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甬道及砖雕<br> 六和塔现存的七层砖砌塔芯为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重建,其外墙墙身十分厚实。六和塔平面呈八角形,四面开辟有门,因为墙厚达4米,故而回廊与外檐之间,就形成了一条甬道。<br> 甬道的两侧设有壁龛,壁龛内早先应该有各种佛像,现在都不存在了。壁龛的下部做成须弥座。 六和塔内,最具建筑科研和艺术审美价值的,就是甬道须弥座束腰上的宋代砖雕,共有174组。砖雕的雕刻技法采用了中、浅浮雕和线刻,具有轮廓清晰、立体感强、造型简洁、古朴洗练、生动活泼等特点,是宋代砖雕的精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蔓草卷纹、花卉、嫔伽、佛教故事</i></h5> 这些砖雕所取题材极广,人物、花卉、飞禽、走兽以及回纹、云纹、团花等各种图案无不显露其中。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飞仙</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龟纹、工字纹、万字曲水、如意头</i></h5> 砖雕的造型生动,技法高超。有斗奇争妍的紫茉莉、荷花、石榴、宝相。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紫茉莉</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莲荷</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石榴</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牡丹、海棠、木芙蓉、兰花</i></h5> 有展翅飞翔的凤凰、孔雀和鹦鹉,有奔腾跳跃的狮子、麒麟和飞鹿,还有昂首起舞的飞仙等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凤凰、孔雀、鹦鹉、练鹊</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狮子</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仙鹿</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飞仙</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狻猊</i></h5> 这些砖雕式样与宋代建筑经典《营造法式》所载“彩画作制作图样”如出一辙,是中国古建筑史上极为难得的实物资料,具有珍贵的物证价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太平华、宝牙华、莲荷华、牡丹华</i></h5> 六和塔所有壶门的造型,线条流畅,圆润美观,是南宋时期典型的做法。 【5】塔心小室<br> 六和塔中心的小室原来是为了供奉佛像而设的,为仿木建筑,制作十分讲究。每层塔芯室用斗拱承托彩绘天花藻井。<br> 藻井由两层菱角牙子叠砌而成,为了显出其华丽、深邃,斗拱的铺作增加,排列稠密,塔芯室内施各式彩绘。 彩绘藻井拱顶内绘有云龙及龙凤等图样,以红、蓝为主调,或青龙盘绕,口吐火焰宝珠;或龙凤呈祥、云霞环绕;额枋间绘梅、兰、菊等花卉,各层菱角牙子、斗拱均施彩绘。彩绘线条疏朗开阔,笔触细腻生动,体现了高超的绘画技巧。 塔的内墙与塔外形对应有八边,其中四边凿有壁龛,另外的四边辟有门,相互间隔而成。每个门的门洞内形成了甬道,可通过甬道到达塔中心的小室。 壁龛看似简单,大部分为白色粉墙。然而,在部分粉刷剥落处,与外墙壁龛一样,露出了隐藏已久的壁画! 头戴珠冕的王者,身着铠甲的武将,手持羽扇的仕者,手握如意、灵芝的仙童,无不衣袂飘飘。绘画整体颜色丰富,线条流畅细腻,散发出古代绘画艺术色彩,展示了道家的仙风十足。 据专家考证,六和塔内壁龛应该是都绘有壁画的,且这些彩绘壁画多形成于明末、清代至民国初三个时期,内容涉及佛教、道教以及民间故事等题材,体现了六和塔文化元素的多元性。