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岙 我的乡愁所依

那片海

<p class="ql-block">倏忽间已是数日过去,转眼到了周六。</p><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后,我驾车向老家方向进发。行至老家枇杷岙十字路口时,看见一条崭新的柏油马路刚铺设完成,现正在做扫尾工作。此路,通向邻村胜丰村,那里现已被“大洋世家”所占用,与此同时,在干览隆教寺旁为原胜丰村拆迁村民新建的几幢大楼正拨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从前,站在路口,眼前是万亩粮田,一年四季,稻谷飘香,油菜花开,一望无际,煞是好看。</p><p class="ql-block">而今,站在这里,眼前却厂房林立,灯火通明,四通八达,红绿灯亮,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几年前,在舟山晚报上,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题目是“舟山那些即将逝去的村庄,值得去走走”,此文中没提到过胜丰村,却说到了我的老家。文中这样描写到:当你进入这个与世无争的小山谷,你会像那个误入桃花源的渔人一样惊喜。村庄几乎还保留着舟山山岙小村最原始的味道,农家小院,土灶柴火……</p> <p class="ql-block">在这之前,因父母亲重修老屋,望着出生之地,我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曾写下了《溪坑,流动的乡愁》《老屋》《老屋的菜地》等怀旧文章,字里行间尽流露着我对家乡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与眷恋。当我在晚报上看到此文后,我对老家又有了新的领悟,多么希望老家不被外界所打扰,保持原来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走到老溪坑的小桥上,右转弯就远远看见老父亲在家门口拿着砍柴刀在劈柴,几年下来,老屋拆下来的旧木料已被父母亲用作烧火做饭,所剩无几,包括我修屋换下来的。而此时,在离老屋不远的大地里,我的老母亲正在种菜。我们不知劝说了多少次,她表面上答应下来,背后还是停不下来。和父亲聊了一会儿天后,老母亲扛着锄头、手拿镰刀,慢悠悠地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和父亲聊天时,不时有外地人在弄堂里走来走去。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流入,生活在此,外来人口与这里的原住民,已不相上下,不同的地域文化差异、生活习俗在这里交融汇聚,也为这个古老的小山村注入了不一样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一天时间很长,但又很短。成家立业后,每次到老家,我总有这样的感慨:小时候,在这里的时间,很长很长;长大后,在这里的时间,很短很短。面对父母亲,又到了我该说“再见”的时候。汽车又行至路口,看着窗外的“北生产”,后视镜里又看看老家,感慨万千,我默默地祈祷,无论时光如何流转,不管岁月如何变迁,但愿老家不被外界所打扰,永远是我心目中的样子,是我一生都可以来的地方,因为这里是我温暖的港湾、幸福的源泉,是我的乡愁所依。</p> <p class="ql-block">本文,撰写于2023年5月2日,修改于2023年9月24日下午</p> <p class="ql-block">后记:此文有幸被刊登在《舟山晚报》2023年11月5日第7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