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读 共写 共享 共长——临沂第二十中学常春藤读写共同体之分享篇(五)

立人·20中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阅读,对于我们来说,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锻炼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拓展我们的知识面。阅读更是可以让人保持思维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浩然之气。为营造书香校园,提高教师读写能力,临沂第二十中学常春藤读写共同体继续开展了第五次读书分享活动。</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一)主题:生长是一种眼光和尺度</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分享人:九年级一分部宋雪</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所有的问题都与眼光和尺度有关。到底什么才是优秀和幸福?究竟是人的天的健康发展,还是好职业好收入的获取?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尺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时常有家长和朋友向我咨询:目前什么大学什么专业前景看好,所谓前景好的尺度,就是三好:就业好,收入好,稳定程度好。很少有家长会从另一个尺度问我:什么的大学和专业,更有利于孩子的生长,更有利于孩子天性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完善和智慧的启迪?这样的家长是我们时代的“稀缺动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读到这里时,我恍惚间仿佛回到了我上大学前的重要一天---填报志愿的那一天。那一天,我的父亲一直坐在电脑前,不断地翻阅报考志愿的参考书,在网页上反复修改各个专业和学校的顺序。他心里想的就是什么专业能够帮助我以后的就业。去年,这样的场景又一次出现在我眼前,因为我的弟弟也即将迈入大学的校园。同样的,他的目标还是以好就业为导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同样的,当我走向教师这一行业,遇到的家长之中也很少有文中所说的第二种家长。但是他们的选择是错的吗?我想并不是,只有经历了第一阶段,才能逐渐过度到第二阶段。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向理想主义中的完美教育。正是因为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我们才会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其中所包含的眼光和尺度就决定着进步和发展的多少和快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就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只有先满足了低级的需求,才能转向高级需求。我想,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的眼光和尺度也需要慢慢过渡,从满足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这样一个低级需求,到转变为满足学生的生长,有利于学生天性的发展,再到有利于孩子人格的完善和智慧的启迪这些高层次的需求。</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二)主题:悲悯、耐心和从容的事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分享人:九年级二分部路晓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教育中的悲悯,在于对生长过程中生命所必将承受的痛苦、挫折、失败及各种危机的悲天悯人。带有悲悯之心的教育者,面对着那些艰难成长着的孩童的生命,脸上带着微笑,内心充满柔情,灵魂深处则在流泪甚至滴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在教学中与班主任交谈发现我们班孩子多半是问题家庭,父母离异跟随一方生活,有的家里比较远只能住托管。有的父母由于工作在老家孩子单独在学校附近租房子住。这个孩子长的高高壮壮,与家长的沟通只有通过那小小的监控,小小的手机,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内心肯定异常孤独。刚接手我们班的时候我发现这个孩子摄愿意与我亲近,后来才明白内心是缺乏温暖与关爱的缘故。该生虽然总体成绩不好,但是学习态度非常好,记忆力不错。在每一次的沟通交流中能够明显发现眼神中充满了光。对语文学习的劲头很足,由起初的70来分进不到80多分。对学生带有悲悯之心,慢慢走进他们的内心,静待花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与生命生长的节律相应,教育过程中也有许多节点和关键点,通往节点的过程是漫长艰辛的,需要持守着耐心,一步一步朝前迈进,很多人就在距离节点不远的地方失去了耐心,偏离了方向,以致功亏一篑。有耐心的教育者才会有从容,从容是基于悲悯和宁静之后的从容,基于悲悯之心,教育者对种种教育挫折和教育失败,才能心领神会,安之若素,将其视为必将到来的事情坦然接受和从容面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属于脾气很急的教育者,在教学中一般满堂灌,说话语速快,对学生高声苛责,表情急促焦虑,自认为讲的面面俱到,当考试到来自认为每个点几乎都讲到了,但是成绩出来却总于预期有偏差,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后来与学生的交谈中,我才知道自己的语速太快,很多同学跟不上。教育是一项静悄悄的事业,多从学生的角度和立场去思考问题。