绘画整体颜色丰富,线条流畅细腻,是研究古代绘画及宗教的珍贵资料。 细细观察,在王者及武将壁画的一旁,还有类似‘XX到此一游’的涂鸦,最后时间落款为1951年,这即能佐证壁画绘制时间的久远,也说明用白灰覆盖是建国后维护维修时所为,不过才有七十余年。<br>【6】乾隆题额<br> 清乾隆十六年(1751),高宗弘历南巡到杭州时,取佛学寓意,在六和塔一到七层上各赏赐御书四字匾额,而且一至五层还各有佛、道偶像供奉。遗憾的是当时乾隆的御题之笔等已经无存,如今悬挂的是现代书法家们依照相应内容书写的。乾隆为第一层的题额是“初地坚固”。初地是菩萨十地(即修菩萨行要经历的十个等级)的第一地,也就是初发心菩萨的等级。修禅参禅能悟明真心,才是七住位菩萨,能眼见佛性是十住位菩萨,再继续修行才能到达初地。所以,到达初地的菩萨果位,道心和道行就坚固了。<br> 二层是“二谛俱融”。二谛指俗谛和真谛。谛是真实的意思,从法性理体边说的叫真谛,从缘起现象边说的叫俗谛。从俗谛说事物是有,就真谛说诸法是空,所以真俗二谛也叫空有二谛。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空不二、真俗不二,二谛圆融应是中道。 三层写作“三明净域”。出家菩萨戒的《梵网戒经》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在家菩萨戒《优婆塞戒经》有六重二十八轻戒。又总摄菩萨戒为三聚净戒。一是摄律仪戒,是戒相,是“诸恶莫作”;二是摄善法戒,是“众善奉行”;三是饶益有情戒,是“利益一切众生”。 这样的三聚净戒,即为“三明净域”。 四层书题“四天宝纲”。四天是指佛教的四天下,也称四大部洲,由四大天王所护持,即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北巨芦洲,南赡部洲,我们地球是在南赡部洲,也叫阎浮提世界。 五层题的是“五云扶盖”。五云扶盖即五朵阴云覆盖。“五云”是“五蕴”的谐音。五蕴包括:色、受、想、行、识五蕴。《心经》说“五蕴皆空”。真正能弄懂五蕴十八界,才会断我见证初果。 六层四字为“六鳌负戴”。如果从唯识的角度理解,六鳖可以看作六识,即眼、耳鼻、舌、身、意六识。没有修证的人,当然会以为是这六识为真我,负载着人的生命,而不知道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处处做主的“恒审思量”的末那第七识,以及“先来后去作主公”能贯通三世的真实如来藏。 七层留题了“七宝庄严”。 七宝是指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中的七宝池的七宝,即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 【7】楹联<br> 六和塔内有多幅楹联,均出自名家之手。宝塔正门有楹联:“一塔耸江天,越水潮奔初月上;六和存佛地,吴山本落大桥横。”李利忠撰,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海(1941~ )题写。除了入口有楹联外,在每层的乾隆题额所在壁龛两侧,均有现代书法大家题写的楹联。喜欢这些楹联,把它收集于此。一层的楹联是:“层涛无定止,示万法如雾如电;慧照此长明,拯十方已溺已饥。”钱之江撰,当代著名书法家言恭达(1948~ )书。<br> 二层楹联为:“云连海气迷仙桥;风递潮声丞法筳。”明代大臣申时行(1535~1614)撰,当代著名书法家周志高(1945~ )书。三层楹联为:“金摆池鱼惊俗眼;琴调山流写清音。”北宋名臣赵抃(1008~1084)赵抃诗句,当代著名书法家韩天衡(1940~ )书。四层楹联为:“潮声自演大乘法;塔影常圆无住身。”乾隆皇帝撰,当代著名书法家刘一闻(1949~ )书。 五层楹联为:“六和证道身,风铎月轮俱在;四角碍云日,江潮窣堵相依。”钱伟强撰,当代著名书法家王冬龄(1945~ )书。六层楹联为:“一塔七层八面,万佛千灯;孤舟双桨片帆,五湖四海。”旧联,当代著名书法家(1955~ )宋涛书。七层楹联是:“一塔登临,涛壮云奇供胜览;千年俯仰,花开月满动遐思。”当代古典文学家王翼奇(1942~ )撰并书。 (未完待续)