在曼谷金山寺金山塔上,供奉了一百多年,2014年白马寺举行了隆重的迎请佛舍利仪式,将舍利安放在泰国佛殿苑舍利塔内。</p> <p class="ql-block">印度大佛殿,仿印度著名佛教遗址桑奇大塔建造。中心是一个巨大的覆钵式穹窿顶,顶部安装有玻璃天窗,阳光从天窗投射下去,照射在佛像周围。</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中央供奉佛祖说法像,表现佛陀在鹿野苑第一次说法——说四圣谛度五比丘的情景。</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上下两层塔身及殿门前牌坊上雕刻有佛本行故事与佛本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大佛殿底部设计有水系,水流往来,喷涌不断;佛殿外回廊环绕,静谧整齐。</p> <p class="ql-block">缅甸佛塔苑仿曼德勒皇宫样式,东门为正门。</p> <p class="ql-block">主体建筑缅甸大金塔,仿仰光大金塔规制缩小而建,高32.92米。</p> <p class="ql-block">塔内供奉的4尊佛像均为释迦牟尼佛,东起顺时针依次为佛陀成道相、说法相、布施相、禅定相。</p> <p class="ql-block">殿堂四周墙壁上镶嵌有4块大玉雕,表现了佛陀降生、成道、说法、涅槃四大圣事。还有8块小玉雕,展示缅甸著名的佛塔佛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