初三后期,我的内心更加浮躁,总想把所有的知识都讲出来,自己是心安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却远远不够。课堂上提问学生,总是嫌学生语速慢,想半天想不出来,有时经常打断学生的发言。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对的。对待学生要耐心聆听,慢慢引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教育是一项慢的事业,因而是一份需要安静、耐心和从容的事业。从容的教育者知道耐心地守候,耐心守候成长时刻的到来,耐心守候生命之树在一次次永不停歇的教育力量推动下生长。教育之美,一定不是急匆匆中显现的美,一定是从容甚至悠闲的美。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争取做一个不紧不慢把握生命生长节律的教师!</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三)主题:教育之美,从容悠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分享人:七年级二分部徐静</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直在阅读《教育常识》这本书,每一个章节都让我受益匪浅,豁然开阔。面对教育,面对身边的这些孩子,很多时候感觉力不从心。有时很想让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或者听懂老师的话多获得知识,但是总感觉他们的速度有些慢,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现在读到“教育是需要悲悯、耐心和从容的事业”,心里的疑惑终于打开。是的,耐心从容,是最美的教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从教二十多年,一直本着自己的原则,教学进度的速度在完成教学任务,殊不知忽略了孩子的接受能力及认知能,现在社会的变化对孩子的影响。作为语文教师,感觉抛出的问题很是简单,学生能够快速的回答出来才可以。但每次的课堂氛围,总是差强人意,有些压抑。越是就让他们回答,他们越是不敢张嘴。此时,内心很是郁闷。阅读完此章节,我突然懂得了我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对他们要有耐心。不会的地方,好好引导,更要留出思考的空间,组织好语言来回答。哪个孩子也不会贸然的回答问题,怕收到他人的嘲笑。此时,让孩子多读多悟,再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编辑好回答的语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做人要从容,做事要从容,教育更要从容。从现在起,让我们携手,为了孩子的成长,从容悠闲,达到教育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四)主题:教育需要从根上下功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分享人:八年级一分部顾宗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读到《教育是需要悲悯、耐心和从容的事业》这一章节时,我感触颇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饭要一口口吃,路得一步步走,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给自己一些时间和耐心,要看到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原因,而不是只揪着孩子的表面行为现象不放。如在代每一届初三音乐艺考生时都不难发现,这些学生大部分在班里都是一群被“边缘化”了的孩子,因长期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肯定、欣赏、鼓励和滋养,严重的缺乏自信心,恰恰学歌唱表演艺术最需要的就是心里的那股劲:舍我其谁?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就不能一个劲的要求学生,你得落落大方,你得面带微笑,你得眼里有光……因为即使要求了,不解决根源问题,他们仍然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如何从根源上解决孩子们内心力量不足的问题呢?我首先自己不断地积蓄向上的力量,先读了很多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然后又自费学习了《NLP心理指导师》的初级和中级的疗愈课程,然后运用所学,从能做的做起,从可以改变的那个部分开始。每次训练之前,我都先带着学生一起通过“念三句”给学生补充心理营养,然后又用做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疗愈内心力量不足的现象。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孩子们在进行训练时,无论从声音,还是生命状态,他们每天都悄悄地在发生着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从之前面对学生这种“无力感”的无奈,到今天的这种从容的引领,路程走得虽然有些漫长,但是当我看到学生的生命状态因我的引领而越来越好时,我仍然很开心。</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读书的人,心中会有浩瀚的星海,抬头便可以看到满目星辰,低头也能看到遍地鲜花。阅读是一种美好的遇见,让我们翻开书本,去触摸这世间的美好,邂逅那一份温暖的感动。风景美如斯,正是读书时,期待那缕缕书香温暖心田!</b></p> <p class="ql-block"><b>编辑:路晓笛</b></p><p class="ql-block"><b>审核:苗凤珍</b></p>

从容

孩子

教育

学生

耐心

悲悯

内心

尺度

教育者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